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五, 9月 01, 2006

子宮內膜癌 有年輕化趨勢

【2006/08/31 民生報】

【記者陳詠哲/報導】

年輕女性若經血量多,或月經不規則,長期治療又未見改善,千萬不可等閒視之,這可能是罹患了子宮內膜癌。

一位37歲未生育的婦女,多年來經血量多,自行服中藥治療。最近因併有腹痛及肢體抽筋現象,就醫檢查,赫然發現已是子宮內膜癌末期,3個月後不治。

另一位30歲的女性,不規則月經合併經血過多已兩年,起初她以為是工作壓力引起,不以為意。日前到醫院超音波檢查,才發現是子宮內膜癌,幸而為第一期,為保留生育能力,目前採保守治療中。

桃園敏盛綜合醫院婦產科醫師李俊儀表示,子宮內膜癌多發生在停經後女性,年齡分布以45~59歲間為主,6成發病於50歲之後,但仍有15%發生於40歲前,相較於西方僅5%患者在40歲以下,國內子宮內膜癌有年輕化趨勢。

李俊儀說,年輕型的子宮內膜癌好發於肥胖(BMI大於30者占6成)、糖尿病、高血壓、未生育或不孕(年輕型者占7成)、初經較早及罹患多囊性卵巢者;但上述個案都未生育,且無其他危險因子,相當罕見。

臨床上,超過九成患者會有異常陰道出血,診斷多靠子宮刮搔術;子宮鏡檢查診斷率雖可達98%,但操作時子宮腔須灌水,恐增加癌細胞擴散到腹腔的機會。

治療上,年輕未孕的患者,若早期發現,接受高劑量黃體素治療後,應儘早懷孕,待完成生育任務再將子宮切除;也可採放射線局部照射患部,但可能造成子宮內膜傷害而不孕,所以這種療法仍有爭議。

至於晚期患者,需將子宮及骨盆腔淋巴腺摘除,雖有學者建議,若卵巢未受侵犯,可做卵巢自體移植,或將卵子、受孕胚胎冷凍起來,但礙於國內法令限制,作為正統治療恐有疑慮。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