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四, 8月 24, 2006

一年12例 主動脈弓手術

【2006/08/24 民生報】

【記者沈尚良/台南報導】

主動脈弓手術是心臟血管外科醫師的大挑戰,死亡率超過兩成,成大醫院採用手工製二叉式或三叉式人工血管置換術合併右腋動脈灌流,在過去一年的12例中,創下無死亡、無中樞神經損害發生,是急性主動脈剝離近端型、主動脈弓動脈瘤、主動脈血腫塊近端型患者一大福音。

成大醫院心臟血管外科主任羅傳堯表示,該院去年7月起針對主動脈弓重建手術,採取利用右邊腋動脈作為體外循環的動脈插入處及順行式腦部灌流的方式,治療12位病人,9男、3女,平均60歲,最年輕的才27歲。其中8位接受手工製的二叉式人工血管,4位接受三叉式,作為主動脈弓重建時腦部血管的再植入移植片。另也都合併其他治療。

12位病人手術過程順利,無手術死亡病例,更無重大併發症。術後只有1位病人術前因主動脈剝離發生腦部缺血,以致後3天才完全甦醒,1位病人1天後甦醒,其餘10位都在術後當天完全恢復意識,追蹤過程也沒有任一病人有中樞神經損害。

傳統主動脈弓手術對多數心血管外科醫師猶如禁地般,最主要是因主動脈弓疾病常合併其他主動脈、主動脈瓣及缺血性心臟病等,手術危險性高達20%以上。除了複雜性外,主動脈弓上的無名動脈及左頸動脈更是供應腦部血流的主要來源,術中腦部保護是否恰當,是手術成功與否的重要關鍵之一。

羅傳堯說,主動脈弓重建手術時,人工心肺機的體外循環必須暫時停止,此時就有腦部組織缺血的可能性。這時腦部保護有3種方式:例如低溫,把體溫降到20℃以下,約可維持45分鐘;由上腔靜脈逆行性腦部灌流,以及直接順行式腦部灌流,提供心血管外科醫師充裕手術時間及清楚的手術術野,以便能進行主動脈弓手術。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