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五, 8月 04, 2006

「肚」量大 不是福

【2006/08/03 民生報】

【記者楊心怡/報導】

很多爸爸步入中年後,「肚」量越來越大,但腹部肥胖已證實是心血管及代謝疾病的危險因子,且「大肚男」近年來有年輕化趨勢,醫師提醒,為了全家幸福著想,爸爸可得多注意健康。

腹圍過大常合併有多重心血管危險因子,如高密度膽固醇(即好膽固醇)偏低、三酸甘油脂過高、空腹血糖過高與高血壓等;而近來越來越受到注意的危險因子則是代謝症候群。

因此,即使身體質量指數(BMI值)和體重都沒有超過標準,但若腹圍超過標準的中廣一族,仍要多留意可能的健康風險。

台北樂活診所副院長潘亞峰表示,腹部肥胖是診斷代謝症候群的必備要件,一旦罹患代謝症候群,發生心血管疾病的機率是一般人的兩到三倍,糖尿病的機率則是五倍。

潘亞峰進一步解釋,肥胖標準可以BMI及腹圍來判定,男性腹圍超過90公分,女性超過80公分,便稱之為「肥胖」。而最新的全國營養健康調查顯示,國人的BMI值若為24以上、達過重範圍,代謝症候群發生率便有明顯增加,尤其成年男性若BMI超過24,68%都已出現代謝症候群的相關病徵。

潘亞峰指出,與肥胖直接相關的「腹內脂肪」,會釋放許多危害因子,造成血脂肪異常、高血壓、糖尿病、易發炎及血液容易凝集等現象,若未適切治療,罹患第二型糖尿病或其他心血管疾病的機率便會增加。

由於國外臨床研究數據支持,今年六月美國心臟學會及美國糖尿病學會的聯合聲明特別強調,一小時可消耗400~500大卡的中等程度運動如有氧運動等,可顯著降低第二型糖尿病的風險。

潘亞峰說,現在市面上有很多標榜能震碎腹部脂肪的機器,或是抽指手術,都無法有效減少腹內脂肪的囤積,要避免成為大肚男的危機,還是傳統的運動及飲食療法才是正軌。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