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報/記者張雅雯/報導】
2006.10.17 03:02 am
「處女情結」被視為是一種歧視女性的古老思維,然而甫上市的預防子宮頸癌疫苗,研究證實9~26歲的「處女」接種,對於感染人類乳突病毒(HPV)第16、18等四種分型的保護效果可達百分百,至於對已有性行為的女性,醫師建議不論有無施打疫苗,定期的抹片檢查還是不可少。
馬偕醫院婦癌科主任王功亮表示,已有性行為的女性,現在施打疫苗是不是仍然有效益?取決於接種前是否已感染了此疫苗所含的HPV型別,然而目前即使有HPV NAT檢測,但只能檢驗出「有」、「無」感染,無法辨識型別,意義不大,因此並不需要做這項檢測;但他建議,此類女性先做抹片,確認是否已產生子宮頸的病變,因為疫苗只有預防功效,對於罹病者而言,重要的是早期尋求正確治療。
嘉義長庚醫院婦產科主任曾志仁表示,台灣是全球第32個核准子宮頸癌疫苗上市的國家,仿單核准9~26歲女性使用,也完全依循美國FDA的指引。他解釋,國外會選擇這個年齡層進行試驗,與歐美性開放的風氣有關,認為9歲就可能有性行為、26歲後幾乎不會有處女;但國內婦產科等醫學會經開會研商,建議未滿12歲的女孩,經過家長與醫師諮詢後再施打。
那麼超過26歲的女性,是否就不建議施打?曾志仁認為,年紀與性行為的發生,不見得有絕對關係,照理說沒有性行為者,還是符合「尚未有被感染的風險」條件,但是此疫苗的試驗結果,只能確認對9~26歲處女的保護力;王功亮表示,超過26歲女性、甚至是男性的接種安全及保護效果,國外目前正進行臨床研究,因此暫時不建議,也不在衛生署核准的使用對象中。
【2006/10/17 民生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