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五, 10月 13, 2006

新生兒糞便灰白 皮膚黃 當心黃疸

【民生報/記者楊心怡/報導】
2006.10.12 03:57 am



寶寶在兩周到兩個月間,若母親發現其糞便顏色較淡,為灰白色,皮膚變黃,這種狀況可能是黃疸,需盡快至新生兒健兒門診就診。
記者鄭超文/攝影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小兒外科主任黃策予指出,寶寶在兩周到兩個月間,若母親發現其糞便顏色較淡,為灰白色,皮膚變黃,活動力不理想,這種狀況可能是黃疸,需盡快至新生兒健兒門診就診,安排進一步檢查及治療。
黃策予表示,新生兒的黃疸多以新生兒肝炎和極少數的膽道疾病為主,前者以類固醇,甚至補充維他命B群、消化酵素等藥物治療即可,但後者便需進一步檢查。

「最不具侵入性且簡便的判斷方式,就是觀察嬰兒的糞便顏色。」黃策予提到,衛生署國民健康局「兒童健康手冊」的內容,甚至將糞便顏色對照卡挪前至第三頁,希望由父母先做第一步把關。

若糞便顏色有所異常,便需至醫院接受進一步檢查,如抽血的Bil、GOT、GPT值檢測,甚至可能需做超音波、核子掃瞄及肝細胞穿刺檢查。

黃策予說,高度懷疑為膽道閉鎖時,大多數手術治療以葛西氏手術為主,是讓肝門與小腸連結,讓膽汁直接由肝臟引流至小腸。此手術引進台灣三十年來,病人情形已有很大進步,許多小朋友都能順利長大,在心理、生理各方面,都與其他正常小朋友無異。

至於少數膽道組織極度稀少,或有特別適應症者,可考慮活體部分肝移植手術,可從父母親身上取一葉肝臟即可,且排斥問題小。但黃策予提醒,若超過兩個月才予以手術治療,易轉變為肝硬化,則換肝成功率不高。

因此,黃策予呼籲,為人父母者在歡喜迎接新生命誕生的同時,別忘了多注意寶寶的「便便」,以免錯過黃金治療期。

【2006/10/12 民生報】@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