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六, 7月 08, 2006

警方緝毒 愛滋減害計畫最大阻力

【2006/07/07 民生報】

【記者楊心怡/報導】

衛生署從去年11月開始試辦的愛滋減害計畫,不論是提供藥癮愛滋病患者清潔針具或美沙冬的替代療法療程,一直以來都存在爭議,主要是因這些藥癮者在警方眼中不是病人,而是罪犯,因此警方的緝毒行動一直是該計畫的最大阻力。但昨天衛生署疾病管制局組長楊世仰透露,已有一位台南地檢署的主任檢察官表示,願意將2500萬的緩起訴金捐出以協助500名藥癮者,顯見法務單位欲配合該計畫的善意。

自民國73年通報第一例愛滋病感染者以來,國人對愛滋印象多半是經由性行為傳染,尤以同性戀者居多,但這幾年藥癮愛滋病患者激增,目前已有七成左右的愛滋病患者是透過靜脈注射毒品感染。愛滋減害計畫便是針對這些藥癮者,於去年11月開始,在台北市、台北縣、桃園縣及台南縣先行試辦,一方面設置76處諮商輔導站,提供清潔針具,另在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等六家醫院提供美沙冬替代療法的療程,輔以心理治療。

根據衛生署調查發現,參與試辦的四個縣市,93年到94年間愛滋病人感染率僅成長5.74人/十萬人口,而未試辦縣市大幅增加10.01人/十萬人口,足見其成效。但署立桃園療養院醫師吳坤鴻指出,警方的清源專案多少影響了該計畫的成效。

楊世仰指出,警方為了領績效獎金,常會有警方人員在提供清潔針具的藥局外面守株待兔,或在提供美沙冬替代療法的療養院周圍跟監、盯梢,希望能趁機逮捕這些「毒販」,但這樣只會將願意接受治療的「病患」嚇得不敢接近這些諮商站,或不敢繼續接受治療。

吳坤鴻亦表示,過去曾在診所的廁所裡及附近公園發現隨意丟棄的針頭,這樣等於將危險散播出去,但若病患發現警方會在四周巡邏,能起嚇阻作用,讓他們不敢亂來。因此他認為警方的介入對計畫其實有好有壞。長久以來積極推展愛滋防疫工作的歐巴尼基金會執行長許國雄呼籲,還是應建立完整的法規來規範,才是可行的辦法。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