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五, 11月 17, 2006

子宮頸癌 篩檢重於疫苗

子宮頸癌 篩檢重於疫苗
【聯合報/林政道/林口長庚婦癌科主治醫師】
2006.11.17 03:35 am


子宮頸癌僅次於乳癌,是全球婦女發生率及死亡率甚高的惡性腫瘤,也是台灣婦女最常見的癌症之一。

子宮頸癌形成原因,已知與人類乳突狀病毒有密切關係。約有90%被乳突狀病毒感染婦女會自行痊癒,但另外10%無法痊癒,演變成子宮頸癌。從疾病發生角度來探討,防治子宮頸癌最重要的關鍵,可能是缺乏或沒有落實子宮頸癌前期篩檢計畫。

全球每年約會有47萬1千個新病例被診斷出來,如何早期診斷子宮頸癌,在台灣是很重要的課題,其中最簡易且有效的方法,便是子宮頸抹片檢查。早期檢驗技術不是很發展的時代,人類乳突狀病毒檢出率為30%-43%,林口長庚使用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通過的HC-II試劑檢驗,檢出率已可達99%。

最近有某大藥廠研發的人類子宮頸癌預防疫苗已經通過國內衛生署審核上市,主要是提供婦女產生保護因子,對抗子宮頸癌形成。但身為醫界一分子,對於非治療性子宮頸癌疫苗有另外不同的觀點。

目前子宮頸癌疫苗的研究種類,有數種形式,主要為質體疫苗、病毒疫苗、蛋白類疫苗。其中以蛋白類的疫苗最難監控且難具有保護效力。

人體免疫系統分為先天及後天性免疫。預防性的乳突狀病毒疫苗屬於先天性免疫,只能預防還未有性行為及未受感染的婦女,而此種預防性子宮頸疫苗主要是引發宿主產生中和抗體,對抗病毒而形成保護作用。但純粹只靠少數幾種病毒中和抗體,來預防未感染人類乳突狀病毒的婦女,效力待評估。

而且,感染人類乳突狀病毒並演變成癌症,約需要十年。子宮頸癌前期高峰年齡約為四十歲,經過篩檢及確定診斷為重度癌前期,接受圓錐切片手術,治癒率高達95%以上。

目前接種的預防性人類乳突狀病毒疫苗,成效如何,短期內無法評估。依我數十年臨床經驗,由醫師內診,觀察子宮頸及分泌物,採取子宮頸環形區的細胞抹片及合併採取致癌型人類乳突狀病毒分子檢驗,至目前為止,門診病患尚未發生遺憾的子宮頸癌病例。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