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二, 9月 26, 2006

開放空間》藍海策略還是死海策略?

【2006/09/25 民生報】

【謝武吉】

在健保體制下,地區醫院該何去何從?衛生主管機關制式的答案通常只有一個:「轉型」。但即便是要轉型,我們的選擇是什麼?難道只有長期照護、慢性照護嗎?原有急性及亞急性照護的功能就不需要了嗎?這與衛生署長所主張的「厝邊好醫生,社區好醫院」理念是否違背?這麼多的問號,實在不能以一個「藍海策略」精神概括之。

雖然大家口口聲聲強調社區基層醫療的重要性,它更是整個醫療照護體系的基石,為什麼眼睜睜看著社區醫院逐漸萎縮,卻仍袖手旁觀!

回顧過去諸多地區醫院的轉型計畫,如:門診型醫院轉型為診所、呼吸照護(RCW)中心、護理之家、養護機構等,使地區醫院由726家急速縮減到400家以下,但配合轉型的醫院是否如預期找到安身立命之所,或者反而衍生更多問題,頗令人存疑。

尤其許多政策制定、計畫推動,都是少部分學者閉門造車決策而成,不禁讓人憂心,這些不懂醫療實務、不懂醫院經營的學者們,真能為地區醫院找出生存空間?許多政策難道必須地區醫院被逼上斷頭台、祭出鮮血,才能證明其不切實際?

例如,轉診制度的施行,單向轉出到醫學中心或區域醫院很成功,但病人一轉出後就很難回到基層或地區醫院,所以雙向轉診成為一個美麗的目標,只造福了接受轉診的醫院;目前又鼓勵地區醫院轉型為老人照護機構,且由醫療發展基金鼓勵小型醫院提供老人整合性照護服務,可以預見的將讓單一專科別(老人醫學)獨大,而地區醫院則失去特有的專科性、社區型發展。

種種試驗方案把地區醫院當成白老鼠,醫院評鑑時也常聽到評鑑委員建議地區醫院轉型;但現行醫院評鑑制度本身就已缺乏公正性,絕大多數委員來自醫院中心與區域醫院,對地區醫院根本一知半解,而占全體醫院比率最多的地區醫院,評鑑委員代表少得可憐,這種結構性的缺乏與不公平對待,地區醫院如何接受?

看看過去配合政策轉型為護理之家、安養中心以及RCW的地區醫院,目前處境為何?多半是受到政策回過頭來打壓,一下說費用成長太高,一下說照護缺乏品質,當初那些建議地區醫院轉型的英明評鑑委員們,你們是不是該出來負責?

在專家眼中是藍海策略,卻恐成為地區醫院的死海策略。雖然我們是最弱勢的一群,卻也最堅毅不拔,地區醫院的未來何去何從?整體計畫須有具地區醫院經營實務者參與,不要再以附和潮流名詞的計畫及過度包裝的華麗政策宣言,將地區醫院導向毀滅一途。

(作者為台灣地區醫院協會秘書長)

奶茶≠乳品 多喝多胖

【2006/09/25 聯合晚報】

【記者韓青秀/台北報導】

根據國內最新調查,九成以上的7至12歲學童鈣質攝取不足。董氏基金會表示,儘管不少學校配合宣導,奶茶不等於乳品,但仍有二成學童不了解,若學童每天飲用500c.c.的奶茶,一年體重可增加13公斤。乳品才是攝取鈣質的最好方式。

董氏基金會營養主任許惠玉表示,國內約有九成孩童有乳糖不耐症,也就是在喝奶類後,出現腹脹、惡心或拉肚子的症狀。是因來自於後天環境沒有持續攝取奶類,導致長大後無法吸收,但大多數的乳糖不耐症者都可透過常喝來改善症狀,而從小養成喝乳品的孩童,長大後也多半成為乳品的死忠派。

許惠玉表示,除了乳品外,包括綠色蔬菜、小魚乾、排骨湯及傳統豆腐等都可補充鈣質養分,可作強烈不適應乳品孩童的選擇替代品。但她也強調,不是有鈣質的食品就一定能被人體吸收,其中乳品的鈣質吸收率最高,且沒有過量攝取的問題。

許惠玉指出,隨年齡增加,奶類被含糖飲料所取代的比率增加,七至九歲孩童再早餐攝取牛奶的比率約四成多,到了10至12歲降為三成多,而七至10歲的女童喝清涼飲料比率約14%,在10至12歲時卻增加至26%。

南市醫 提醒民眾接種流感疫苗

【2006/09/25 民生報】

【記者沈尚良/報導】

最近已有秋意,也到了預防流行性感冒的季節。台南市立醫院感染科主任張文瀚表示,老年人和小孩,尤其是嬰兒,還有高危險群的慢性病患,像是糖尿病、腎臟病、癌症、做過化療的患者,因為抵抗力較差,感染流感後產生併發症的機會比較高,應該要接種流感疫苗。

張文瀚指出,預防是醫學的重要觀念,可以避免在疾病發生後才治療的許多問題,包括病情加重、危及生命,甚至是無法治癒、無法治療,所花費將遠高於事前預防措施所投入的成本。流感疫苗接種就是這樣的考慮。

為此,WHO世界衛生組織每年年初都會以去年分離出來的病毒株,預估該年冬季的疫苗株組合,包括2種A型流感、1種B型流感的病毒型;國內衛生署疾病管制局CDC則希望能在10月中旬以前完成疫苗接種,以能在11月前產生保護力。

張文瀚說,即使預估與流行的病毒不同株,還是能夠發揮一定保護作用,尤其是短期間內都有低症狀的效果。更重要的是,如果才剛打完流感疫苗,短期間內又感染流感,就有可能是新型流感,醫護人員會更加警愓,會詢問患者的旅遊史、接觸史,以確定是否可能接觸過像H5N1這種令人聞之色變的高危險流感病毒,對防疫、保護民眾的健康與生命而言,是非常重要的把關。

因此配合最近即將展開免費流感疫苗接種,符合規定的老人、小孩及高危險群患者,應踴躍接種,可以到戶籍所在地衛生所接種,或是就近在住家附近的合約醫院診所接種。張文瀚表示,在流感疫苗開打之後,看診時也會提醒老人家,如果沒有發燒或其他問題時,記得去接種流感疫苗。

過去有人在接種苗後仍然感冒,造成這幾年接種意願及接種率逐年下滑。張文瀚表示,感冒和流感並不一樣;因此,容易在罹患流感之後造成併發症的老人、小孩和病患,還是應該接種。

他也提醒,不論是否冬天流感流行期,如果有感冒症狀,就醫時應戴上口罩,可以減少傳染機會。

至於是否還要接種肺炎鏈球菌疫苗?張文瀚表示,1劑疫苗的效果可維持5年以上,是值得推廣,尤其是6歲以下的小孩、65歲以上的老人。不過,因須自費,而且要1000多元,通常只是資訊提供,而不積極推銷。

郭綜合醫 安頓臨終病人的身心靈

【2006/09/25 民生報】

【記者沈尚良/報導】

郭綜合醫院成立了「安寧療護委員會」,針對末期病人的臨終照護需求,提供安寧共同照護服務,照顧病人的身、心、靈;血液腫瘤科主任何民康表示,目前已有居家護理師在接受安寧療護訓練,順利的話,可望在年底或明年初開辦安寧居家療護。

何民康表示,「人的生命比地球重」,是郭綜合醫院的理念而安寧療護是末期病人及家屬的權利。人的生命很寶貴,即使走到人生終點,也應該得到良好照顧。

末期病人和家屬需要的並非侵入性且增加痛苦的治療,但何民康也強調並不是放棄不理會;他說,安寧療護的目標是要尊重、照顧病人、減輕痛苦,讓病人能擁有生命的尊嚴及完成心願,安然逝去。家屬也在照顧之列,要協助他們勇敢度過哀傷,重新展開自己的人生。這就是安寧療護的終極目標。

安寧療護絕對不是等死。何民康說,安寧療護強調的是在有限的生命裡,盡量減少病人各種痛苦,因此必需適當運用各種藥物及治療方法,那怕是一句話,或是一顆藥,能使病人及家屬得到身心靈的安定就對了。

安寧療護也反對安樂死。他說,病人若尋求安樂死,表示他太痛苦,這是一種刻意結束生命的行為;安寧療護是在協助末期病人度過最後一段安適、有意義的生活,讓他們安樂地活到最後一刻。

安寧療護的對象是末期病人。台灣每年罹癌病人近三萬人,他們成為首批接受安寧療護的對象,後來慢慢推廣到愛滋病患、運動神經元疾病等。今年台灣安寧緩和醫學學會、台灣老人急重症醫學會一起提倡安寧療護擴大至所有非癌症末期病人,包括心臟病末期、肺病末期、植物人末期等。

何民康指出,國內的安寧病房數量有限,也有嚴格的標準,普設病房不是一蹴可幾,但可以從安寧共同照護著手,透過會診的安排,由安寧照護醫護相關人員到一般病房幫助末期病人,一樣可以關心末期病人的身、心、靈。

目前郭綜合醫院已有兩位安寧照護醫師,除了何民康,還有放射腫療科主任柯天龍。安寧療護就先從安寧共同照護開始,並計畫開展安寧居家照護業務,服務末期病人的需要。

每天1包洋芋片 1年吞下5公升油

【2006/09/25 民生報】

【編譯錢基蓮/綜合外電報導】

一天吃一包洋芋片,一年下來相當於吞下五公升的食用油。英國心臟基金會(BHF)提出的這個事實肯定會讓許多嗜食洋芋片的人大驚失色。

昨天是世界心臟日。BHF以廣告展開宣導活動,揭露隱藏在食物裡的脂肪、鹽、和糖。廣告中一名小女孩咕嚕咕嚕的喝下一瓶食用油,標語則寫著:「進入洋芋片的,也會進入你的身體。」

一包35公克的洋芋片含有2.5茶匙的油,包裝更大的含油量則有3.5茶匙。

BHF對1153名8到15歲兒童做的調查發現,平均49%兒童每天至少吃一包洋芋片。且五分之一受訪兒童說,他們一天吃兩包以上。

英國人超愛吃洋芋片,平均每三分鐘就吃掉一噸重的洋芋片,全國14個小時內吃掉的洋芋片能填滿一座奧運規格的游泳池。

少吃肉未必較健康 過度吃素恐增心血管病

【2006/09/25 民生報】

【本報綜合外電報導】

心血管病患常被醫師告誡少吃肉、多吃蔬菜水果,以降低膽固醇。但德國一項新研究發現,過度吃素,也可能因營養不均衡而增加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

德國食物科學院、應用化學中心和漢諾威大學的研究人員對五十多名素食者進行調查,結果顯示,這些素食者體內的膽固醇雖較低,但大部分都缺乏維生素B12,使得血液中的「同半胱氨酸」升高,這種物質會導致心血管病的風險增加。

此外,研究發現,不吃肉類可能會使血液中高密度脂蛋白(即好的膽固醇)降低,對心血管健康反而不利。

據統計,心血管疾病是德國人的頭號殺手,因此死亡的人數幾乎佔德國每年死亡者的一半,據信這與德國人以奶酪和肉食為主,蔬菜吃得較少有關。

妥瑞症病童 不再哭喊、翻滾、自傷了

【2006/09/25 民生報】

【記者林進修/報導】

妥瑞症病童常會不自主地發出怪聲音及肢體動作,搞得周遭的人頭痛不已,中醫界透過清熱瀉下法及溫中法等治療,證實可緩解症狀。

台北縣中醫師公會名譽理事長林寶華接觸妥瑞症極早,曾將臨床觀察寫成「天使的鬼臉」一書,他表示,妥瑞症是部分腦中樞神經功能障礙所致,患者以兒童居多,常會出現眨眼、咬唇、縮鼻、點頭、搖頭晃腦、聳肩、手腳抖動、翻白眼、吐舌頭、撞頭、口出髒話、自傷及傷人等不自主動作。

林寶華試著從中醫古籍中尋找和妥瑞症有關的記載,其中黃帝內經提到:「狂,目妄見,耳妄聞,善呼者,少氣之所生也。」宋朝醫家錢乙也曾描述小兒「目上竄」、「肝風則目連劄,目熱則目直,快熱則搐」及「急驚為陽盛陰虛,熱極發搐」,在在顯示這種病自古有之。

基於此,如果診斷出有不自主動作且怕熱、喜冰飲的病童,林寶華通常施以知柏地黃湯、黃連解毒湯加減的清熱解毒法治療;如果是不自主動作合併臉色恍白、畏寒及拒冰飲者,便施以補陽還五湯、抑肝散加減及小柴胡湯加減等益氣活血法治療;如果是不自主動作合併幻覺、自傷及傷人者,可以建瓴湯加減的重鎮熄風法治療;如果是常出現清喉音者,可以溫膽湯加減的燥濕化痰法治療;如果合併有外傷,乳沒四物湯加減的活血化瘀法則是最佳選擇。

林寶華透露,兩年來他診治335名病童,輕症連續治療三個月即可見效,症狀較重者,平均治療一年也會緩解。他舉一名13歲男童為例,只要發作便哭喊不停、在地上翻滾,並出現傷人或自傷舉止,家長只好為他戴上安全頭盔。經連續治療幾個月後,這名男童已可脫掉安全頭盔,前天再度就診時,他的症狀更加平穩,甚至還在診間表演倒立。

林寶華認為,中藥發揮清瀉腦部亢奮的作用,雖使症狀改善,但還稱不上治癒。

林口長庚兒童醫院神經科醫師、台灣妥瑞症協會理事長王煇雄則表示,妥瑞症並不一定非治療不可,因為根據統計,四、五成病童的症狀會在青春期自動消失;三成在成年前消失;其餘一、二成則會持續一輩子,但症狀會隨年紀增加而逐漸減輕。

王煇雄認為,如症狀輕微而不影響生活機能,不妨礙其他人,只要自己不在意,和妥瑞症和平共存,未嘗不可。

6個問題 測出「心」年齡

【2006/09/25 民生報】

【記者楊心怡/報導】

你的「心」有多年輕?昨天是世界心臟日,中華民國心臟學會特別提出簡易的「心力評量表」,呼籲民眾隨時注意自己心臟的年齡,遠離菸酒、正常飲食、多運動,以免20來歲就有一顆老心臟。

世界心臟日今年以「你的心臟有多年輕」為主題,提醒民眾:外表年輕,可不見得心臟也年輕。中華民國心臟學會副秘書長、國泰醫院心臟內科醫師柯文欽表示,雖然動脈硬化所引起的缺血性心臟病,通常隨年齡漸長,而發生率升高,但千萬別以為「心血管疾病」是老年人才有的毛病。

由於國人近年來飲食習慣改變、吸菸年齡層下降,使動脈硬化也有年輕化趨勢。柯文欽便曾收治過20歲的心肌梗塞病患,問診才發現,這名年輕人菸齡長達10年,且有高血壓,血液檢查更顯示,每100cc血液含300毫克的膽固醇,遠高於正常值200毫克以下,其心臟年齡可說有如60、70歲一般蒼老。

為方便民眾了解自己的心臟是否健康,學會引進國外的「心力評量表」,以三測三問六項簡單指標來計分,只要憑藉自己的總膽固醇值、高密度膽固醇(HDL)值、血壓值、有無吸菸、有無糖尿病及年齡,就可算出未來十年內罹患缺血性心臟病的機率。

柯文欽說,雖然心力評量表中的年齡是從30歲開始,但心臟健康並非30歲以後才要擔心,年輕人也應及早注意飲食及運動習慣,控制體重,禁菸,如此才能真正擁有年輕的「心」。

昨天到場參加活動的「飛躍羚羊」紀政,便因有規律的運動習慣,不吸菸且飲食均衡,測出的心臟年齡僅50-54歲,比她實際年齡小5-10歲;而30歲的奧運跆拳道銀牌得主黃志雄,平常也有打網球、從事有氧運動的習慣,測量結果顯示,他未來十年罹患缺血性心臟病的機率和20出頭的年輕人一樣低。

中華民國心臟學會理事長江文正則呼籲,要讓心臟健康跳動,平日應養成規律的運動習慣,才可及早發現心臟異常,把握就醫時機。

專家建議,上班族或上了年紀的人,最好每天快走30分鐘,若距離適當,不妨走路上下班,可以預防心臟病發生。

另外,飲食均衡也很重要,把握低熱量、低油脂原則,多吃蔬果、全穀食糧、魚、瘦肉及豆類,也可延緩心臟的老化。

治腸炎舊藥 防肝硬化?

【2006/09/25 聯合晚報】

【編譯朱小明/綜合報導】

英國新堡大學科學家發現,用來治療關節炎和腸道炎症的藥物Sulphasalazine可以治療肝硬化,且對已硬化的肝臟也有逆轉之效,未來甚至成肝臟移植之外的另一種治療方式。

因酗酒、肥胖和C型肝炎引起的肝硬化目前幾乎是不治之症,末期患者唯有等待肝臟移植;但由於可供移植的肝臟不足,患者可能等不及。

實驗室和動物實驗顯示,Sulphasalazine有防止肝臟纖維化(結痂)的功效,甚至已纖維化的現象也出現逆轉。英國醫院將在明年展開臨床試驗,初期由已戒酒、但肝臟受損程度已無法自然復原的患者試用。如果證明有效,將進一步給仍在戒酒階段的酒癮者服用。

【記者李樹人/台北報導】

英科學家發現治肝病良藥Sulphasalazine,治療效果不錯,甚至可以不用肝臟移植,對此,國內肝臟移植權威醫師存疑,因為慢性肝硬化迄今仍屬於不可逆,症狀嚴重時一定需換肝。

對於Sulphasalazine藥物,台大醫院腸胃內科教授翁昭玟表示,這是一種相當老的藥物,用來治療慢性潰瘍結腸炎及克隆氏症,主要成分為5-ASA,能夠在腸道中發揮作用,達到預防腸道發炎的效果。這個藥物的副作用相當小,醫界都非常熟悉。

預估感染將增多 快帶寶寶打流感疫苗

【2006/09/25 聯合晚報】

【記者李樹人/台北報導】

今年度免費幼兒流感疫苗接種今天開打,可能是宣傳不夠,上午各醫院並未出現幼兒接種人潮,醫師表示,這次流感疫苗出現兩個新型病毒株,意味著流行病毒已經改變,今年感染人數可能增多,家長應該儘速帶小孩前往醫院接種。

台大醫院小兒感染科主任黃立民表示,流感疫苗接種之後,效果最好的時機是在接種後兩個月,符合免費接種的幼兒最好在11月底前接種完畢,必須打第二劑的幼兒也要在12月中前接種。

黃立民呼籲,家長們一定要帶幼兒至醫院接種流感疫苗,因為今年流感疫苗中的A型威斯康辛株、B型馬來西亞株都是新型,代表流行病毒正在改變中。

年商機15億 業者罰不怕

【2006/09/25 聯合晚報】

【記者韋麗文/台北報導】

減肥市場利益驚人,保守估計一年至少有15億元商機,衛生署、衛生局罰單一張接著一張開,業者就換個產品名稱、公司行號,同樣的手法一再出現。專家指出,業者把罰單納入成本的計算,根本罰不怕,應該撤銷商業登記證。

據衛生署統計,食品違規誇張療效排行榜以瘦身產品居首,去年衛生機關處分之食品違規廣告共計1254件,開出罰單共計4936.7萬元。但是保守估計,台灣瘦身商品、食品每年估計有超過15億的驚人業績。

董氏基金會營養組主任許惠玉指出,她接觸的個案中,至少有百名以上的貴婦人,已花費上百萬元,買五花八門減肥產品,還說「一點都不貴」。

為何消費者寧可花錢買來路不明的產品,卻不使用合法的減肥藥?萬芳醫院減肥門診主任劉燦宏指出,對消費者而言,根本分不出哪種產品合法、哪種產品不合法,他們往往以為,自己經過理性的考慮與判斷。

專家都說,減肥產品業者根本把罰款當作成本的一部分,也不怕衛生單位開罰,甚至廠商只要被罰到一定程度,就更改產品名稱、公司行號。產品在市面上賣得搶搶滾,全世界都知道了,只有衛署不知道。

減肥廣告 教妳除廚房油污?

【2006/09/25 聯合晚報】

【記者韋麗文/台北報導】

「首先,取下排油煙機的過濾網,可以看到一層厚厚的廢油,這些又黏又厚的油就卡在我們的腸道中,形成頑強油污,接著加入『綠色植物』濃縮液後,腸油竟然神奇的瓦解了。」

誤導消費者的減肥去油廣告,充斥第四台,醫師看到這些減肥廣告的「實驗」,大搖其頭,「如果去除排油煙機油垢,就能減肥的話,是不是代表,喝兩灌廚房清潔劑就可以瘦身?」

第四台的廣告看來神奇無比。有業者在廣告中分別把甲殼素、油切綠茶、羅X鮮溶在水中。接著加入沙拉油,搖晃20秒鐘。發現油水分離。先推論出「油水分離、沒有效果」。但使用該公司的產品,油、水、產品卻混合在一起,證明可以「排油」。

三軍總醫院社區醫學部主治醫師祝年豐說,這只是一個油和成分結合的實驗,不管油水分離,或是油水結合,這些分子還是要經過腸胃道,油水結合或是油水分離,腸胃道都一樣可以將其吸收。

祝年豐說,油與水結合或分離,與減肥完全無關,結合或分離完全不影響腸胃道吸收,若是腸胃道不吸收油脂,或是減少吸收油脂,才能達到減肥效果。

祝年豐說,臨床上,看到太多消費者花了大把的銀子購買減肥食品,而且還多種一起混用,若只是花錢消災也就罷了,最擔心造成肝、腎負擔,或是攙有有害身體的成分,那時才是得不償失

4化妝品也有毒?衛署:免驚

【2006/09/25 聯合晚報】

【記者李樹人/台北報導】

繼SKⅡ後,香港又查出倩碧、蘭蔻、雅詩蘭黛、迪奧等四品牌含鉻、釹等物質,衛生署藥政處長廖繼洲上午強調,全世界沒有針對化妝品裡面的鉻、釹等物質設定安全值,民眾無須恐慌,衛生署也不會要求業者下架。

根據「第一財經日報」報導,繼SKⅡ之後,香港標準及鑒定中心也查出倩碧、蘭蔻、迪奧、雅詩蘭黛四大知名品牌的六種粉餅,含有鉻、釹等違禁物質。

第一財經日報引述香港有線電視22日的報導說,香港標準及鑒定中心的測試顯示,其中一款迪奧和雅詩蘭黛的粉餅鉻含量分別達到4.5毫克/千克和3.9毫克/千克,都高於先前內地對部分SK-Ⅱ產品的測試值。而一款美國產的倩碧品牌粉餅和日本產的雅詩蘭黛粉餅釹的含量分別是1.8毫克/千克和1.6毫克/千克。另外,其他品牌粉餅也都含有鉻、釹等物質。

藥政處長廖繼洲說,國內檢驗報告顯示,化妝品、保養品所含的鉻、釹成分極低,與一顆綜合維他命相較,鉻、釹含量還不及千分之一。

廖繼洲表示,最近翻閱了世界各國的相關報告,都找不到針對化妝品成分所設置立的鉻、釹標準安全值,只有部分國家在海鮮魚類上有所限制。

以衛生署日前驗出含有微量鉻的蜜斯佛陀某產品為例,每公斤鉻含量只有3pp-m,而美國海鮮食品限量標準為每公斤可容納13ppm,兩者相差好幾倍,重點是民眾並不可能一口氣吃下一公斤化妝品或保養品吧!

廖繼洲強調,最近要求各地衛生舉展開抽檢,調查結果都發現沒有問題,如果民眾對於化妝品存有疑慮,可以將產品送到衛生署藥品檢驗局或是財團法人工業醫藥工業技術發展中檢驗,以確認安全性。

畫家梁丹丰 畫說大愛

中國時報 C3/彰投新聞 2006/09/24
【魏裕鑫/南投報導】

  數度環遊世界寫生的72歲畫家梁丹丰,已走過80多個國家,洽途以專業繪畫技巧融入見聞,廿三日在南投縣文化局心靈專題演講「畫出大千世界的愛」,她說:「人在堅困中,才懂得珍惜!」不要膨脹自己,世界才充滿愛。
  梁丹丰從事藝文工作已長達40多年,喜歡一個人出國冒險旅遊,有別於他人以日記寫下生命軌跡,或是拍照留下到此一遊足跡,梁丹丰選擇提筆畫畫,從畫紙中擁抱難忘及美好的回憶。前年,梁丹丰在慈濟邀請下,畫下了慈濟的歷史紀錄,也是她的心情點滴。縣文化局藝文講座昨日結合慈濟,邀請梁丹丰演講畫筆下的所見所聞。
  梁丹丰回憶著,她在撒哈拉沙漠旅遊時,腳部突然紅腫疼痛,面對沙漠中央的目標點,進退掙扎,最後選擇放棄前行,才保住腳部。因為,退幾步可以做很多事情,愚昧的勇,並不值得。曾經因心臟病而電擊過,撿回一條寶貴生命的梁丹丰,珍惜生命中的至善至真。她感佩證嚴上人長情大愛的可貴,強調上人教大家美與愛,唯有將愛擴大,才能愛台灣、愛一切。

星期五, 9月 22, 2006

肩頸痠痛 先自我檢查

【2006/09/22 民生報】

【吳建輝】

一位年僅14歲發育很好的小帥哥,身高大概已經有175公分,由他的父親帶他來到門診,男孩長得高大體態上也大致正常,但還是有些靦腆,他父親提到表示,孩子左肩痠痛已經有四、五年之久了,雖然吃藥可獲改善,但無法根治,深感困擾,看過很多家醫院,也做過許多檢查,但就是找不出病因。

經理學檢查後,發現他的左肩高聳,左肩夾肌的肌肉張力也特別高,詢問病史得知,他學習直笛已經多年,可能因此造成肩膀肌肉長期的緊張狀態,乳酸堆積的結果,也就一直不舒服了!


體態與關節活動

一般而言, 維持正常的體態和姿勢,自然較沒有肩頸痠痛的問題,,如果再加上正常的活動角度,那就更好了。

什麼體態與活動角度是正常的呢找一面平整的牆壁, 雙腳靠齊, 腰部緊貼牆壁, 以自然姿勢站立,如果發現可以平整貼上牆壁就算正常,,如果腰部用力也靠不上,則不是駝背,就是腰部曲度過大。或者找地上一條直線,雙腳站在線上彎下腰, 請一個人由後方看你的背部,如果對稱則是正常,,不然就是有脊柱側彎, 彎腰時中指離地面最好十公分以內,否則就是脊椎太僵硬了。 另外,再看看肩膀有沒有對稱,有沒有太高,如果都正常,才算沒有問題。!

至於關節的活動度,就頸部來說,當低頭時下顎應可以靠近胸部小於兩指幅,抬頭時眼睛可以看見正上方的東西,左轉或右轉時,目不斜視就可看見正左或正右方的物品,左側彎時耳垂與肩膀在不聳肩的情況下應小於二到三指幅, 如果都可以做到,那你的頸部骨骼、椎間盤甚至周邊的軟組織都是正常的。那正常的肩膀是如何呢 當我們往前舉手時,手可以超過肩膀,向後候時可以四十五度以上,向左舉高可以超過一百六十度以上,向內手肘可以過了中線,就算正常了。


發不發炎有關係

如果你檢查以上的姿勢有問題,臨床上醫師會再分成兩個問題,第一種是非發炎的疾病,包括骨頭退化、 椎間盤退化、韌帶或筋膜肌肉有問題; 第二種是發炎的疾病,可能是最近發生的,而且會越來越嚴重。因此,如果發現症狀拖很久了,且越來越嚴重,就應該趕快就醫,以免到了無法挽回的程度。

(作者為前嘉義長庚醫院免疫風濕科主任、現任吳建輝專科診所院長)

近視雷射導致圓錐角膜?免驚啦

【2006/09/22 聯合報】

【丘子宏/台大醫學院眼科兼任副教授】

求診病人是位廿多歲的女性,前幾年動了雷射近視矯正手術,目前視力正常,但最近收到轉寄的電子郵件,強調近視雷射手術會導致圓錐角膜,只能以角膜移植挽回視力,讓她擔心害怕。經詳細檢查,包括角膜厚度均屬正常,臉上的陰霾才一掃而空。

近視雷射手術經十多年發展,手術風險已大為降低,有更新的檢查儀器把具風險的病人排除,同時機器日益精良,因手術發生的合併症,僅是個案。就以圓錐角膜而言,近年已甚少發生。

圓錐角膜與雷射手術究竟有無關係?當近視雷射手術發展數年之後,開始有醫學文獻報告,有些病人在手術後數年間發生角膜外凸的現象,與圓錐角膜非常類似,因此有些醫師乾脆稱為術後圓錐角膜。

到2004年為止,英語系醫學文獻報告雷射手術後產生的圓錐角膜病例,還不足100例,發生率仍無法算出。至於曾接受雷射手術的病例,全世界估計已逾一千萬例,因此,估計發生率不會很高。

我們知道自然產生的圓錐角膜,二千人約會發生一例,且多見於青少年期,因此一個廿歲左右的年輕人,在自然的狀況下也可能在未來十年內發病,如他恰巧在這期間做了雷射手術,要證明手術造成,恐怕非常困難。

醫界相信,並非所有術後角膜外凸的病人都屬自然發生圓錐角膜的範疇,其中也有病例是因手術造成。目前認為雷射手術引發圓錐角膜的主因有二:一是病人有潛在性的圓錐角膜,二是術後角膜剩餘厚度不足。

許多研究顯示,潛在性圓錐角膜可能是造成雷射術後圓錐角膜最重要的原因。所謂潛在性圓錐角膜,是指病人臨床上沒有圓錐角膜,包括視力及角膜形狀等,均屬正常,但病人的角膜地形圖檢查(Topography)卻出現一些特殊變化。這些變化,英文叫做Forme Fruste Keratoconus(FFKC,不完全圓錐角膜)。

文獻報告,大部分術後圓錐角膜病例術前即有FFKC的變化,在雷射手術發展初期,對FFKC不太了解。因此,大部分圓錐角膜的病例出現在這時期。近年醫師對FFKC的篩檢已特別注重,加上更多新的儀器,有經驗的醫師可確保病人術前沒有FFKC存在,避免產生圓錐角膜的後遺症。

但即使病人沒有FFKC,如術後不能保留足夠的「角膜剩餘實質層厚度」,還是有可能造成角膜外凸。根據筆者經驗,即使病人度數超過一千度,只要執行術中角膜厚度測量術,確定有足夠的剩餘厚度,就可避免圓錐角膜。當然,如果病人角膜厚度太薄,也可改做不必切取角膜瓣的表層雷射手術,仍可安全有效。

雷射手術發展至今,利用前導波及非球面雷射技術,視力的矯正品質已大大提升。有需要手術的眼鏡族,只要慎選有經驗的醫師,經過詳盡檢查評估,再進行手術,相信可以安全有效地摘除眼鏡。

(作者亦為眼科醫學會屈光暨白內障手術委員會委員、台北市丘子宏雷射視力矯正中心院長)

小辭典》圓錐角膜 眼鏡得常換

【2006/09/22 聯合報】

【本報訊】

圓錐角膜是眼角膜外凸的變性疾病,人口中約二千人會發生一例,因此不算稀少。主要病徵是角膜慢慢變薄,向外凸出,由於凸出而使角膜弧度變陡,因此近視度數不斷增加,凸出的角膜因形狀改變,也造成散光不斷增加,眼鏡需要頻頻更換,甚至最後連眼鏡也無法矯正視力。有些病例最後只能用角膜移植來治療。

圓錐角膜的病因約有5%~10%可能與遺傳有關,少部分可能與全身性疾病(如眼睛過敏等)有關,其餘大部分病因不明。發病的年齡很早,最常見於15~20歲。發病後慢慢變化,約十年之後趨於穩定,30歲以後才發病者少見。

角膜剩餘實質層厚度250微米 安全底線

【2006/09/22 聯合報】

【本報訊】

所謂「角膜剩餘實質層厚度(Residual Stromal Bed Thickness,RSB)」,是指角膜扣除角膜瓣及雷射切削後的剩餘厚度。假設角膜原來厚度為550微米,角膜瓣切了150微米,雷射切削100微米,則RSB=300(550–150–100)微米,目前的共識是要保留250微米,才算安全。

上述三個變數中,角膜原來厚度及雷射切削厚度都是預知的,但角膜瓣厚度就不太能確定,因為在切取角膜瓣時會產生誤差。為了確保RSB的厚度大於250微米,最安全的方法是實施術中角膜厚度測量。如果發現角膜瓣切得太厚,無法維持足夠RSB的話,就不該進行雷射削切手術,立即蓋回角膜瓣,避免日後發生後遺症。

高杏門診 高興開張

【2006/09/22 民生報】

【記者林秀美/高雄報導】

近年來各大醫院廣開自費的VIP門診,高雄醫學大學附設醫院也不落人後,並以位居22樓全國最高的VIP門診向頂級客層招手;該門診由專人服務,基本消費1500元,其他檢查由健保給付。

昨天開幕的高醫VIP門診,取名為「高杏門診」,以景觀好、視野佳、環境高雅舒適取勝。高醫校長余幸司自豪地說,雖然全台很多醫學中心都已設置特別門診,但高杏門診樓高22層,全高雄市的景觀都盡收眼底,尤其在西側可看到高雄港、旗后是高雄醫學的發源地,如此景觀更添附加價值。

高醫附設醫院院長許勝雄院長強調,「高杏門診」設有專屬獨立、溫馨、人性化的門診中心,提供寧靜及隱私的等候空間。透過約診專線電話,即可接受指定的資深主治醫師、主任級醫師及教授看診。

北市醫 月底赴外蒙古義診

【2006/09/22 民生報】

【記者楊心怡/報導】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再為台灣公衛外交打先鋒!將於9月27日前往外蒙古烏蘭巴托及其近郊貧民區,進行10天國際醫療支援義診與公共衛生評估。雙方也將簽署合作協議書,洽談未來外蒙古與市醫,在各項醫療服務上的合作。

台北市衛生局長宋晏仁表示,今年是第三年前往外蒙古從事醫療服務,過去僅提供義診,此次特別邀請陽明大學公衛所的公衛研究員,至外蒙古進行當地炭蛆熱調查,並進一步協助烏蘭巴托市衛生部,以公共衛生角度分析、評估市民的健康需求。

使用避孕貼片 致血栓風險高

【2006/09/22 民生報】

【美聯社華盛頓電】

全球第一種避孕貼片「Ortho Evra」20日公布一項新的仿單警告,使用該避孕貼片的婦女,腿部和肺部得血栓的風險,比服用一般避孕藥者高。

食品藥物管理局(FDA)表示,調查發現,使用避孕貼片的婦女,出現血栓的風險是服用避孕丸婦女的兩倍。不過,另一個調查發現,這兩種避孕方式引起血栓的風險相同。

FDA在其網站公布一項警告說:「即使這兩項調查結果矛盾,流行病學調查已證實,對於某些使用避孕貼布片Ortho Evra的婦女 ,可能要增加血栓風險的顧慮。」FDA建議,使用避孕貼片但擔心出現血栓的婦女,應該詢問她們的醫師。

彰濱秀傳興建 心理健康研究大樓

【2006/09/22 民生報】

【記者林睿俐/彰化報導】

近年來台灣的自殺率節節上升,心理健康指數每下愈況,心理疾病的治療與心理健康的維護,成為醫界及社會大眾關注的焦點話題,彰濱秀傳醫院有鑑於彰化地區精神科病床嚴重不足,決定建構一棟獨立的「心理健康研究大樓」,昨天由總裁黃明和主持動工典禮,預定於明年底完工啟用。

根據衛生署的精神科病床設置標準,每一萬人口要配置10張病床,而彰化縣擁有130萬人,應該要有1300床,但目前全縣卻只有600床,未達衛生署標準的一半,所以秀傳醫療體系總裁黃明和決定在新開設的彰濱秀傳興建一棟「心理健康研究大樓」,並獲得衛生署的核可,未來該棟大樓的精神科病房,將設置急性病房100床與慢性病房300床,也將是全國綜合醫院擁有最多精神科床位的醫院。

彰濱秀傳院長徐弘正指出,心理健康研究大樓將提供精神科病患全方位的優質照護,透過積極的復健,盼能讓病患擺脫慢性化的陰影,重返社會。

都會區肝癌存活率 高於偏遠地區

【2006/09/22 民生報】

【記者胡恩蕙/報導】

國內一項跨七個醫學中心的研究發現,都會地區的肝癌存活率,普遍比偏遠地區高,北部又比中南部高,推測是偏遠地區B、C肝篩檢比率低,且民眾又愛尋求民俗療法有關。

這項大型研究蒐集台大、彰基、中國附醫、台中榮總、成大、高雄長庚、花蓮慈濟七個醫學中心,從1981到2002年共1萬多個病例,分析肝癌患者的存活率。結果發現,從三年存活率來看,都會區為27.5%,鄉村區20%,五年存活率都會區20%,鄉村區14%,不論三年、五年存活率,都會區都明顯高於鄉村區。

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執行長許金川認為,這個現象應和偏遠地區醫療資訊缺少,民眾篩檢B、C肝帶原的比率低有關,肝臟沒有神經,若無早期篩檢,等到症狀出現時已是肝癌晚期。

另外,偏遠地區民眾喜歡尋求民俗療法,許金川說,很多人得了肝癌,會先找民俗療法,不論是針灸、拔罐、吃草藥、氣功,等到真的不行才求醫,已來不及。

研究也發現,北部的肝癌存活率較中、南部高;近20年來,肝癌存活率不斷提升。台大醫院內科部醫師陳健弘表示,研究以四年為一區段,發現近年來肝癌存活率不斷提升。該研究將刊登於十月份的「腸胃學與肝臟學雜誌」。

為協助偏遠地區肝病篩檢,肝基會將於9月25日到綠島協助當地民眾做免費肝病篩檢,尤其針對肝功能異常者,由肝基會肝膽專科義工醫師,加做腹部超音波檢查。

高雄登革熱疫情日熾 衛署成立防疫隊

【2006/09/22 民生報】

【記者林秀美/高雄報導】

高雄地區登革熱疫情愈來愈吃緊,最近一周新增病例數超過40例,目前累積病例已達二百多例;衛生署疾病管制局昨天成立「抗登革熱專案機動防疫隊」,調集各分局有登革熱防疫實戰經驗人員前往支援高雄市、縣政府,全力投入登革熱戰役。

疾管局此番大動作係「依傳染病防治法」第15條規定成立,分別支援縣市政府加強查核病媒孳生源及協助地方政府防疫工作。

疾管局表示,今年入夏後,截至本月20日為止,高屏地區本土登革熱疫情,本土病例累計217例,其中高雄市142例、高雄縣72例,屏東縣3例。特別是高雄地區登革熱疫情未獲得控制,病例數呈現快速攀升之跡象,且逐漸擴散至鄰近地區。

該局分析本年疫情趨勢顯示,今年與91年之疫情發生各項條件極為雷同,包括降雨天數、降雨量及病例原發生地區均在高雄市縣交界的前鎮岡山仔與高縣鄰近前鎮的大五甲地區,還有疫情曲線圖及擴散路徑,又都逢年底選舉等情況。

為避免重蹈91年疫情慘況,疾管局未雨綢繆,積極調派防疫團隊支援地方政府加強戰力。但因今年氣候與疫情發生地區等不利因素,使得這場人蚊大仗愈來愈難打。

免費流感疫苗 下周開打

【2006/09/22 民生報】

【記者薛桂文、沈尚良/報導】

今年的免費流感疫苗下周將開打!25日起第一波施打對象為2歲以下幼兒、醫護人員,第二波10月11日起跑,鎖定老人、罕病患者、禽畜養殖業者,衛生署共準備了224萬多劑疫苗;而自費疫苗因缺貨,暫時難全面普及。

衛生署疾病管制局表示,第一波施打的幼兒為93年9月1日到95年4月30日間出生者,若為首次接種,應完成兩劑(中間隔一個月),曾接種過的小朋友,只須一劑即可,由於幼兒去年的接種率不到五成五,衛署呼籲家長踴躍接種。

第二波的首要對象是民國30年12月31日以前出生的老人,由於老年人得流感易有併發症,嚴重者會導致死亡,而疫苗可減少五、六成的併發症,降低八成死亡風險,所以衛生署今年準備了130多萬劑疫苗供老人使用;但去年其接種率僅六成,仍待加強。

此外,老人養護機構的住民、照護人員,也列為第二波接種對象;還有禽畜養殖相關從業人員、動物防疫人員,由於接觸禽流感病毒的風險較高,衛生署也為他們準備了五萬劑疫苗。

疾管局副局長林頂表示,今年的流感疫苗是依世界衛生組織建議,可預防A型卡勒多尼亞、威斯康辛兩株病毒,以及B型馬來西亞株病毒,與去年的疫苗有兩株病毒不同,所以需重新接種才有保護力。

至於不在免費接種範圍內者,需不需自費施打?台北馬偕醫院副院長黃富源認為,有氣喘病史、體質較弱、易接觸感染源者(如幼稚園兒童),若經濟足以負擔,可考慮自費接種。

不過,今年流感疫苗中的A型威斯康辛株病毒,培養不易,以致全球供貨稍有延遲,目前許多自費疫苗雖已進口,但預計要到10月底、甚至11月以後,才能充分供應,價格每劑約六百元左右。

台南市衛生局表示,以往台南市各區衛生所都會受理民眾接種流感疫苗,但今年北區及安平區衛生所因沒有衛生所主任,這兩區改為委外,須前往合約醫院診所,或是跨區到其他衛生所接種。

流感疫苗一般在接種2周後才能達到充足的保護力,而台灣的流感疫情多從11月下旬開始升溫,至耶誕節進入高峰,為讓寶寶在流行季前達到保護效果,家長應儘速安排完成接種。

控制糖尿病 別只盯飯前血糖

【2006/09/22 民生報】

【記者楊心怡/報導】

控制血糖是糖尿病患者的最大課題,但醫師指出,大部分患者認為,只要飯前血糖正常即可,卻忽略了飯後血糖;他建議,至少應兩、三個月到醫院做一次醣化血色素(A1C)檢測,以了解平均血糖的狀況。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陽明院區新陳代謝科主任洪建德表示,血糖會隨飲食、運動等有所起伏,呈現一條曲線,光測飯前血糖,只是取其中一點,很難看到血糖控制的全貌;而醣化血色素則可反應採血前一個月左右的血糖控制狀況,藉此監督血糖控制的情形,並作為調整藥量的依據。

他碰過不少病人,飯前血糖都在140mg/dl以下,A1C數值為7,但飯後卻升到10、甚至11;他指出,有不少病人在沒有驗醣化血色素的情況下,日後發生糖尿病併發症如心肌梗塞、腦中風、腎衰竭,或視網膜病變。

醣化血紅素是葡萄糖和血紅素緩慢結合後所形成,需經過一段時間累積,因此其高低會和平時的平均血糖濃度有關,不會因一時的血糖濃度改變而立即發生變化,即使是飯後採血也未必會有很大的差異。

洪建德進一步說明,血球壽命為120天,一般認為,至少能反應這二、三個月內血糖的平均值,但實際加權後,其實只能反應一個月左右的血糖控制狀況。因此他建議,至少三個月應做一次檢測,但最好是每個月驗一次。

「目前糖尿病的標準,若飯前血糖126mg/dl以上,就須懷疑屬高危險群,但這個數據在訂定上也有困難;飯後血糖則更不用說。因此最準確的還是醣化血紅素;一般正常值為5以下,5.8以上便可能有葡萄糖失耐,6.3以上則有糖尿病的風險。」

洪建德表示,目前國人做醣化血色素比例仍不高,次數也不夠多,他強烈呼籲,患者每次看診時,都應接受醣化血色素檢測,以達到正常血糖監測,也能作為調藥的依據。

咳嗽逾一周未改善 別輕忽

【2006/09/22 民生報】

【記者楊心怡/報導】

進入流行性感冒好發的季節,醫師表示,不可輕忽咳嗽症狀,小小咳嗽,甚至可能是鼻竇炎、心肌炎、胃食道咽喉逆流症的前兆。

入秋後,流感時節,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耳鼻喉科醫師李國熙提醒民眾,若咳嗽、聲音沙啞等感冒症狀,超過一周仍未改善,便得當心,有可能是因鼻竇炎、心肌炎、胃食道咽喉逆流、甲狀腺亢進等所引發的慢性咳嗽。

李國熙表示,咳嗽是最普遍的症狀,卻也最令醫師頭痛,「因為引起咳嗽的原因眾多,牽涉的器官與系統也多,不易診斷;即使找到原因,也常難以根治,復發機率高」。

他進一步說明,咳嗽的診斷無法單由其症狀,例如有沒有痰、鼻涕倒流、夜咳或日咳等來判斷原因;此外,一般民眾多認為,慢性咳嗽是肺部問題引起,因此多去胸腔科接受檢查;但李國熙說,其實3~5成的慢性咳嗽是與耳鼻喉科疾病相關。

他也提及,前陣子在門診中便碰到一名5、60歲婦人,老覺得喉嚨有痰,咳嗽逾半年。她走遍各大小診所、醫院,甚至醫學中心,做過各式檢查如X光、肺功能,胸部電腦斷層等,都找不到原因,後來是因鼻塞問題至耳鼻喉科門診就診,才發現是鼻竇炎作祟,鼻涕逆流而導致咳嗽不斷。

因此,李國熙呼籲,成人咳嗽超過三周,孩童超過四周,不要認為只是胸腔問題,更不要自行去藥局購買咳嗽藥水,最好至醫院做耳、鼻、喉及上腸胃道的檢查。有正確的診斷,才能有效治療,也才能真正治癒惱人的咳嗽。

吸菸女子 老得快

【2006/09/22 民生報】

【記者胡恩蕙/報導】

抽菸不但會使女人流產早產,更是美麗的劊子手!研究發現,女性每天抽一包菸,皺紋是同年齡的五倍。抽菸女性皮膚容易乾燥、變黃,還有黑眼圈,老化程度快。女性愛美,花大筆錢買保養品,在臉上塗塗抹抹,但是抽菸卻會讓妳對美麗的努力前功盡棄。

台北醫學大學公衛系教授韓柏檉表示,抽菸或吸入二手菸不僅有致癌危機,更是女性美麗的大敵。國外研究發現,抽菸女性普遍有「抽菸臉」,皮膚老化程度快,女性每天抽一包菸,皺紋比同年齡非抽菸者多五倍,魚尾紋、法令紋深,膚色泛黃,有黑眼圈,牙齒發黃發黑,吸菸者的皮膚比一般人老化10~20年。

此外,香菸中的尼古丁被吸入體內後,會累積在頭髮中,國外研究顯示,吸菸造成頭皮組織缺血,使營養素與氧氣無法順利送到毛囊,會造成頭髮早期灰白化、落髮與禿頭。

懷孕女性抽菸還會讓有毒物質殘留在胎兒頭髮,檢驗發現新生兒胎毛驗出尼古丁殘留量,是媽媽的一半;孕婦抽菸生出兔唇寶寶的機會,也比非吸菸孕婦高出50%到70%。

國民健康局副局長趙坤郁指出,國內女性吸菸率為4.78%,孕婦吸菸率也差不多,很多女性認為懷孕後再戒菸,但一時很難戒掉,特別是懷孕前三個月為胚胎發育關鍵期,但孕婦無法馬上戒菸,恐影響胎兒。

國健局的一項網路調查發現,遇到二手菸時,只有12.8%女性會勇敢請對方熄菸,但有高達七成會選擇默默離開、生悶氣,顯見女性被迫接受二手菸的情況嚴重。

因此,國健局特別集合全國2千多家美容美髮業者、共五萬多名員工,加入拒菸宣導行列。趙坤郁說,女性到美髮沙龍,如果旁邊有人吸菸,根本避不掉,影響到美髮沙龍來放鬆、追求美麗的心情,因此拒菸宣導選擇從美髮沙龍做起。

每10人有1人偏頭痛

【2006/09/22 民生報】

【記者薛桂文/報導】

據估計,偏頭痛每年造成台灣46億元的工作損失,但醫師發現,民眾多半對頭痛問題不以為意,平均痛了十年後才就醫,平日便自行用藥,有人甚至過度濫用止痛藥,引發心肌梗塞、差點要了命。

台灣頭痛學會常務理事王博仁指出,根據學會調查,國內偏頭痛盛行率約9%,平均每十人就有一人為其所擾,且每人每年因此未工作達3.7天,若以全國一千萬名就業人口,國民平均年所得一萬五千美元計算,一年損失便達46億元,平均一天1200萬元。

王博仁蒐集其頭痛門診十年來近萬名病人,調查發現,這些患者平均痛了9.8年才就醫,甚至有名四十多歲男子,高中就開始頭痛,平日習慣吃止痛藥,且劑量愈來愈大,到最後一天要吃五、六顆,引發了急性心肌梗塞,幸而搶救回來。

他分析,這名患者使用的是「麥角鹼(ergotamine)」類藥物,又添加咖啡因,雖是有效的急性止痛藥,但過量恐引發動脈血管收縮、器官缺血,一般每周不得超過十顆,這名患者卻至少連續五年天天大量服用,難怪會出問題。

值得注意的是,不少偏頭痛患者之所以不就醫,寧可自行用藥,可能是擔心有腦瘤,於是抱著鴕鳥心態,能拖就拖;其實,大部分頭痛都與腦瘤無關,儘速就醫,才能免受苦。

醫師表示,偏頭痛多因體質引起,由於神經傳導物質不平衡,可能被食物(如紅酒、味精、柑橘等)、生活作息(熬夜、壓力、吹冷風等)誘發;有些人事前會出現閃光、手腳感覺異常等預兆,有人則毫無徵兆,其頭痛常伴隨惡心、嘔吐、畏光、怕吵。

其實,偏頭痛可以有效治療,關鍵在於正確用藥。王博仁指出,若頭痛次數每月少於四次,在發作時使用急性止痛藥即可,但須在疼痛出現60分鐘內就用藥,千萬別忍,否則小痛變成大痛,原本很快緩解的症狀,可能拖上兩、三天才好轉。

如果頭痛每周超過兩次,或每次發作都在48時以上,程度嚴重、急性止痛藥的效果不佳者,就須就醫,考慮預防性用藥,如乙型阻斷劑、神經穩定劑、鈣離子阻斷劑、抗抑鬱劑等,此時止痛藥只能輔助使用,切勿過度依賴,以免反增頭痛發作。

偏頭痛自我檢測

一、頭痛是否會痛到要休息或服藥?

二、頭痛是一漲一縮的抽痛嗎?

三、頭痛只發作在頭的一邊嗎?

四、身體活動會加劇頭痛、或頭痛時不想活動?

五、頭痛最嚴重時會惡心或嘔吐?

六、頭痛時會覺得對光線或聲音敏感?


若有兩題以上回答是,可能有偏頭痛問題;若五題以上為是,有很大機率是偏頭痛,應速就醫。資料提供/王博仁醫師

病歷號碼論吉凶 你信不信邪?

【2006/09/22 民生報】

【記者楊清雄、胡恩蕙/報導】

上醫院,不管是探病,還是看病,社會普遍存在一些禁忌,例如探病帶水果,千萬別送鳳梨、香蕉;而住院的話,自然也別碰到四號病房、病床……;那,病歷號碼呢?

病歷號碼如同一個人就醫、住院的身分證字號,最近,署立豐原醫院便首開先例,病患只要捐一百元做公益,就可自選病歷號碼,有的民眾於是根據自己的生日數字,有的則選擇「88」尾數做為自己的「健康密碼」,院方未來還打算拿出特殊的號碼如「888888」開放競標。

至於其他的大型醫院,有百年歷史的台大醫院,該院的病歷號碼是以流水號的方式一路排下去,至今已排到五百多萬號。台大前病歷室主任范碧玉說,曾有病患遇到尾數為44號的病歷號碼,認為「不吉利」,要求更換;院方也順應民情,把這個號碼變成空號,給病患下一個流水號。

不過,范碧玉表示,這種換號的情形,只限於初診病患,也就是當第一次發出病歷號碼時才能更換,否則,舊病歷號碼要更改的話,不但紙本病歷、電腦檔案統統要改,許多檢驗報告也要改,作業麻煩,也怕出錯。

事實上,就連教會醫院的馬偕醫院也曾遇過類似的情形,一名患者因疾病纏身多次進出醫院後,認為可能是病歷號碼「不夠吉利」,因而多次向院方表示希望更改號碼,院方本著服務的精神,免費協助更改。

長庚醫院則把尾數出現連續「4」號的病歷號碼如「44」「444」者自動剔除,照顧到患者的「就診情緒」;如果初診患者對病歷號碼有所「不悅」,也比照其他醫院的作法,免費直接更換、跳下一號給患者。

因此,當病患不喜歡自己的病歷號碼而要求改號,儘管多數醫院會從善如流,但多半僅限於4連號者,而且需在初診時便要求更換,否則事後比較「礙難接受」。

不過,一名醫師指出,隨著電腦普及,越來越多醫療院所乾脆把身分證字號與病歷號碼連結,例如三軍總醫院早已取消發放掛號證,許多民眾根本記不得自己的病歷號碼是幾號?甚至毫不在意。更重要的是,隨著全民健保開辦,人手一張健保IC卡,若要看病持健保卡就可掛號,病歷號碼可以說已經「隱形」;因此,「會注意並仔細看自己的病歷號碼吉不吉利,已經越來越少了」。

健保卡註記 末期病人臨終不受罪

【2006/09/22 中央社】

【中央社台北二十二日電】

群醫束手無策的末期病人,臨終時受盡電擊、注射強心劑、氣管插管等折磨的急救後仍告不治,其過程令家屬抱憾終身。如今這種遺憾可以避免,只要民眾事先在健保IC上卡註記「放棄急救(DO NOT RESUSCITATION,DNR)」,醫療人員即會採取安寧緩和醫療,讓無藥可救的病患得以善終。

台灣安寧照護協會理事長莊高彬今天在「安寧緩和醫療意願註記健保IC卡」宣導記者會上表示,從今年七月開始迄今近兩個月,已有二千多人簽署意願書並完成註記,先前也有名人登高一呼,包括前監察院長陳履安、前衛生署長李明亮、前恩主公醫院院長陳榮基;而在美國,前總統柯林頓夫婦也都簽署表明類似的意願。

健保IC卡註記DNR的方式很簡單,民眾可以向台灣安寧照顧協會索取「選擇安寧緩和醫療意願書」及「預立選擇安寧緩和醫療意願書」,填妥意願書寄回協會地址:台北縣淡水鎮民生路四十五號,協會匯整後即向中央健保局代辦註記DNR,民眾如果有問題,可電洽(0二)二八0八一五八五,如果改變心意也可去函撤銷。

莊高杉表示,「放棄急救」並不表示要放棄可以救回來的病人,而是根據「醫療法」及「安寧緩和醫療條例」,對於醫學評估已無可挽救的臨終病人,避免不必要的急救,例如電擊、切開氣管、注射強心針,徒增病人的痛苦。

他說,我國的民情多避諱談死,社會上對此議題沒有廣泛討論與宣導,以致許多民眾不甚瞭解安寧緩和醫療,而且即使病人本人簽署放棄急救意願書,但缺乏公證依據,讓許多病人臨終前受盡折磨,家屬在毫無心理準備下看到病人死前的痛苦,悲傷又遺憾。

對於沒有註記DNR的病患,醫療人員是否要急救至死亡呢?莊高彬說,協會也將和衛生署、健保局討論,儘量尊重死者的意願,並加強與家屬的溝通衛教以及悲傷輔導,最終目標是讓死者善終,生者寬心。

偏遠地區篩檢率低 肝癌存活率不及都會區

【2006-09-22/民生報/A11版/醫藥最前線】
記者胡恩蕙/報導


國內一項跨七個醫學中心的研究發現,都會地區的肝癌存活率,普遍比偏遠地區高,北部又比中南部高,推測是偏遠地區B、C肝篩檢比率低,且民眾又愛尋求民俗療法有關。
這項大型研究蒐集台大、彰基、中國附醫、台中榮總、成大、高雄長庚、花蓮慈濟七個醫學中心,從1981到2002年共1萬多個病例,分析肝癌患者的存活率。結果發現,從三年存活率來看,都會區為27.5%,鄉村區20%,五年存活率都會區20%,鄉村區14%,不論三年、五年存活率,都會區都明顯高於鄉村區。

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執行長許金川認為,這個現象應和偏遠地區醫療資訊缺少,民眾篩檢B、C肝帶原的比率低有關,肝臟沒有神經,若無早期篩檢,等到症狀出現時已是肝癌晚期。

另外,偏遠地區民眾喜歡尋求民俗療法,許金川說,很多人得了肝癌,會先找民俗療法,不論是針灸、拔罐、吃草藥、氣功,等到真的不行才求醫,已來不及。

研究也發現,北部的肝癌存活率較中、南部高;近20年來,肝癌存活率不斷提升。台大醫院內科部醫師陳健弘表示,研究以四年為一區段,發現近年來肝癌存活率不斷提升。該研究將刊登於十月份的「腸胃學與肝臟學雜誌」。

為協助偏遠地區肝病篩檢,肝基會將於9月25日到綠島協助當地民眾做免費肝病篩檢,尤其針對肝功能異常者,由肝基會肝膽專科義工醫師,加做腹部超音波檢查。

大林慈濟、嘉基醫院引進癌症篩檢利器

【2006-09-22/民生報/C6版/雲嘉南新聞】

記者龐凱駿/嘉義報導


雲林、嘉義縣惡性腫瘤死亡率高居全國各縣市第一、三名,癌症病患發生率高,為提供醫療人員更正確診斷評估,嘉義大林慈濟醫院與嘉義基督教醫院,先後斥資引進癌症篩檢利器「正子電腦斷層造影(PET/CT)」,為癌症病患找到最準確的治療途徑,減少許多不必要的遺憾。
根據衛生署公布統計資料,雲林、嘉義縣惡性腫瘤死亡率高居全國各縣市第一、三名,而惡性腫瘤中的肺癌、大腸直腸癌、淋巴瘤、黑色素瘤、食道癌、頭頸部腫瘤、乳癌、甲狀腺癌發生率高,雲嘉地區約有1800名病患。

嘉義基督教醫院核醫科主任杜東峻表示,有別於電腦斷層(CT)或磁振造影(MRI)檢查,正子電腦斷層造影(PET/CT),是利用葡萄糖藥物注入體內,藉由細胞代謝葡萄糖在體內分布情形,以及正子電腦斷層造影的高解析度、靈敏度進行全身掃描,正確找出癌細胞位置,可判別惡性程度及是否轉移等癌症分期,精確度高達90%。

目前健保局已經開放乳癌、肺癌、大腸直腸癌、食道癌、甲狀腺癌、頭頸癌、淋巴瘤、黑色素瘤的正子電腦斷層造影檢查健保給付,透過健保給付與儀器的引進,將可造福更多病患。

星期四, 9月 21, 2006

健康養生月餅DIY

【2006/09/21 民生報】

【記者楊心怡/報導】

再過不久就是中秋節。月餅好吃但高熱量、高膽固醇,臺北市中正區健康服務中心的「健康飲食媽媽教室」特別研發使用健康養生食材做成的健康養生月餅,一律採天然食材、植物奶油 (不含反式脂肪酸)、不含蔗糖的天然甜味劑 (Erythritol),保證低熱量、低脂,糖尿病患者也可盡情享用。

媽媽教室指導老師張世芬表示,這些健康養生月餅每100公克熱量僅有196.7大卡,綠豆椪每個熱量僅175.7大卡,遠低於一般市售蛋黃內餡月餅,其熱量動輒400大卡,對高膽固醇或心血管疾病的民眾來說,可說是應景又健康的選擇,民眾可在家DIY。

張世芬對初學者特別推薦簡單的綠豆椪。


材料:低筋麵粉2杯、中筋麵粉2杯、水8大匙、油17大匙、綠豆仁600g、糖350g、奶油2大匙、素鬆1包。


作法:綠豆仁煮熟,放乾鍋中以小火拌揉,加入糖到乾狀,拌入奶油待涼,分為32個小圓球,每個綠豆球包入素鬆,成為綠豆餡料。

油酥部分,以低筋麵粉加水10大匙,揉勻分為30個,油皮部分,用中筋麵粉加水8大匙,油7大匙,揉勻分成30個。然後將油皮內包油酥,桿平捲起,再桿平成圓形,包入綠豆餡。烤箱預熱10分鐘,將餅排入烤盤,全火200℃烤25分即可。

其他還有抹茶酥、芋頭酥、地瓜酥、櫻花蔓越莓酥等口味,都可在家用小烤箱輕鬆完成。詳細內容可參考中正區健康服務中心網站zzh-tpc.doh.gov.tw,或洽詢23215158轉205李小姐,索取相關資料。

扭傷 間歇性冰敷效果好

【2006/09/21 民生報】

【編譯錢基蓮/路透紐約電】

腳踝扭傷時,冰敷是止痛和消腫的標準療法之一。但是如何冰敷最有效?最新研究顯示,受傷後採取每次不超過十分鐘的間歇性冰敷,效果比持續冰敷來得好。

北愛爾蘭烏斯特大學研究員對89名腳踝有輕微到中度扭傷的人做試驗,其中約半數都是運動員。一組是每隔一小時冰敷10分鐘,休息10分鐘後再冰敷10分鐘。另一組是每隔一小時持續冰敷20分鐘。受傷第一周,間歇性冰敷組活動時腳踝疼痛的程度大減,但是從第二周開始,兩組研究對象腳踝的功能、腫脹或休息時的疼痛感都沒有差別。研究人員指出,受傷後採取間歇性冰敷可以提高止痛的作用,不過止痛的作用只限於復健初期。研究報告刊於英國《運動醫學期刊》。

眼科特展 老儀器說故事

【2006/09/21 民生報】

【記者林秀美/高雄報導】

50年前,一台德製的眼科儀器相當於一棟房價;一支手術用的鏡片可買一輛裕隆汽車。這些令人眼睛為之一亮的故事與儀器,即日起至12月3日止,在位於高雄愛河畔的台灣醫療史博物館展出。

眼睛是靈魂之窗,透過眼睛,人們才得以和萬物接觸,體會其境與物,讓身心獲得感動。這項取名「大眼神話」的眼科特展,從希臘神話中孔雀尾羽上的百眼神話,帶領觀眾進入台灣眼科發展的神妙境界,現場還有難得一見的舊式眼科醫療器械和有趣的視覺遊戲。整個展覽由南區眼科醫師會會長張丞賢策劃,高雄醫學大學和基福眼科提供展品,是結合「神話」、「醫技」和「人文」的特展。

古希臘神話傳說,百眼巨人阿古斯(Argus)因監視宙斯的姦情而死;相傳,阿古斯是宙斯之妻赫拉的忠僕,擁有100顆眼睛,在希臘語"Argus"是「明亮的」、「明察秋毫」之意。阿古斯奉赫拉之令監視宙斯的情人且變成母牛的伊娥。但百眼巨人後來在睡夢中被宙斯所派的使者所殺。宙斯之妻赫拉為了悼念阿古斯的忠心,摘下他的一百隻眼睛,撒在孔雀的尾羽上作為裝飾,所以孔雀成為今日的面貌,擁有如此美麗的尾巴。

這項展覽另一項有趣的是,「看一看有什麼新發現?」展區,民眾可進行視覺「遊戲」,包括「黑影神蹟」、「變色的花」和「奇怪的階梯」等,從中瞭解視覺暫留、互補和錯覺等知識。

在早期器械展區,最引人注目的是,已故眼科名醫吳基福生前使用過的骨董。其中一台珍貴的裂隙燈及角膜弧度儀,為1950年德國蔡司生產,部分材質為昂貴的象牙,在當時相當於一棟房價。蔡司公司後來有意收藏,但吳基福的子女不願割愛,保存至今。還有一支看似不起眼的玻璃體手術用器械,在當年卻可買一輛裕隆汽車呢!

另外,影音多媒體區播放「眼科前輩訪談錄」和「眼科衛教影片」。「眼科前輩訪談錄」收錄了前鐵路醫院醫師林迺惠、前高醫眼科主任王惠珠及台北榮總眼科主任許紋銘的訪談影像。「眼科衛教影片」則播放由公視製作的「青光眼」和「斜弱視」影片。

挑戰成功 敏盛、萬芳獲JCI認證

【2006/09/21 民生報】

【記者薛桂文/報導】

國內的醫療品質,證實具有國際水準!桃園敏盛、台北萬芳兩家醫院,首開國內紀錄,挑戰JCI國際醫院評鑑成功,最近雙雙獲得認證,同時也計畫將經驗分享其他醫院,提升台灣整體的醫療水準,與國際接軌。

所謂JCI(Joint Commission International)醫院評鑑,是「美國醫療衛生機構認證聯合委員會(JCAHO)」的國際部,1999年起對美國以外的醫院提供評鑑,其標準嚴格,共有1033個評量細目,因此普獲國際肯定,目前全球共100家醫院獲認證。

據了解,敏盛、萬芳是在今年七月分別接受美國派人來台評鑑,經過兩個月的審議,結果在本周公布,證書也已寄到台灣。

敏盛醫院院長張揚全表示,國內的醫院評鑑雖行之有年,但向來較著重在設備如何、人員多少;例如,一百張病床應配置多少醫師、護理人員,而醫院可臨時聘人來符合要求,即使真有這麼多人力,也未必代表其醫療品質好。

相較之下,JCI的評鑑不強調設備、人員,而以病人為中心,著重病人安全、權益和服務品質。所以,評鑑委員會隨機抽樣住院病人,檢視其入院後走過的科別、做過的處置,稍有不當就算缺失,因此,JCI評鑑一般由數名委員進行四、五天,比起國內醫院評鑑多半一、兩天即完成,仔細許多。

萬芳醫院院長邱文達指出,JCI的評鑑非常重視醫療團隊的合作,這包括不同科醫師間的整合,醫師與護理、營養、藥事等其他專業的協調,還有病人照護的「交班」,因為,任一環節的疏失,都會影響服務品質,而這也是國內醫院向來較輕忽的。

敏盛和萬芳都表示,其實,通過JCI評鑑,效期雖有三年,但這才是提升品質的開始,兩家醫院都已成立院內小組,將定期依照JCI的指標,追蹤每一環節的服務是否落實。

此外,兩家醫院也都計畫未來舉辦研討會,將經驗與其他醫院分享,希望把國際醫院評鑑的精神,推廣到台灣來;事實上,衛生署的新制醫院評鑑已仿效了JCI的精神,未來若能落實,將有助整體醫療品質的提升。

值得一提的是,通過JCI意味著醫療品質與國際接軌,對開拓國際市場不無幫助;邱文達就坦承,像SOS等國際救援組織,選擇合作對象時,就可能優先考慮有JCI認證的醫院,也可望吸引更多國外病人、或在台的外國人來就醫。

肉毒桿菌素治療 健保有給付

【2006/09/21 民生報】

【記者沈尚良/台南報導】

成大醫院神經部主任黃文柱表示,眼瞼痙攣、半面痙攣,及斜頸症、書寫性痙攣、口顎部痙攣等局部肌張力異常症,還有腦性麻痺後引起的下肢痙攣及腦中風後上肢的痙攣,都可注射肉毒桿菌素治療,也是健保核准的適應症。

一名斜頸症患者會有不自主的擺頭習慣,有次遇上警察盤查,懷疑是吃了搖頭丸,雖經出示剛領藥物的藥袋仍未被取信,還帶上了警局;另有名眼瞼痙攣患者的眼皮,會隨著眨眼而逐漸往下蓋住眼睛,被稱為「機能性視盲」,要靠患者意志力打開眼瞼很困難,還有人因此發生車禍意外。

黃文柱指出,肉毒桿菌素可以讓過度收縮的肌肉放鬆,藉以改善病人症狀。主要是作用在周邊分泌乙醯膽鹼(acetylcholine )的神經末梢上,像是支配肌肉收縮的運動神經末梢及自律神經系統節前或節後分泌乙醯膽鹼的神經末梢。而打肉毒桿菌素就是藉阻斷神經末梢乙醯膽鹼這種神經傳導物質的釋放,達到治療的效果。不過,肉毒桿菌素對這些疾病的治療屬於「症狀治療」,無法根治疾病本身。黃文柱表示,一般而言,每次注射的效果約可持續3個月,治療成功率相當高。只是肉毒桿菌素相當昂貴,如以自費價格來算,每單位在100元以上,半面痙攣約需25至40單位,眼瞼痙攣40至60單位,頸部肌張力異常症150至300單位。

健保有給付的適應症,每年最多給付3次,對於效果反應特別好的可維持效果4至6個月,不用另外花錢,但大部分只能維持3個月效果的,還是要自己補上一次費用。

在這些健保給付項目及廣為人知的自費除皺美容之外,肉毒桿菌素還可以用來治療斜視、流口水、肛門或尿道括約肌痙攣、手掌多汗症、偏頭痛及頭頸部顫抖等。

超時工作 易罹高血壓

【2006/09/21 民生報】

【編譯朱邦賢/路透紐約電】

美國加州一項最新調查發現,每周工作超過51小時者,罹患高血壓的機率要比不超過39小時者高29%。

爾灣加州大學的楊海歐(譯音)和他的同事在「高血壓雜誌」發表研究報告指出,過去以亞洲人為對象的研究幾乎都指出長期工作和高血壓有關。

楊海歐等人說,日本最先對長時間工作與高血壓的關係感到興趣。日本人因為工作壓力大,以致有「過勞死」的說法。如今美國人的工作時間已超過日本人。

為了調查超時工作會不會造成西方人高血壓,研究人員以2萬4305名每周工作51小時以上的加州成年人為對象進行調查。研究發現,隨著工時增加,罹患高血壓的機率也相對增加。即便隨著諸如社會經濟地位、體重等因素而調整,這種工時愈長,罹患高血壓機率也愈高的現象依然存在。

每周工作40小時者罹患高血壓的機率比每周工作低於39小時者高14%。每周工作41小時到50小時者,罹患高血壓的機率高出17%。每周工作51小時以上者,罹患高血壓的機率更高出29%。

研究人員還發現,文書人員和非專業技術工人罹患高血壓的情況,比專業人士罹患高血壓的情況普遍。楊海歐指出,這意味更具挑戰性和更須聚精會神的工作,可能有助於預防高血壓。

不舉 可能是罹病警訊

【2006/09/21 民生報】

【記者林進修/報導】

對很多男人來說,不舉是他們心中最深沈的痛,總覺得人生從此變黑白,但泌尿科醫師籲請他們先別洩氣,因為不少比率的不舉和慢性病有關,如果能及早找出病徵並予解決,不僅可控制慢性病病情,也能一舉改善不舉症狀,未嘗不是件好事。

台北石牌振興醫院泌尿科主任王曉暹就碰過不少這類因禍得福的例子,比如一名年逾六旬的老先生,向來身體硬朗,在床上的表現依然像年輕小伙子,有天卻像洩了氣的汽球般,被老伴強「押」到診間來。

原來,這名老先生最近精神明顯變差,渾身提不起勁來,更別說和另一半行房了;時間久了,連另一半都覺得怪怪的,直覺認為老公這麼久沒去碰她,懷疑他是不是有外遇。

約略了解狀況後,王曉暹先施進行攝護腺肛門指診,並未發現攝護腺明顯變大,接下來的尿液檢查,卻發現尿液糖份偏高,因而懷疑有糖尿病,抽血檢查後驗出飯後血糖值高出正常值一倍以上,確定罹患糖尿病。

王曉暹表示,雖然隨著年紀增加而來的器官老化,會讓男人的性功能變差,但這個過程應該是緩慢進行,如果突然出現不舉,就應懷疑是不是其他慢性病使然。他舉糖尿病為例,一旦血糖持續偏高,陰莖海棉體血管的上皮細胞受損,致使充血不足,陰莖無法維持堅挺狀態,當然不舉。

然而,並不是所有不舉都和糖尿病等慢性病有關。王曉暹表示,除了老化及疾病引發的器質性不舉外,心因性不舉也占不少比率。這些造成不舉的心因性因素,包括夫妻夫和、工作壓力及經濟問題等,必須確實找出癥結所在並予以解決,才能改善不舉問題,恢復往日雄風。

台北書田診所泌尿科主任蔡培斌說,民間一句「上卌,就未攝」的俚語,指的是男人一旦過了四十歲,性功能就逐漸滑落,但這種自然過程都是緩慢進行,且因人而異。

他提醒為人妻者,不妨靜下心想想,是不是在老公不舉過程中,扮演加油添醋的角色。比如說,當老公好不容易「硬」起來並努力辦事時,一句「怎麼兩、三下就清潔溜溜了?」「好差勁哦!」往往讓他頓時如洩了氣的汽球般,更加不舉。

支持陪伴 戒毒良方

【2006/09/21 聯合晚報】

【記者黃玉芳/台北報導】

一旦接觸毒品,就只能沉淪於黑暗的深淵嗎?其實,若能及時回頭,戒除毒癮,還是能看見陽光!衛生署今年已公告121家協助戒毒的醫療機構,能幫助毒癮者認清毒品的真面目,進而遠離毒害。

戒毒成功的阿強,回想起濫用藥物的歲月,他說剛吸食的時候,感覺真的很high,讓他越吸越多,越吸越重,從大麻到安非他命、到海洛因,花的錢也越來越凶。

為了龐大的「藥費」,阿強開始販售各種毒品,就這樣五年的光陰過去,但是這段期間,他白天根本不敢出門,老是擔心會因為販毒被抓,只能躲在三坪大的房間裡。

「我真的受不了,一看到陽光就覺得頭暈沉沉,也看不見未來的方向。」想到自己才20出頭,阿強下定決心,脫離依賴毒品的日子。

阿強承認,戒毒的日子真的很痛苦,每天都想放棄,毒癮來的時候,甚至想乾脆死了算了,幸好有媽媽及姊姊的支持,加上醫師的鼓勵,才讓他徹底的從毒癮的綑綁中走出來。

「雖然過去的錯抹不掉,但是我覺得人生有機會可以重新開始,只要有勇氣遠離毒品。要是可以,我也希望站在染有毒癮的人身旁,鼓勵他們。」踏出新人生的阿強,希望用自己的經驗,喚醒更多濫用毒品者。

衛生署管制藥品管理局局長簡俊生表示,戒除毒癮是一段不好走的路,毒癮者必須忍受不用毒品時所產生的戒斷症候群,又要克服毒癮一來,不碰毒品的慾望,一個人獨行很容易受不了誘惑。

簡俊生說,若能向醫療機構求助,透過全方位醫療的協助,不僅從生理緩解停止濫用毒品帶來的不適,也加強患者維持戒毒的態度與毅力,並且讓家屬更了解藥物濫用對身心危害的程度,適時的給予戒毒者支持,還有後續的追蹤輔導,真正幫助毒癮者走出毒品虛幻的世界。想獲知反毒、戒毒的進一步訊息,包括121 家協助戒毒的醫療機構,可以上衛生署管制藥品管理局網站http://www.nbcd.gov.tw/查詢相關資料。(本系列完)

骨盆腔鬆弛 陰道、小腸掉出來

【2006/09/21 聯合晚報】

【記者黃玉芳/台北報導】

一位70多歲的老太太,每次穿褲子時,胯下看起來總是有一團東西,後來媳婦帶她去就醫,才發現是骨盆腔嚴重鬆弛,正巧又因為手術拿掉子宮,於是陰道和整團小腸都從陰道口掉出來。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婦產部主治醫師歐名哲表示,中老年婦女骨盆腔鬆弛是常見的毛病,一般常見的症狀就是尿失禁。不過有些早年生育多胎,抬重物過度勞碌的老太太,卻可能引發重度鬆弛。加上陰道、子宮等部位的肌肉、繫帶也隨年齡老化,於是就會發生脫垂。

國內因為子宮肌瘤等,切除子宮的婦女不少,若有嚴重的骨盆腔鬆弛,進行子宮切除手術時,也要順帶矯正,固定陰道的繫帶等,免得術後發生脫垂,引起病患的困擾。

多與人群接觸 避免憂鬱得失智症

【2006/09/21 聯合晚報】

【記者李樹人/台北報導】

「唉!人若吃老,就會老歹命!」不少上了年紀的老人家總是唉聲嘆氣,怨天尤人,鬱鬱寡歡,小心可別得了憂鬱症,甚至罹患了老人失智症。醫師建議,多多與人群接觸,參加活動,自己活得快樂,家人也會跟著高興。

林口長庚精神科主治醫師李淑花表示,老人憂鬱症可能造成認知功能障礙,反應較慢,時間一久了,就容易成了老人失智症,換句話說,失智症患者也經常合併患有憂鬱症。

李淑花指出,年紀大的長者想要預防憂鬱症,得先從服藥做起,必須按時服用高血壓、或是糖尿病等慢性疾病藥物,因為血壓血糖控制不良,就可能導致腦部小血管產生病變,血管被阻塞,病情要是嚴重起來,人可就會更憂鬱。

值得一提的是,老人家對於抗憂鬱藥物的副作用較為敏感,容易頭暈,調藥的時間也會久一點,在治療期間,家屬得要有耐性,給於最大支持,讓老人家感受到應有的尊嚴。

憂鬱老人 恐出現假性痴呆

【2006/09/21 聯合晚報】

【記者黃玉芳/台北報導】

「又要帶婆婆去看醫生了」,最近幾個月陳太太很煩惱,帶著六十幾歲的婆婆,從內科、胸腔科、看到新陳代謝科,還抽血作了一大堆檢驗,總是找不出毛病,但是婆婆卻依舊沒起色,整天懶懶的不想動,胃口不好,體重也越來越輕。

其實陳太太的婆婆可能是罹患了憂鬱症。林口長庚精神科主治醫師洪錦益表示,憂鬱症患者本來就常以身體症狀表現,而老人家情感比較含蓄,心情憂鬱就更常覺得身體不舒服,例如體重減輕、失眠,食慾差、容易疲勞等,常因此被當成是其他疾病,而忽略其實是憂鬱症。門診中不少患者都是在不少科別「游走」,繞了一大圈才看到該看的精神科。

洪錦益也說,門診中遇到老人家,每次詢問是不是心情不好,也不好意思直說,總是回答「胸口悶悶的」,或是抱怨這裡痛、那裡痛,而且多半還是有「精神科是看精神病」的迷思,不願意到精神科就診。

老人憂鬱症盛行率有多高?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一般精神科主治醫師邱智強表示,根據之前南部對1500位、65歲以上的民眾調查,發現5.9%有重度憂鬱,15.3%有輕度憂鬱,顯示鬱卒的老人不少。

邱智強表示,老人家常因為老伴過世、退休、生病、兒女不在身邊等原因,情緒越來越低落,進而罹患憂鬱症,有些人還會出現「假性痴呆」,一個星期內記憶力突然變得很差,跟老人失智症是緩慢進行的不同。

因此當家中的老人家開始變得精神越來越不好、不常笑、嚴重健忘,又伴隨著重大事件,可能要留心是否是憂鬱症,不要以為年紀大就會如此。

邱智強也說,老人憂鬱症仍要積極治療服藥控制,或是請家人多關懷陪伴,給予心理支持。不然情況惡化,可能會導致自殺意念,讓家人更困擾,甚至造成遺憾。洪錦益也說,當老人家常抱怨睡不著等身體不適,或是嚷著「不如死死算了」,都應該帶到精神科給醫師評估。

免費流感疫苗 下周開打

【2006/09/21 聯合晚報】

【記者李樹人/台北報導】

今年度免費流感疫苗即將開打了!衛生署疾病管制局上午宣布,95年流感疫苗接種計畫將從本月25日開始,施打對象為醫護、防疫人員及六個月以上、兩歲以下的幼童和65歲以上的老人。

據了解,自費流感疫苗已經進口至台灣,依規定必須接受抽檢,靜待兩個月之後才能上市,一般預計,想要自費接種,必須等到11月底。

由於今年流感疫苗中包括了A型威斯康辛病毒株,培養不易,藥廠表示,今年自費流感可能比去年要貴上50元,去年一劑平均600元,預估今年得花650元。

免費疫苗部分,除了醫護人員外,65歲以上老人(民國30年10月11日以前出生)、罕見疾病患者,居住在安教養院內的病患及實際照護人員等,以及禽畜養殖相關行業工作人員、實際參與動物防疫人員則是第二波施打對象,預計從10月11日開始接種。符合今年免費流感疫苗的幼童為93年9月1日至95年4月30日出生的幼兒。

疾管局副局長林頂表示,今年總共採購了224萬5000劑流感疫苗,希望符合接種資格的對象於指定期間攜帶相關證件,至各地衛生所、合約醫院完成疫苗注射。

國內小兒感染權威、台北馬偕醫院副院長黃富源表示,在參考世界衛生組織建議之下,今年國內所採購的流感疫苗包括了三種不活化病毒株類型(兩種A型、一種B型)。

黃富源強調,第一次施打流感疫苗的幼兒必須連續接種兩劑,才能達到預防效果,兩劑應該間隔一個月以上,預計今年國內約有25萬名幼兒初次接種流感疫苗,必須施打兩劑。

林頂表示,流感疫苗是一種相當安全的不活化疫苗,在接種後的48小時內,少數人在注射部位會出現疼痛、紅腫、發燒等輕微症狀,嚴重副作用的發生率則非常低,請家長安心,盡快讓小孩接種疫苗。

植牙熱》醫師提醒 並非人人都適合

【2006/09/21 聯合報】

【記者魏忻忻/台北報導】

許多人對植牙抱著很高期望,認為花錢就可以變成「有齒之徒」,但醫師提醒,植牙要看患者的條件適不適合,並非人人適用。

台灣牙周病防治學術基金會執行長廖嘉士說,如果嚴重骨質疏鬆,齒槽骨狀況不佳,連人工牙根都無法抓住,植牙就會失敗;罹患嚴重糖尿病或身體狀況欠佳、無法配合口腔清潔者,也不適宜。

台北榮總口腔面外科主任高壽延提醒,青少年骨骼還在生長,牙床尚未固定,植牙必須等待成年。

植牙應用日漸廣泛是不爭的事實,高壽延說,臨床有車禍受傷患者,顏面受傷,牙齒掉落,連上顎骨都撞掉一塊,運用補骨技術可把上顎骨補齊,再做植牙,可以還患者一個美好的外觀;過去全口假牙沒有真牙做支撐,現在若先植牙再做假牙,可提高咬合滿意度。

植牙熱》費用不便宜 值得不值得?

【2006/09/21 聯合報】

【記者魏忻忻/台北報導】

「如果不是鍋貼裡有根碎骨頭,弄碎了我的牙齒,我也不用花八萬元去植牙了!」菲菲兩年前植牙,朋友都說她「凱」,但她認為植牙不需把健康的牙齒磨短,這就滿值得了。

菲菲在外商公司上班,平常口腔保健做得不錯,兩年前難得出現一顆蛀牙,牙醫師說,抽一抽神經,做根管治療,再裝個牙套就好了。

菲菲於是努力配合治療,吃東西都不敢挑硬的,沒想到有天吃鍋貼時,裡頭竟然有根碎骨頭,而且不偏不倚被做完根管治療,還沒有裝牙套的牙齒咬中,脆弱的蛀牙當場碎裂。

牙碎了,必須拔掉,牙套是做不成了。牙醫師告訴菲菲有兩種選擇,一是做固定假牙,做成一個三顆牙齒形狀的牙橋,把兩旁健康牙齒磨短,支撐起中間的假牙。

但菲菲不喜歡:「我好好的牙齒,為什麼要磨短?」醫師於是提出了植牙的另一個選擇,但是價錢可不便宜,「打折後收妳八萬就好!」

八萬元?這可超過菲菲一個月的薪水,但不喜歡牙齒被磨的感覺,加上對新事物很好奇,菲菲還是忍痛選擇植牙。

植牙的過程不輕鬆,醫師得先種一個人工牙根,雖然有麻醉,菲菲還是明顯感覺醫師拿著器械在她口中敲敲打打,而且嘴巴得撐得很大,治療剛結束時,半張臉瘀青,菲菲自嘲:「很像被家暴的婦女。」

植牙兩年了,菲菲覺得這顆新種的牙齒還滿好用的,雖然有些貴,但如果做三顆牙齒的固定假牙,好一些的材質一顆一萬多,三顆也要四、五萬元,「想一想就認了唄!」只是菲菲還是有些疑惑,植牙的價錢到底是怎麼訂的呢?為什麼有人五萬元也能做?價差這麼大,消費者實在搞不懂。

植牙熱》每顆5萬元起跳 最貴10幾萬

【2006/09/21 聯合報】

【記者魏忻忻/台北報導】

過去專攻牙齒矯正的總統女兒陳幸妤也赴美修習植牙,醫師指出,經濟不景氣,植牙雖然花費昂貴,但門診中想要植牙的民眾卻愈來愈多,吸引牙醫師競相投入,植牙已成為有別於牙科傳統技術的新顯學。

翻開牙醫師專業雜誌,國內外植牙課程的廣告多不勝數。台灣口腔衛生學會理事長張進順指出,國內牙醫師近八成執業型態是開業,在職教育必須自己主動,植牙非常熱門,除了美國,甚至還有去大陸、韓國、加勒比海或高棉修習植牙的課程。牙醫師願意花錢上課,主要是看中商機,植牙以顆計算,單顆價格從五萬到十多萬元都有。

台北榮總口腔顎面外科主任高壽延坦承,植牙市場價格非常凌亂,依使用材質、醫師技術、患者口腔健康狀況而有區別,目前台北榮總的收費是一顆八到十萬元。針對民眾疑惑,植牙合理價格到底是多少?中華民國牙醫師公會全聯會理事長詹勳政表示,民眾治療前可先和醫師議定價格,每位患者口腔狀況不同,很難訂出統一價格。

高壽延說明,植牙過去是取代活動假牙的一種選擇,沒有人喜歡把牙齒拿上拿下,而且活動假牙用金屬鉤住健康牙齒,可能造成疼痛,對受力的牙床也是沈重負擔,如果能把假牙種在牙床上,就不用靠健康齒支撐,也不用拿出來清潔再放回去。植牙研發數十年,直到發現骨頭可以抓住鈦金屬,與之結合,因此發展人工牙根。

人工植牙分為人工牙根和義齒兩部分,以鈦金屬為主要材質的人工牙根可植入齒槽骨,很像是打地基。台灣牙周病防治學術基金會執行長廖嘉士指出,人工牙根與齒槽骨密合的時間因人而異,通常較緻密的下顎骨需時二至三個月,骨質較軟的上顎骨需時更長。坊間愈來愈多人推出一天甚至一小時植牙,主要是植牙材質改進,但要價更高。

高壽延說,待人工牙根長好,就能把義齒用螺絲栓上去,變成一顆新種的牙齒。如果口腔保健得宜,這顆植牙用個廿年以上沒問題。

英衛生部宣布 藥師也可看病

2006/09/06

【編譯錢基蓮/綜合外電報導】


英國衛生大臣伯恩罕四日宣布,包括糖尿病、心臟病、性病等慢性病患即將可到經過認證的藥局,由藥師為他們進行追蹤、治療。未來英國的藥局裡面應會有較多個別治療室,進行治療和隱密性的諮詢。


伯恩罕說,經驗豐富的藥師上過專門課程,取得「專業藥師」資格後,就可以提供患者更多服務,例如為糖尿病患上課,協助他們用藥和控制病情,減輕家庭醫師長時間工作的壓力,讓醫師有時間處理較嚴重的病例。


具有這種資格的藥師最早將於明年夏季上路,協助治療慢性病,例如帕金森氏症、皮膚病,以及開抗凝血劑(如阿斯匹靈)防止中風和心臟病。不過,患者仍必須由醫師診斷病情,但可到街上找藥師做追蹤治療,不像現在非得到醫院、診所才行。


伯恩罕說,擴大藥師扮演的角色,有助把照顧病患的工作延伸到社區,是英國衛生體系改革的重要一部分。英國稍早已允許護理師在診所為患者看診,就是衛生體系借重醫療人員經驗的類似做法。


伯恩罕在曼徹斯特舉行的英國製藥會議中公布藥師如何獲得資格認證的細節。英國藥學會的巴特爾說,藥師對當局的計畫感到開心。他說:「這確實擴大了藥劑師對社會大眾的服務範圍。」


英國醫學會也支持這項措施,但強調患者千萬不能混淆,有病時還是應先找醫師看病。


【記者楊清雄、楊心怡/報導】為了方便糖尿病、心臟病等慢性病患,不必舟車勞頓跑醫院,英國決定開放讓上述患者可以接受藥師追蹤治療;英國可以,我國呢?衛生署官員與醫師多認為,「可以參考,但恐怕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衛生署醫事處處長薛瑞元指出,英國的醫療服務是由稅收來挹注公醫制度,隨著人口老化,糖尿病、心臟病等患者越來越多,對這套公醫系統無疑有沈重的成本壓力。


薛瑞元說,英國本身有相當完備的家庭醫師系統,平均每2000人便擁有一名家庭醫師,在家醫系統完備的情況下,英國政府還進一步開放藥師也能幫慢性病患診療,足見其公醫成本壓力之大。


相較之下,我國是否比照開放藥師開藥呢?薛瑞元說,讓社區醫師或藥師掌握患者病情,遠較醫院醫師來得妥當;健保局鼓勵慢性病患者領取慢性病連續處方箋,三個月才去醫院一趟,這期間誰來監控患者病情?不過,他也強調,台灣家庭醫師制度尚未完備之前,貿然讓患者捨醫院醫師而就社區藥師,恐怕不宜。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忠孝院區心臟血管外科主任袁明琦也認為,國外就醫、檢查費用昂貴,慢性病患者恐無法負擔,美、英等國才會不斷致力於訓練協助醫療人員如藥師、護理診斷師等的專業能力。反觀國內,民眾看診一次只需兩、三百元,現行體制醫師人數充足,並不需要假手其他護理或藥師人員。


袁明琦說,專科醫師受過全方位的訓練,可立即診斷出患者的病因,但藥師如果訓練不足,恐耽誤治療時機。官員與醫師都認為,英國這項措施或可參考,但若真要朝這方面努力的話,還有一段很長的路要走。

榮總打破「萬年主任」制度

【2006/09/21 民生報】

【記者林進修/報導】

與台大醫院並稱國內醫界兩大龍頭的台北榮民總醫院,創院至今四十餘年來,各科室主管一直沒有太大變動,唯有高升、外調支援、退休或因官司纏身等因素而必須離開現職外,少有異動情形,「萬年主任」比比皆是;但在最近,榮總卻出現人事大地震,一次更換十幾位醫療部科的主任,


台北榮總人事室主任王成生指出,自從民國89年考試院詮敘部公布施行「醫事人員人事條例」以來,該院行之有年的人事制度即受影響。此一人事條例規定,公立醫療院所主管均有其任期,主任一任三年,可續任一任,屆時可再依情況延長一年;換句話說,科主任的最長任期為七年。不過,如果碰到特殊狀況,此一規定仍有討論變通的空間。王成生表示,所謂的「特殊狀況」,包括一時找不到合適的接替人選等。


儘管如此,在此一人事條例公布施行六年後的今天,台北榮總還是選擇依法遵行,只是幅度不如預期中的大。


王成生說,這波人事異動中,計有兒童醫學部、婦產部及十餘個醫療科的主任換手,其中兒童醫學部由湯仁彬取代黃碧桃,婦產部則由趙灌中取代袁九重。王成生強調,該院這波人事異動以按部就班、循序漸進方式進行,以免因幅度太大而影響醫務運作。今後,他們將逐期、逐批檢討院內主管職務,再視實際需求更動。


消息傳出後,台大醫院名譽教授李鎡堯相當肯定台北榮總的作為,因為唯有老人退居幕後,年輕人才有機會出頭。台北馬偕醫院婦產部超音波主任徐金源則表示,該院早在多年前就實施院內主管任期制度,主任一任兩年,可連任一任,前後加起來也只不過四年,絕對有助於活絡升遷管道。


徐金源說,主任雖握有一些實權,卻也要承擔整個醫療部科的營運重任,在當前健保制度下,醫療院所經營日漸艱難,一旦「業績」不好,動不動就會被院長叫去「喝咖啡」,其實並不好幹,早早交棒當個陽春的「前主任」,其實也不算壞事。


在這波人事異動中交卸兒童醫學部主任的黃碧桃,顯然也有同感,他認為,自己擔任主任已二十幾年,常被行政事務纏身而難有自己的時間。如今,無官一身輕,回歸主治醫師及陽明大學教授的單純身分,自由自在多了。

咳嗽幾個月 咖啡惹的禍!

【2006/09/21 聯合晚報】

台北報導】

台語俗諺「醫生怕治嗽,做土水的怕抓漏!」,咳嗽原因有很多,除了最常見的感冒之外,其實鼻竇炎、胃食道咽喉逆流也可能導致慢性咳嗽,一名愛喝咖啡的上班族咳了好幾個月,才發現是咖啡惹的禍!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耳鼻喉科主治醫師李國熙表示,門診收治了不少因為長期飲用茶、咖啡等刺激性飲料,導致慢性咳嗽的病患,原因就在於膽汁、消化液逆流至咽喉,喉嚨有異物感,才會一直咳嗽。


李國熙解釋,刺激性飲料容易導致胃食道逆流,甚至往上逆流至喉嚨,一旦消化液侵蝕喉嚨,將傷及食道、咽喉黏膜,最後連黏膜表層皮膚都沒了,變得更敏感,等到天氣一涼,就開始咳了起來。


另一名50歲的女性則是每天咳嗽,起初以為是肺疾所引起的,因此,在胸腔外科接受了X光、超音波等檢查,但還是找不出原因,就這樣咳了半年之久。


日前感冒至耳喉鼻科看診,結果醫師以內視鏡一看,就發現該名女病人患有嚴重鼻竇炎,治療之後,咳嗽半年的問題即不藥而癒。李國熙說,咳嗽不光只是胸部問題,因為引起咳嗽的原因很多,從鼻部、咽部、喉部、氣管、肺部、上腸胃道的病症,甚至藥物等都會引起咳嗽。


門診甚至發現,有病患只要一拿棉花棒掏耳朵,耳朵內部受到刺激,居然就開始咳嗽,這一咳就是一、兩個小時,幾次下來,嚇得不敢再挖耳朵。


李國熙強調,感冒所引起的咳嗽,症狀較短,如果咳嗽時間太長,成人咳超過三星期,孩童咳超過四星期,就應小心,這可能是慢性咳嗽,治療起來相當棘手,如果看了胸腔科,治療成效不佳,建議至腸胃科、耳喉鼻科試看看。

堅持種樹 譜寫硬漢嶺傳奇

2006.09.21自由時報


〔記者鍾麗華/台北報導〕原本芒草一片的觀音山硬漢嶺步道,如今搖曳著420餘棵杜英樹,形成長長的綠色隧道。打造這一片綠的,正是慈濟志工洪正明;13年來,小樹變大樹,樹圍從不到10公分長成超過一公尺。抱著大樹,洪正明猶如抱著自己的孩子,他發願要把種樹的志業一代代傳下去。

觀音山的硬漢嶺原來是個石頭山,沒有一棵樹,促使洪正明種樹的念頭,正是因為邀請朋友爬觀音山,沒想到對方卻拒絕,還說:「觀音山,那臭頭山,太熱了!」從小在觀音山腳下長大的他深受打擊,決心效法愚公精神,種樹供人乘涼。

在庭院、路邊種樹不稀奇,在山頂上種樹才是體力與耐力的考驗。沒有水源、沒有工具,全靠洪正明自己背上去。他與妻子每天雙手扛著10公升的水、拿著鋤頭,走3公里長的登山階梯種樹。10公升的水只能澆20棵樹,於是他天天上山,輪流澆水,400多棵大樹於焉誕生。

洪正明說,每次帶著希望上山,但看到自己種的樹被剝皮折枝,晚上難過得睡不著。尤其剛開始種了99棵茄苳樹,常被山友摘下枝葉帶回家煮茄苳雞,10餘年過去了,存活下來的茄苳樹屈指可數。

後來改種杜英樹,但杜英樹的命運也好不到哪裡去,上山查看總會發現有幾棵被截枝、砍斷,只好種了又種,至今洪正明每年還固定「補」種20餘棵樹,但已64歲的他,年紀大了背不動水,只好勞煩兒子。

跟著洪正明爬硬漢嶺,對於哪一棵是他種的樹?哪一棵被折斷幾次?他都如數家珍。

16年前,洪正明遭高達440伏特的高壓電穿過他的身體,昏死過去,心臟也一度停止跳動。事後,右手連碗都拿不住,讓他非常沮喪,不過,種樹之後,他豁然開朗,失去功能的手指也慢慢痊癒,洪正明說:「樹是菩薩、利益眾生」,種樹是最好修行。

小檔案:攻頂必上硬漢嶺

「硬漢嶺」位處觀音山主峰,海拔616公尺,早期是光禿禿的石頭路,山頂6坪大平地,卻是監控淡水出海口動靜的要塞,軍方設有觀測站、停機坪及通訊功能,為進入松山機場航道的重要制高觀測點。

觀音山成為登山熱門路線,剛開始由登山客挑磚築路,建構簡易階梯及觀景,民國40幾年憲兵駐守,扛著觀音石堆砌出近2000個階梯,故總統蔣經國曾在嶺上立碑,碑文刻有「走路要找難路走、挑擔要揀重擔挑」,勉勵國人應有吃苦耐勞、不畏艱辛的精神。

五股成泰路憲兵學校設置後,上山攻頂成為訓練項目之一,於是上坡路有「好漢坡」之稱,硬漢嶺更成為挑戰體能與耐力的指標,曾有縣長候選人邀競爭對手攻頂證明自己實力足堪重任,而國立三重高中應屆畢業生在準備大學考試破百日,校長也會帶隊攻頂,在硬漢嶺上抒發己志,這也成為該校傳統。

《看問題》醫師勇於舉報 應大大嘉許

2006/09/21 - [ 中國時報/花蓮新聞/C3版]
【陳惠芳/】

  花蓮慈濟醫院昨天主動通報疑似虐童病例,引來家屬強烈反彈,甚至還請鄉民代表來幫襯,直批醫院小題大作。但社工人員從另一角度看,卻高度肯定。尤其,當前社會受虐兒事件頻傳,醫護人員多一分警覺,就能防患未然,有助減少兒童受虐事件的發生。

  這名僅4個月大、還不會翻身的黃姓女嬰,出現硬腦膜下出血積水,視網膜也有出血的症狀,醫師從醫療的角度研判,產生合理的懷疑,研判其原因疑似為外力或是劇烈搖晃所導致。基於醫事人員的職責所在,也是法律規定,趕緊通知縣府社會局出面進行了解。

  姑且不論醫師的合理懷疑是否正確,女嬰是否有受虐也有待社會局等相關單位進一步追蹤調查。但是,在社會普遍存在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寧可視而不見,或只就自己的工作分內的事的心態氛圍下,站在第一線的醫師勇於做這樣的處置,不僅不應受到苛責,還應該大大嘉許。

  站在當事者的立場,被當成虐童的父母當然不好受,但只要平心靜氣想想,如果真的沒有虐童,社會局介入很快就可以還父母清白;但如果家長不能體諒醫師的不得已,未來很多虐童案可能因此被掩蓋。

  而慈濟小兒科醫師在醫療服務過程中,有多一分警覺,通報疑似受虐兒個案,交由社會局相關人員去深入調查了解,沒有虐童事件發生最好,如果真有虐童情事,就可盡早防堵,避免兒童受創受害程度更深,這樣的做法社會應給予支持和肯定,甚至家長還應感謝醫師保護兒童的用心,有他們的警覺,兒童安全才會更有保障。

  維護兒童安全人人有責,民眾發現有疑似虐童情事,也應該學習醫師的主動積極,撥打24小時婦幼專線一一三或家扶中心專線電話八二三六○○五通報,只要大家都雞婆一點,就能有效防範並減少無辜兒童再受虐。

拒絕三高上身 保持年輕從心做起

2006.09.21自由時報
記者胡清暉/台北報導

根據衛生署統計,台灣六十五歲以上的老人中,每五人就有一人罹患心臟病,同時,六成以上的心臟病患者合併一種以上的慢性病,因此,衛生署國民健康局、中華民國心臟學會呼籲,民眾應該均衡飲食、規律運動、戒菸,及早預防心血管疾病。

每年九月的第四個星期日是世界心臟日,全球有一百多個國家同步舉行衛教宣導活動;中華民國心臟學會理事長江正文表示,全世界每年有一千七百五十萬人死於心臟病,在台灣的十大死因之中,狹義的心臟病排名第三,但若廣義心臟疾病(包括心臟病、高血壓、腦中風)的死亡人數已超過癌症。

根據衛生署在去年所做全台大規模的「國民健康訪問調查」發現,台灣十五歲以上民眾罹患心臟病的比率為四點七八%,且隨著年齡增加而增加,高達十八點九六%的六十五歲以上老年人是心臟病的高危險群。此外,約有六成以上的心臟病患合併一種以上的慢性病,最常見的是高血壓,其次為高血脂、糖尿病。

儘管如此,仍有不少心臟病患並未做好自我照顧。調查顯示,仍有十七點九三%的心臟病患者在抽菸、八點六九%經常喝酒,而平常沒有運動習慣的患者更高達四十點九二%,沒有做任何體重控制者也有五十二點五%。

江正文醫師表示,預防心血管疾病,首先要做到均衡飲食,多吃蔬菜、水果、全穀食糧,少吃肥肉及豬油、牛油等。其次是規律運動,只要每週有一小時以上的跑步,就可以降低四十二%的心血管罹病機率,每天快走三十分鐘,也可以降低十八%的罹患心臟病、十一%罹患中風的機率。戒菸也可以改善高密度膽固醇,降低血管栓塞的風險。

衛生署國健局長蕭美玲指出,今年的世界心臟日主題是「你的心臟有多年輕?」國健局、中華民國心臟學會訂於九月二十四日(週日)在台北大安森林公園、台中沙鹿鎮公所前廣場、雲林台大分院六樓演講廳、花蓮慈濟醫院舉辦宣導活動。

65歲以上 兩成罹心臟病 護心觀念不足 抽菸、不運動、未控制體重 可能造成惡化

【2006-09-21/民生報/A10版/健康100分】

記者張雅雯/報導


最新出爐的「國民健康調查」顯示,年滿65歲以上的國人,約每5人就有1人患有心臟病;然而,這群心臟病患的「護心」觀念仍有待加強,近二成仍繼續抽菸、四成沒有規律運動、超過五成沒有控制體重,可能造成疾病惡化,也提高合併其他慢性疾病的風險。
衛生署國民健康局今年四月至七月,對19598名15歲以上的民眾進行家戶面訪,自述經醫護人員確認罹患心臟病的比率為4.78%,不過,盛行率隨著年齡增加而遞增,65歲以上罹病率提高四倍,達18.96%,患者以女性居多。

調查顯示,六成以上的心臟病患還合併其他慢性疾病,最常見的疾病是高血壓,其次則是高血脂,其中,有1.17%患者合併症高達四種,甚至導致糖尿病與中風。

吸菸、喝酒都會提高心血管疾病的風險,特別是已經罹患心臟病的患者而言,更應該避免這些危險因子,然而,統計發現依然有16.64%患者坦言經常吸菸、8.69%經常喝酒,40%患者平常完全不運動、52%患者沒有控制體重,自我照護方式顯然不正確。

國健局成人及中老年保健組長徐瑞祥表示,若與91年的調查相比,心臟病患者的自我照護行為其實有進步,經常吸菸、喝酒的比率都下降,因此民眾自覺健康狀況好的比例,從18%提升到27%。

世界心臟聯盟訂定每年九月的第四個星期天為「世界心臟日」,發起全球性宣導活動,今年國健局與心臟學會也將在本周日,在台北大安森林公園圓形廣場、台中沙鹿鎮公所廣場、台大雲林分院六樓演講聽以及花蓮慈濟醫院合心五樓同時舉行宣導活動,並在現場為民眾進行檢測活動。

女嬰疑受虐 醫院家屬爆爭議 家屬不滿慈濟通報興師問罪 社會局斡旋

【2006-09-21/聯合報/C2版/花蓮縣新聞】

醫師觀察 劇烈搖晃導致娃娃硬腦膜下出血及積水
記者范振和/花蓮報導


花蓮縣新城鄉一名4個月大的黃姓女嬰,因硬腦膜下出血及積水,送往慈濟醫學中心治療,院方初步研判疑似受虐或照顧不當,通報縣府社會局,但引起家屬強烈不滿,社會局昨天居中斡旋,暫息糾紛。
本月16日黃姓女嬰因身體不適,經家人施行心肺復甦術急救後,送往醫院急救,院方經腦部斷層掃描等各項檢查,發現女嬰硬腦膜下出血及積水,加上女嬰右手指有疑似遭夾傷痕跡,懷疑女嬰可能受虐或照顧不當,便依規定通報社會局。

女嬰母親與外婆獲悉後相當不滿,昨天由新城鄉代陳金龍陪同,前往醫院興師問罪,痛責醫師不專心照顧孩子卻還懷疑家屬;家屬並說,醫師最先說是腦膜炎,後來改口說是嗜血桿菌,再改稱水腦症,如今則是硬腦膜下出血及積水,難脫醫療疏失之嫌。

小兒科醫師賴佩君和林俊松出面說明,硬腦膜下出血及積水的情形,是劇烈搖晃導致,需要相當的力道,以4個月大的嬰兒來說,脖子還很軟,不太可能自發性搖晃,因此,從醫療觀點出發,他們合理懷疑並依法通報,絕非小題大作。

縣政府社會局督導劉佩玲表示,醫師從醫療的角度觀察、判斷,有合理的懷疑即依法通報,並無不當。

社工員練淑香昨天上午與女嬰家屬、醫師三方會談,也了解家屬對孩子的疼愛與關心。

女嬰目前仍在加護病房,病情已穩定許多,家屬有意轉院治療。

劉佩玲說,現階段還無法判定何種原因傷及女嬰,社會局將持續關心。

新生兒IC卡 3天就OK

【2006/09/20 聯合報】

【記者許峻彬/台北報導】

健保局開辦網路申請新生兒無照片健保IC卡,讓民眾更快拿到小寶貝IC卡!健保局承保處科長許建盛說,公司、工會、農會、漁會可利用網路,幫員工或會員的新生兒申請無照片IC卡,三天內就可收到。

許建盛表示,為簡化民眾申辦新生兒健保IC卡手續,自今年一月十二日起,至八月底為止,已有二萬五千六百名新生兒透過該系統申請健保IC卡,占發出的新生兒總卡數十二萬八千張的兩成左右。

許建盛表示,公司行號、工、農、漁會等投保單位可多利用該局網路系統申請,不但在申請日起三日內即可收到卡片,比郵寄申請卡片需要五到七天更便利迅速,還可節省書面填報與郵寄的成本。而且,因使用者必須先經過電子認證確定身分,更具安全性。

許建盛指出,部分新生兒因為父母親沒有職業,必須依附父母以第六類的地區人口來投保,健保局也正規劃在各地公所投保的新生兒第六類保險對象,透過公所以網路申請無照片健保IC,加快民眾拿到卡片的時間。

攝護腺癌藥物 「心」增風險

【2006/09/20 聯合報】

【編譯朱邦賢/報導】

華盛頓郵報19日報導,研究人員18日稱,治療攝護腺癌的標準藥物「促性腺激素釋放素」可能升高罹患心臟病和糖尿病的機率。此一警訊意味使用這些藥物治療攝護腺癌應更審慎。

上述發現與成千上萬的美國男性有關,因為攝護腺癌是男人第二常見的癌症(僅次於皮膚癌),而且「促性腺激素釋放素」已成為治療攝護腺癌的標準用藥。

哈佛大學醫學院的南西.基亭說:「我們的研究結果第一次顯示,治療攝護腺癌的藥物會升高病人罹患心臟病和糖尿病的機率。」基亭是上述研究的負責人,研究結果將發表在19日出刊的「臨床腫瘤學雜誌」上面。

美國每年大約有23萬4,000人罹患攝護腺癌,死於攝護腺癌者也多達2萬7,000多人。如果癌細胞已經擴散,醫師就會讓病人服用抑制睾丸酮的藥物。

「促性腺激素釋放素」對攝護腺癌細胞已經擴散的病人有明顯藥效,對病情尚不嚴重的病人藥效則不太明顯,偏偏在病情不太嚴重的病人身上也使用此藥的醫師愈來愈多。先前的研究結果顯示,這種藥會使男人腹部贅肉增多,也會升高病人抗胰島素的現象。

孩子水桶腰 易罹代謝症候群

【2006/09/20 聯合報】

【記者魏忻忻/台北報導】

別以為小時候胖不是胖,調查顯示,如果孩子的腰圍在同學中處於前百分之十,罹患代謝症候群比率是一般孩子七倍;但調查也顯示,九成父母不知代謝症候群,四成三不在意孩子腰圍。

十一歲的小誠一百四十八公分,體重卻有五十九公斤,愛吃油炸食物,雖然運動量不小,但還是無法消耗他吃進去的食物,於是帶著他就醫,控制體重。上個月,小誠膽固醇數值超過三百,比爸爸還高,嚇得爸爸更積極叫他運動和少吃。

三軍總醫院社區醫學部主治醫師祝年豐昨天為小誠量腰圍,有九十四點五公分。祝年豐在二○○三年曾針對一千百五多名國中生進行調查,結果發現腰圍每增加一公分,罹患代謝症候群機率就上升百分之十四,國中女生的身體質量指數每增加一單位,代謝症候群的機率就上升百分之卅六。他建議,國中男生腰圍最好別超過八十五公分,女生不要超過七十五公分。

祝年豐解釋,代謝症候群是一種代謝異常聚集的情形,症狀包括腹部脂肪堆積、動脈粥狀硬化、血脂異常、血壓增高等,會增加心血管疾病及第二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危險性和死亡率。判斷指標包括血壓、高密度膽固醇、三酸甘油脂、血糖和腰圍﹝見下列表﹞,五項指標有三項超過標準,即符合診斷。

調查顯示,國中生患有代謝症候群比率為百分之四點三,但祝年豐調查十至十五歲孩子父母共六百多人發現,高達九成三的父母不知道什麼是代謝症候群,有四成家長對孩子日漸增加的腰圍毫不在意,以為孩子再大一些,腰圍就會正常。

祝年豐提醒,體重控制必須從小開始。小誠爸爸也說,奶奶很捨不得,一直說青春期一長高就沒事了,但他擔心小誠往橫向發展,認為他還是必須控制體重。
代謝症候群診斷標準

腰圍 男≧90公分、女≧80公分

三酸甘油脂 ≧150mg/dl

高密度膽固醇 男<40mg/dl、女<50mg/dl

血壓 ≧130/85mmHg

血糖 ≧110mg/dl

成人BMI 18-24正常 /24-27過重 /27以上肥胖

註:BMI為體重(公斤)/身高(公尺)X身高(公尺)

資料提供/祝年豐醫師 製表/記者魏忻忻

給付慢半拍 職業病勞工最痛

【2006/09/20 聯合報】

【記者許峻彬/台北報導】

一名製鞋工人工作時甲苯中毒導致神經受損、智商下降,爭取勞保職業傷病給付,兩年後才獲給付。台大醫院職業醫學部主任郭育良說,勞保表列的職業病不完整,醫師得幫病人爭取很久,病人才能獲得給付。

台大醫院最近成立職業醫學部,郭育良指出,國內職業傷病的診斷與勞保給付有很多問題,職業疾病的判定在國內很少,每年每百萬勞工僅有四十五人被診斷為職業病,美國每年每百萬勞工卻有約四千名職業病患者。

郭育良表示,由此可見國內的職業病患沒有獲得有效的診斷,如果國內工作環境的安全衛生條件與美國類似,以國內有九百萬名勞工計算,每年應該有三萬六千名職業病患,現在每年只有三、四百名病患被診斷出來,可見還有三萬五千六百多名職業病患沒有得到適當的診斷。

郭育良指出,即使獲得正確職業病診斷,爭取勞保的職業傷病給付也是困難重重,因為國內勞保的職業病表列不完整、沒有納入職業病表列的職業病審核時十分嚴苛。職業因素造成的癌症、甲苯中毒,即使經過合格的職業病專科醫師診斷證明是職業病,都還得花好幾個月甚至數年的時間,才能獲得給付。

郭育良說,一名卅多歲的鞋廠工人在攪拌粘著鞋底的甲苯時,因為吸入過量中毒,造成神經受損,引發暈眩、跌倒、智商下降、情緒暴躁等後遺症,看診時還摔手機嚇壞醫護人員。經職業病專科醫師診斷是職業因素造成的甲苯中毒,但因為此項疾病未納入勞保職業病表列,醫師協助病人爭取兩年,才讓病人獲得卅萬元的給付,病人的智力經過一段時間的休養才逐漸恢復。

郭育良表示,還有一名卅多歲的醫療器材公司維修技師,在一次維修X光機的過程中,意外暴露大量的放射線,十一年後引發血癌。他調出這名技師十多年來的輻射暴露劑量資料後,確認技師是因為那次意外導致血癌,但即使如此,也爭取了好幾個月,才幫這名罹癌技師爭取到不到一百萬元的勞保給付。

台大醫院職業醫學部主治醫師杜宗禮指出,台大以預防、補償、復工的模式來幫助職業病病患,希望能協助職業病患獲得適當的診斷與治療,並透過改善工作環境等方式,幫助病患重回職場工作。

ICD譯碼 全球通用

【2006/09/20 民生報】

【台北訊】

「芳香族L-胺基酸類脫羧基?缺乏症」是什麼病?醫師解釋,是一種出生時所產生的代謝異常疾病,缺乏這種酵素,會產生諸如體溫不穩、吞嚥困難、嗜睡、易怒等問題。但是,這麼複雜的病名有沒有其他可以讓各國溝通的方式,以免雞同鴨講?

事實上,就像每人都有一組身分證字號一樣,每種疾病也有自己的身分證字號,長庚大學醫學院神經科副教授黃錦章表示,目前全球醫界都以「ICD(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Diseases)」,也就是「國際疾病分類」的譯碼來溝通。

這ICD就是用英文字母搭配數字組合而成,便於國際通用,及疫情通報或健康統計、分析。至於其分類,可溯於1893年國際統計學院於美國芝加哥開會決議,採納法國巴黎統計局長傑克斯.柏特隆 (Jacques Bertillon)所主編的國際死因分類彙編或柏特隆分類表,這也是第一版「ICD」的起源。

隨著醫學知識的進步、累積,ICD的內容也越來越廣。1948年,第六次ICD的修訂,則由世界衛生組織 (WHO)接手,新版的ICD-10,則在1983年9月完成。

台大醫院基因醫學部醫師胡務亮指出,國內依舊使用第九版的ICD,這對罕見疾病來說,其實並不妥當,因為,有很多罕見疾病被歸類在「其他」,無法從中窺探出其差異性。

長期吸入甲苯 性格大變

【2006/09/20 民生報】

【記者胡恩蕙/報導】

職場暗藏危機,一名製鞋工人因吸入過多甲苯導致性格大變,原本性情溫和變成有暴力傾向。醫師提醒民眾,職業病最好由職業病專科醫師開立職業傷病診斷書,不但可請工傷假,還可協助向勞保申請給付及津貼。

這名三十多歲的製鞋工人,長期吸入甲苯導致神經受損,有一天突然昏倒,醒來後智商降低,過一段時間智商恢復,但原本個性溫和的他,卻變得暴躁衝動,有家暴傾向。醫師勸他不要把工作辭掉,他氣得把手機摔爛,家中電視也被敲壞了。在醫師協助下,申訴了兩年才被勞保局認定為職業災害,獲職災給付30萬元。

職業病的種類很多,台大醫院環境職業醫學部主任郭育良表示,過去常見的職業病包括塵肺症、矽肺症等;但現在骨骼肌肉疾病佔職業病一半,包括椎間盤突出、腕隧道症候群、肌腱炎等;接觸化學物質導致癌症、皮膚炎;男性常接觸高溫,導致精蟲減少、活動力弱;甚至最近常被討論的過勞死,因為工作壓力引起腦中風、心臟性猝死等心血管疾病,都屬職業病的範圍。

醫療包機 接回14名吉林車禍傷患

【2006/09/20 民生報】

【記者張雅雯/報導】

在吉林長白山發生車禍的14名傷患,昨在國際SOS救援組織協助下,從延吉機場飛抵桃園國際機場,再由七輛救護車送往萬芳醫院,經過初步診斷,除兩名肋骨嚴重骨折並合併顱內出血的患者須留在加護病房觀察,其他人分由胸腔外科、骨科等專科收治。

這也是自6月14日兩岸開放醫療包機後,第二次順利直飛運送傷患,國際SOS救援組織台灣分公司總經理陳楷植表示,這次醫療包機締造兩項歷史意義:運送的傷患人數最多;原本政策核准醫療包機直航的範圍,只限北京、上海、廈門、廣州,這次能夠從內陸的延吉起飛,是經過許多單位努力協調,才能破例。

國際SOS救援組織指出,這次共有8名護士、6名醫師隨行,由於傷患為平均60歲的中老年人,除了添設多項醫療儀器,對於5名因為嚴重骨折或骨盆受傷不宜久坐著,運載的復興航空拆掉50個座位,讓他們得以躺在擔架上登機,經過約五小時的飛行返台,接機的SOS台灣分公司醫師齊龍駒表示,患者雖然有些疲勞,不過病況還算穩定。

接手後續醫療的萬芳醫院,花了四天的時間協調出14個床位,心臟胸腔暨血管外科主任陳復銓表示,患者第一句話多是:「回家真好!」初步評估他們的生命跡象與意識維持情形,有兩人傷勢比較嚴重:一名女性患者右胸第2至9肋骨嚴重骨折合併肺部挫傷,另一男性則除了肋骨骨折,還有顱內出血問題,之前已經先行在延吉進行手術;由於兩人需進一步電腦斷層檢查,因此安排住進加護病房。

萬芳醫院骨科主任何為斌表示,14名傷患中就高達10人有多重器官受傷情形,多半是肋骨骨折、胸部挫傷與嚴重撕裂傷,安排每人由一名主治醫師照顧,必要時也會跨科給予完善治療。

由於這次包機規模大、飛行航程又特別遠,因此費用也可望創下兩岸醫療包機的紀錄,推估約需6、700萬元,將由台北市旅行業同業公會協調保險公司支付。

病態瘦》減肥營養失衡 掉髮得不償失

【2006/09/20 民生報】

【記者楊心怡/報導】

快速減肥,當心有掉髮危險!不少民眾聽信網路謠言,認為不攝取澱粉類、肉類食物,可有效減肥,醫師表示,如此易因營養不足、失衡,導致嚴重掉髮,甚至還伴隨有頭暈、皮膚乾燥、月經不規則症狀等其他症狀。

一名28歲女性,兩個月內,從原本75公斤驟減11公斤。她不僅靠飲食控制及運動,還從網路上得知,不攝取澱粉類及肉類可有效減肥,便開始積極限制飲食,沒想到一個多月後,竟開始掉髮,且越掉越多。

經醫師診斷後,發現是因短期內毛囊缺乏營養而不活化所致;書田診所家醫科醫師林兆啟表示,一般理想的減重,應每週減約0.5至1公斤,若每週超過1.5公斤,或極度控制飲食,尤其不吃澱粉及肉類,如此缺乏蛋白質及必需胺基酸等營養素,會導致頭髮快速退化。

他進一步解釋,正常頭髮分三階段,生長期約為3-7年,便開始退化,在2、3個月後便會進入靜止期,才開始掉髮。而極度控制飲食的患者,因營養攝取量不足,因此頭髮快速進入退化其期,並在減重二至三個月後產生掉髮。

那麼如何健康減重,才不傷身?林兆啟指出,應整體均勻減少熱量攝取,即份量減少,但熱量比例不變,另外,可提高纖維質攝取,既增加飽足感,也無須擔心熱量。

不過為避免減重患者營養不均衡,林兆啟也建議,可每天補充綜合維他命。除此之外,運動也很重要,盡量選擇全身性運動,如快走、慢跑等中強度有氧運動,並持續30分鐘以上。

病態瘦》藝人多享「瘦」 民眾無須盲從

【2006/09/20 民生報】

【記者薛桂文/報導】

馬德里時裝展拒絕身體質量指數(BMI)低於18的模特兒上伸展台,以免少女仿效、厭食,危害健康;其實,國內名模過瘦也比比皆是,諸如林志玲、洪曉蕾、陸明君等一線名模,若照西班牙標準,恐怕都無法走秀。

根據衛生署所訂的標準,體重(公斤)除以身高(公尺)平方,所得的BMI值以22為最理想,而18.5到24間都算正常,低於18.5就屬體重過輕;但依此試算,不僅名模都太瘦,連當紅明星蔡依林、蕭薔、大S、李玟等人也都在18以下,甚至有人不到17。

肥胖醫學會常務理事蕭敦仁表示,BMI低於18實在很不健康,但名模、藝人偏瘦,可能是考量攝影機的鏡頭有放大效果,為了上鏡好看,所以,這些公眾人物會追求低於正常範圍的BMI值,而一般人並無職業上的需求,實無須盲從。

不過,這種偏瘦的審美觀,在媒體強力放送下,的確形成一股社會風潮。董氏基金會曾調查一千多人,結果女性有24%、男性16%不滿意自己身材,而且年齡層愈低,對身材不滿意的程度愈高,但實際上卻沒有那麼多人肥胖。

董民基金會營養組主任許惠玉指出,他們常到學校宣導,發現年輕女生都想再瘦一點,因為瘦子穿衣服好看、較流行,但實際上,正在減重的人,半數的體重都在標準範圍內。

專家表示,女性即使體重標準,卻易看來豐腴,這是因為女性體脂肪率天生比男性高,以BMI22的人為例,如果運動量少,肌肉較不結實,就可能有點雙下巴、蝴蝶袖、大腿稍粗,尤其亞洲人骨架小,肉稍多一點,就可能有豐滿的視覺效果,因此,過瘦的審美觀在亞洲比西方國家更嚴重。

專家提醒,國外曾研究發現,男性覺得女性BMI在19-20間最美,過瘦不僅不健康,也未必能夠吸引異性,所以,民眾實在不須盲目追求如竹竿般的身材,而應建立正確的「體型意識(BODY IMAGE )」,健康就是美。

病態瘦》紙片人? 台灣女模也瘦

【2006/09/20 聯合報】

【記者葉君遠、陳欣慈/台北報導】

為了美麗終日挨餓的名模,常要接受紙片人的揶揄,台灣名模的BMI值也普遍低於十八點五,即使身材看來標準的林志玲也是一樣。

不過林志玲的經紀人凱渥模特兒公司發言人江怡蓉認為,林志玲目前的身材相當完美,沒有過瘦、過胖的問題,當過胖影響到專業時,公司會要求用健康的方式去瘦身,至於過胖過瘦的標準如何認定?她說:「目測。」

姚采穎在名模圈有「紙片人」的封號,去年體重超過五十公斤,但最近她外公去世,加上拍戲、走秀工作,下了班後還要趕回學校上課,忙起來沒食慾,結果目前只剩四十四公斤,穿衣時,開始撐不出原來的型,逼得經紀公司對她耳提面命「該多吃一點了!」

林又立手長腳長,但一算質量指數,仍屬體重過輕,她認為,BMI的理想體重是一般正常人的標準,但對模特兒來說,她認為自己還是過重。

「黑美人」王麗雅是個標準的美食主義者,雖然BMI值顯示她也是過瘦的,但她還是會控制飲食減肥。王麗雅認為,女生不應有體重迷思而過度減肥,「其實並不是胖,而是沒有自信。」她說女生自信就是美麗。

病態瘦》西班牙封殺皮包骨女模

【2006/09/20 聯合報】

【編譯朱小明/報導】

西班牙馬德里和英國倫敦時裝周十八日同步登場,伸展台上模特兒卻不同調,馬德里時裝展拒絕身體質量指數(BMI)低於十八的模特兒登台,著名設計師安東尼歐‧佩納斯不得不臨時把十八位模特兒全數撤換,倫敦時裝展則由身體質量指數只有十六的精靈名模莉莉蔻兒帶頭,台上全是皮包骨的骨感模特兒。

由於馬德里禁止身體質量指數指數低於十八的模特兒走秀,以免少女仿傚造成厭食風,讓今年的時裝季掀起美麗與健康之爭。

馬德里時裝展派出醫療人員當場量身高體重,以身高一百七十五公分來說,體重至少要五十六公斤才行,據世界衛生組織的標準,身體質量指數數值十八點五以下已屬病態。馬德里時裝展開始前已有三成的模特兒被刷掉,前兩天六十八位模特兒中又有五人「不及格」,搞得設計師人仰馬翻。

但不是所有時裝界都願意妥協,雖然英國文化大臣出面呼籲倫敦時裝周跟進,但倫敦時裝界堅持瘦就是美,因此惹來批評如潮,被迫取消為時裝周造勢的拍照活動。

英國許多名模都達不到身體質量指數低標十八的門檻,艾琳奧康諾身高一百八十二公分、體重五十九公斤,身體質量指數指數十七點六;而莉莉蔻兒身高一百七十八公分,體重更只有五十公斤,身體質量指數只有十六。

上個月,烏拉圭名模露薏絲拉莫斯為了追求激瘦,連續數月只吃蔬菜沙拉和健怡可樂,因為經紀公司告訴她再瘦一點一定可以更紅。挨餓求瘦的結果,讓她在走完一場秀後心臟衰竭暴斃,廿二歲的青春生命成為時尚祭品。

據報導,米蘭市長也有意效法馬德里。不過,倫敦不願具名的設計師仍然堅持,瘦模特兒才能襯托服裝,英國時裝委員會會長羅斯則避談相關問題。

至於處在暴風圈中的模特兒看法如何?在馬德里時裝展後台,正在換衣的名模卡洛琳‧杜昂說:「只要不影響到我,我沒什麼好擔心的。我經常運動,除了巧克力得稍微忌口,其他都是想吃就吃。」艾琳奧康諾則避重就輕地說:「這個問題遲早會引起爭論,大家都有權表達立場。」

病名捨繁就簡 醫師、病人好溝通

【2006/09/20 民生報】

【台北訊】

「王太太,妳兒子罹患的是『腹膜鞘狀突起閉鎖不全』,得開刀治療哦!」「啥?你說的什麼腹膜的、閉鎖的毛病,是瞎密碗糕?」

這種對話,診療室裡並不少見,醫師所說的腹膜鞘狀突起閉鎖不全,其實就是坊間常說的「脫腸」或「墜腸」,也就是疝氣;但若醫師捨棄「脫腸」這種淺顯易懂的病名不說,偏要念一長串的正式名稱,病患及家屬恐怕丈二金剛摸不著頭腦。

正因如此,25年來開了4萬多例疝氣手術的台中博愛疝氣專科醫院院長曾振橿強調,不管就診的是老阿公、老阿嬤,或是小弟弟、小妹妹,他都直接以「疝氣」稱之;若還聽不懂,再以「脫腸」或「墜腸」來補充說明。

台北榮民總醫院牙科部主任張哲壽表示,為了方便,像「顳顎關節疼痛功能障礙症候群」,牙醫師會簡化為「顳顎關節障礙」,甚至用「TMD」三個英文字母代稱,免得牙醫師自己念得上氣不接下氣,病患卻還是「莫宰羊」。

陽明大學臨床醫學研究所副教授施俊哲也說,像冠狀動脈血管疾病就簡稱為「CAD」;至於治療方式之一的冠狀動脈繞道手術,就以念起來像英文「甘藍菜」的「CABG」替代。

至於大陸醫界,更是簡單到「另類」的地步,同樣是冠狀動脈血管疾病,對岸簡稱為「冠心症」,這勉強還可看出關聯性;但繞道手術卻稱為「搭橋」,可就常讓跨海到大陸參加醫學會的國內醫界聽得滿頭霧水。

最長病名有幾字?答案是22字

【2006/09/20 民生報】

【記者楊清雄、林進修、胡恩蕙、楊心怡/專題報導】

「芳香族L─胺基酸類脫羧基?缺乏症」這種名字長達15字的疾病,很少見吧?但這還是小意思,「威爾姆氏腫瘤、無虹膜、性器異常、智能障礙症候群(WAGR症候)」,足足20個字,念起來保證醫師吃螺絲、患者「莫宰羊」、大家有聽沒有懂。

別以為WAGR症候群已經是長病名之最,「先天性Cajal氏間質細胞增生合併腸道神經元發育異常」,硬是比WAGR症候群多了2個字,是醫界已知最長的病名,別說要正確咬字順利念出,光要記住,恐怕都要讓醫病雙方一個頭兩個大。

事實上,翻開罕見疾病基金會所列舉的罕病病名表,其中,中文名稱超過十個字以上者,便超過50種疾病;若非醫師解釋,恐怕一般人搔破頭皮也沒法理解。

疾病到底是怎麼命名的?長庚大學醫學院神經科副教授黃錦章和台大醫院小兒部主任江伯倫表示,多數疾病尚未正式命名前,多由發現者自行命名,或以該疾病原始發現者的姓氏來命名,待疾病成因確定後,再根據病因另取一個病名名稱。例如1967年日本醫師川崎富作發現一個以全身性血管炎表現的疾病,後來醫界均以「川崎氏症」(Kawasaki disease)稱之,至於醫學界的正式名稱則是「皮膚黏膜淋巴結症候群」。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醫務長盧星華進一步指出,疾病命名通則首先是以急慢性為準,接下來是疾病出現的器官及部位,最後再補上疾病症候,「急性腎上腺皮質功能不足」即是一例。

有時,疾病名稱也要區分幼兒型與成人型。江伯倫舉「類風濕性關節炎」為例,它在成人與幼兒身上造成的機轉不同,尤其是小兒疾病,更需留意預後及生長發育問題,因此有必要在病名上提醒。

問題是,如果病名長達十幾個、甚至二十幾個字呢?陽明大學臨床醫學研究所副教授施俊哲說,「落落長」的病名,所幸都有一個相對應的簡稱,例如「嚴重型合併免疫缺陷症候群」這種長達12個字的病名,便以SCID(Severe Combined Immunodeficiency)來簡稱,同樣的「後天免疫缺乏症候群」(AIDS),則簡稱為愛滋病。

台大醫院小兒部內分泌遺傳科醫師胡務亮指出,罕病病名多半會以發現者來命名,如果共同發現者人數一多,名字當然就較長;此外,不少罕病的成因不明,命名方式只好根據症狀,如果症狀複雜,疾病名稱自然是一長串。

值得一提的是,某些疾病會有暱稱,例如「水泡型先天性魚鱗癬樣紅皮症」,病友團體便幫患者取一個較為「體貼」的名字如「紅孩兒」、「泡泡龍」等,這樣的命名,無疑是希望社會大眾用較為關愛與正常的眼光來看待他們。

專業禁藥檢測 10年空談

2006.09.20中國時報南部焦點
袁庭堯、黃馨儀

政府期許邁向國際化,極力爭取國際賽事之際,必須具備積極的態度與完善配套計畫,否則付出高昂社會成本,甚至賠上國家形象,反而得不償失。

高雄市主辦2009世界運動會眼看即將到來,可預見全面動員的盛況。屆時台灣執行國際綜合賽事的能力,將會透過外來客的雙眼及媒體轉播宣傳出去。


禁藥不僅是運動員生涯最大殺手,更是危害公平競爭最大的隱憂。歷屆大型運動會賽事不時傳出濫用禁藥實例,也讓體育界憂心忡忡,蒙上陰影。

選手求好心切,除了正規鍛鍊,有心人藉由化學作用刺激,達到體能顛峰,創造驚人佳績。1988年奧運百米決賽,刷新世界紀錄的加拿大短跑悍將班強森,被驗出使用類固醇禁藥轟動一時,至今難以翻身;美國短跑女皇瓊斯最近亦受禁藥風波之累,被迫放棄正式賽程,同時承受媒體及眾人異樣看待。除上述著名事件,更有終身禁賽的殘酷判例。

各項運動賽事中,運動員的禁藥檢測把關,不僅維護競賽的公正性,更凸顯主辦國家的執行專業度是否合格。教育部民國86年在慈濟大學成立「運動員藥檢中心」,負責國內檢體分析事宜,但十年時間過去,遲遲未見行政院體委會促成專業的禁藥檢測機構誕生。

2009世運會即將到來,禁藥檢測實驗室扮演的角色開始受到關注,也趕在年初重新運作。但即使加快認證運作流程,對於是否趕上2009世運的腳步,相關人士仍持保留態度。凸顯政府相關單位,在配套措施規劃上有失前瞻,及對體育重視的不足。

星期一, 9月 04, 2006

外傷後頸椎方面的評估〈主要參考ATLS〉

針對有如下主訴的病患:

1) midline neck pain
2) palpation tenderness
3) neurologic deficits referable to the C-spine
4) altered level of consciousness
5) who are suspected of being intoxicated

進行 Lateral + AP + open-mouth 的X-ray 檢查

關於 Lateral View:
要能夠看清楚 skull base, all C-vertebrae, 以及 T1 vertebra
否則要加照 swimmer's view

關於 open-mouth odontoid View:
要能夠看清楚整個 odontoid process, 以及左右 C1-2 關節

關於 Axial CT scans at 3-mm intervals:
除了上述 plain films 有問題的部位之外,看不到的部位〈特別是 lower C-spine〉也要用 CT scan 來確認

關於 dynamic (flexion-extension) View:
1) 上述的 plain films 以及 CT scans 都是正常的,
2) 雖有 laminar or compression fracture 但是仍想評估其穩定度 stability 者
前提是病患主訴 neck pain 而且意識清楚,

雖然上述的 plain films 以及 CT scans 都是正常的,purely ligamentous spine injury 仍然有可能存在,但是這種情形下,也不太有可能出現很明顯的不穩定 significant instability

病患因為很嚴重的軟組織腫脹,或是嚴重的 paravertebral muscle spasm ,就可以讓 flexion-extension 受限,看不清楚,這種情形下,先用 semirigid cervical collar 兩至三週,再照 flexion-extension view

一旦 C-spine 發現有骨折,則 whole spine 都需用 X-ray 作一完整的檢查,因為
「約有 10% C-spine fracture 的病患會有另一處的 spine fracture」

一旦有 neurologic deficit ,就需作 MRI ,因為

1) spinal epidural hematoma
2) traumatic herniated disc
3) spinal cord contusion or disruption
4) paraspinal ligamentous and soft tissue injury

都是靠 MRI 才看的清楚
除非病人生命徵象不穩定,無法進行 MRI 檢查,又懷疑 1) 和 2) 時,可行 CT myelography

「干適能」今起給付 試辦計畫患者才有

【2006/09/01 聯合報】

【記者許峻彬/台北報導】

B型肝炎患者服用口服抗病毒藥物干安能產生抗藥性後,健保自今天起給付參與肝炎治療試辦計畫患者服用第二線用藥干適能,成大醫學院教授張定宗表示,對於未參加試辦計畫卻產生抗藥性的病人並不公平。

健保局藥材小組副主任黃肇明表示,肝炎治療的試辦計畫是由專家制定準則,希望能將適合治療的B肝病人納入治療,因此干適能的健保給付也先以參與試辦計畫的病人為主。但如果沒有參加試辦計畫的病人確實產生抗藥性需要換藥,健保局也會參酌專家意見考慮開放。

張定宗指出,肝炎治療的試辦計畫,因為要求部分肝炎病人必須做肝穿刺才能治療,有些人害怕做肝穿刺,選擇自費服用干安能,但其中也有部分人產生抗藥性。健保局自九月一日起給付干適能做為第二線用藥,應該將這些對干安能也產生抗藥性病人納入,不然對這些病人不公平。

黃肇明表示,干適能的健保給付經費也包含在肝炎試辦計畫的經費中,因此開放給付初期,以曾參與試辦計畫卻產生抗藥性的病人先納入給付,沒有參與試辦計畫者,未來健保局會徵詢專家意見,依照病人治療需求,考量是否開放納入給付。

鯁喉魚刺 做河豚模型

【2006/09/01 民生報】

【記者龐凱駿/嘉義報導】

嘉義市天主教聖馬爾定醫院耳鼻喉科醫師張文源,過去六年來,從病患咽喉中取出近四百根魚刺,最近他突發奇想,把這些魚刺集合起來完成一隻河豚模型,栩栩如生,十分生動,成了與病患互動的最佳素材。

張文源說,他從行醫開始,就有收集從病患耳鼻喉中夾出異物的習慣,這些異物應有盡有、琳瑯滿目,從小昆蟲、水蛭到硬幣、小鋼珠都有,令人眼花撩亂。他還模仿電影「阿甘正傳」的著名對白,說:「身為一名耳鼻喉科醫師,永遠不知道,下次會從病人耳鼻喉中夾出什麼東西來?」

最近,他心血來潮,將夾出的魚刺,做成一隻造型可愛的河豚模型,除了魚身是保麗龍彩繪之外,身上三百多根尖刺,全都是從病患的咽喉夾出的魚刺。張文源開玩笑說,這隻魚刺河豚模型價值很高,因為若以病患急診掛號費、診察費、醫務技術費每次要花1000元左右來計算,這隻有數百根魚刺做成的河豚至少價值35萬元醫療費用。

為方便夾魚刺,他還自行改良魚刺夾,能避過病患舌根,讓夾刺過程更為輕鬆簡易。張文源也提醒民眾,魚刺卡住喉嚨時,不要拚命喝水或吞飯,這種做法很容易將魚刺從上消化道吞到食道中,非常危險,應立即找專業醫師處理。

患者同意器捐 家屬不能反對

【2006/09/01 民生報】

【編譯錢基蓮/路透華盛頓電】

英國自9月1日起將實施人類器官保存的新規定,未來只要患者生前同意捐出器官,醫師在其往生後便不需經過家屬同意,可逕自摘除其器官供移植或研究用。

新實施的「人類組織法案」首次以往生者的意願為優先,如果他們生前願意捐出器官,即使親屬反對,醫療人員仍可使用他們的器官。

目前從已登記捐贈器官的往生者大體摘除器官時,約10%案例會遭親屬阻止。預期這項新法實施後可緩解英國器官捐贈長期不足的情形。英國每年約500人在等候適合器官移植時死亡。

這項新法也允許互不相識的組織類型符合的陌生人,進行腎臟和其他活體捐贈。目前這種移植只限於在有血緣關聯的親人及證明有親密關係的人(例如配偶)之間進行。

英國衛生部說,鑑於利物浦一所兒童醫院在1988到1996年間未經家屬同意,逕自摘除夭折嬰兒的器官進行解剖,所以修正法律。未來醫學院、博物館及其他貯存器官與身體部位的組織,都必須申請許可。類似德國解剖學家馮哈根斯「人體大探索」之類的人體標本展,也必須符合這些規定。

基因療法抗癌大突破

【2006/09/01 民生報】

【編譯錢基蓮/美聯社華盛頓電】

美國癌症研究所科學家以基因工程改變兩名黑色素瘤患者的白血球,讓它們轉而攻擊腫瘤,使這兩名瀕臨死亡的患者起死回生,被視為基因療法抗癌的一大勝利。

這兩名男性患者完成實驗療法後已將近兩年,目前處於無病狀態。不過,這項療法並非人人有效,因為另外15名黑色素瘤患者使用後並無幫助。目前癌症研究所已在嘗試修正這個療法,以幫助更多患者。研究報告刊於《科學》期刊。

儘管如此,專家認為這項基因療法對抗癌而言,仍是一個重要進展。癌症研究所希望可儘快對更普遍的癌症試驗這項療法的效果,例如末期乳癌或大腸癌。

癌症研究所的羅森柏主持這項研究,探討強化人體免疫細胞打擊癌細胞的方法。T淋巴細胞會捕殺細菌和其他外來的組織,可是癌細胞看起來接近健康細胞,所以T細胞難以發現異狀。後來,羅森柏發現,部分黑色素瘤末期患者體內有小部分抗癌的T細胞。他從這些患者血液中擷取這些細胞,在實驗室培養數十億個細胞,數量多到有戰勝腫瘤的機會。患者在這些T細胞注射到體內後,約半數病情大有改善。

然而,體內可自行產生的抗癌T細胞,且數量多到足以讓科學家從血液中擷取的患者少之又少,可攻擊常見癌症的T細胞更找不到。因此羅森柏和同事重新開始製造這些T細胞。

他們從17名處於黑色素瘤末期且試過所有療法的患者體內,取出無法辨識癌細胞的正常淋巴球,接著在實驗室以基因工程改變T細胞的基因,讓它們能夠找到癌細胞。

這些會辨識黑色素瘤的T細胞被注射到患者體內,數月之後就產生少量這種超強T細胞,但一年後只有兩名患者的超強T細胞數量大量增加,所以體內的腫瘤逐漸消失。

雖然這個療法目前具有高度實驗性,仍需繼續研究多年,不過,美國癌症學會的李奇坦菲表示,這個結果仍令人振奮,證明了這個療法有效的概念。

檢查心血管 動、靜態雙管齊下

【2006/09/01 民生報】

【記者楊心怡/報導】

「我經常頭暈、頭痛、脖子緊,是不是中風前兆?」「我經常心悸、胸口悶痛、活動過多就感到疲倦及喘不過氣,是不是有心臟病?」您是否常為這些毛病,走訪不同科別,只為了解自己的身體狀況哪裡出了問題?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忠孝院區今年初開設心臟血管健康中心,讓民眾可一次了解全身心臟血管狀況。

秋冬正是心臟血管疾病好發的季節,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忠孝院區心臟血管外科主任袁明琦表示,以往民眾若想全面了解全身心臟及血管狀況,可能得走訪心臟內科、心臟血管外科及腦神經科,並且檢查上七、八次,才能獲得答案。

此外,許多醫院提供的健檢項目可能太過簡略,僅提供普通靜態心電圖、超音波等,或是過於昂貴的掃描性檢查,如電腦斷層、核磁共振、正子掃描等,30~50張的X光片,還會使民眾暴露在輻射的危險中。

袁明琦說,這些檢查的確有其意義,但多半僅能觀察「靜態」、「舒適狀況」下的心臟血管功能,但心臟血管疾病往往是在動態或運動後,發病率較高。

因此,忠孝院區心臟血管健康中心,一方面提供靜態心電圖檢查,另一方面也讓民眾做些爬坡、騎腳踏車、跑步等運動,以比較運動前後的心臟狀態;之後,還讓民眾配戴24小時的心律記錄器,追蹤分析其日常生活的心臟狀態。

自今年初整合所有心臟血管非侵襲性的項目後,已有300人次接受檢查。其中發現有四人需接受「心臟冠狀動脈繞道」開心手術,兩位老先生也被發現有短暫性腦缺血的狀況,必須置放心律調節器,另有數十人次以上需接受腳部血管繞道手術或靜脈曲張治療。

袁明琦建議,50歲以上民眾需至少先做一次基礎檢查以為基準。若有相關疾病家族史或確診有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甚至開始吃藥者,應一至二年做一次檢查,以追蹤心臟狀況的變化;身體健康者,則三至五年做一次檢查即可。

治尿失禁 新手術療效逾95%

【2006/09/01 民生報】

【記者楊心怡/報導】

衛生署統計發現,35歲以上女性,每四人就有一人過去一年有尿失禁情形,是婦女最常見的泌尿問題。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忠孝院區泌尿科主任盧星華指出,近兩年來,引進新式陰道閉孔吊帶手術,治療效果高於95%,副作用小,也較安全。

盧星華表示,尿失禁有因骨盆底肌肉、韌帶支持力降低,導致肚子一用力便容易漏尿的應力性尿失禁,也有突發性尿急而忍不住漏尿的急迫性尿失禁等不同症狀,尤以多產婦女、長期憋尿或更年期造成骨盆底肌肉老化、傷害為多。

一般對尿失禁患者,多先從藥物治療、補充女性荷爾蒙著手,或接受凱格爾運動療法,訓練骨盆底肌肉,甚至搭配儀器,讓婦女了解是否做到正確的肌肉收縮。不過,「有此毛病的婦女都知道要訓練骨盆底肌肉,但有一半以上會用錯肌肉,用到腹部或大腿肌肉都有可能。」

另外,也有運用磁波椅治療的方式。與以往骨盆肌肉電流刺激療法不同,是非侵入性的;一個療程是每週兩次,每次20分鐘,持續八週。一年來忠孝院區應用磁波椅治療尿失禁患者,平均有61%獲顯著改善。

不過,若這些方式皆無法改善時,便會採取手術治療。盧星華說,傳統手術會有穿破膀胱的風險,但近幾年引進的陰道閉孔吊帶是由大陰唇外上方,經閉孔穿入達中段尿道的下方,避開恥骨後區域,且此手術以「V」形吊帶懸吊,相對於以往的U形吊帶較水平,可能較不會有尿道阻塞或原發性尿急的情形。

盧星華指出,此手術主要應用在打噴嚏、咳嗽等一用力便會產生尿失禁現象的治療,較安全、傷口小,手術時間約24分鐘;近兩年來施行近50例,術後治療效果高於95%。

至於費用方面,因患者不同狀況、使用不同材質的吊帶而異;某些材質健保有給付,但部分材質需自費16000元。

局部瀰漫性食道癌 近接放療效果好

【2006/09/01 民生報】

【記者林上玉/台中報導】

衛生署台中醫院腫瘤中心主任賴易成說,治療局部瀰漫性食道癌,不必盲目追求昂貴的高科技儀器或癌症新藥,採用食道內近接放射線治療,仍能達到很好的治療效果。

賴易成表示,衛生署台中醫院與光田綜合醫院腫瘤醫療團隊跨院際合作,自91年至今,共有29例無法手術切除的中晚期食道癌患者,完成體外放射線合併化學治療或合併食道內近接放射線治療,其中男性27例、女性2例,平均年齡62.4歲,體外照射劑量55~60Gy,食道內近接照射劑量6~9Gy,24例同時接受放射線合併化學藥物治療。

治療結果,腫瘤完全緩解占83%,部分緩解14%,食道功能回復(吃乾飯)占75%,無疾病存活期超過4年者有2位,平均無疾病存活期為2年1個月。

依國外文獻報告,食道癌的臨床症狀有80%~96%以吞嚥困難表現,當食道管徑只剩三分之一空間,病患才會出現吞嚥困難,患者等出現症狀才求診時,往往腫瘤太大無法手術切除,通常唯一的治療選項是遠隔體外放射線照射,俗稱「外電」或「大電」,但因體外放射線單獨治療的照射劑量需高達6500cGy~6800cGy,可能導致心肺的晚期副作用,療效也不如預期的好,使得體外放射線合併化學治療或合併食道內近接放射線治療,成了治療無法開刀食道癌的新趨勢。

賴易成指出,食道內近接放射線治療步驟很簡單,在胃鏡的導引下,直接目視病灶,將鼻胃管放置在殘存腫瘤上,再將小劑量放射線射源,沿鼻胃管內推進,對腫瘤近距離照射,治療數分鐘後,放射線射源及鼻胃管一起拔出,治療即完成。

脊椎體骨折 合併壓迫脊髓

【2006/09/01 民生報】

【記者沈尚良/台南報導】

衛生署台南醫院骨創傷科主任沈柏銓指出,一名58歲女性在三個月前突然昏倒,診斷為輕微腦中風及嚴重尿路感染,清醒後一直覺得嚴重背痛且雙下肢無力。經X光及核磁共振檢查,才發現第12胸椎爆裂性骨折合併脊髓壓迫,背痛讓患者動彈不得。

沈柏銓表示,只有前側椎體骨折,沒有骨碎塊壓迫到脊髓或神經,稱為壓迫性骨折;若是有壓迫到,則稱為爆裂性骨折。這名婦人在控制尿路感染後,患者接受第11胸椎至第1腰椎後側融合手術,背痛獲得改善,術後兩周後已能行走。

脊椎椎體骨折在頸、胸椎部位,有較大的機會同時傷及脊髓,將會造成嚴重後果:部位越高的損傷,造成的癱瘓範圍越廣,而且在發生時幾已確定結果,復原的機會微乎其微。倒是腰椎較少會造成骨髓損傷,壓迫的問題還可以搶救恢復。

沈柏銓說,脊椎體骨折可能會傷到脊髓,完全損傷會使傷處以下完全沒有運動及感覺,不完全損傷則部份喪失運動及感覺。因此,頸椎受傷可能造成四肢癱瘓,甚至無法呼吸。胸椎受傷可能造成下半身癱瘓。單純腰椎骨折則較少有發生下半身完全癱瘓的可能。

「三多」原則 便秘遠離

【2006/09/01 民生報】

【楊清雄】

現代人生活忙碌,不少人因而有便秘的問題,解決之道,不外乎「三多」原則,那就是多喝水、多吃蔬果、多運動!

多喝水,可增進腸胃蠕動增加「便意」,尤其是一早起床就來一大杯涼開水,效果更顯著;多吃蔬果的用意,主要在於攝取足量的纖維,包括木瓜、桃子、香蕉、桔子、葡萄柚、奇異果,以及青菜類食品,建議多攝食;至於其他油炸類食物,則要少吃。

運動也能增加腸子的血液循環,進而刺激其蠕動,讓人有所「便意」;不過,坊間有許多錯誤的「食療」觀念,要特別注意;例如不少人認為蘋果、芭樂的籽可幫助排便,然而,蘋果含有「果膠」,芭樂籽則屬於「粗纖維」,其實都不利腸胃蠕動,因此,有便秘問題者,其實不該吃太多。

如果嘗試上述的方法一陣子後,仍無明顯效果,或者實在難以改變作息,就得到醫院尋求醫師的協助,考慮使用藥物治療,例如用軟便劑、輕瀉劑等,但切忌自行購買成藥服用。

暴食纖維質 腸道糞結石

【2006/09/01 民生報】

【記者楊清雄/報導】

多吃蔬菜水果可以幫助排便,避免便秘;不過,該吃什麼?怎麼吃?也不能大意!52歲的程先生常常拿芭樂連籽一起吃,南瓜子連殼吞下肚,結果大腸內結成棒球大的纖維糞結石,最後靠醫師用內視鏡及電燒方式挖糞便,才解決「一肚子大便」的問題。

三軍總醫院大腸直腸外科醫師饒樹文昨天指出,小腸管徑比較細,對一般粗礪又難消化的植物纖維來說,不易通過,容易在小腸造成纖維糞結石,近年來,十個病人中,有八人是糞結石卡住小腸,兩個卡在大腸。

饒樹文說,這名程先生有多年慢性便秘的問題,為此,他常年吃蔬菜很少吃肉;不過,愛吃芭樂的他,卻連籽一起吃,今年初妻子買了兩斤南瓜子,全被他連殼吞下,後來引發腹脹與腹痛,於是就醫。

據悉,程先生到第一家醫院門診時,被醫師發現左下腹有一可活動的硬塊,後來,連東西都吃不下,被誤以為是大腸癌,因而轉院到三軍總醫院,最後才被證實是直徑達六公分的纖維糞結石。

為了解決程先生腹中之石,饒樹文說,程先生在住院時,先讓他喝油又灌腸,但結腸內的糞結石卻不動如山;這種情況通常需要剖腹取出,以免糞結石壓迫腸子造成缺血壞死破裂。後來,醫療團隊最後決定使用內視鏡,讓程先生的肚皮少挨一刀。

饒樹文說,團隊用內視鏡插進程先生的肛門內,繞到糞結石後方,再把糞結石往肛門口的方向頂,同時,用電燒環將糞結石分次、慢慢切碎,最後總算挖出這一堆糞結石。

經過這次教訓後,程先生知道緩解便秘,仍要多吃新鮮水果、蔬菜和穀物等,富含纖維質的食物,還要多喝水;可是千萬不能在短時間內暴食纖維質,更不要過量食用粗礪的纖維質,要吃青菜嫩葉,不再吃芭樂籽、瓜子殼等。

病人安全通報 列醫院評鑑重點

【2006/09/01 聯合晚報】

【記者李樹人/台北報導】

近來各界對醫療機構設置標準之修訂,可能因醫事人力不足,致影響國內醫療品質而產生疑慮。衛生署表示,願意與醫院代表、專業團體、病友團體以及專家學者好好協調,一起為提升醫療品質而努力。

衛生署參事蔡素玲表示,在設置標準之外,衛生署另透過醫院評鑑來加強督導醫院持續改善醫療品質。民國77年衛生署進行第一次醫院評鑑,從過去的勞保時代到現在的健保制度,大部分的醫院均透過醫院評鑑與健保的規範,大幅提升服務水準;再者,隨著醫療技術的進步,藥師、心理師、物理治療師、職能治療師等技術人員也越來越受到重視。

然而,醫院評鑑是三年一次,過去常被外界批評只重視人力設備,卻不重視過程與結果的一場大拜拜儀式,在92年SARS事件的衝擊後,開啟了醫療教育及醫療體系的改革契機,也越來越重視病人安全,因此,新制醫院評鑑特別將評鑑重點引導至以病人為中心的醫療服務過程,將人力設備交由醫療機構設置標準來規範,而94年2月修訂公布的醫療法內容,可看出除了人力素質之外,衛生署對醫療品質特別重視。

在有限的資源下,政府應進行醫療服務品質監測,以維護國民健康。蔡素玲表示,醫療機構設置標準是設置醫療機構最低的要求,但現行醫療機構設置標準已經10多年沒有修正,93年起,為配合醫療法之修正,衛生署便戮力進行醫療法施行細則及醫療機構設置標準之修訂作業;新版醫療法對醫院設置的標準,加入了罰則,可按次連罰,衛生署原規劃提高醫院設置標準1.25至1.7倍不等,來落實人力的要求,但由於專業團體與醫院代表之間立場不同,針對人力配置部分,仍多有爭議。

長期致力醫院評鑑、提升醫療品質的財團法人醫院評鑑暨醫療品質策進會執行長翁惠瑛表示,只要大家都是以病人為中心,以病人的權益為出發點,就能夠找到一個合理、且都能接受的解決方案。

部分醫事人員團體認為,新制評鑑取消人力結構性規範,實施之後,將引起裁員風潮,對此,翁惠瑛指出,醫院評鑑新制實施以來,醫事人員執業人數不減反增。

衛生署在8月舉辦多次協調會議,希望逐步達成各界共識,蔡素玲強調,考量目前各專業團體與醫療院所之間的互信基礎薄弱,加上醫療大環境還不成熟,因此,在醫院設置標準未達成共識之前,把原來舊制的醫院評鑑人力配置要求,繼續納入新制評鑑當中,以免空窗期出現,影響民眾就醫品質。

除了人員配置之外,提高病人參與,提升用藥安全,都是改善醫療品質的重點,為此,衛生署將病人安全通報也列為評鑑重點,蔡素玲透露,這作法還是效法國際飛航安全的改善機制而來的。

基因療法 治黑色素腫瘤

【2006/09/01 聯合晚報】

【編譯徐秀蘭/美聯社華盛頓三十一日電】

美國國家癌症學會研究人員表示,他們用「基因療法」成功治療兩名黑色素腫瘤末期病患。這兩名男病患以從自己的血液抽出的免疫系統細胞,來攻擊身上的腫瘤,18個月後,安然地活著,沒有癌症跡象。

這項報告31日公布在「科學」 期刊網站,是醫生羅森柏格30年來努力尋找各種操縱人類免疫系統抗癌方法的最新結果。

這項驚人的研究結果,對於探索癌症的基因療法,顯示重要的一步。然而這種療法對另外15名黑色素瘤病患沒有幫助,因此科學家試圖加強針劑。

儘管如此,國家癌症學會稱此實驗在癌症基因療法為首次真正的成功,因為它在癌細胞擴散全身時,對抗癌症最惡劣的階段,不像先前針對單一腫瘤的嘗試。

政府希望不久開始對少數因較普通癌症快死的病人,例如乳癌或直腸癌末期,測試這種基因治療,希望將來有一天,這類治療可以提供持久的腫瘤抑制。

首次試驗成功的兩名病人,在注入用他們血液製造的對抗腫瘤基因後兩年,黑色素瘤顯然幾乎不存在,然而,醫生無法預期這兩人的長期進展。黑色素瘤是最具侵略性的皮膚癌,一年殺死數千人,在病患自認已經抑制它後,會再復發幾年。

提肛過度 瑜伽師無法排便

2006.09.01蘋果日報生活
男子吃芭樂吞籽 生成6公分大糞石

【許佳惠╱台北報導】做錯運動、吃錯食物,可能讓便便不順暢。三總大腸直腸外科主任饒樹文昨發表兩名特殊個案,一名瑜伽老師因習慣提肛,致肛門括約肌太緊解不出便而長期便秘;此外,還有人吃瓜子、芭樂過了頭,大腸內長出六公分大的纖維糞石。醫師提醒,太粗糙的植物纖維或種子都不應吃下肚,而運動也不必侷限下半身,全身性運動才能預防便秘。

特殊案例

饒樹文表示,這名三十多歲的女瑜伽老師便秘多年,吃遍中、西藥都無法順利「排便」,每次如廁都是有便意、但解不出來,就醫才發現,原來她因經常提肛訓練、肛門括約肌太緊,大便到肛門口卻出不來,才會便秘,經生理回饋訓練五次,學會協調放鬆,才擺脫便秘困擾。

雖然提肛運動可防婦女尿失禁,但做過頭恐適得其反。饒樹文表示便秘成因很多,有人是天生腸道蠕動慢,但若瑜伽、凱格爾運動(提肛)練過頭,肛門無法放鬆、可能無法順利解便。

可打肉毒桿菌放鬆
台北慈濟醫院大腸直腸外科主任糠榮誠則說,運動讓肛門出口阻塞導致嚴重便秘很罕見,若有這種狀況,可以生物回饋法或施打肉毒桿菌讓肛門放鬆。

做錯運動會便秘,吃錯食物也會便秘。三總接獲一名五十二歲男子,因年節時連殼吃下兩斤的南瓜子、吃芭樂也連籽一起吞,兩個月後腹痛、腹脹、無法解便,檢查發現,男子乙狀結腸內竟有一顆六公分的巨大纖維糞石,有如棒球,經三次內視鏡切碎分解後,男子才順利排出,此個案也成為全國最大的成人大腸糞石個案。

少吃粗糙植物纖維

饒樹文建議,易便秘或動過腹部手術者,應少吃粗糙的植物纖維和種子,如芹菜、鳳梨、筍子、番茄皮、芭樂籽和瓜子,改吃蔬菜嫩葉。糠榮誠則提醒,全身性運動就可促進腸蠕動,不必刻意做腹部或提肛運動,平常應多喝水,才能刺激腸道,讓排便正常。

運動防便秘注意事項
◎瑜伽、凱格爾等提肛運動,可防婦女尿失禁;但提肛運動不宜過度,以免造成括約肌習慣性緊縮,造成排便不順
◎有便秘困擾者,老年人可散步、年輕人可以有氧運動或慢跑替代提肛運動,增加腸子蠕動
◎除運動外,少吃柿子、芹菜、筍類、小番茄、芭樂籽、鳳梨、爆米花、瓜子等粗糙纖維;多喝水撐大糞便,有助大腸感受蠕動、預防便秘
資料來源:三總饒樹文醫師、台北慈濟醫院糠榮誠醫師

慈濟一期園區完工 一年內開幕

2006/09/01 - [ 中國時報/中縣新聞/C3版]
【曾秀英/潭子報導】

  佔地60公頃的慈濟潭子醫療園區,第一期工程即將完工,醫療團隊陸續進駐中,一般醫療各科兼備,外傳九月份將開放門診,引起各界關心,慈濟公關人員游麗釗昨日表示,正確日期未定,只能說今年一定開放。

  慈濟潭子園區位於潭子鄉聚興村內,佔地太大,工程必須分3期進行,2年半前動工至今,目前一期工程即將告一段落,每天都有大批熱心的慈濟志工前往幫忙舖地磚,虔誠宗教徒的奉獻精神一點都沒有被連日的大太陽融化,一個個都以歡喜心雙手合力興建屬於大家的園區,朝完成醫療志業邁進。

  外傳即將於九月份開幕的院區,根據慈濟人員指出,正確日期其實尚未決定,現在說那一天都言之過早,最保險的講法是「今年底前一定開放」,這個院區以一般醫療為主,250個床位與相關醫療人員已陸續進駐,著手規畫事項。

  未來2、3期的工程,會有老人安養的部份,精神患者也不會排除在外。有一些中、小型醫療院所擔心,慈濟來了,他們就倒了,游麗釗表示,曾經就此與附近的診所同行開過會,大家建立共識是小病仍請患者就近治療,慈濟希望收治大病患者,建立民眾健康分層負責的醫療網。

  目前讓慈濟最擔心的是附近的交通道路問題仍未完成底定,這同樣也是聚興村長林信士的憂慮,他指出,未來潭子園區是全球慈濟中心,相當於全球各地慈濟人的朝聖地,當年動土儀式,數萬人湧入潭子的壯觀場面,他至今難忘。

  慈濟人員表示,還好潭子鄉已爭取到通行全台的一班自強號停靠,從花蓮來去,都有火車可坐,地方人士則希望及早解決其它交通問題,以成為院區開放一大困擾

6歲以下幼兒 1成疑有發展遲緩

【2006-09-01/民生報/A11版/醫藥最前線】

教養不當或過度保護 語言、認知易落後 把握3歲前矯治黃金期 最晚不宜超過6歲
記者薛桂文/報導


桃園一名單親爸爸無暇照顧兩歲女兒,只好設計繩索吊籃來餵食,小女孩因少與父母互動,疑似語言發展遲緩;其實,現代家庭因教養不當,致發展遲緩者相當普遍,一項篩檢便發現,一成的六歲以下幼兒都有此傾向。
中華民國唐氏症基金會接受台北縣政府委託,進行一項幼兒篩檢活動,在捷運站由家長自由參加,結果430名小朋友受檢,其中46人疑似發展遲緩,比率逾10%;且四到六歲疑似遲緩率更高,許多幼兒在動作、語言、及認知語言等項目的發展都落後。

基金會主任李麗華表示,不同年齡的兒童,語言、動作、認知都有一定的發展程度,若其表現落後同齡水準,就可能是發展遲緩;以四歲幼兒為例,語言至少發音要準確、可以清楚敘述,動作上,走平衡木、上下階梯、跳躍都沒問題,而認知方面應能理解命令、模仿較精細的動作。

不過,李麗華也強調,雖然篩檢出的異常比率偏高,但這可能因小朋友對篩檢的環境較陌生,有些能力因怯場未完全表現所致,在轉介到醫療院所進一步評估後,異常率應會降低;只是,這仍提供警訊,值得家長注意。

發展遲緩兒童早期療育協會理事長、花蓮慈濟醫院復健科主任梁忠詔指出,若父母並無智能障礙的遺傳因子,兒童發展遲緩多是環境造成,像很多家長忙工作,小孩成天看電視,缺乏與人互動,語言、認知、動作、生活自理等能力發展就會變慢。

尤其,國內家庭型態改變,外籍配偶、隔代教養(即小孩完全交給阿公阿媽帶)家庭愈來愈多,照顧者或因語言能力本就不好,或因年邁體力不堪負荷,都可能難與小孩正常互動,孩子缺乏刺激,發展自然比別人慢上一截。

值得注意的是,專家發現,現代兒童發展遲緩另一重要成因,並非家長疏忽,反而是父母過度保護,有些媽媽怕寶寶生病,禁止亂抓、亂爬,或事事準備周全,小孩根本不須花腦筋,很容易使動作發展遲緩,甚至人際關係產生問題。

李麗華說,其實,兒童智力若正常,輕微的發展遲緩,多半在上學後、接受刺激增多,便可逐漸趕上同儕;但若有智能問題,又未及早發現發展遲緩,恐錯失黃金矯治時機,遺憾終生。

梁忠詔表示,發展遲緩在三歲以前矯治最好,最慢不應超過六歲,否則基礎沒打好,日後恐造成學習障礙。由於目前兒童健康手冊中已增加發展量表,家長除了注意小孩的身高、體重等外觀,也應注意各項發展指標是否正常,請醫師定期評估。

星期日, 9月 03, 2006

宗教學者:證嚴不傳法 慈濟無接班問題

《轉載自--蕃薯藤新聞》

記者喻文玟、朱若蘭、余炎昆╱連線報導 2006-09-03 02:44

國內四大佛教山頭之一的法鼓山,昨天交由第二任方丈主事。慈濟基金會發言人何日生表示,「慈濟沒有接班人問題」,傳承的是創辦人證嚴法師的精神。




何日生表示,慈濟傳承不需要指定特定人或擇時間點交棒,傳承的是創辦人證嚴法師的理想,四十年來基金會、醫院、大學、海外的慈濟人發揮專業,各司其職,把慈濟當成志業,慈濟的核心價值無時無刻傳承。

另外,佛光山創辦人星雲法師早在廿二年前即交棒,目前傳到第七任住持。中台禪寺開山方丈惟覺老和尚則在去年五月交棒,由見燈法師接任,任期未明。

佛光山目前是由第七任住持心培法師主事。佛光山住持四年一任,可連任一次。中台禪寺惟覺老和尚去年退位,指定副住持見燈法師接任住持,惟覺退居幕後,成為中台山的精神領袖,往後接任住持的任期未明。

宗教學者、北台科技學院通識中心副教授江燦騰分析,國內佛教教團龐大的志業,都是依照創辦人的精神、理想分支出不同志業,較令人擔憂的是,精神領袖一旦往生,整個教團可能有瓦解的危機,各志業可能就會慢慢獨立,例如靈鷲山就是從佛光山分離的另一個團體。

江燦騰認為,慈濟不會有接班問題,因為他們的所有權、經營權分開,證嚴法師不參與慈濟醫院、學校等各項志業,慈濟延伸的志業都是信徒自動自發把專業變成慈濟的事業,證嚴不傳法,是精神層面領導人,沒有接班問題。

星期五, 9月 01, 2006

蜂螫的治療原則

1)盡快將刺器拔除;時間很重要,但方法不重要
因為刺囊上的平滑肌收縮,會持續將殘留的毒液釋放,
從前強調用刮除的方法,其實影響並不大

2)用肥皂水清洗刺螫的部位,以避免感染

3)立即冰敷局部,以減少腫脹,減緩毒液被吸收

4)口服抗組織胺及止痛劑:減輕不適及搔癢

5) NSAIDs:緩解疼痛

6)如腫脹加劇,抬高患肢

7)抗生素:當有感染發生時用之

8)全身性反應的治療〈類似anaphylaxis〉

adult: 0.3~0.5mg
children: 0.01mg/kg (total < 0.3mg)
肌肉注射 epinephrine 並且搓揉按摩肌肉
之後須觀察數小時以確認無復發或是加劇

diphenhydramine 25~50mg IV,IM,PO
ranitidine 50mg IV

methylprednisolone 125mg

bronchospasm: beta-agonist nebulization

hypotension: crystalloid infusion + CVP monitor

dopamine may be needed after massive volume repalcement

若是dopamine無效,則使用epinephrine靜注



9)該要住院?留觀?或是門診治療?

社福學者陳孝平 接健保局副總

【2006/08/31 聯合報】

【記者許峻彬、謝恩得/連線報導】

健保財務問題告急,懸缺的健保局副總經理職務由行政院長蘇貞昌核定,明天起由中正大學主任秘書、社會福利系副教授陳孝平接任。

陳孝平曾以中正大學主任秘書的身分,在教育部前靜坐絕食抗議五年五百億的教育經費分配不公,爭取中正大學的權益。陳孝平表示,當時是因為用盡體制內的辦法無法獲得解決,才以靜坐絕食來發聲。

健保局總經理劉見祥表示,陳孝平的專業能力很強,可以在體制內發揮解決健保財務的專業能力,他不擔心陳孝平曾有過衝撞體制的經驗,健保局與行政院、衛生署的溝通管道暢通,他相信陳孝平可以透過良好溝通管道,發揮專業能力,改革健保財務。

劉見祥說,健保的財務問題很棘手,專長醫療經濟學的陳孝平在健保尚未開辦前就參與規劃,開辦後也積極參與健保的學術研究、二代健保的規劃,很適合負責健保財務的督導業務。

陳孝平表示,學者在台上把理論講得口沫橫飛,卻可能被實務工作者嘲笑不可行,他一直很注意自己關於健保的想法在實務上是否可行,因此,這次接任健保局副總經理,也是希望自己不只是當學者在旁邊看,而是能進入實務體系了解健保的實際現況。

對於健保財務的解決辦法,陳孝平低調表示,等到正式上任,把相關財務資料看了,再來表示意見比較適合。

35家署立醫院 擴大醫療補助

【2006/08/31 民生報】

【張雅雯 】

衛生署全台35家署立醫院,九月起將實施「老人門診」,優惠70歲以上老人免付掛號費,近期更將推出「大溫暖計畫」,放寬醫療救助基金補助對象,不限低收入戶,最快兩周內公布實施。

醫院管理委員會執行長林水龍表示,署立醫院依規定,將盈餘提撥為社會服務暨醫療救助基金,原本只補助低收入戶病患,限制較嚴,以最大的署立桃園醫院而言,今年七個月只補助約60多人,花費一百多萬元,考量許多患者雖不符低收入戶,但可能有這方面需求,因此決定放寬限制。

「大溫暖計畫」未來的補助對象,包括低收入戶、中低收入戶資格者,此外,具清寒證明且經醫院評估有緊急困難的患者,也可申請補助,額度以2萬元為上限,但若有特殊需求者可專案補助,不受2萬元限制。

高雄榮總引進騎馬機 助護士減重

【2006/08/31 民生報】

【記者林秀美/報導】

騎馬也能減肥,但並非人人都會騎馬,高雄榮總復健科突發奇想,引進一台騎馬機,為護理人員進行減肥。

高雄榮總護理部與復健科曾針對院內250名護理人員進行體適能調查,包括身高、體重、血壓、心肺功能、肌力、柔軟度等,結果發現,三分之一以上的護士都體重過重、下肢肌力不足,因而決定推動院內護士減肥運動。

高雄榮總復健科醫師林克隆表示,很多醫學研究證實騎馬不但能幫助中風、糖尿病及腦性麻痺等患者復健,對於減重也有助益。但騎馬運動並不普遍,因此,該院特別引進一台騎馬機,為平時忙碌、運動量不足的護理人員進行減重。

林克隆指出,騎馬機可藉由前傾與後傾,進行腹部與臀部運動;依日本針對糖尿病患的臨床經驗顯示,在12周的療程中,腹部與臀部每周運動三次,每次各做15分鐘,胰島素分泌情形有明顯改善。高雄榮總將其應用在護理人員減重上,進行對照組研究,如果成效良好,將推廣到其他病人身上。

護理人員體重過重,與護理工作負荷重,常要三班輪值,作息不正常,以及運動量不足有關,尤其很多值夜班的護理人員常有吃消夜的習慣。甚至有4名護理人員達肥胖二級及致命肥胖的程度;還有一些常須攙扶、搬動病人的護理人員,需要用到很大的力氣,上肢肌力多高於標準值。

子宮內膜癌 有年輕化趨勢

【2006/08/31 民生報】

【記者陳詠哲/報導】

年輕女性若經血量多,或月經不規則,長期治療又未見改善,千萬不可等閒視之,這可能是罹患了子宮內膜癌。

一位37歲未生育的婦女,多年來經血量多,自行服中藥治療。最近因併有腹痛及肢體抽筋現象,就醫檢查,赫然發現已是子宮內膜癌末期,3個月後不治。

另一位30歲的女性,不規則月經合併經血過多已兩年,起初她以為是工作壓力引起,不以為意。日前到醫院超音波檢查,才發現是子宮內膜癌,幸而為第一期,為保留生育能力,目前採保守治療中。

桃園敏盛綜合醫院婦產科醫師李俊儀表示,子宮內膜癌多發生在停經後女性,年齡分布以45~59歲間為主,6成發病於50歲之後,但仍有15%發生於40歲前,相較於西方僅5%患者在40歲以下,國內子宮內膜癌有年輕化趨勢。

李俊儀說,年輕型的子宮內膜癌好發於肥胖(BMI大於30者占6成)、糖尿病、高血壓、未生育或不孕(年輕型者占7成)、初經較早及罹患多囊性卵巢者;但上述個案都未生育,且無其他危險因子,相當罕見。

臨床上,超過九成患者會有異常陰道出血,診斷多靠子宮刮搔術;子宮鏡檢查診斷率雖可達98%,但操作時子宮腔須灌水,恐增加癌細胞擴散到腹腔的機會。

治療上,年輕未孕的患者,若早期發現,接受高劑量黃體素治療後,應儘早懷孕,待完成生育任務再將子宮切除;也可採放射線局部照射患部,但可能造成子宮內膜傷害而不孕,所以這種療法仍有爭議。

至於晚期患者,需將子宮及骨盆腔淋巴腺摘除,雖有學者建議,若卵巢未受侵犯,可做卵巢自體移植,或將卵子、受孕胚胎冷凍起來,但礙於國內法令限制,作為正統治療恐有疑慮。

安全帽沒扣好 騎士車禍顏面嚴重骨折

【記者林上玉/報導】

戴安全帽,記得繫好扣帶,否則保護效果可會大打折扣。台中市一名30歲男子日前騎機車發生車禍,安全帽飛了出去,下顎骨斷裂成4塊,下顎關節粉碎,下巴腫脹變形,全都是扣帶未繫惹的禍。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整形外科醫師周爾康說,自從警方嚴格取締騎機車不戴安全帽後,頭部外傷事件因而減少,但其他部位的傷害卻明顯增加,該科去年為18名顏面骨折傷患開刀矯正,機車騎士占了7成。

這些鼻青臉腫的機車騎士事後多表示已戴了安全帽,卻不記得發生撞擊的瞬間,安全帽是否飛了出去,但其中5成以上的騎士坦承,為了方便,安全帽的扣帶不是沒扣,就是鬆垮垮的「放」在頭上,不求安全,只求不被警察開罰單而已。

周爾康說,安全帽如果沒戴好,和不戴沒兩樣,除了鼻子,嘴唇及牙齒等突出部位首當其衝外,顏面骨還可能撞擊出傷害。

統計資料顯示,所有款式的安全帽中,半罩式安全帽,特別是沒有護臉設計的鋼盔帽,在車禍時導致嚴重顏面骨折的比例最高,若是正面向前撲倒,下巴率先遭殃,下顎骨常多處骨折,甚至連兩側顳顎關節也被波及;若是從側面強力撞擊臉頰,足以造成顴骨及眼眶骨折變形,嚴重者會影響視力和外觀。

醫師舉例,如果下顎骨斷裂、顎關節粉碎,為加速碎骨癒合,必須將上下兩排牙齒綁在一起,術後不但有口難言,也只能暫時靠吸管進食液體維生,日後即使牙齒「鬆綁」,仍須長期復健,甚至可能「愛你在心口難開」。

他建議,民眾騎機車戴安全帽,務必謹守「三點不漏—後腦勺、前額、下巴」原則,以全罩式為佳,扣帶要繫緊,不能晃動,才能全方位保護頭部。

台灣版「白色巨塔」多數醫師反應冷

【2006/08/31 民生報】

【記者楊清雄/報導】

「什麼?有台灣版的喔?我沒聽說啦,而且醫師都很忙,有空再來看看好了。」相較於日劇白色巨塔在國內醫界引發熱烈討論,甚至成為醫療倫理課堂上的教材,醫界對台灣版「白色巨塔」的反應,似乎冷了一大截。

林口長庚醫院兒童胃腸肝膽科主任趙舜卿便說,最近從未聽過身邊同事提起這部戲,根本不知道有台灣版的白色巨塔。

基隆長庚血液腫瘤科醫師王正旭雖知道這部戲已上演,但他說平常忙著照護病人,實在沒有閒暇觀賞。

「其實,原著侯文詠的小說,多年前我已看過了。」王正旭說,此書反映出部分醫療現實情況,確有值得反思的地方。

長庚兒童醫院內科部主任黃璟隆也知道有這齣戲,但他堅定地說不會想去看,因為,看過日劇版後,對其劇情、場景、演員,都印象深刻,他不太相信台灣的製播水準能與之抗衡。

「光從布景、演員操作手術刀的細膩度,就可以知道編劇與演員有下過苦工。」黃璟隆說,相較之下,台灣的水準可以從許多類似戲劇看出一二,「忙著照顧患者都來不及了,這齣戲就讓一般大眾去欣賞吧。」

「白色巨塔」戲說台大? 院方:勿對號入座

【2006/08/31 民生報】

【記者胡恩蕙/報導】

台灣版的「白色巨塔」連續劇正播得火熱,劇中描寫醫師為了爭奪權力、互相鬥爭的情節,有人說有影射台大醫院之嫌,而這部戲也的確在台大院內掀起討論,但院方希望外界不要「對號入座」。

雖然許多台大醫師還沒看過連續劇版的「白色巨塔」,卻都讀過老同事、前台大麻醉部醫師侯文詠的原著小說,其中描寫內科、外科主任為爭奪院長大位,兩幫人馬勾心鬥角的情形,有台大醫師就認為,根本是重演當年台大某內、外科主任競爭院長職位的歷史,只是把部分人事物重新排列組合,就像「人面獅身獸」一樣。

台大醫院院長林芳郁說,他看過白色巨塔小說,但沒看過連續劇,他與侯文詠也是好朋友,7年前小說出版時,他便曾問過侯文詠是不是在寫台大?當時,侯文詠回答,他是把很多老師的情況組合在一起,書中人物,部分是根據侯在台大、榮總、三總所遇到的前輩及老師,各種特殊個性綜合在一起。

台大醫院發言人林鶴雄也說,他雖沒看這部連續劇,但聽周圍的人討論,白色巨塔描寫的主角,是把很多教授的缺點集於一身,並非指涉特定個人,台大醫院沒必要「對號入座」。他認為,小說、連續劇要賣座,情節難免聳動,把人物的缺點放大,與現實世界未必完全相符。

不過,白色巨塔中的內外科權力鬥爭,也的確反應部份現實。曾任台大副院長的亞東醫院院長朱樹勳指出,內外科之間確實可能有些理念不合處,但有人的地方就有政治,醫院的環境還算是比較單純的,他沒看過這部戲,但據看過的人說,這齣戲將醫院情形太戲劇化、過度渲染。

台大醫院麻醉部主任孫維仁也說,權力鬥爭、師生關係緊張,從古到今都有,只是醫學領域大眾較不了解。其實,醫師是專業團體,為學業、學術努力出人頭地,是醫師一直以來學習成長的目標,只要有資源的地方,就難免利益爭奪發生。

台版「白色巨塔」上映以來,在醫院中雖引起討論,但反應似乎不若日劇「白色巨塔」熱烈。台大外科加護病房主任柯文哲便批評,言承旭「頭髮太長了」,有護士反應,在台大當到主治醫師,都有一定威嚴,言承旭演起來實在說服力不夠;也有醫師娘反應,這部戲選角都不錯,惟男女主角言承旭、張鈞甯飾演主治醫師,都嫌太嫩。

含對苯二酚美白產品恐致癌 FDA擬禁售

【2006/08/31 民生報】

【編譯錢基蓮/美聯社華盛頓電】

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29日建議,禁止市售含「對苯二酚(hydroquinone)」的非處方美白除斑產品,因為這個成分可能致癌,不應沒有處方就出售。

FDA說,估計美國有65家業者銷售約130種不同美白退斑及其他含對苯二酚的產品。專家表示,美國多數病人對美白興趣不大,但對消除難看的疤痕和老人斑卻很感興趣。約三分之二在美國銷售的美白產品不需要處方,其中所含的對苯二酚濃度是2%,而需處方的產品對苯二酚多達4%。

老鼠研究顯示多苯二酚可能致癌,且與褐黃症的發生有關。自1975年以來,醫學文獻多次記載,南非、英國和美國黑人使用這類藥品後罹患褐黃症的病例。

FDA說,黃褐症的特徵是皮膚變黑變厚,同時有小圓頂狀的凸起和淺灰褐色斑點。許多研究發現,即使短期使用這類霜膏,也會出現這些症狀。因此,南非1983年起便限制對苯二酚用於美白產品的濃度在2%以下,以免發生黃褐症。

FDA說,這類藥品會產生什麼危險並不清楚,但只應在醫療監看下使用。未來美白退斑產品,都必須持處方才能購買。新規定何時生效尚未定。


我衛署暫不跟進

【記者張雅雯/報導】美國藥物食品檢驗局(FDA)提出草案,建議將含對苯二酚Hydroquinone成分的漂白劑,一律改列為處方藥,衛生署表示,目前國內依Hydroquinone濃度的高低,有的列為處方藥、有的是指示用藥,由於FDA這項草案尚未定案,將待其正式公告,才會考慮跟進。

衛生署藥政處副處長劉麗玲表示,Hydro-quinone可減輕黑斑、雀斑或其他色素沉澱,但這種漂白劑可能造成局部紅斑、刺痛、過敏性皮膚炎的副作用,屬於藥用,化妝品不能直接添加。

國內目前依其濃度不同,分級管理,比如含4%Hydroquinone的「優膚淨」軟膏,須由醫師處方使用;含1%Hydroquinone的「聖卡堤亞除斑凝膠」,則屬指示用藥。

此外,國內要求含Hydroquinone成分的藥品須加註警語,除對藥品成分過敏者不得使用外,有局部皮膚過敏的危險者,第一次使用應從小量開始,觀察24小時有無不良反應,若出現水泡、皮膚搔癢、紅腫,應停止使用。

植髮新技術 髮絲更濃密

【2006/08/31 民生報】

【記者楊心怡/報導】

足球先生席丹、影星尼可拉斯凱吉等人,都有頂上漸光的煩惱,醫師表示,禿髮危機已有年齡下降趨勢,年輕男性若擔心吃治禿藥影響性慾,植髮可提供另一種選擇。

開業醫師李重雄表示,以往植髮多屬單毛囊種植,但東方人頭髮與膚色的顏色對比,較西方人明顯,手術後看起來頭髮仍顯稀疏。

李重雄解釋,目前新趨勢是交錯使用單、雙毛囊植髮技術,較適合亞洲人。其方法先取下捐贈區頭皮,切割不同單位的髮株,然後將頭皮打洞,單根髮株(1根頭髮)植入前額第一排,單毛囊(1-2根頭髮)植入第二排,剩餘區域則植入雙毛囊髮株(3-5根頭髮)來增加密度。

此外,這種方式的植髮數量較傳統減少一半,手術時間大幅縮短,價格也較便宜;以一株植髮100元計價,費用自3萬元到十幾萬元不等。

李重雄說,植髮區的頭皮在術後6、7天傷口即復原,捐贈區則一個月內可復原。手術完24小時即可洗頭,日後吹染整燙都沒問題。但他提醒,少煙少酒、少刺激性食物仍是愛惜毛髮的基本之道。

不過,為維持髮量,李重雄建議,術後可搭配服用治禿藥「柔沛」,以抑制睪固酮轉換為二氫睪固酮,繼續破壞毛囊,造成掉髮。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藥劑師許育嘉表示,雖有人擔心這類藥物會否影響性慾,但實際發生比率小於2%,且這些副作用可能隨身體對藥物的適應而逐漸減少。

醫師意見》不借助催眠 圓形禿也會自癒

【2006/08/31 民生報】

【記者林進修/報導】

催眠合併藥物治療,有助於解決圓形禿?新光醫院皮膚科醫師張少平認為確有可能,但其療效不一定來自於催眠,因為圓形禿本來就會自然痊癒,即使不借助催眠,患者也會慢慢長出頭髮來。

張少平表示,俗稱「鬼剔頭」的圓形禿,原因不明,醫界一般認為是淋巴球攻擊頭髮毛囊,導致毛囊萎縮而進入休止期,頭髮一撮撮掉下來,形成如錢幣般大小的圓形禿髮。

根據統計,約0.2%的人有此問題,而每個人一生中,約有1.7%可能發生圓形禿,比率並不高。

如果掉髮範圍不大,醫師通常不建議積極治療,唯有出現短時間內急速掉髮、且掉髮面積大的急性症狀,才會施以口服類固醇及局部注射類固醇的治療。不過,張少平強調,頭皮注射類固醇很痛,注射太頻繁甚至會造成皮膚萎縮,導致頭皮凹陷,不是每個患者都能忍受。

在這種情形下,他常建議患者別太在意,因為即使不做任何治療,圓形禿多半會自然痊癒,平均3個月就會停止掉髮,6個月後會慢慢長出新的頭髮來,「忍一下,就過去了。」

國外研究發現,催眠有助治療圓形禿,張少平認為應有更嚴謹的人體試驗來佐證才行,受試者至少需數十名,且年紀相近,並分實驗及對照兩組,長時間觀察,才能確定催眠的功效。

催眠 鬼剃頭心療法?

【2006/08/31 民生報】

【國外新聞組/綜合外電報導】

一項初步研究顯示,催眠或許有助於治療俗稱「鬼剃頭」的圓形禿。

布魯塞爾自由大學魏廉森博士及其同事完成一項實驗,發表在「美國皮膚醫學科學院」期刊,文中指出:「催眠療法可能可以增強圓禿患者的心理健康,改善禿頭現象。」

圓形禿的表徵是在短時間內,頭髮突然出現一塊或多塊界限明顯、圓形、約數公分大小的落髮區域,頭髮脫落後的頭皮顯得很光滑,由於可能一夜之間發生,民間俗稱「鬼剃頭」。心理因素,諸如壓力與精神創傷,是已知的成因之一,但鮮少有研究聚焦在心理治療的功效上。

魏廉森的研究團隊為探索催眠療法的治禿效果,找來21名圓形禿患者,追蹤六個月至六年不等。這些人禿頭面積至少占頭皮30%,禿頭情形至少持續三個月,先前接受類固醇治療無效。在多數情形下,患者同時接受催眠治療及其他藥物治療。催眠每三周進行一次,給予患者不同提示,例如想像陽光照射在頭皮上的療效等。

這份研究報告指出,經過至少三至四個療程後,12名患者感受到頭髮在滋長,改善面積至少達75%。其中9人自覺頭髮全面生長。

研究人員指出,受試者無人因為催眠療法產生任何副作用。然而,有5名患者後來出現圓形禿復發,其中4人落髮嚴重,恢復到治療前的狀況。

催眠療法之後,所有患者在心理徵狀的測量上,諸如恐懼、敵意、人際敏感性、以及焦慮、沮喪等,得分均偏低,顯示其心理健康似有進步。

催眠療法如何刺激頭髮生長,不得而知。過去,研究人員發現,催眠中提示改善頭皮的血液流動,其血液流動與頭皮溫度真的就會增加。魏廉森領導的研究團隊推測,催眠療法可能間接地導致某種免疫系統的改變。

催眠能否有效治療圓形禿?儘管研究人員已獲致初步成效,但仍認為這種治療「具有爭議性」。他們指出,在多數患者把催眠視為附加療法的情況下,無法評估多少成效是來自催眠療法。

美容玻尿酸 也能止痛

【2006/08/31 聯合晚報】

【記者韋麗文/台北報導】

退化性關節有多痛?關節僵直、腫大、變形,許多老人家痛到連下床都不敢下床,也不願意出門活動,越痛越不敢走,越不敢走退化的越快,因此自我禁錮,形同身心萎縮症。醫師建議,藥物、貼片、緩和運動都可緩解症狀。

振興醫院骨科主任敖曼冠指出,骨科門診中,退化性關節炎是最主要的求診原因,關節軟骨退化,導致關節疼痛,病患多因受不了長期疼痛而求診。

敖曼冠說,近年維骨力幾乎與退化性關節炎畫上等號,敖曼冠說,臨床上,病患使用維骨力的緩解反應不錯,不過健保只給付三個月,必須停藥三個月才能再使用。

或是在關節注射玻尿酸,也有緩解疼痛的效果,健保給付每周注射一次,連續五洲,半年可重覆一次。

臨床上經常使用非類固醇止痛藥,不過長期使用會傷腸胃。新一代非類固醇止痛藥則有增加心血管疾病發作的機率。此外,止痛貼片臨床上也使用很多。

敖曼冠說,藥物、貼片、注射都能緩解疼痛,配合生活方式改變,例如減重、避免拿重物、用手杖等,此外適度運動可以強化骨骼、肌肉,呼籲老人家經常進行伸展、柔軟運動等。

關節退化嚴重 偏方救不了

【2006/08/31 聯合晚報】

【記者黃玉芳/台北報導】

「可不可以不要開刀?」不少罹患退化性關節炎的銀髮族,一聽到要置換人工關節,立刻打退堂鼓。改去嘗試針灸、打類固醇、吃膠原蛋白。不過醫師表示,如果已經到關節退化嚴重、軟骨磨損,再多偏方都沒效。

根據統計,年過五十歲,20%到30%都會發生退化性關節炎。台北北醫附設醫院風濕免疫過敏科主任張棋禎表示,到了七、八十歲,更可能高達七成。

從抱怨膝蓋疼痛、不能蹲跪,無法久站,漸漸的連上下樓梯都有困難,也會發生坐久了站不起來的現象,起床走路時會有關節僵硬的感覺。

台北榮總過敏免疫風濕科主任林孝義表示,50歲以後吃維骨力已成了全民運動。這種「吃什麼補什麼」的觀念,效果如何?除維骨力外,一些鯊魚軟骨、膠原蛋白等效果比較不確定,最好不要偏廢正確的治療。

張棋禎也說,退化性關節炎雖然是老化的過程,但是早期診斷用藥,適度的復健運動,病程可以控制。最近新型的非類固醇止痛抗發炎藥物,能減輕關節發炎疼痛,同時軟骨素及葡萄糖胺可以刺激軟骨細胞增生。

而大家熟知的美容聖品--玻尿酸,也有製劑可以作為關節潤滑劑,張棋禎說,玻尿酸也是關節液的成分,可以潤滑關節,降低發炎反應,延緩開刀。

但是到了嚴重退化時,X光片可看到骨頭退化到第四級,軟骨磨損,骨刺也長的很大,醫師就會建議置換人工關節。不過很多患者一聽到開刀就抗拒,轉而嘗試其他偏方,但是助益不大。一樣每天為了關節疼痛而苦,最後無法走路,只好再回頭就醫。

另外,張棋禎也說,如果老人家過胖,通常治療的成效都比較差。因為站立時,膝關節承受了相當於體重的重量,而且平地行走,更承受體重的四倍;爬坡時更提高到七倍。就算膝關節是一部構造精密的儀器,但每天承受過重的負擔,仍可能運轉失靈、故障,因此林孝義也說,有退化性關節炎,最好能適當減重,減輕負擔。

B肝新藥 4年療程48萬

【2006/08/31 聯合晚報】

【記者韋麗文/台北報導】

台灣有300萬B型肝炎帶原大軍,平均每八個人就有一人,B肝是造成肝硬化、肝癌的主因,抑制病毒不斷複製的「肝淨」工程,是減少肝臟受損的重要關鍵,新一代口服抗病毒藥物清肝效果佳且較無抗藥性,但是健保不給付,治療四年恐要48萬元。

成功大學醫學院內科教授張定宗指出,B肝治療的目標是消除或永久抑制B肝病毒。目前B肝病患有五種選擇,藥物包括打針的長、短效干擾素,口服抗病毒藥物則包括干安能、干適能、貝樂克。干安能、干適能每天一顆,藥費分別為110元、240元,在健保尚不給付的年代,救肝一年要價四萬到八萬元,而病患通常需要吃到四年。新藥預估一年要12萬元,如連吃4年就要48萬元。

由於治療期間很長,病患就出現了抗藥性問題,使用最廣的干安能第一年就有二成出現抗藥,第四年七成出現抗藥性。干適能第一年沒有抗藥性,第四年約有一成八出現抗藥性。

最近藥廠又推出救肝新藥貝樂克(Entecavir),臨床研究發現,八成病患使用之後,病毒量低到檢測不到。

基因篩檢 預知C肝療效

【2006/08/31 聯合晚報】

【記者韋麗文/台北報導】

C肝治療耗時長、費用高,部分患者會出現類似重感冒的副作用,而且療效只有二到五成,讓C肝病患氣餒不已。台大醫院今發表肝炎干擾素適藥性檢測,可事先篩檢病患基因,預知治療效果。

台大醫院與賽亞基因今天聯合發表「C肝炎干擾素治療適藥性檢測」,成果也登上國際期刊,是國際上第一個肝炎藥物基因體研究與藥物療效檢測,未來可量身訂做治療方針。

C肝可分為第一型與第二型,第二型治療效果佳,第一型卻讓病患、醫師很頭疼,每兩個病患中只有一個人有效。再加上,療程長達半年到一年,而且類似重感冒的副作用,讓許多C肝病患中途放棄治療。

台大醫院肝炎中心主任高嘉宏指出,C肝的治療方法為干擾素加雷巴威林,為了預先了解病患對干擾素的反應,抽病患的血液,進行基因篩檢,就可事先了解病患對干擾素的反應。

《美國-洛杉磯》 慈濟成立紐奧良聯絡處

2006-08-30世界日報

【本報訊】去年卡翠納颶風重創美國南方,造成千人死亡萬棟房屋遭摧毀,紐奧良市泡水。慈濟28日在事發一年後,成立紐奧良聯絡處。

慈濟基金會美國總會表示,過去一年來,慈濟提供近五百萬美元,幫助了數以萬計的紐奧良災民。聯絡處成立後,將密切與相關機構配合,服務更多需幫助的個案,提供精神上的撫慰、支持、陪伴,並追蹤災民現況,進一步在實質上物資或經濟等協助。

聯絡處位於3300 Airline Dr., Metairie LA, 70001,聯絡電話504- 782-5168,聯絡人莊興亞Allen Chuang。

陳億庭 讓更多人了解生態保育

2006/8/30人間福報寰宇人事
高燈立

【記者高燈立台北報導】即將就讀慈濟大學的陳億庭,因對生態有濃厚興趣,早在高中時即加入生態社。陳億庭受啟蒙老師藍振峰指導,從水資源保護到蜜源植物認識,擴展他的生態視野,從單一生物認識,擴展到全面性生態關懷,成為名副其實的「蝴蝶小王子」,三月間獲全國青少年志工菁英獎。

陳億庭小時候,父親經常開車載全家出遊,到台北縣汐止東勢坑拜訪昆蟲的家。從田埂邊的小樹叢到茶園旁的大葉楠木,都是陳億庭和鍬形蟲或蟬打招呼的地方,「體形特殊」、「孔武有力」是陳億庭對鍬形蟲的記憶。

進入高中,陳億庭加入生態社團。陳億庭說,早期對於生態僅是對個別昆蟲的居住環境感到好奇,但進入生態社後,讓他領略到昆蟲的生長環境與氣候、地形、植物群落有著密切關係,在生態社老師藍振峰系統的引導下,對昆蟲與生態有詳細了解。他擔任花蓮生態關懷志工,投入生態保育工作,經過學校推薦,獲得全國青少年志工菁英獎。

陳億庭希望未來能扮演生態推廣的角色,從社區發展入手,讓更多人了解生態資源保育的重要。

方季韋安住當下,旅行變美好了

真正的「玩家」,懂得安住在當下,每次都當成「生命中最後的旅行」,全心全意玩…
記者林秀芳/專題報導


佛教有一尊佛,叫「遊戲神通佛」,一尊叫「善遊步功德佛」,這是指如果能善於運用智慧,細心體會周遭的萬事萬物,再用同理心、慈悲心去觀察別人需求,即時給予協助;那麼無論是生活、工作或旅行,都可用一種「遊戲愉悅」的心情,輕鬆專注地,自利利他。
方季韋還是學佛以後,才體會到這種生活裡的「遊戲精神」。

旅行,對從小家計貧困的方季韋來說是奢侈的,後來進入演藝圈,她才有機會在拍戲過程中走訪各國,雖然頻繁進出國門,卻不算旅行。

26歲當紅時,老天爺偏偏開她一個玩笑,讓她得了甲狀腺癌,旅行,更是遙遠的夢了。直到這些年,她潛心學佛,學習放下身心欲求得失,人安靜下來,才開始懂得旅行的滋味。

■每次旅行,都當成最後一次

「如果每次出遊,都當成最後的遊程,你會以怎樣的心情去玩呢?」方季韋說,她會分分秒秒都全心投入。

比方說,到西藏,看到西藏人的無求安貧;到綠島,感受反璞歸真的快樂。因此,四處遊歷,呼吸不同地域的空氣,領受不同文化的滋養,是她對自己未來的期待,因為外在的旅行,穿越的,常是內在的千山萬水。

這樣的旅行,方季韋印象最深刻的是西藏,還有日本的清水寺、東大寺。這幾次行程,都和學佛修法有關。

最近慈濟證嚴法師指定方季韋,連續擔任幾部慈濟大愛劇場的女主角,從年輕演到老,有超越年齡演出,相對的就有超越年齡的體會,她開玩笑說,那是一場場「人生預演」,「提前體會生老病」的無常滋味,更能珍惜當下、眼前的一切;也因此,更能在旅行中全心投入,盡興的玩出滋味。

■安住當下,才是「會玩的人」

「可別以為學佛的人,都是一板一眼的。好修行人玩起來,因為一心一境,通常玩得非常盡興;而真正會玩的人,一旦將玩心轉到佛法上,因為輕鬆專注,也會是出色的修行人。」

方季韋說,近年她常接觸很多仁波切,發現他們無論做什麼,都很認真、很開心。禪宗所說「行亦禪,動亦禪,語默動靜體安然」,大概就是這樣的境界吧。她說將旅遊的心情轉到工作上,工作也變成一件開心的事。

■放下動機,讓旅行變純粹

以往常因工作「順便」旅行的方季韋也發覺,目的性太強,會讓旅行變得「功利」,變得「沈重」。

最近,她就有一次「不為什麼」的純粹旅行,令她真正嘗到放鬆旅行的美好。那是上個月拍完戲後,去台東綠島的兩天一夜團體旅遊,這次的旅遊,讓她體會到平生未有的快樂。

方季韋說,綠島之旅讓她跳脫佛法的名相,體會不著法相的佛法,沒有學佛人的框框,只是在大自然中,看海,泡海底溫泉,在靜夜中看星星,和一群非學佛的朋友在一起,彼此都未給對方壓力,只是融入大自然中,忘我、忘物,有種簡單直接的快活。

方季韋說,「以前出遊,大半是因為工作需要,很少是純粹旅遊,帶著動機而去,旅遊的心境就不單純,難以全力投入。」

而綠島之旅,全心全意只是玩耍,她突然發現原來山水有情,連星星都會微笑──所以,旅行是必要的,而且要全心投入;就像工作一樣,要認真投入,內心的歡喜才能自然湧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