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五, 7月 21, 2006

藥界神秘面紗》新藥研發到問世 得花10億

【2006/07/19 聯合報】

【記者魏忻忻/專題報導】

一個未上市新藥臨床試驗的花費,如果扣除檢驗等必要費用,到醫師手上的有多少?熟悉臨床試驗業務的藥界人士指出:「從零到所有,都有可能!」

舉例來說,某外商藥廠計畫引進新藥,將在全台五個醫學中心展開臨床試驗,預計收案一百名,除去檢體送驗等花費,總費用約一千萬元。

這一千萬元花在那些地方?新藥臨床試驗設計完成後,必須先聘請主持醫師,集合研究助理或研究護士等人員,再招募病患,這其中,每個人都可以列舉酬勞,但酬勞卻可能直接進入醫師口袋。

怎麼說呢?藥廠可能編列研究助理,單月薪資五萬元,為期一年。但醫師通常原本就有助理,聘請助理的錢,就可省下了。至於研究護士,醫院裡本來就有護理人員,不一定要另外聘請。

有些試驗會編列受試者酬勞,病人也未必能拿到。許多人認為參與臨床試驗的人是白老鼠,但若試驗藥物是抗癌藥,極可能是癌症患者最後一線希望,此時爭取進入試驗都來不及,更別說是要求酬勞。

當然,上述是極端的狀況,用力A臨床試驗經費的醫師,畢竟只是少數。

醫師能夠主導臨床試驗,得到的不只是金錢利益,還是名利的象徵。藥界人士打比方,醫師能夠試用新藥,領先同儕,試驗結果上會有醫師的名字,更是一種學術肯定。

藥物臨床試驗對醫師如此重要,而藥廠選擇主持的醫師更是精挑細選。

藥界人士指出,一個新藥從研發到問世,預估必須要花費十億元,其中至少六成研發經費用於臨床試驗。

臨床試驗決定藥品的成敗,更是行銷、推廣的基礎,臨床試驗主持人愈是在醫界舉足輕重,愈是對藥品後續銷售有幫助。

一位藥廠行銷經理說得坦白:「臨床試驗絕對要找『大頭』來做!如果『大頭』不做,也要找他指定的醫師來做!」誰是「大頭」?就是該治療領域最權威的醫師,而他也能掌握醫院進藥的權利,就像日劇「白色巨塔」裡的財前教授,或是失勢之前的東教授。

還有,台灣的「大頭」大多集中於兩家醫院,台大和台北榮總。藥界人士說明,國內新藥臨床試驗大致分為兩種,申請衛生署藥證和新藥進入醫院的臨床試驗,台大和台北榮總正是國內唯二要求新藥進入醫院之前,必須再做一次臨床試驗的醫院,即使拿到衛生署藥證也不例外。

藥廠為了省錢省時間,多會爭取申請藥證的臨床試驗直接就在台大和台北榮總進行,如此可以「一魚兩吃」。

而藥品能夠打進台大醫院,就等於打進了和台大醫院關係良好的其他二級醫院;打通台北榮總,幾乎所有退輔會的醫院也會跟著「埋單」,藥界人士形容:「打進台大和台北榮總,就等於打通了任督二脈。」

針對衛生署開放臨床試驗醫院從十七家醫學中心擴及一百卅多家區域及地區醫院,藥界人士評估,臨床試驗的生態不會改變。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