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五, 7月 21, 2006

趙建銘義診行不行? 台大仍無結論

【2006/07/17 民生報】

【記者林進修/報導】

駙馬爺趙建銘闖禍後,形象跌入谷底,某些親第一家庭的人就建議不妨讓他去義診,一來贖罪,二來也改變社會觀感,但一般認為,趙建銘短期內外出義診的機會不大,效果也未必能符合界期望,還是少動為妙。

首先,台大醫院內部員工就對這個點子感到不解,主要是趙建銘目前被法院裁定交保候傳,且又限定住居,活動力受限,不可能走遠,義診的時間及地點都不好規畫。更何況,衛生署指出,趙建銘若要義診,必須先得到台大的同意,再取得義診所在地衛生局的許可才行,困難度不低。

值此同時,趙建銘恩師、台大醫院骨科榮譽教授韓毅雄認為,這時候所提出的義診,有可能會被外界視為作秀,似有不宜。正因如此,台大發言人林鶴雄表示,有關趙建銘義診一事,台大目前仍有檢討中,尚無結論。

就在紛紛擾擾之際,近十年來投入義診不遺餘力、今年甚至榮獲醫療奉獻獎肯定的台灣路竹會,對「義診」兩字也有不同見解。路竹會會長劉啟群強調,義診看似簡單,卻是困難重重,若不以平常心面對,往往無法成事。

他舉路竹會這些年來的經驗為例指出,需要義診的地方,通常是醫療資源相當匱乏的偏遠山區,不僅交通不便,生活條件更比不上都會地區,若無相當高的決心與愛心,熱忱一下子就被澆息,對醫病雙方都不好。

這些年來,路竹會都選擇偏遠的山區部落為義診地點,凌晨三、四點,天都還沒亮,大隊人馬就得上路。花好幾個小時抵達部落,立即架設檢驗儀器、簡易藥局及相關設備,看完診後,又得在最短時間內收拾妥當,匆匆趕到下一個部落,展開下午及夜診,行程相當緊湊,非過人的體力及毅力,根本做不來。

夜診看完,累了,倦了,所有參加的醫師、藥師、檢驗師、護理師及行政工作人員,攤開睡袋,就睡在學校、寺廟或活動中心的地上。身體髒了,有水就洗澡,沒水就忍著,或到溪裡泡澡;找不到抽水馬桶,也只能找個毛坑或就地「解決」。劉啟群說,那種苦不是一般人所能想像,也不是一般醫護人員所能承受。

這些年來,每年遠赴中南美鄉下地方義診的長庚醫院整形外科醫師洪凱風、年前才從非洲返國的台北榮民總醫院醫師連加恩,都算是義診的獨行俠;至於路竹會或常到東南亞、中國大陸診治唇顎裂病童的財團法人羅慧夫顱顏基金會,則是團體義診的典範。

劉啟群說,趙建銘要不要去義診,他沒意見;但他強調,義診無分大小,就看有心無心而已。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