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二, 10月 17, 2006

慈濟大學校長 王本榮 打造大學新典範 注重教育之心、生活之道、人文之美

【2006-10-16/民生報/A3版/十步芳草】



記者梁欣怡/專訪


「後山病患需要醫師!」因為花蓮慈濟醫院第一任院長杜詩綿的這句話,以及貴為大前輩卻願意放下身段特地北上邀請,時任台大醫院小兒科醫師、現任慈濟大學校長王本榮二話不說,往後19年,每周搭乘火車往返台北與花蓮,竭盡心力為台大醫院與花蓮慈院的病人帶來希望,那時,他完全不認識慈濟與證嚴法師。
在花蓮慈院看診四年後,王本榮與太太李六秀一起皈依證嚴法師。七年後,慈濟大學第一屆醫學生將到慈院實習,卻沒有資深的小兒科醫師能夠帶領,又是當時的慈院院長李明亮的一句話,「上人的弟子不來,誰來!」王本榮終於點頭,每周僅維持一天在台大門診與教學,來到花蓮慈院,雖貴為教授與小兒科主任,仍得帶頭輪班值夜。

「當時小兒科住院醫師不足,我們幾位主治醫師像7-11一樣,全天候應戰。」不僅如此,王本榮還花時間建立小兒科的教學系統。現今,慈院小兒科已細分出小兒神經、小兒血液、小兒心臟、小兒腸胃、小兒遺傳等次專科。

民國90年,王本榮銜命承擔醫學系主任之責。他首創小班教學、問題導向教學,去年起更將基礎與臨床合併教學。除專業能力的培養外,他特別強調人文素養,以「白色巨塔」為鑒,期使慈大醫學系畢業生個個具備教養、學養與修養。

「我們醫學系畢業生90%以上都通過國家考試,成立五年來,兩次拿到全國第一。」全台10所醫學系裡,慈大名列第七志願,但畢業生的表現卻是屬一屬二,更讓王本榮感到自豪的是,這兩年成大、台大票選最佳住院醫師,其中就有慈大畢業生的身影,「專業的競爭力加上人醫的使命感,慈大畢業生早已擁有獨特的集體氣質,與眾不同。」

今年4月,王本榮更上一層樓,接掌慈大校長,面臨不同的任務與挑戰。「教育之心。生活之道。人文之美。」這是他在新學年之初最想與慈大3000名學生分享的心得,說起話來總是引經據典的王本榮,以希臘哲學家柏拉圖所說,由精神與品德構成的人格是長期養成的習慣,期勉慈大學生個個都能成為當代最偉大的臨床醫學之父William Osler心目中,兼具寧靜的藝術、紀律的自制、條理的訓練、徹底的品質與謙卑的美德的優質學生。

從台大醫院到慈濟醫院、從慈濟醫院到慈濟大學醫學院,王本榮總在關鍵時刻做關鍵之事。這位個頭高大、宅心仁厚的冷面笑匠發下宏願,要將慈大塑造成國內大學新典範,培養學生專業知識之餘,輔以人文與生活教育,建立全新的慈濟品牌,讓慈大躋身世界級綜合大學。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