【2006/07/10 民生報】
【編譯錢基蓮/綜合外電報導】
最新研究顯示,「特大號」速食餐、超甜的汽水、及成天坐在電視前的生活方式,不是導致美國肥胖症的唯一原因。事實上,包括睡眠不足、接觸環境裡的化學劑、有空調的生活、吸菸人口減少、性生活較活躍等現代生活的方式,對肥胖症都有推波助瀾作用。
研究人員在《國際肥胖症期刊》上說,肥胖症研究和預防肥胖症努力的重點必須跨越「兩大」原因,亦即食品業把食品加大、加糖的做法,和體能活動減少。研究報告作者之一阿拉巴馬大學的艾利森說,這並不表示飲食和運動不重要。然而顯示肥胖症與食品業行銷方式、缺乏體育課有關的實證,仍會因環境而有不同。
可能相關的因素還有很多,缺乏睡眠就是一個。對動物和人類研究顯示,長期睡眠不足會促進食慾和食量,研究也顯示,現在美國成人與兒童的睡眠量比以前少。近數十年來,成人的睡眠量已從平均九小時減少到約七小時。
也有實證顯示,稱為內分泌干擾素的化學劑會使體脂肪增加。這種化學劑和塑膠品中含有的化學劑,一旦進入人體,就會改變荷爾蒙的活動。研究顯示,人們近數十年經由食物鏈接觸到愈來愈多這種化學劑。
艾利森邀請19位美國、加拿大、義大利科學家、合作分析100多項探討肥胖症潛在原因的研究報告,整理出十大危險因子,包括空調,身體因氣溫過高而必須調節體溫時,就會燃燒熱量,同時食量也會降低;高齡媽媽增加,高齡媽媽生下的子女容易發胖;服用各種藥品,例如抗憂鬱劑會使體重增加;吸菸率降低,戒菸和戒尼古丁(有抑制胃口的作用)通常會使人發胖;人口變化,美國中年人和西班牙裔人口增加,這兩種人肥胖比例較高;物以類聚,胖子會和胖子結婚,肥胖的特質可能遺傳給下一代;達爾文物競天擇的說法,心寬體胖者比瘦得皮包骨的人長命。
這並不表示大家應該停藥、繼續吸菸、在大熱天汗流浹背。艾利森指出,這只是表示對體重最有影響的就是攝取的熱量和消耗的熱量。換言之,飲食和運動仍是關鍵。
不過,艾利森指出,研究員應對造成肥胖症的潛在因素保持開放態度,不要以為學校裡沒有自動販賣機,或是在郊區設置行人步道鼓勵大家多走路,就可以消除肥胖症。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