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四, 9月 21, 2006

病名捨繁就簡 醫師、病人好溝通

【2006/09/20 民生報】

【台北訊】

「王太太,妳兒子罹患的是『腹膜鞘狀突起閉鎖不全』,得開刀治療哦!」「啥?你說的什麼腹膜的、閉鎖的毛病,是瞎密碗糕?」

這種對話,診療室裡並不少見,醫師所說的腹膜鞘狀突起閉鎖不全,其實就是坊間常說的「脫腸」或「墜腸」,也就是疝氣;但若醫師捨棄「脫腸」這種淺顯易懂的病名不說,偏要念一長串的正式名稱,病患及家屬恐怕丈二金剛摸不著頭腦。

正因如此,25年來開了4萬多例疝氣手術的台中博愛疝氣專科醫院院長曾振橿強調,不管就診的是老阿公、老阿嬤,或是小弟弟、小妹妹,他都直接以「疝氣」稱之;若還聽不懂,再以「脫腸」或「墜腸」來補充說明。

台北榮民總醫院牙科部主任張哲壽表示,為了方便,像「顳顎關節疼痛功能障礙症候群」,牙醫師會簡化為「顳顎關節障礙」,甚至用「TMD」三個英文字母代稱,免得牙醫師自己念得上氣不接下氣,病患卻還是「莫宰羊」。

陽明大學臨床醫學研究所副教授施俊哲也說,像冠狀動脈血管疾病就簡稱為「CAD」;至於治療方式之一的冠狀動脈繞道手術,就以念起來像英文「甘藍菜」的「CABG」替代。

至於大陸醫界,更是簡單到「另類」的地步,同樣是冠狀動脈血管疾病,對岸簡稱為「冠心症」,這勉強還可看出關聯性;但繞道手術卻稱為「搭橋」,可就常讓跨海到大陸參加醫學會的國內醫界聽得滿頭霧水。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