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一, 9月 04, 2006

檢查心血管 動、靜態雙管齊下

【2006/09/01 民生報】

【記者楊心怡/報導】

「我經常頭暈、頭痛、脖子緊,是不是中風前兆?」「我經常心悸、胸口悶痛、活動過多就感到疲倦及喘不過氣,是不是有心臟病?」您是否常為這些毛病,走訪不同科別,只為了解自己的身體狀況哪裡出了問題?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忠孝院區今年初開設心臟血管健康中心,讓民眾可一次了解全身心臟血管狀況。

秋冬正是心臟血管疾病好發的季節,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忠孝院區心臟血管外科主任袁明琦表示,以往民眾若想全面了解全身心臟及血管狀況,可能得走訪心臟內科、心臟血管外科及腦神經科,並且檢查上七、八次,才能獲得答案。

此外,許多醫院提供的健檢項目可能太過簡略,僅提供普通靜態心電圖、超音波等,或是過於昂貴的掃描性檢查,如電腦斷層、核磁共振、正子掃描等,30~50張的X光片,還會使民眾暴露在輻射的危險中。

袁明琦說,這些檢查的確有其意義,但多半僅能觀察「靜態」、「舒適狀況」下的心臟血管功能,但心臟血管疾病往往是在動態或運動後,發病率較高。

因此,忠孝院區心臟血管健康中心,一方面提供靜態心電圖檢查,另一方面也讓民眾做些爬坡、騎腳踏車、跑步等運動,以比較運動前後的心臟狀態;之後,還讓民眾配戴24小時的心律記錄器,追蹤分析其日常生活的心臟狀態。

自今年初整合所有心臟血管非侵襲性的項目後,已有300人次接受檢查。其中發現有四人需接受「心臟冠狀動脈繞道」開心手術,兩位老先生也被發現有短暫性腦缺血的狀況,必須置放心律調節器,另有數十人次以上需接受腳部血管繞道手術或靜脈曲張治療。

袁明琦建議,50歲以上民眾需至少先做一次基礎檢查以為基準。若有相關疾病家族史或確診有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甚至開始吃藥者,應一至二年做一次檢查,以追蹤心臟狀況的變化;身體健康者,則三至五年做一次檢查即可。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