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三, 10月 18, 2006

中藥養生》大棗 天然維他命

【民生報/作者為湖南省邵陽市教育學院中文教研室主任副教授】
2006.10.17 04:00 am



大棗味甘、性溫,可健脾和胃、養血壯神,為安中益氣之良藥。
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大棗常做為糕點的材料
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大棗,其名始見於《神農本草經》、《名醫別錄》稱「乾棗」、「美棗」、「良棗」,《醫學入門》稱「紅棗」。此外,尚有「吉祥果」、「長壽果」、「生命果」等名。為鼠李科落葉喬木棗的果實。據考證,棗原是酸棗的改良種。酸棗古代名「棘」,為兩個「朿」字左右排列。而「朿」許慎《說文解字》釋為「木芒」,即樹上長的刺。故「棘」表示有刺的灌木;「棗」是由兩個「朿」上下重疊,則表示有刺的高大喬木。


品種繁多 各具特色

棗樹原生於中國,至少有三千多年的栽培歷史。早在《詩經》中就有「八月剝(撲)棗」的記載。周文王時,宮廷裡栽有味道甜美的弱枝棗;漢武帝時的上林苑,亦種有弱枝棗、玉門棗、赤心棗等。後魏賈思勰的《齊民要術》和明代徐光啟的《農政全書》等著名農書,都將棗樹列為果木之首,將棗列為「五果」之一。

中國地廣物豐,棗的品種也很多,各具特色。魏文帝國曹丕曾說:「凡棗之美者,莫若安邑棗也。」安邑,在今山西夏縣西北。至今,安邑御棗仍是中國棗品種中之佼佼者。浙江的「蘭溪蜜棗」,形似蛋圓,色澤黃亮,味道香甜,暢銷海內外。山西保德縣的油棗,以皮薄、肉厚、核小、糖多,又有油性而著稱,為清聖祖康熙帝讚不絕口。山東樂陵縣的「金絲小棗」,更是從古而今享有盛名。它除皮薄、肉厚、核小、味甜之外,還有個特點,若將半熟的紅棗拉開,則有縷縷金絲,在陽光下閃閃發亮。清高宗乾隆皇對此棗極為讚賞,曾給樂陵城南杜家村一棵大棗樹掛過「棗王」的御牌。

大棗自古以來是人們喜食的佳果。除了鮮食以外,還可加工成紅棗、黑棗、蜜棗、醉棗、棗酒等。在日常生活中,也常用來製作各種糕點。


維生素C之王

大棗含有蛋白質、脂肪、糖類、有機酸、黏液質、纖維素,以及多種維生素與礦物質。劇測定,大棗中鈣、磷、鐵的含量比一般果品高出2~12倍,維生素不僅種類全,而且含量很豐富,維生素A、B1、B2、C、P、尼克酸等的估量都比一般水果高,尤其是維生素C,每百克鮮棗的含量高達300~600毫克,為柑橘估量的8~17倍,堪稱「維生素C之王」。大棗中尚含有生物類黃酮物質,既能保護維生素C不被破壞,也是其他水果所沒有的。而能使人延年益壽的維生素P的含量,則居百果之首。無怪乎大棗有「活維生素丸」或「天然維生素丸」的美譽。


保護肝臟 增強肌力 降血壓

人們喜食大棗,還由於它有較高的藥用價值。現代藥理實驗證明,大棗有保護肝臟,增強肌力和增加體重的功效,並具降低血清膽固醇和降血壓的作用。

中醫藥學認為,大棗味甘,性溫。入脾、胃二經。功能健脾和胃,養血壯神,為安中益氣之良藥。常食大棗,可防治脾胃虛弱,消化不良,氣血不足,神疲乏力,煩躁失眠,肺虛咳嗽等症。

早在兩千多年前,《神農本草經》就把大棗和人參並列為諸藥之上品。歷代名醫也將大棗作為清潤補品,認為它有「強力,堅筋骨」、「生津液,悅顏色」,「通十二經,壯神」等補養強壯作用。故民間醫諺云:「日日吃三棗,減緩人衰老。」又云:「每天吃大棗,一生不知老。」都說明大棗有很好的滋補強壯、抗衰抗老的作用。英國醫學家曾對163例體質虛弱者進行對照性實驗,讓一部分人每天吃一些紅棗,另一部分人吃維生素製劑。結果發現,吃紅棗者體力恢復的速度比吃維生素製劑者快三倍以上,並且飲食增加,臉面紅潤,精神飽滿。


濕痰、積滯、齒病者 不宜

大棗雖補,且老少咸宜,但傳統上認為,凡有濕痰、積滯、齒病、蟲病者,均不宜。此外,大棗雖能「和百藥」,可緩解藥之毒性,但有時卻不能與一些食物相伴,如「大棗與蔥同食,令人五臟不和」,「與魚同食,令人腰腹作痛」。姑且錄之,以待驗證。

(作者為湖南省邵陽市教育學院中文教研室主任、副教授)

【2006/10/17 民生報】@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