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四, 8月 31, 2006

減重須知》節食過頭變厭食 體重直直落

【2006/08/30 民生報】

【記者林上玉/報導】

減肥過度小心反傷身,一名21歲女性為減重,自17歲開始節食,但近幾個月來,只要吃東西就想吐,體重從55公斤降到40公斤,就醫才發現罹患厭食症。

台中童綜合醫院心身科醫師黃湘雄指出,這名患者身高165公分,體重55公斤,但因過度重視形象,四年前開始刻意減重,除了節食,更用過各種方法來控制體重,導致近幾個月只要一吃東西就嘔吐,且月經已一年沒來。

黃湘雄說,厭食症患者90%以上是女性,好發於青少年至成年初期,患者通常對自我身體形象感受異常、體重過度減輕或無法按照期望成長,會千方百計節食,甚至催吐、用減肥藥、瀉劑等,有人還可能合併強迫行為,或伴隨憂鬱、焦慮和睡眠障礙等。

黃湘雄強調,厭食症除影響身體健康、精神狀況、社會關係,嚴重時甚至可能死亡,且因這類患者多半不易主動接受治療,因此提醒民眾,如發現家人有上述異常,應積極協助其就醫。

減重須知》蔬果 體重管理的關鍵

【2006/08/30 民生報】

【編譯錢基蓮/路透紐約電】

一項研究顯示,體重正常的成人每天攝取的纖維質和水果,比體重過重和肥胖者多。這顯示,飲食結構對肥胖的形成有重要影響,尤其纖維質和水果攝取不足,恐是元凶之一。

這項刊登在《美國飲食學會期刊》上的報告,由洛杉磯南加州大學完成,研究小組以52名體重正常的成人和52名體重過重或肥胖的成人進行對照,以問卷了解他們對60種食物的攝取量,以及其體能活動量、體脂肪比例。這些人的年齡和身高都相仿。

結果發現,兩組的飲食結構明顯不同。體重過重和肥胖者攝取的總脂肪、飽和脂肪和膽固醇較多,碳水化合物較少,尤其是膳食纖維和複合碳水化合物。

主持研究的戴維斯指出,體重正常的成人平均每天攝取的膳食纖維多33%,複合碳水化合物多43%。且膳食纖維和複合碳水化合物攝取愈多,愈不會發胖,體脂肪比例也愈低。

與體重正常者相比,體重過重、肥胖的人每天少吃一份水果,這可能是他們攝取纖維質和碳水化合物較少的部分原因。

專家表示,膳食纖維有助降低發胖或肥胖的危險。例如,膳食纖維會減緩消化速度,延長「肚子飽」的感覺,而且高纖的食品通常脂肪和熱量都較低。

研究報告說:「社會大眾常過度迷信減少碳水化合物與增加脂肪和蛋白質的減重策略。雖然證據顯示,高蛋白質與低碳水化合物的飲食可在短期內使體重大幅減輕,但到目前為止,這些飲食方法都未經長期研究。」

減重須知》接受自己身材 想吃就吃

【2006/08/30 民生報】

【本報綜合外電報導】

減肥專家發現,最有效的減肥法是想吃就吃,吃你想吃的東西。根據美國俄亥俄州大學的最新調查發現,能夠接受自己體型的人,會自然選擇比較健康的飲食,體脂肪也較低。

俄大研究人員在美國心理學會年會上發表報告指出,他們調查約兩百名女性的飲食習慣後發現,滿意自己體型的人,吃的食物會較健康,研究員稱之為「直覺飲食法」,她們依照飢餓或飽足感進食,有別於因情緒因素而吃東西的「慰藉飲食法」。

採用直覺飲食法的女性,只要覺得餓,想吃什麼就吃什麼,想吃多少就吃多少。研究人員指出,許多人以為,如果不對食慾加以規範,人會毫無節制狂吃。其實,只要依照身體發出的饑餓或飽足信號來決定用餐時間、分量及食物種類,自然可達到正確的飲食策略。

研究負責人蒂爾卡表示:「促成女性想減肥的一般原因往往會愈減愈肥,能夠欣賞自己的體型,才能養成更理想的飲食習慣。」

另一項對六百名女性的調查發現,自認依照直覺來飲食者,通常對自己的體型也較滿意。她們比較不在意旁人對她們身體的看法,而比較關注自己的感覺和健康。造成這種態度的關鍵因素,包括孩提時代父母或其他人對她們的態度。

減重須知》能不能瘦?餐具大有關係

【2006/08/30 民生報】

【路透紐約電】

想減肥嗎?不妨試試用較小的餐盤進食,或許會有效果。一項新調查顯示,民眾所用的碗和湯匙大小,與攝取的食物量密切相關,使用小一點的碗和湯匙有助減少食量。

這項發表在「美國預防醫學期刊」的論文,是由康乃爾大學教授萬辛克等人所完成,他們建議,有意減肥的人應該使用較小的碗和湯匙,而需要增加體重的人,例如營養不良或年長者,應鼓勵他們使用較大的餐具。

在過去的調查中,研究人員已發現,青少年倒入高窄玻璃杯的果汁,比倒入短寬玻璃杯的果汁少77%。同樣地,在另一項研究中,費城酒保倒入高球杯的酒,比倒入大酒杯的酒少。這些調查顯示,人們可能依賴所用的碗或湯匙大小,來調整食用的份量。

為此,萬辛克的研究小組以85名營養專家進行實驗,受試者包括中西部一所大學的教職員、工作人員、研究生,他們參加冰淇淋聯誼,並隨機被分配到一個17盎司或34盎司的碗,和一個兩盎司或三盎司的冰淇淋勺子,供其自行取用冰淇淋來吃。

結果顯示,收到較大碗的人,不知不覺地多拿了31%的冰淇淋。而分配到較大湯匙的人,所拿的冰淇淋也增加了14.5%,但不管碗的大小,幾乎所有人都吃下碗裡的冰淇淋。

研究人員表示,重要的是,即使是營養專家,也不見得比一般民眾高明,他們在使用較大的餐具時,通常不會注意到拿了較多的食物。

因此,專家建議,肥胖病患也許在家要用較小的碗和湯匙來進食,以避免攝取過多的食物。另一方面,營養不良的人,則應用大一點的碗和湯匙,以鼓勵他們攝取更多食物。

代餐包熱量不足 小心減掉健康

【2006/08/30 聯合報】

【趙強/馬偕醫院營養課課長】

消基會近日抽檢市面上代餐包,發現每一餐包的總熱量不足,且蛋白質的含量明顯偏低,若取代一日三餐,不論是熱量或是蛋白質的含量都太低,長期使用時,輕者脫水、排尿增加;嚴重則會造成酮酸中毒而危及生命。

這樣的資訊讓正在食用的減重者人心惶惶,擔心減重不成,卻從此減掉了健康。

的確,過低的熱量會使身體產生酮體,而減掉最多的會是水分,不是脂肪,因而容易造成電解質不平衡,損害健康,甚至危及生命,所以要採用這種飲食模式,應在醫師監督下進行。從長遠的角度來看,在均衡飲食的前提下,每日適度地減少熱量攝取,加上規律有氧運動,才是減掉脂肪和體重的「必殺技」。

建議民眾,不論用何種方式減重,應該努力控制總熱量攝取,適度攝取碳水化合物,搭配足夠而不過量的蛋白質食物,再加上蔬菜及水果,才能均衡而健康地控制體重。

同時,千萬不要害怕吃碳水化合物,因為想要持續地消耗掉體內的脂肪,必須有碳水化合物來帶路和引燃,才能真正燃燒掉脂肪。

建議在選用市售的減重產品時,一定要看清楚是否有明確營養標示,若有疑問,應該徵詢營養師意見,以免因為錯誤的訊息和產品,導致營養不良或影響身體健康!

用腳走雪隧…得了橫紋肌溶解症!

【2006/08/30 聯合晚報】

【記者韋麗文/台北報導】

雪山隧道開通之後,重症病患後送台北的病患數量增加三成,過去束手無策的重症病患,有了生機。不過,竟也傳出走雪山隧道導致橫紋肌溶解的奇特病例。醫師聽了覺得好笑,呼籲運動後出現深茶色尿液要格外小心。

台北榮總心臟外科主治醫師張效煌說,雪山通車之後,來自宜蘭地區的急重症病患明顯增加,以心臟外科為例,緊急心臟及大血管手術增加30%。

不過,雪山隧道有項另類後遺症,一名肝病病患因為橫紋肌溶解症而就醫住院,同病房的另外二個病患也是橫紋肌溶解症,其中還有一人是醫生,病患們互換心得,竟發現大家都用腳走過雪山隧道!

雪山隧道長達12.9公里也成為健行者挑戰的新目標,這名中年男子,利用假日前往挑戰雪山隧道,回家之後,肌肉僵硬又疼痛的不得了,而且發現尿液變成深褐色,就醫之後被診斷為橫紋肌溶解症。

台北榮總神經內科周邊神經科主任蔡清標指出,臨床上的橫紋肌溶解症病患,以壓傷病患最多,因為重物壓得肢體缺血太久,導致橫紋肌溶解。而馬拉松等長時間運動,或是腎臟病患都是橫紋肌溶解症的高危險病患。

【記者韋麗文/台北報導】

橫紋肌溶解症是一種內科急症,若沒有即時治療,恐有致命危機。夏天正是橫紋肌溶解症的好發季節,激烈運動之後,肌肉是放出太多肌球蛋白,肌肉疼痛不已,呼籲運動之後,應適度補充水分、電解質。

台北榮總神經內科周邊神經科主任蔡清標指出,橫紋肌溶解症是橫紋肌急速的損傷,肌肉損傷導致肌球蛋白滲漏,進入血液之中。病患的肌肉又腫又脹,並且疼痛不已。

病患血液中帶有大量的肌球蛋白,並從尿液排出,尿液會呈現烏龍茶般的深褐色。如肌肉破壞的太嚴重,會導致腎臟機能損傷,甚至導致急性腎衰竭。

撞傷、燒傷、較長壓傷,或是癲癇導致肌肉長時間的抽搐,或破傷風導致肌肉持續收縮。以及肌肉過度的使用,或太激烈的運動,如行軍、跑馬拉松都會引起橫紋肌溶解症。

肝醣及脂肪代謝異常的病患,也是橫紋肌溶解的高危險族群。患者可能只有輕微的無力或絲毫沒有症狀,不過在持續劇烈運動後,肌肉會疼痛僵硬,開始出現肌球蛋白尿。

蔡清標指出,夏天是橫紋肌溶解症的好發季節,夏季運動時,應補充水分、電解質,若是運動後出現烏龍茶般的深褐色尿液,就要小心橫紋肌溶解症。

他呼籲,代謝性疾病的患者要限制運動量,出現肌肉疲勞、疼痛、僵硬時就要趕快休息。一旦發生橫紋肌溶解,給予大量液體、利尿劑,減少肌球蛋白對腎臟的傷害。

失智老人的衣食住行

【2006/08/30 聯合晚報】

【記者韋麗文/台北報導】

老年失智症病患在病程的最後階段,將落入無法表達與溝通、焦慮、易怒和激動,他的世界不是常人可以想像。醫護人員建議,失智症重症病患可能合併失能,照護者必定感到沉重壓力,可向外尋求支援。

聖若瑟失智老人養護中心護理長王寶英指出,末期失智症患者大部分已經喪失行動能力,照顧著重身體舒適配合靈性照顧,有些完全喪失認知功能,但還能自由行動者,更需要注意食衣住行的安全。

食:重度患者往往食不知飽,看到食物就狼吞虎嚥,易生吞嚥危險。更要小心的是,沒有給食物卻看到嘴巴在咀嚼,挖出來可能是衛生紙、沙發椅皮套、壁紙之類。

衣:重度患者對於照顧者幫忙清潔身體會拒絕,甚至出現攻擊行為,衣著應該以穿脫方便為原則,部分患者會突然將衣服脫光,除了探明是否尿濕之外,最好準備連身背部拉鏈式衣服,減少自行脫衣的機會。

行:注意地板溼滑,走路動線要留意,太靠近出口或電梯容易引發患者往外走的情緒,部分患者雖還能自由行動,往往在起身時步履不穩容易跌倒,或坐下時因為視力減弱,需要摸索椅子扶把,不意觸碰到旁邊異性,可能會引起糾紛或攻擊。

住:失智症病患日夜顛倒、睡眠變淺,半夜起床上廁所會迷路,臥室除了夜燈之外,要保持黑暗,但床側加上護欄避免病患掉落。

王寶英說,失智症末期病患照顧難度高,病人完全依賴別人,又活在他們難以了解的世界裡,患者在這人生階段,可能是一片空白,在痛苦的時光中,照顧者的悉心照顧,是患者幸福的泉源。

她建議,當病患家屬已經無法照顧時,可以向外求援,或是到機構裡尋求專業的支持。如果民眾遇到上述困擾,可以致電「天主教失智老人社會福利基金會」,諮詢電話02-23320992,將由專業人員提供諮詢,捐款郵政劃撥帳號則為19230802。

劊子手酵素 讓癌細胞自殺

【2006/08/30 聯合報】

【編譯夏嘉玲/綜合報導】

抗癌又有新方法。研究人員首度發現可直接啟動癌細胞自我毀滅機制的方法,讓癌細胞產生一種「劊子手酵素」而自然死亡。癌症專家認為這項新發現「令人振奮」,有利於未來針對個別癌症病患設計不同療法。

英國廣播公司28日報導,人體細胞都有一種名為procaspase-3的蛋白質,健康細胞內的procaspase-3可轉化為「劊子手酵素」caspase-3,會讓細胞自然死亡,但多種癌細胞即使procaspase-3濃度相當高,也不會轉變成caspase-3,諸如腸癌、白血病、皮膚癌與肝癌。癌細胞少了這種細胞自戕的機制,自然歷久不衰。

美國伊利諾大學研究人員從兩萬多種結構互異的合成混合物中,找出可以啟動細胞自戕機制的PAC-1分子,再以同一個患者身上的健康細胞與癌細胞分別測試,發現腫瘤細胞對PAC-1分子十分敏感,敏感度比健康細胞高兩千倍。由於不同細胞株的procaspase-3濃度不一,未來或許可針對不同的癌症制定個別適用的療法。

這項研究成果已發表在《自然化學生物學》期刊。主持研究的賀根若瑟教授指出,未來或許可根據個別患者癌細胞內procaspase-3的濃度選擇不同的療法。英國「彼特森癌症研究所」專家歐森認為這項發現「令人振奮」,但還無法斷定procaspase-3會不會產生有害人體的副作用,還得做更多臨床試驗加以確認。

安眠藥三成假 竟摻一粒眠

【2006/08/30 聯合報】

【記者陳惠惠/台北報導】

不少民眾習慣上藥房買安眠藥,但衛生署近來稽查藥局、西藥房發現,違規案件中,三成都是地下工廠做的假安眠藥,甚至摻了精神病用藥和俱樂部違法使用的「一粒眠」,吃多了可能昏迷、全身僵硬。

今年七月,衛生署管制藥品管理局針對北中南十個縣市,稽查一百零三家藥局和西藥房,違規業者多達卅五家。管管局代組長許炳章說,違規案件四十四件中,卅三件與安眠藥有關,值得留意的是,有十一件是假安眠藥。違規販售偽、禁藥,可處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得併科五百萬元以下罰金。

藥檢局檢驗假安眠藥後意外發現,假的「使蒂諾斯」安眠藥中,竟然摻了抗精神病藥「好度」成分,及具安眠鎮定作用的管制藥品「一粒眠」,卻驗不出任何使蒂諾斯的成分。

管管局表示,要從外觀分辨真假安眠藥真的很難,最保險的方式還是到醫院看診後持處方箋拿藥。

醫藥分業 借鏡巴西經驗

【2006/08/30 民生報】

【台北訊】

台灣的醫藥分業實施多年,迄今成效不彰,藥局根本無法光靠調劑處方存活,但在千里外的南美巴西,國民所得雖遠低於台灣,但其醫藥分業卻行之有年,藥師專業受重視,讓國內藥師望之興嘆。

第六十六屆的世界藥學會年會上,除了一般研討議程,也有實地參觀的行程,帶各國藥師認識巴西薩爾瓦多市兩種不同型態的藥局,也了解巴西藥師的薪水約1000美金,為一般國民所得的五倍,使國內與會者都大開眼界。

位於一般商圈的Aformula藥局,一樓是藥妝店,櫃台後則設有密閉的調劑室,調劑好的藥品,經小窗口傳遞出來,再由藥師交給病人、進行用藥諮詢,其作業空間與櫃台的結帳員、美容師隔開,完全獨立,也樹立起藥師的專業形象。

上了二樓,則是如同一家小型藥廠規模的調劑室,可自行將藥品粉末秤量、充填至膠囊,這是為了讓病人用藥簡單化,每餐只須吃一顆膠囊,而不必吞下一堆花花綠綠的藥丸,以增進病患服藥順從性,其效率頗高,整個調劑過程僅須一小時。

另一家位於賣場的Estrela Galdino藥局,與台灣藥局的規模近似,開放陳列一般非處方藥及食品、飲料;而調劑區也較簡單,並無自行製造調劑的設備,但備有精神科用藥與管制藥品,且加鎖、處方分級管理,相當有制度。

國內藥師認為,巴西的醫藥分業很成功,藥師的專業受重視,其保障人民用藥安全的功能得以發揮,所以才能發展出如Aformula藥局這樣的規模,幾乎已等同國內的醫院藥局,可依病人情況「量身訂作」藥品調劑,頗值得台灣借鏡。

登革熱 全台病例破百

【2006/08/30 民生報】

【記者張雅雯/報導】

南部本土登革熱疫情持續發燒,衛生署疾病管制局統計,光上周就暴增44名病例,使得全國入夏以來的總病例數破百,累計達116例,是去年同期的29倍,若持續控制不佳,可能重演2002年大流行的慘況。

疾管局副局長林頂表示,往年本土登革熱多從九月才出現病例,今年疫情不但提早、增加也快速,主要集中在高雄縣市,以前鎮區74例最多、鳳山市也有25例。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疫情已從高高屏地區延燒到台南,林頂指出,台南市安平區的新增個案,與其他縣市病人毫無關係,當地恐怕會有另一波疫情出現。

近年來最嚴重的本土登革熱疫情發生在2002年,當年全台有5336個確定病例,其中242人是嚴重的登革出血熱、有21人不幸死亡,目前雖尚未有死亡個案,但因病例數增加過快,病媒蚊指數無法有效降低,讓疾管局憂心大流行恐怕捲土重來。

疾管局監測組副組長曾淑慧表示,疫情最嚴重的高雄市,超過六成以上村里,登革熱病媒蚊指數達四級的紅色警戒,屏東縣也有四成五的高比例,疾管局本周將徵召退休防疫人員,在高雄市前鎮區進行挨家挨戶的病媒蚊清除,也提醒民眾務必配合,違者可罰3000元至15000元。

健保不予支付指標 體外震波碎石納入

【2006/08/30 民生報】

【記者張雅雯/報導】

為了使健保費花在刀口上,中央健保局表示,十月一日起新增訂十項不予支付指標,包括體外震波碎石術、中耳炎使用抗生素、以及銀杏萃取物等藥物,都將限制使用。

健保局醫審小組主任高資彬指出,對於部分不當用藥及異常醫療行為,健保局在去年便已實施16項「不予支付指標」,予以導正,也確實生效;新公告的指標中,並非完全不給付某項藥品或治療,而是考量醫院同儕間的使用情形,訂出合理使用率的上限。

以體外震波碎石術為例,93年共有5萬9千多人施行過,只有千分之四的人使用超過六次,高資彬表示,這可能非合理使用、而且有傷害腎臟之虞,所以新指標要求,一年內同一患者施打超過六次部份,將不支付費用,因此醫師若發現治療不成功,便應改用其他方式。

此外,包括中耳炎使用的多種抗生素,分析發現九成醫院使用率僅21%,醫療服務審查委員會總召集人黃富源表示,文獻證實,76%中耳炎患者使用此藥無效,因此過度使用的醫院將不支付其費用,迫使其改變用藥;而用在類風濕關節炎止痛的COX2抑制劑,有些醫院使用率遠超過同儕,可能濫用,未來也視情形不予支付。

高資彬表示,有些藥物效果很差,多數醫院使用率本來就低,像用於胃炎的AZULENE、改善末梢血行障礙的銀杏萃取物、胃腸道的PIPETHANATE,除了增加不支付指標,未來也不排除請衛生署再確認其療效。健保局強調,不支付指標是期望醫療院所在處方上「用所當用」,減少不當醫療,因此,符合適應症者還是可以使用,並非一律改自費。

醫院評鑑 明年恢復人力標準

【2006/08/30 民生報】

【記者張雅雯/報導】

衛生署屢遭質疑坐視醫療機構人力不足,連新制醫院評鑑都拿掉人力規範,如何保障品質?衛生署醫事處處長薛瑞元表示,為杜絕外界疑慮,待十月底進行評鑑檢討時,將恢復明訂人力標準,明年度就可適用。

薛瑞元指出,今年實施新制醫院評鑑,取消原有的人力標準,改為評估醫療過程如何運用人力、維持品質,但外界擔心,未來唯一針對醫療人力作規範的只有修改中的「醫療機構設置標準」,恐有不足,其實,此標準只是設立醫療院所的最低門檻,且草案中已將門檻大幅提高。

由於新制評鑑未獲外界信任,薛瑞元表示,明年將恢復明訂醫院各類醫療人員的基本人數,至於標準是否趨嚴,他說:「再議,不過至少與現在一樣!」

對於病友團體與醫改會指控,醫療院所因人力不足導致患者受害事件,薛瑞元以獸醫打針為例,他說這是密醫行為,只要檢舉就可處罰,這類違法不能歸咎於人力標準有問題。

薛瑞元坦言,殘障患者為醫療弱勢,需要更多人力去服務,若醫院人力繃緊,的確比較難照顧周全,但討論人力標準時,還是得從整體需求考量。此外,包括聽力、語言障礙師等專業人才,從業意願不高,未必醫院不願配置。

醫療人力不足 獸醫代打針?

【2006/08/30 民生報】

【記者楊清雄/報導】

「醫師看診頭都沒抬起來看你一眼,護士也四處奔忙、難得有空來幫你一下,這種醫療品質已是常態!」台灣醫療改革基金會昨天聯合九個病友、殘障團體召開記者會指出,衛生署打算下修醫療機構設置標準,未來,患者安全恐亮紅燈!

中華民國殘障聯盟組長黃?蓉說,陸續有病友投訴中部某醫院,竟聘獸醫科畢業生取代護士,替洗腎病友打針,還有外傭在醫院幫病患做電療。

陽光社會福利基金會副執行長舒靜嫻表示,燒燙傷病友在急性期須每天換藥三次,當傷口結痂,兩三個月內要展開肢體復健;但一家醫學中心卻因護理人力不足,任一名病友三天換一次藥;更因復健師不足,讓病友拖一年才排上復健課。

罕見疾病基金會研究企畫組組長洪瑜黛表示,有一名龐貝氏症病友每兩周得去醫院施打藥劑,但原本門診可完成的治療,醫院人力不夠,卻要求他得住院,才有護士全程操作藥劑注射。

中華民國智障者家長總會副秘書長孫一信指出,智障者常因情緒障礙,看牙時至少需三人協助壓制,甚至施行全身麻醉;目前,除幾家大型醫學中心,許多醫院都常以人力不足而拒絕治療,造成病家求助無門。

消費者文教基金會副秘書長游開雄表示,2001~2005所接獲的醫療申訴案件中,近八成是醫院誤診、服務態度不佳、醫療過程不當、延誤治療等案件,顯示院所的人力問題確實堪憂。

由於衛生署有意修改醫院設置標準,調降醫事人員的人力門檻,醫改會董事長張苙雲說,國外有許多人力與醫療品質的研究,國內卻付之闕如,「衛生署憑什麼調整設置標準?」

醫改會呼籲,衛生署應提出具體論據,證明在新的標準下,患者就醫安全可獲保障,而醫療人員工作量也在合理範圍內。

光動力療法治肺癌 有效

【2006/08/30 聯合晚報】

【記者李樹人/台北報導】

雷射光可以美白去斑,矯正視力,現在可以用來治療早期癌症!台北榮總最近完成了六起以光動力療法治療肺癌的案例,效果不錯,治癒率幾乎是百分之百,但缺點是費用昂貴,一個療程得花上30萬元。

另外,在治療肺癌上,光動力療法仍有侷限性,只適合初期、表淺,且病灶位於氣管附近的癌症,對於晚期的肺癌患者,療效就會差了一點。

台北榮總胸腔內科主治醫師李毓芹表示,光動力療法治療肺癌的過程相當簡單,且不具有侵入性,首先透過靜脈注射的方式將特殊的光敏感物質打入體內。

由於癌細胞的吸收較快,代謝較正常細胞慢,在注射48至72 小時之內,一般細胞已經代謝完成,只剩下肺癌細胞仍有持續反應,讓醫師可以清楚辨別癌細胞位置。

之後,藉由支氣管鏡將可彎曲的纖維管導進支氣管,再以特定雷射波長的LED光來照射病灶,一般治療時間只需照射10 分鐘即可,如過病灶範圍過大,可以在一星期內照射兩次。

李毓芹指出,由於雷射光有一定的穿透性,光動力療法的治療深度僅限於皮膚表層5mm以下的癌細胞,對於表層的癌細胞來說,幾乎可以達到完全治癒的效果。

李毓芹表示,光動力療法最早是運用在肺癌,之後又發展至治療口腔癌、皮膚癌,正因後兩種癌症病灶都較表淺,所以治療效果更為顯著。

就胸腔內科領域來說,除了治療肺癌之外,光動力療法還可以清除氣管阻塞,讓支氣管或肺部功能不好的病患可以呼吸順暢,不會喘不過氣。

這項新的光動力療法不具侵入性,術後不會疼痛,但是價格昂貴,平均一個療程就得花上30萬元,能夠負擔得起的病患實在有限,另外,病人在術後一個月內,需注意防曬,避免陽光直接照射。

截至目前為止,台北榮總胸腔科以光動力療法治療成功治療了六名早期肺癌病患,效果都非常好,經過持續追蹤觀察,都沒有復發。

乳癌病友 大會師

【2006/08/30 民生報】

【記者楊清雄/報導】

第十屆全國乳癌病友協會年會昨天在圓山飯店舉行,來自各地的病友齊聚一堂,為彼此加油打氣;其中,有最老、最小、最「辣」、存活最久、復發最多次者,甚至還有男性病友也出席,大方分享自己的抗癌歷程。

乳癌常讓婦女大驚失色,因為切除乳房、後續治療與重建都讓人視為畏途,然而,53歲的陳美惠卻還能自嘲,指兒子都叫她「刀疤陳」,因為她開過乳房、背部、腦、後腦勺和鎖骨,全身都是刀疤,「罹患乳癌後,癌細胞轉移復發六次,每過一天,就是老天多給一天。」

而罹癌22年,卻當了21年志工的林媽媽,切除乳房後,一度覺得很沮喪,甚至感到「很丟臉」,幸好另一半對她說:「我是你最親密的人,我都不在意,你又何必在乎別人的看法?」丈夫一席話讓林媽媽為之改觀,樂於協助他人迄今。

而14年前發現罹癌的羅麗容,也是在開刀切除乳房後,體認到術後女性有很多心理問題,於是投身福爾摩沙乳房重建協會,希望募款成立基金,協助病友乳房重建。

值得一提的是,昨天的年會裡,羅麗容還與其他姊妹們,大展精湛的舞技,曼妙的身材、迷人的舞姿與自信的風采,讓人無法相信她是位乳癌病友,更別提年過六旬的她,向來被暱稱是一位超級辣媽!

乳癌不只會找上女性,男性其實也不例外,65歲的張好喜便是活生生的例子;十年前,他摸到乳房有一粒黃豆大硬塊,化驗確定是「壞東西」,醫師告訴張好喜,一百個乳癌患者中有兩人是男性,他立刻接受建議,手術清除癌細胞,由於術後有許多女性志工前來關切,讓他決定投入病友團體,成為萬紅叢中一點綠。

事實上,男性患者在罹乳癌後,更容易陷入「羞恥」的偏差想法裡,偏偏男性患者人數少,沒有「兄弟」可訴苦,常悶出問題來;而樂觀開朗的張好喜,便可發揮其「功能」,常以「得病又不是做壞事」來鼓勵男性患者,開導效果還不賴!

乳癌末期鬥士 以運動搏性命

【2006/08/30 民生報】

【編譯錢基蓮/綜合外電報導】

英國乳癌末期婦女珍湯林森,繼完成鐵人競賽、馬拉松長跑等多項紀錄後,最近又將創下另一項驚人紀錄,她強忍身體的疼痛,進行單車橫越美國的壯舉,已經終點在望。

2000年8月31日,醫師宣布,罹患轉移性乳癌的珍最多只有六個月生命。但在罹病的六周年紀念日,這位女勇士即將騎完6780公里,完成從舊金山到紐約的漫長旅程。

事實上,珍雖是癌末病患,但她強韌的生命力,早就讓人讚嘆。她是首位以癌末患者身分完成鐵人三項(包括在17小時內游泳四公里、騎自行車180公里、跑完全程馬拉松)的選手,並曾跑過三次倫敦馬拉松(且是唯一在化療期間參加馬拉松的人)、紐約馬拉松。

意志力過人的珍以運動來「搏性命」。2001年5月她第一次參加的比賽是「為生命而跑」五公里賽跑,五年後更進一步展開騎自行車在63天內橫越美國的馬拉松挑戰。

不過,她如此拚命,不只是為了挑戰自己,證明末期癌患依然能過著活躍豐富的生活,還有為癌症、兒童慈善團體募款的目的,估計這些年來她所募得的款項,累計超過112萬英鎊;而此次橫越美國的行程,預計將募款125萬英鎊,她的義舉已為她贏得15個獎項,包括BBC於2002年頒發的年度運動風雲人物。

42歲的珍,六年來曾接受四次化學療程。為防止癌細胞擴散,她在此次行前60天才接受完化療,旅途中只服藥穩定病情,除非病情急速惡化,否則不會就醫。

這項馬拉松挑戰早在一年多前就開始計畫,但由於化療副作用之故,珍得了慢性心臟病,所以只能從四月中旬開始接受行前訓練。6月29日她從舊金山金門大橋出發,漫長的旅程讓有病在身的珍苦不堪言,她在完成一半旅程時,體重已大幅減輕,身體多次疼痛難耐,心情陷入谷底。

在她對這項艱苦的挑戰存疑之際,其他癌患對她的加油打氣適時發揮作用,支持她每天重新騎上鐵馬。現在這項耐力挑戰的終點在望,想到下周終於可以返家,加上最後一段行程有華盛頓英國大使館十多位成員騎車陪行,她的心情終於輕鬆了下來。

義診足跡踏遍中南美洲 美華裔醫生獻身慈善醫療

2006年08月29日 11:24:21 新華網 

來源:華聲報
慈濟美國總會成立13年來,去年才接任慈濟艾爾蒙地門診中心主任的華裔醫生許明彰,參與過不計其數的義診活動,其足跡也遍及中南美洲,像是秘魯、宏都拉斯、哥斯達黎加、委內瑞拉等醫療品質較為落後的國家。

據香港星島日報報道,許明彰1974年移民美國,說起赴美的緣故,一方面當時女友全家移民,結婚後便計劃一起過來,但事實上讓他難以忘懷的卻是在臺灣擔任實習醫生時發生的經歷。他回憶說,某除夕夜,正急救一位發高燒的病危小孩,拜托護士請主治醫師過來,卻沒人理會,眼睜睜看著小孩去世。

許明彰說,悲痛的雙親護守著孩子屍體的情景,與病房外熱鬧慶祝過年的鞭炮聲響,形成強烈的落差。“臺灣的醫療不健全”讓他決定赴美。

關於義診,許明彰認為,這是一項有意義的活動,也沒有利益衝突,所有人都是義務幫忙,且可以與社區人士互動,病人的感激和信賴也表現得很直接。他用最愉悅的心情,單純想著病人的需要,所以做起來格外有意義。

儘管工作忙碌,每周二下午3時後,當門診中心沒有病患時,許明彰會利用空檔與慈濟志工探訪住在老人公寓的老人家。許明彰說,許多將近百歲的老先生、老太太,即使平時有人照料三餐,但因為生病或行動不便,需要醫生到這幫他們看病,而他不過就是抽空過來,也和這些耆老聊聊天。

許明彰並指出,通常以非法移民最需要義診,對他們而言,義診的幫助很大。因為經濟拮據,加上語言不通,生病了,不只沒錢看病,也怕說不清楚病症,就這樣一直拖,小病變成了大病。義診讓他們獲得免費的醫療,不需要花錢,恢復了健康。

發生南亞海嘯時,許明彰也隨著當地數位華裔醫護人員前往斯里蘭卡進行醫療救援工作。他說,因為從事國際救援,到過不同國家,親眼看見了許多家破人亡的悲劇,但常發生有心想要診救,卻力不從心之憾。“不是不救,而是真的盡力了。”許明彰說,即便如此,他仍相信“團結力量大”,只要大家有心,會造福更多的人。

許明彰說,加入慈濟後才開始接觸慈善工作,讓視野開闊了,“這是書本中學不到的經驗。”他並表示,世界上還有更多需要幫助的人,將來退休後,仍會繼續以從事慈善醫療為志。

發明暨技術交易展系列報導之一:兩展合一有看頭

2006/08/29 06:25 中廣新聞

  「發明暨技術交易展系列報導之一:兩展合一有看頭」(戴瑞芬報導)

搶都搶不到的「慈濟環保筷」,每個月產能八萬雙還供不應求,其實它是擁有七項專利的發明品,發明家沈順從六年前還因為發明了可以過濾茶葉跟茶水的「飄逸壺」而出名,這款沖泡茶壺可是美國匹茲堡發明展的總冠軍,一個月內全球行銷十萬個呢!

台灣發明創作年年在國際大展拿大獎,滑板車、氣墊鞋,都是台灣人首創設計,再被發揚光大。

可見發明商機無限,但要如何拿到荷包裏?技術交易可以幫幫忙,把智慧變成財產!

2006台北國際發明暨技術交易展,繼去年首創之後,今年再度兩展合一。

發明獎展區,包括「國內外發明品」、以及今年的「國家發明創作獎」,展示了上千項的新發明、新產品、和新技術。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副局長鄭智華說(t)

其中今年國家發明創作獎區,從報名的三百多件專利中遴選出45項優良專利,其中有15件發明獎、30件創作獎。另外還選出法人貢獻獎5件。智慧財產局副局長鄭智華說,得獎作品以生態保育、環保、節約能源佔多數,是今年的特色(t)

而技術交易展區,是以技術轉移交易、智慧財產和發明專利商品化、高階技術鑑價為主,規劃了十大主題館。包括五大部會農業、資訊科技、國防、教育、和科技創新館。還有以法人機構和大學研發成果為主的國際技術交易形象館、研發聯盟、傳統產業創新聯盟、創新前瞻、中小企業館。工業局知識經濟組張金鍾科長說,預期技術交易展將可促成至少25項技術達成交易,總交易金額超過2億元(t)

今年技術交易展還有一大特色,就是國際大廠包括洛克西德馬丁、奇異等有16家參展,並且同步辦理國際技術移轉商談會,工業局顧問黃祺雄說,一對一洽談最能提高技術交易機率(t)

發明暨技術交易展,兩展合一有看頭。下一集系列報導「我的偶像愛迪生」,要告訴您今年國家發明創作獎最高齡的百歲人瑞許繼鈴爺爺,打算進軍明年日內瓦發明展拿金牌的秘密武器;還有今年國家發明創作獎最年輕的發明人,17歲的王振翊,和他的發明社社團,努力變成偶像愛迪生的夢想。

多動腦、四處玩 做個快樂銀髮族

【2006/08/29 聯合報】

【韓青蓉/衛生署草屯療養院社工師】

現代人對長輩的孝順,不再以百依百順為最高境界,而是能夠設法安排一個健康的生活環境,讓長者頤養天年、快樂滿足地走過人生旅程,才是對長者最好的回饋。



怎麼吃 八分飽就好

在生命過程中後期,長者可能因生理、心理的變化帶來不少危機,包括不易接受新的身分認同、病痛纏身、喪失配偶、收入減少等狀況,子女們希望為長輩打造快樂銀髮歲月,宜從健康、休閒活動、社會生活等方面著手。

身體健康是生活滿意最重要的因素,隨著年齡增加,長輩體能將會逐漸走下坡,為了避免慢性病上身,宜積極培養健康的生活習慣,如定期身體健康檢查、生活飲食規律化、適當運動等。

基本的養生保健之道在於飲食,新陳代謝率會隨年齡增加而減緩,因此老年期的飲食重點有「八分飽,保長壽」之說,長者宜控制食量,不可過度飽食,造成體重過重,成為罹患慢性病主要原因。飲食內容應以均衡、多樣、新鮮食物為主,維持澱粉類、蛋白質類、脂肪類等營養的平衡。



有病痛 千萬別忌醫

如果身體發生病痛,應坦然面對,早日就醫,在家人支持下切實遵照醫囑、按時服藥、接受治療。有些長者習慣使用偏方,家人應協助仔細分辨疾病嚴重程度,尋求正規醫療方式,以免延誤就醫,造成對身體更大的傷害。



失落感 當志工填補

長者可能面臨身分和信心危機,感到自己不如從前重要、不受別人重視、難以排遣多餘的空閒時間,對從幕前走向幕後的現實,有強烈失落感。其實只要態度稍做轉換,仍可擁有積極的生活。例如參與志工行列,擔任志工可以對有需要的人做無償的付出,獲得別人的尊重,增進自己的信心和價值感。



夢延續 不怕老無伴

學者提出「延續理論」,家人宜鼓勵長者維持適當活動,或學習、或旅遊,設法圓夢,完成年輕時因時間、責任、金錢等阻礙而無法實現的宿願。

社會網絡可以滋潤情感,擴展資源,對長者尤其重要。社會網絡指的是婚姻、家人、親戚、朋友等,需費心建構和維護。適當休閒活動有利建構和維護社會網絡,家人宜鼓勵、協助長者參與不需具備太多技巧、能力的活動,例如旅遊或聯誼性質的社團,達到心情放鬆和豐富生活的效果。



活得好 安養不可少

當長者因身體機能衰退,需要大量人力照顧,而家人實在有困難時,有必要尋求「替代照顧」。例如日間托老、申請居家照護、外籍看護工,或安排住進護理之家、安養機構等,讓長者繼續維持好的生活品質,且不致對家人造成太大的負荷。

此外,研究指出,家人的支持可緩衝或避免老人憂鬱症的發生,多數長者喜歡有自己的生活空間,但也希望子女就近照顧。居住安排若合適,可提供長者多項支持,包括日常生活、物質、情緒性的支持等。例如三代同堂,透過空間設計,讓不同世代的家庭成員不致互相干擾,各自享有獨立空間,兼顧彼此需要。

混合疫苗百百種 寶寶怎麼選?

【2006/08/29 聯合報】

【黃立民/台大醫院小兒感染科主任】

醫學進步,小兒預防接種的疫苗種類也不斷推陳出新,尤其是多合一的混合疫苗,更讓許多家長眼花撩亂,不知如何選擇。雖然現在的新式疫苗都強調副作用低、挨針數少的優點,但在沒有這些新式疫苗前,是三合一疫苗為台灣奠下防疫的基礎。



三合一疫苗 防疫半世紀

可預防白喉、百日咳、破傷風的公費三合一疫苗,是全世界最先發展出的混合疫苗,也是台灣第一個接種的混合疫苗。由於這三種疾病的危險性及死亡率都相當高,因此列為當時優先研發的範圍。

台灣在民國43年開始三合一疫苗接種後,由於接種率高,白喉報告病例數快速由民國46年的二千多例,急遽下降,民國78年後便不再有病例報告;而破傷風報告病例數則自民國45年的一千例,下降到民國71年的11例,亦獲得了有效控制,由此可看出三合一疫苗對台灣防疫的貢獻。百日咳防治,也獲得一定成果。



給付或自費 爸媽傷腦筋

但三合一疫苗逐步進展成能預防更多疾病的四合一、五合一,甚至六合一疫苗。種類這麼多,門診中家長最常問的問題就是:「醫師,我究竟要選擇哪種疫苗比較好?」

目前除了舊式三合一疫苗是公費外,其他的混合式疫苗均屬自費。以最新的六合一疫苗為例,除原有三合一的白喉、百日咳、破傷風,增加了小兒麻痺、b型嗜血桿菌及B型肝炎。

優點是採非細胞性百日咳疫苗,幼兒發燒、躁動的比率可降到1成以下,與三合一疫苗相較,挨針數亦降低至5針,避免寶寶常上醫院的感染風險;但缺點是仍屬自費,共需接種四劑,對家長是額外負擔。



接種有時程 和醫師討論

門診中常有家長詢問是否需接種新式疫苗?站在醫師立場,新型混合式疫苗能讓寶寶減少挨針數,降低副作用,若經濟能力許可,是較佳選擇。但要提醒的是,目前各種新式疫苗接種時程不一,建議家長可在寶寶接種多合一疫苗前,和醫師充分溝通討論,選擇對寶寶最佳的接種方式。

開學症候群》暑假日夜顛倒 學子熊貓眼

【2006/08/29 民生報】

【記者郭漢辰/報導】

暑假即將結束,眼科醫師發現,許多年輕學子因放假時作息不正常,沈迷於網路遊戲,引發眼睛乾澀的病例大增,更有人玩過頭,出現黑眼圈及曬斑,只好趕在開學前求醫,以改善「熊貓眼」。

年輕人精力旺盛,往往會在暑假期間玩得日夜顛倒,尤其年輕人很容易出現黑眼圈,但有此困擾的人約62%曾用化妝品遮掩,其實,只要使用脈衝光及左旋C,黑眼圈及曬斑等問題便可解決。

屏東寶建醫院眼科醫學美容中心主任陳禾馨指出,黑眼圈的成因與體質遺傳有密切關係,而眼部皮膚薄又鬆弛、血液循環不良、局部缺氧的人就比較會表現出黑眼圈來。

陳禾馨說,充足與規律的睡眠,是改善黑眼圈的基本法門,尤其睡眠是最好的治療,但儘量別趴在桌上睡,因為平躺睡才能讓眼眶內靜脈回流通暢,如果睡醒時出現黑眼圈,應立刻平躺,冰敷雙眼10~15分鐘,阻止血管繼續擴張與消腫。

陳禾馨建議,有黑眼圈的人平日可用溫毛巾熱敷雙眼,並用雙手輕輕按摩上下眼瞼附近,增加眼眶周圍淋巴靜脈循環,若問題仍未改善,可求醫使用眼部保養品或藥物,以使黑眼圈早日消失。

耳塞聽力減 原來耳垢太多了

【2006/08/29 民生報】

【記者林上玉/報導】

耳朵悶塞,竟是耳屎惹的禍,一名男子近兩周來聽力大減,求醫才發現耳內有大量耳垢,清除後立刻解除所有不適。

這名男子日前左耳悶塞得很厲害,聲音也聽不清楚,但不會痛,又沒有分泌物,本想先觀察幾天,但兩周後症狀遲未改善,只得趕快就醫。

署立豐原醫院耳鼻喉科醫師楊啟坤檢查後發現,患者左、右二邊的外耳道完全被耳垢塞住了,他在耳鏡底下,仔細將耳垢取出,立即緩解患者不適。

楊啟坤說,耳垢是由外耳道皮膚腺體的分泌物,及耳道深部細胞往外排出的角質代謝物組合而成,一般人腺體分泌正常,耳垢都能往外排出,且耳垢呈弱酸性,具保護外耳道的作用,所以不建議特別去清理,以免產生外耳炎。

不過,這名患者腺體分泌旺盛,導致耳垢大增、代謝不正常,容易形成耳垢栓塞;有些外耳道遭黴菌感染的患者,也會發生這種情形,就不能坐視耳垢不理。

楊啟坤表示,民眾游泳後常覺得耳朵進水、聽不清楚,可能是單純的耳朵進水,影響聲音傳導,這時可將耳朵朝下,輕輕拉扯耳殼,做單腳跳躍或嘴巴張閉的動作,水多半會自行流出,而睡覺時耳朵朝下側躺也可以。

若症狀仍未解決,甚至出現悶塞或脹痛感,可能是耳垢吸水膨脹後造成,必須就醫取出耳垢,但若耳垢堅硬,無法立即取出,可以耳滴液來軟化,一周後再移除。

楊啟坤提醒,民眾切勿挖耳朵或到理容院掏耳朵,如此不但容易將耳垢愈弄愈深,也可能引起外耳道發炎,嚴重者甚至造成耳膜穿孔,不得不慎。

美研究 喝茶可降低膽結石、膽囊癌危險

【2006/08/29 民生報】

【編譯錢基蓮/路透紐約電】

美國癌症研究所對中國大陸所做的一項研究顯示,喝茶可降低膽結石與膽囊癌、膽道癌的形成,對婦女的作用尤其明顯。

膽結石通常是在膽管形成,膽管就是把膽汁從肝臟送到小腸的管子。如果結石堵塞住膽囊口,會造成不適和疼痛,不舒服的位置通常就在胸腔和右腹之間。這時通常必須做膽囊切除術,但其嚴重併發症較少。

相形之下,膽道癌雖較為罕見,但致命性高,且其成因不明。但有若干研究顯示,喝茶、尤其是綠茶可預防許多癌症。

為此,美國癌症研究所的科學家,共蒐集627名膽道癌患者、1037名膽結石患者,及959名健康的對照組進行比對,以了解喝茶降低膽道癌和膽結石形成的作用。

研究小組取得受訪者的人口學、醫療、及飲食因子及喝茶量等數據。所謂「喝茶者」指的是近六個月來每天至少喝一杯茶的人,對照組959人中有394人(41%)是喝茶者。

這項在《國際癌症期刊》上發表的研究報告指出,婦女在六個月內每天至少喝一杯茶,可使膽結石的形成危險降低27%,膽囊癌風險降低44%,膽道癌危險降低35%。男性喝茶也有類似作用,但比例沒有婦女高。

研究小組指出,茶中含有的某些化學物質或可防止細胞異常生長,而且可能有抗發炎作用,可降低膽道疾病。

健康照顧領域 藥師角色更重

【2006/08/29 民生報】

【台北訊】

第六十六屆世界藥學會27日舉行開幕儀式,主辦國巴西也以舉世聞名的「森巴熱情」,全力將今年的世界藥學會辦到最好,而且,此次會議部分將以巴西母語「葡萄牙語」進行,成為特色之一。

世界藥學會基金會(FIP)執行長Peter Keilgast在開幕式中表示,FIP向來緊隨WHO的政策,如戒菸、防疫及慢性病照護等計畫,鼓勵各國藥師發揮其專業功能,全力配合。

以台灣為例,北巿衛生局與北巿藥師公會合作推動的戒菸計畫、慢性病連續處方箋計畫,去年已培訓藥師,並在社區藥局成立了50個戒菸諮詢站、300多個慢箋調劑據點,其成果也於此次會議上發表,估計今年內社區戒菸諮詢站更將突破百家。

此外,國內今年推動的禽流感抗病毒藥劑調劑與配送計畫,領先全球,顯示在台灣健康照護體系中,藥學照顧的角色走在國際前端;至於愛滋病防治刻正推行的「減害計劃」中,藥事照顧的參與也是相當前衛的嘗試。

Keilgast說,世界藥學基金會為增進人類健康,2005年對泰國、烏拉圭,2006年對蒙古及中歐國家摩爾多瓦,推展開發中國家優良藥事執業規範(GPP)的活動,而台灣的參與,使其得以順利進行,他也希望其他各國都能投入此項計畫。

世界藥學會主席Jean Parrot則表示,在他四年任期內,結合了83國、114個藥學組織,共同為藥師專業而努力,在1999年推動「世界健康專業聯盟(World Health Professions Al-liance)」成立,使藥師在整個醫療團隊中,得以發揮更完整的藥事照顧功能,藥師除了提供藥品專業知識外,未來在其他健康照顧、及藥事經濟領域,也應擔負更多責任。

醫藥界回應》醫師:確需規範 藥商:調整腳步

【2006/08/29 民生報】

【記者張雅雯、林進修/報導】

衛生署公布「醫師及藥商間關係」守則,昨天在醫藥界引起討論,有人認為,大多數外商的內部規定都比這個守則還嚴,這項規範對他們影響不大,反倒是部分喜歡和醫師套交情的藥商,未來可能得調整腳步。

中華民國開發性製藥協會(IRPMA)秘書長程馨表示,新藥品的推廣需要透過學術活動,向醫師說明相關資訊,為了不讓這種交流變質,影響醫師處方的獨立性,早在2003年,IRPMA就參考國際製藥協會作法,針對學術活動制訂「藥品行銷規範」,違規廠商將予處罰。

不過,程馨指出,這項規範的對象只限於IRPMA會員,主要是外商藥廠,事實上還有許多學名藥商不受約束;所以,她樂見衛生署也針對醫師訂出相關倫理規範。

百特醫療產品公司總經理鄭天行目前正在香港參加第十一屆國際腹膜透析學會會議,二千餘名來自全球各地的醫師中,不乏接受廠商資助者。他認為,如果資助僅限於醫師參加會議的旅費、食宿等費用,應屬合理範圍,如果擴及醫師眷屬就有待商榷。

鄭天行表示,一般外商在和醫師打交道時,大都訂有嚴格規範,以百特來說,贈送醫師的禮物價格不得超過新台幣2000元,宴客每桌不得超過100美元,至於超過50美元的支出,都得備妥發票往上報備,在這麼嚴格的規範下,不易出問題。

台大醫院內科教授、也是台大醫學系主任黃天祥表示,以前的確有些醫學會議安排鬆散,並且招待家屬同遊,但自從藥廠制定行銷規範後,「風氣就不太一樣了。」現在學術討論都有時數規範,未滿一定時數甚至不能夠要求住宿,另外,也規定家屬需要自費才能參加。

黃天祥認為,醫師的確需要透過廠商得到新藥資訊,這些交流活動最好由學會安排,一方面有審查機制、一方面讓更多人參與,可以避免私相授受的情形。

醫師與廠商關係 衛署訂守則

【2006/08/29 民生報】

【記者張雅雯/報導】

為免醫師接受藥廠贊助,假醫學研討名義,行豪華招待之實,導致開立處方時選用特定藥物,影響病人利益,衛生署昨公佈「醫師與廠商間關係」守則,要求醫師嚴守分際,違者將依「醫師法」移付懲戒。

衛生署醫事處處長薛瑞元表示,這項守則以公開、避免利益衝突、依據病人最佳利益來執行臨床判斷的自主性為原則,明文規定醫師接受贊助,以本人的醫學會議註冊費、旅費及膳食費用為限;接受餽贈時,不可收受金錢、等同於現金的禮券或有價證券,禮物僅限符合當地慣例且非昂貴物品,並不得約定或暗示醫師將因餽贈而使用特定醫藥產品。

由於之前媒體曾報導,有醫師參加醫學會議卻被招待吃大餐,薛瑞元指出,為考慮社會觀感,這項守則要求學術討論時間應達會議總時間的三分之二以上,發表資料應符合科學實證,不受贊助廠商影響;但他也強調,倫理標準的重點不在訂出住在哪、吃什麼才合理,而是希望醫師與廠商間維持正當互動關係。

醫師公會全聯會倫理及紀律委員會召集人洪政武表示,交流醫學新知及研究過程,的確需要廠商協助,過去「全國醫師倫理規範」中也有相關條文規範,但不夠嚴謹,至於新的守則夠不夠嚴格?他認為可適用一段時間後,再依需要增修,醫師公會願意接受外界指教。

不過,這項守則規範的主要是廠商推薦新產品,與贊助醫師參加學術會議、研究時,可能產生的利益輸送,因此,薛瑞元表示,「醫師駙馬」趙建銘以高價代言臍帶血銀行,不在這項守則的規範中,至於傳聞藥商私下為醫師的消費埋單、打理家務,也不在規範範圍內;但他強調,這些「灰色地帶」雖無明文詳述,未來可從個案中找出判斷標準。

其實,醫師可能牽涉的利益糾葛,還包括將病人轉至自己投資或親人經營的特定醫療單位,如洗腎中心等,薛瑞元指出,醫師如果已成為股東,更應嚴格檢視有無不正當行為;洪政武也認為,公佈守則後,透過競爭廠商的互相監督,更容易檢舉出不法的醫師或廠商。

自體幹細胞治大腿骨折 澳創全球首例

【2006/08/29 民生報】

【本報綜合外電報導】

澳洲墨爾本一名大腿嚴重骨折的男子,受傷九個月後腿傷一直無法癒合,四月間接受自體骨髓培養出的幹細胞移植,骨傷已完全癒合,腿部也恢復功能。這是以成人自體幹細胞成功修復骨骼傷口的全球首例。

21歲澳洲男子史蒂文斯去年車禍嚴重受傷,左大腿股骨穿透性骨折,因為部分碎骨找不回來,折斷的骨頭遲遲無法癒合,只能靠大片金屬板固定。

今年三月,皇家墨爾本醫院從史蒂文斯的骨盆抽取骨髓,分離出幹細胞,並培養成可轉化為骨骼、軟骨與心臟組織的間質幹細胞。一星期後,醫師把三千萬個細胞植入史蒂文斯大腿骨上五公分長、三公分寬的斷口,讓這裡長出新的骨骼組織。史蒂文斯在移植手術後第四天就出院,上星期骨頭的傷口更完全癒合,腿部功能也恢復。

除了史蒂文斯,皇家墨爾本醫院還以成人幹細胞治療另外九名骨折傷患,預料會有更多成功案例。

墮胎思考三天 知會另一半即可

【2006/08/29 聯合報】

【記者李順德/台北報導】

行政院會明天將通過「生育保健法」草案,對於婦女團體要求女性墮胎可以自決,行政院仍然定調「要經過三天的思考期及輔導機構諮商」,才能進行人工流產。

主持草案審查的政務委員林萬億表示,行政院為了避免「優生」等容易給人歧視婦女的字眼,「優生保健法修正草案」決定正名為「生育保健法」。

林萬億說,民法規定廿歲為成年女性,有繼承權,因此十八歲還需要監護人。但兒童少年福利法則以十八歲為成年人,因此修正草案中女性懷孕年齡將下修到十八歲,十八歲以下的女性懷孕仍應接受協助,大幅提升女性自主權。

草案也修正,現行規定女性墮胎應告知另一半,並須經另一半同意,但新法只要知會另一半即可,不必同意。不過,也有其他情形,一旦婦女認為告知配偶墮胎,可能危害身體安全時,或在配偶生死不明、意識不清及精神錯亂等狀況下,就可不必知會另一半,也就是所謂的「家暴條款」。

此外,草案也增訂因醫學理由、遺傳性疾病、強制性交、誘姦或依民法第九百八十三條規定不得結婚者相姦而受孕,醫療機構在民眾接受諮詢後,可依其意願實施人工流產。如果有醫療機構或醫師違反規定,衛生署將處以新台幣三到十五萬元罰鍰。

人工血管曙光 牛動脈移植狗血管奏捷

【2006/08/29 聯合報】

【記者魏忻忻/台北報導】

在大狗身上接上一條小牛的血管,狗兒術後吃睡照常,像沒事一樣。這不是聊齋情節,研究者成功把小牛頸動脈移植到大型犬的胸主動脈,完成牛、狗異種移植,也開啟牛血管成為人工血管的希望。

這項研究由國家衛生研究院、清華大學化工系教授宋信文及台中榮總心臟血管外科主任張燕共同合作。宋信文說明,經動物實驗,小牛頸動脈血管不僅成功移植至狗兒體內,術後六個月,取出移植牛血管觀察,不但沒有血栓,血管內膜還長出了狗的內皮細胞層。未來若通過人體試驗,冠狀動脈硬化、心肌梗塞患者可能因此受惠。

宋信文表示,研究小組取出直徑約零點四公分的小牛頸動脈,為降低異種移植間的排斥,先將牛血管上原有細胞及DNA(去氧核糖核酸)、RNA(核糖核酸)全部洗淨,再利用中藥梔子所萃取出的梔子素,作為天然交聯劑,清洗血管上的組織及蛋白質,降低抗原反應,減少排斥。

宋信文指出,將處理好的牛血管移植到廿多公斤的大型犬胸主動脈後,血管血流暢通率為百分之百,也沒有血栓。目前已完成六次動物試驗,並在移植六個月後,解剖大狗,取出牛血管及血管內膜細胞化驗,證實細胞來源是宿主大狗。這項實驗證實異種生物間血管移植的可能性。

張燕指出,目前人工血管多以人工化合物為主要材質,缺乏柔軟、有彈性等生物特性,未來牛血管若可作為人工血管,是冠狀動脈疾病、心肌梗塞、洗腎患者等福音。

不過,張燕也說,若要直接以牛血管植入人體,必須克服動物疾病可能感染給人、牛血管可能產生疤痕組織等問題,牛血管的使用年限也需要更長時間觀察。

健保局公布 十項健保不給付指標

【2006/08/29 中央社】

【中央社台北二十九日電】

中央健保局今天公布十項不予支付指標,自今年十月一日起,凡是同一患者一年內體外震波碎石超出六次的部分,以及過度使用抗鼻炎藥物、銀杏萃取物、胃腸藥、止痛藥、易產生抗藥性的抗生素者,健保都不予給付。

中央健保局醫審小組主任高資彬解釋,這些措施的用意是確保民眾免於過度、無效的醫療,而遭到健康損害。舉例來說,如果泌尿道結石在六次體外震波碎石仍無法擊碎清除時,顯然結石過大,應開刀去除,過多體外震波碎石只會導致腎臟傷害。

另外,健保局對於少數醫院異常頻繁開立治療鼻炎的AZULENE成份、銀杏葉萃發物GINKGO、治療腸胃不適PIHETHANATE成份等療效不明或欠佳的藥物,也首度開立閾值,超出閾值的部分,將不予給付。

對於醫院診所不當開藥的部分,例如治療中耳炎使用易致抗藥性的頭孢子類抗生素cephlixin、磺胺類藥物sulfamethoxazole、泌尿道類抗生素trimethoprim等,健保局亦設立不予給付的閾值。

由於某些治療退化性關節炎、風濕關節疼痛的非類固醇消炎藥不當使用,有損害心臟功能之虞,這次健保局也對不當開立第二型環氧化 (酉每)COX Ⅱ非類固醇消炎藥品的醫療院所,不給付申報的藥費。

衛生署:藥局 一成賣假安眠藥

【2006/08/29 中央社】

【中央社台北二十九日電】

現代人生活、工作壓力大,失眠成為普遍的「文明病」,不少人就習慣自行購買安眠藥以助入睡,不過行政院衛生署稽查國內藥局、西藥房卻發現,有超過三成任意販賣需醫師處方的安眠藥,其中一成更販售來源不明的「一粒眠」或「使蒂諾斯」等假安眠藥,吃多會昏迷不醒,甚至死亡。

衛生署管制藥品管理局今年七月,針對北中南十個縣市,稽查一百零三家的藥局及西藥房,結果查獲有三十三家涉及在無醫師處方下,仍任意販賣安眠鎮靜藥品給民眾,違規率高達百分之三十四。

除此之外,藥管局更發現,其中有十一家販賣的安眠鎮靜藥品根本是來源不明的偽禁藥,不僅沒有許可證號,也沒有中文標示,經檢驗更含有「一粒眠(Nimetazepam)」、「使蒂諾斯(STILNOX)」,甚至是抗精神病藥品「好度(Haloperidol)」等成分,吃多了可能傷害身體或成癮。

藥管局組長許炳章指出,這些來路不明或未經核准的偽、禁藥品,由於成分、含量及品質都未經確認,服用後不但無法改善症狀,花錢反而傷身。

林口長庚醫院臨床毒物科主任林杰樑表示,俗稱「紅豆」的「一粒眠」,雖然是安眠藥成分,但因為可降低失眠、焦慮,延長興奮感,因此常見與毒品一同濫用,若服用過量,可能導致呼吸抑制、昏迷不醒、休克甚至死亡等嚴重副作用,尤其與酒一同服用,更會提高呼吸中止的風險。

「好度(Haloperidol)」,則與因南迴鐵路搞軌案而聲名大噪的「意妥明」相同,皆是抗精神病藥品,林杰樑說,這種常用於急性精神病發作、精神分裂病患身上的鎮靜藥成分,長期服用也會導致肌肉僵直、手抖的副作用。

藥管局強調,違規的藥局及西藥房,都會依販賣偽藥或禁藥,對負責的藥師,處以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得併科新台幣五百萬元以下罰金,也呼籲民眾,如果有焦慮或睡眠障礙的情形,應找專科醫師看病,並依指示服用藥品,千萬不要自行到藥局或藥房購買安眠藥。

吃偽安眠藥 肌肉僵直

【2006/08/29 聯合晚報】

【記者李樹人/台北報導】

習慣至西藥房買安眠藥的民眾,可得小心,可別買到混有抗精神分裂藥物的助眠藥丸!衛生署最近執行不法藥物聯合稽查,發現台北縣某藥局竟違法販售含有鎮靜藥品及抗精神病藥品的安眠藥,長期服用,可能肌肉僵直。

為了確保民眾用藥安全,衛生署在今年7月執行不法藥物聯合稽查,共查核北中南103家藥局及西藥房,其中35家違規,在沒有販售處方籤登記證之下,出售處方藥,其中還包括偽藥。

這次查緝也發現33件涉及安眠鎮靜藥品違規業者,疑似偽禁藥品或不明藥品有11件,在一項標示含有使蒂諾斯的藥品中,竟查驗出精神分裂用藥Haloperidol。

衛生署管制藥品管理局組長許炳章表示,此種抗精神病藥品如果長期服用,會有肌肉僵直副作用,而且藥品成分含量過高,危險性更大。

這款醫療品質!獸醫幫洗腎病友打針

【2006/08/29 聯合晚報】

【記者李樹人/台北報導】

缺人!外傭幫雇主電療

不肖醫療院所人畜不分,為了省錢,竟然聘請獸醫幫洗腎病友打針;有些醫院護理人力短缺,外傭只好上場幫雇主電療,沒想到因看不懂標示,電壓設定過高,差一點電死主人。為了節省成本,國內醫療院所發生了許多不可思議的怪事。

有鑑於國內醫事人員不足、醫療品質欠佳,醫改會今天舉辦「請亮出維護病人安全的人力標準、許民眾一個安全的醫療環境」記者會,應邀出席的眾多病友團體一致抨擊國內醫療品質確有改善的必要。

省錢!雇獸醫幫人打針

中華民國殘障聯盟表示,日前接獲病友投訴,中部某家洗腎中心竟然以獸醫系畢業生取代護理人員,協助洗腎病友打針,病人得知後抗議,院方竟然回答,反正都是學醫的,只是打打針,沒有差別,讓病人家屬為之氣結。

省事!燙傷1天換不到1次藥

醫界誇張個案光怪陸離,陽光社會福利基金會副執行長舒靜嫻表示,燒燙傷病友在急性期,必須每天換兩、三次藥,當疤痕開始結痂時,必須展開復健避免孿縮。但醫院護理人力不足,部分燙傷病友一天換不到一次藥,導致傷口感染。

台灣醫療改革基金會執行長劉梅君說,政府口口聲聲要推動以病人為中心的醫療環境,只是病人老是等不到該做的檢查,被拖延該做的治療,找不到可以充分諮詢和可提供照護的醫事人員。

劉梅君批評,政府每年花錢委託學術單位研究如何降低醫療風險、提升就醫品質,研討會、學者座談會一場接一場開,但成效卻有限,學者提倡的正規、國際化水準照護,就像是鏡花水月一般,只存在研究報告中。

病友權益團體與醫改會提出共同訴求,希望衛生署訂定醫院醫事人力標準時,必須提出具體論據,證明在此人力規範下,病患就醫安全可獲得最大保障,而第一線的醫療人員的工作量也在合理負荷範圍內。

讓癌細胞自我毀滅 有撇步

【2006/08/29 聯合晚報】

【編譯夏嘉玲/綜合報導】

抗癌又有新方法。研究人員首度發現直接啟動癌細胞自我毀滅機制的方法,讓癌細胞產生一種「劊子手酵素」而自然死亡。癌症專家認為這項新發現「令人振奮」,有利於未來針對個別癌症病患設計不同療法。

人體細胞都有一種名為pro-caspase-3的蛋白質,健康細胞內的procaspase-3可轉化為「劊子手酵素」caspase-3,會讓細胞自然死亡,但多種癌細胞即便procaspase-3濃度相當高,也不會轉變成caspase-3,諸如腸癌、白血病、皮膚癌與肝癌。癌細胞少了這種細胞自戕的機制,自然歷久不衰。

美國伊利諾大學研究人員從兩萬多種結構互異的合成混合物中,找出可以啟動細胞自戕機制的PAC-1分子,再以同一個患者身上的健康細胞與癌細胞分別測試,發現腫瘤細胞對PAC-1分子十分敏感,敏感度比健康細胞高兩千倍。由於不同細胞株的procaspase-3濃度不一,未來或許可針對不同種類癌症制定個別適用的療法。

這項研究成果已發表在《自然化學生物學》期刊。主持研究的賀根若瑟教授指出,未來或許可根據個別患者癌細胞內procaspase-3的濃度來選擇不同的療法。英國「彼特森癌症研究所」專家歐森認為這項發現「令人振奮」,但還無法斷定procaspase-3會否對人體產生反作用,還有必要進行更多臨床試驗。

懷孕喝咖啡 難防白化症

2006.08.28蘋果日報生活

網路流傳,孕婦喝黑咖啡會使胎兒的膚色較黑,就不會生下白化症的孩子(俗稱白子);不過,新店慈濟綜合醫院小兒科醫學遺傳主治醫師蔡立平表示,白化症屬基因遺傳或基因突變引起,無法以人為方式改變,因此懷孕時喝咖啡完全沒有預防生白化症孩子的效果。

應靠基因篩檢

蔡立平說,導致白化症的遺傳基因存在於X染色體中,此種特殊基因遺傳會造成皮膚中黑色素無法顯示出來,患者的皮膚、頭髮、眼睛等呈現白色或紅色,婦女要預防生下白化症孩子,須依賴孕前基因篩檢。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皮膚科主任潘企岳也說,喝黑咖啡對胎兒膚色完全沒作用,因胎兒皮膚顏色多受父母基因遺傳影響,若父母膚色較黑,生出孩子膚色也較深,或是後天日光照射後膚色易變黑;但白化症患者則是基因缺陷引起,即使照射日光也無助膚色變黑。

蔡立平說,白化症患者因眼睛虹膜、皮膚缺乏黑色素,對光線十分敏感,視力多不佳,皮膚也易遭陽光灼傷,所以家屬應特別注意患者四周光線不可太暗或太亮。
記者沈能元採訪整理

預防與照顧白化症患者注意事項
◎進行孕前基因篩檢,避免生下白化症孩子
◎白化症患者對光線敏感,四周光線不宜太暗或太亮
◎白化症皮膚易遭陽光灼傷,平日應注意防曬
資料來源:新店慈濟醫院蔡立平醫師

江燦騰:佛教團體接班 難以跨越的難題

【2006-08-29/民生報/A1版/今日焦點】

記者梁欣怡/報導


「接班問題是國內佛教團體難以跨越的難題!」在北台灣科技學院通識教育中心任教的宗教學者江燦騰直言,佛光山開山宗長星雲法師老早就退位,但在佛光山「誰講話才算數」?
法鼓山即將遴選出第二任方丈,江燦騰斷定,情況很可能與佛光山差不多,聖嚴法師將會選擇和星雲法師相同的道路,退位不代表不再過問世事,相反地,從庶務纏身的方丈一職脫身,海闊天空,能夠關心的將更無邊無際。

江燦騰指出,國內佛教團體多半屬威權制,所謂的民主接班制度,也只是形式上的表面民主,真正說話算數的還是最初的創辦人;一人領導,雖可鞏固地位,但一旦精神領袖往生,教團將面臨瓦解危機。

「這就是權位的衝突,在領導人沒死之前,所謂的方丈、住持,永遠只是第二號人物。」江燦騰說,近代禪宗都有相同的問題,領導人不願也不能指定接班人,必須透過形式上的民主完成接班,但只要當中一個環節操作不當,教團恐將分裂。

也正因為如此,禪宗裡許多有才華的弟子不願長時間等待不確定的接班,因此紛紛離去,禪宗留不住人才。

反倒是慈濟,江燦騰認為沒有這個問題。「慈濟不會有接班問題,因為早已將所有權與經營權分開。」他說,慈濟的醫院、學校等各項志業都已交由專業人士經營,證嚴只是精神層面的領導人,將來的接班人,就算擲筊決定,都不會引發太多紛爭。

《來生再續母子緣》楊麗花獻唱祭母歌 哭倒在地

【2006-08-29/民生報/C4版/娛樂大滿載】


今日有此健朗身體 攏是當年吸食阿母心肝血所致阿母疼子入腹之心 永生難忘
記者吳啟綜/報導


「媽媽年紀這麼大,這樣回去應該是歡喜,有福報的,佛教說不要哭,不過我還是忍不住哭。」昨天楊麗花除了獻上自己親手撰寫的「祭母文」,字字對於母親媽真情流露外,她還以傳統七字調,用母親生前最愛聽的「觀音得道」佛樂「三送」母親,希望「來生咱再續母子緣」。
楊麗花母親楊好8月2日凌晨因心肌梗塞辭世,享壽87歲,昨天在第二殯儀館舉行告別式,靈堂佈置簡單隆重,除了中間掛了前總統李登輝「懿德長昭」輓聯外,現場用香水百合、蘭花、粉紅色玫瑰佈置成一片花海。

對於母親喪事,楊麗花非常低調,並沒有發訃聞,不過,交友很廣的她,昨天現場還是來不少政商名流,包括台北市長馬英九、親民黨主席宋楚瑜、民進黨主席游錫、吳東亮、彭雪芬賢伉儷、吳東昇、羅文嘉,台視董事長兼總經理賴國洲、華視總經理小野、公視總經理胡元輝等皆前往靈堂上香致敬。

楊麗花歌仔戲團姐妹幾乎全員到齊,圈內藝人白冰冰、余天、小明明、施易男、潘麗麗、唐美雲、「台灣第一苦旦」廖瓊姿、黃龍等也到場致哀,不同門派的葉青也派人送花,而現場也來了大批慈濟志工誦經。

一開始家祭,孝心感人的楊麗花怕自己難過哽咽無法朗誦「祭母文」,特別請許秀年代為朗誦,尤其念到「我還記得我9歲時,二妹麗香出世,阿母餵她吃奶,也讓我吸一邊的奶水,今天我有健朗的身體,攏是當年吸食阿母心肝血所致,阿母疼子入腹之心,永生難忘。」楊麗花已經是淚流滿面,不過,最後她還是堅強獨自用傳統七字調對母親獻唱「祭母歌」,「一送慈母鼻頭酸,恨我不該出遠門」、「二送慈母心頭苦,從此阻隔兩殊途」、「三送慈母淚濂濂,佛祖要引您上西天」,唱到一半,哭倒在地,令人鼻酸。

小鳳仙說:「楊媽媽對我們都很照顧,想起一起去泰國玩,她牽著我手」。小鳳仙頓時哽咽不已。洪文棟說:「楊麗花跟媽媽在台上都是小生,在家裡可是標準的家庭主婦,相夫教子。」昨天遺體火化後,暫厝台灣仁本總公司,9月24日將晉塔慈恩園。

送醫療到家 嘉縣10月上路

【2006-08-29/聯合報/C1版/嘉義.文教】

縣衛生局規劃結合醫院、社區資源 開辦醫師往診 並擬提供「暫托喘息」服務
記者高明法/太保報導


【記者高明法/太保報導】嘉義縣政府昨天規劃將推出「送醫療到家」服務,將結合各大醫院及社區醫療團隊和志工,深入家庭協助中風和心臟疾病等患者進行醫療復健服務,減輕家屬負擔,預定10月2日開始實施。
服務對象為心血管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糖尿病截肢、中風等患者,開辦醫師居家往診、復健等醫療照顧,並擬提供「暫托喘息」服務,可應家屬需求階段性代理照顧病患,減少家屬與病患跋涉就醫的辛勞與不便,並減少財務負擔。

縣長陳明文昨天聽取簡報,定調為「醫療到家、健康幸福」計畫,請衛生局加強連繫與配套措施,邀請各大醫院及衛生所專科醫師和醫護人員、社區志工參加,希望能深入每一個需要的家庭,提供患者及家屬最完善方便的醫療復健服務。

縣衛生局指出,縣府克服財政困難推動「送醫療到村里」計畫,3年來結合醫院及社區資源,已辦理四十多場服務近3萬人次,為民眾進行健康篩檢,提供早期發現早期治療的篩檢服務,廣獲好評,陳縣長希望進一步推出「送醫療到家」活動。

規劃案擬結合嘉義長庚、大林慈濟、署立朴子、華濟、灣橋榮民等各大醫院及社區醫療團隊、志工,提供「居家復健」、「醫師往診」、「個案管理」等服務。

慈濟中小學 明年招生

【2006-08-29/聯合報/C2版/台南市新聞】

記者林建農/台南報導


佛教慈濟完全中學和小學明年起逐步招生,慈濟小學校長林淑瓊表示,先招收1到4年級各8班,明年3月受理登記再抽籤,台南市民都有機會,市長許添財要求依約保障6%名額給弱勢,爭取就地舉辦教師甄試。
位於五期重劃區文平路靠近建平三街口兩側的慈濟完全中學和小學,都積極施工中,明年小學先招收4個年級,國中、高中各先招1年級。

林淑瓊曾任霧峰國小校長多年,昨天由市府祕書林忠雄等人陪同,拜會市長許添財。

慈濟設校招生,部分學校擔心以慈濟的號召力,新學校可能產生「磁吸效應」。林淑瓊說,小學先招1至4年級各8班,5 、6年級暫緩。

教育局長王水文說,國小每2年編班1次,慈濟先招1至4年級,和其他國小作業不同,希望能調整一致。但林淑瓊說,此事已經證嚴上人決定,無法再變更。

慈濟校地為學產用地,當初透過市府向教育部爭取時,曾簽約小學有6%名額保障提供弱勢學童,林淑瓊說,他們對特殊教育較陌生,希望先從低收入戶做起,再逐步擴大到領有肢體、智能等身心障礙手冊者。

許添財認為契約很明白,公立學校對身心障礙或低收入戶學童一視同仁,希望慈濟展現教育的理想。林淑瓊說,他們一定會遵守約定,只是希望有輕重緩急。

他騎車環島 盼證嚴選總統

【2006-08-29/聯合報/C2版/南投縣新聞】

記者張家樂/南投報導


南投市921地震災民周棟連有感政局混亂,官員貪瀆,民生困頓,於7月底騎電單車出發繞行全台28天,發起全民連署徵召慈濟證嚴法師參選2008年總統,昨天返回南投市。
慈濟基金會成員對周棟連的作法,不能認同。曾有中級幹部找周棟連溝通,但周棟連大談自己理想,要求證嚴法師出來拯救蒼生,完全不讓對方說話,說完後即匆匆走人,留下慈濟人一臉錯愕。

53歲周棟連是於7月31日騎電單車出發,走遍全台各地,他自印一分「天佑台灣」的說帖,分送給各地鄉鎮市公所和代表會,為了省錢,夜宿在寺廟,雖然曬得一身黑,但沿途獲得一些人的認同,有人索取說帖,也有人把他當成笑話,但他都不在乎,他有信心證嚴會聽到他的聲音。

周棟連說,他沒有任何藍綠色彩,只是對台灣有很深的感情,看到民進黨引發一連串的貪瀆案,民不聊生,政局動盪,讓他對政客不抱希望,才決定敦請慈濟證嚴法師出來參選總統。敦請行動只告一段落,6個月後他還有第二波行動,他有信心讓證嚴法師起心動念,進而有所行動。

楊麗花送母 最難演的一齣戲

【2006-08-29/聯合報/D2版/娛樂大搜查】

句句血淚聲聲哀 全場動容 許秀年代念祭文 親友、班底傷心送別
記者粘嫦鈺/台北報導


楊麗花昨天送走慈母林楊好女士,哀悽七字哭調仔聲聲斷人肝腸,這是87歲老母最後觀賞的一齣戲,也是楊麗花最難演的一齣戲,唱到「年老阿爸我會照顧,來生咱再續母子緣」在場莫不垂淚。
楊麗花聲音沙啞,唱到「三送慈母淚漣漣…」時,拭淚過頻眼睛幾睜不開,許秀年趕緊幫忙提音唱上去,她親手寫的祭母文也由許秀年主念,自己無法開口。

好友小明明和兒子施易男一起到場,小明明紅著眼眶:「我和阿洛(楊麗花)是結拜,買房子也是伊阿母和我一起去看。」唐美雲、白冰冰、余天、劉福助以及楊麗花班底小鳳仙、翠娥、潘麗麗、許仙姬等人都到場,弟媳紀麗如、徒弟陳亞蘭都站在家屬席答禮,楊麗花的另一半洪文棟更是楊麗花最大支柱,嫁給新光吳東亮的彭雪芬也到場致意。

昨天在台北市立第二殯儀館舉行的公祭儀式,會場數千朵白色香水百合、紅白蘭花及粉紅玫瑰妝點而成,充滿溫馨氣氛,楊麗花從清晨5時一直忙到下午近4時才將母親骨灰送至慈恩園,她結拜的10多位乾姊妹和媽媽的結拜姊妹近30人,是在場最顯眼的,林楊好的結拜姊妹甚至比楊麗花的姊妹團年輕,楊麗花說:「阿母人四海,朋友多。」

楊麗花心疼阿母走得孤單、陰暗,選了全套珍珠項鍊、耳環、戒指等燒給母親,她說:「珍珠代表光亮,可以照亮她的黃泉路。」至於珍珠價值估計數十萬跑不掉,她還燒了一棟別墅給媽媽;事實上,楊麗花婚後23年仍每個月給娘家爸媽家用錢,現場播出投影片看出楊麗花和父母兄弟姊妹的足跡遍及全世界。

藝名「筱長守」的林楊好女士是昔日「宜春園」歌仔戲小生,本月1日在家中因心肌梗塞辭世,唯一不放心的是高齡95父親的悲慟情緒和孤單感受。昨天的公祭,久違的歌仔戲班底全員到齊,各黨派代表到場致哀,企業名流、慈濟及法鼓山等宗教團體虔誠祝念,不少台視昔日好友都從國外趕回,讓楊麗花感到非常欣慰。

不發火一切都美妙

【2006-08-29/聯合報/E6版/繽紛】

小丫頭笑笑:「因為媽媽沒像以前那樣,劈頭就罵我。她如果罵我,我一定叛逆,她不罵我,我反而不好意思了…」
文/劉墉  


內妹帶長子回台,一百九十公分的十六歲大男生,跑前跑後地幫媽媽提東西、用電腦整理資料,羨煞一群親戚朋友,問她是怎麼教的。
「沒怎麼教,他們自己長成這樣。」內妹笑答。

她說得一點沒錯,而且因為工作忙,十幾年來,她連晚飯也沒燒過幾頓。

有一陣子,三個兒子放學,得先自己走很長一段路,去「男童中心」用餐、作功課。每個孩子都很乖,功課也很好。雖然媽媽極少去學校參加家長會,卻常接到孩子帶回家的獎狀。

有一天,內妹一家來玩,我看孩子隔不久就這個過去抱抱媽媽、那個跑去親親媽媽。我好奇地問四個孩子,為什麼跟媽媽這麼親?「媽媽愛我們。」四個孩子異口同聲地回答。

孩子成績不及格

她笑開懷也誇獎

太太常說,她的好朋友麗蓮跟我小姨子很像。我小姨子是「牧師娘」,麗蓮則是慈濟的資深義工。小姨子除了成天忙教會,每個星期天下午,無論刮風下雪,都和丈夫站在紐約街頭傳教。

麗蓮則是四處為慈濟辦活動、到老人中心帶老人唱歌遊戲,還每天幫美國政府,開車為獨居的老人送晚餐。

麗蓮的孩子也長得帥、功課又好。只是幾年前,我太太常聽麗蓮說她兒子的成績,從九十分、八十分、七十分到六十分,還有不及格的。妙的是,麗蓮一邊說一邊笑得很開心:「多棒!ABCD都有。」

所幸孩子愈大,成績愈進步,現在居然成為全A的資優生。據說,有一天麗蓮問孩子為什麼自己知道用功了。孩子說:「媽咪從來不給我壓力,還誇我。小時候我沒感覺,但是漸漸長大,開始覺得慚愧,怎麼考那麼爛媽媽還誇?只好拚命用功。」

女兒晚歸她沒罵

換來真誠的道歉

電視新聞報導法院的少年觀護人盧蘇偉,小時候有一次五科才考十分,媽媽認為他智商低,沒責罵,還給他雞腿吃。

盧蘇偉坐在門口啃雞腿,看見同班同學也拿成績單給家長。那鄰居爸爸一張一張翻:「一百、一百、一百、一百,咦?怎麼這個才考九十,另外十分呢?」鄰居小孩指指盧蘇偉:「十分掉到阿偉家了。」

可是,盧蘇偉後來拚命,考進警察學校,以第三名畢業。他更用小時候力爭上游的經驗,帶領「更生少年」,找回許多迷失的孩子。

我有個朋友的太太,以對子女嚴格聞名。

有一天,她上大學的女兒出去玩,說好十一點以前回家。當晚她也有應酬,進門,覺得累,和衣躺在床上,沒想到就睡著了。夜裡一點突然驚醒,想到第二天要來我家聚餐,由她負責的「羅宋湯」還沒燒,趕緊跑去把牛肉丟進鍋裡煮。她睡意未消,坐在廚房椅子上發楞。

這時候女兒悄悄進門了,一眼看見媽媽,嚇得臉都白了,隔了一下,主動向媽媽道歉,自己沒能抓準時間,回家晚了,害媽媽操心。「我從來沒看過女兒那麼真誠地認錯。過去她只會叛逆,跟我頂、跟我吵。」朋友的太太,第二天聚會時對我說:「可是昨天,我根本沒想到她回家晚了,她卻以為我是坐在那兒等她。」

我笑問,她的女兒為什麼那天特別真誠。

小丫頭笑笑:「因為媽媽沒像以前那樣,劈頭就罵我。她如果罵我,我一定叛逆,她不罵我,我反而不好意思了。」

只怪我媽不罵我

害我沒有叛逆期

一個朋友中年失業,脾氣特壞,常跟上高中的兒子衝突。有天一大早,他睡不安,醒了,去做早餐,也順便為兒子打了杯果汁。校車要來的時候,兒子才衝出臥室。朋友把果汁遞過去。兒子一揮手:「我不喝。」就轉身去穿鞋。

朋友那天整夜失眠,身體很弱,沒力氣罵孩子,坐下來,沒說話。卻見那大男孩已衝出門,又突然轉身回來,從桌上拿起果汁一飲而盡。朋友當天晚上問他兒子,為什麼早上那麼有良心。

他兒子說:「因為你沒像平常一樣破口大罵。我知道,那是你早起特別為我準備的,不喝對不起你。出了門,心不安,所以回來喝掉。」還補一句:「奇怪,我猜我衝出門的時候,背後一定會傳來你的吼聲,你早上為什麼沒吼?你會不會身體不舒服,該去檢查檢查?」

我高中時很不用功,年年兩科不及格,必須補考才能過關,還在校刊上寫文章說:「我要寫詩、我要作畫、我要的是什麼都不在乎。凡我將來不需要的,滾他的蛋!」同學看了都罵我。文章拿回家,我娘卻猛點頭,說:「寫得真棒。」

直到大學聯考前兩個月,我才知道拚命,熬夜讀書,我娘居然說:「身體重要,別念了。既然喜歡畫畫,不上大學,開個畫室也很好。」我沒聽她的,一番臨時抱佛腳,居然進了師大。

後來常有人問我的叛逆期是怎麼過的,我都笑說:「我沒叛逆期,只怪我媽不罵我,我沒得叛哪。」

講了這麼多真實故事,我不想再多說什麼。

因為許多東西不必說,如同父母對子女的愛,不必多說。只要去愛、去奉獻、去關懷、去付出,有良心的孩子,多半自己會覺悟。

國健局:醫院母乳庫 對寶寶較安全

【2006/08/28 聯合報】

【記者陳惠惠、魏忻忻/台北報導】

楊恩典成立小型母乳互助網絡。衛生署國民健康局表示,這些媽媽都是出自好意,但若沒有經過疾病篩檢,「私相授受」仍可能傳染疾病。

國民健康局副局長吳秀英說,國內也有醫院成立母乳庫,有些醫院僅供院內病患使用,但也有醫院願意提供給非住院的病患救急,她認為,需要母乳的民眾最好還是跟醫院詢問。吳秀英說,醫院母乳庫有一定保存條件,也會過濾提供母乳產婦的身體情況,對小寶寶來說比較安全。馬偕醫院婦產科主治醫師徐金源指出,若要拿其他媽媽的母乳給孩子喝,需注意母乳來源與保存。

徐金源指出,國外母乳庫行之有年,希望以醫療專業介入,避免愛心反而造成遺憾。除了規定捐乳資格,也訂出適合接受母乳的新生兒,如早產兒、有過敏疾病、免疫功能不佳或母親不宜哺乳者,必須有醫師處方。

回應與挑戰》同性婚姻 助長愛滋?

【2006/08/28 民生報】

【盧鴻毅】

近日報載,台北市補助同志活動,將有30對同性戀人舉行公開婚禮,引來民意代表撻伐,其主要理由是同性戀者罹患愛滋病的比率高,因此市府的作為恐「助長愛滋病毒擴散」;這個看似簡單的反對,背後隱藏的問題實令人憂心與遺憾。

礙於社會道德、及大眾對愛滋病的瞭解不深,同性戀者被汙名化、被與愛滋病畫上等號,早就司空見慣;但若細究愛滋病的傳染與蔓延成因,這種將「同性戀=愛滋病」的「恐同症」思考邏輯,顯有修正必要。

在愛滋肆虐的非洲,愛滋病患其實以異性戀者居多;而在美國,異性戀者罹患愛滋病的比率也節節高升,異性間的危險性行為已成為愛滋防治重點;同樣地,台灣的統計顯示,愛滋病首要危險因子是毒癮者共用針頭,異性戀與同性戀的比例則不相上下,因此政府早就一再宣導,愛滋不是只有同性戀者才會感染。

我擔心,當「同性戀=愛滋病」的無知言論一再散播,徒增社會對愛滋病的誤解與對同性戀行為的情緒性反對。我們的社會對流行病的「恐慌」一直多於「瞭解」,偏偏許多媒體在健康資訊傳播的過程中,往往幫忙傳遞了錯誤訊息卻不自知。

當民意代表提出「同性戀者較易罹患愛滋」的論點,媒體不應照單全收,而有責任採訪流病專家或疾病管制單位,以確定其真假:究竟是同性戀者的不安全性行為較普遍?抑或我們的社會對異性戀不安全性行為的放心程度,遠高於對同性戀者的不安?

事實上,如果同性婚姻合法,不僅不會「助長愛滋病毒擴散」,反而可能有相反的效果,因為,讓不被社會道德支持的邊緣化族群,找到安身立命的感情歸宿,應有助增加對性伴侶的忠誠,站在防治愛滋的角度來看,這是好事一椿。

政府每年花不少錢在愛滋宣導上,但從民意代表的說法立論與許多媒體的報導內容來看,愛滋病的教育顯然還得多花點力氣。(作者為中正大學傳播系暨電訊傳播研究所助理教授)

回應與挑戰》不用切片 診斷癌症?

【2006/08/28 民生報】

【洪志宏】

日前媒體以顯著版面報導,國內光電科技有新發展,採用非侵入式的非線性光學顯微鏡,可以不用切片而診斷惡性腫瘤,本人一方面對國內先進科技投注於腫瘤醫學研究有所突破而高興,一方面卻也因過於簡略的報導易造成民眾誤會而擔心,希望藉此澄清一些腫瘤學觀念。

不同於其他良性疾病,惡性腫瘤的診斷是沒有灰色空間的,因其影響病患的生命,所以準確度必須百分之百。有些病理組織以外的檢查方法,雖可達一定程度的準確度,但是只要仍有假陽性或假陰性的可能,就無法完全取代病理切片。

再者,同一器官的腫瘤可能有不同組織形態,進而影響治療方法及治癒率。例如,胃淋巴瘤和胃腺癌同為惡性腫瘤,但前者以化療或放射治療為主,後者則以手術為主。若對胃淋巴瘤病患做全胃切除,則病患就接受了不必要的治療。而現在的科技,除了病理診斷外,是很難區分腫瘤的不同組織形態的。

病理組織除了確定診斷外,還可以提供治療上許多重要資訊,如細胞分化程度、細胞分子標記等,皆可以影響治療的強度及病人預後,這也是其他檢查無法取代的功能。

然而,這並非否定這些新科技在醫療運用上的價值,例如,它也許可以運用於腫瘤初步篩檢,以減少一些不必要的切片,但在可預見的未來,組織病理檢查仍是絕大多數癌症診斷的黃金標準,希望大眾能了解其重要性。
(作者為林口長庚醫院放射腫瘤科主任)

回應與挑戰》也談對醫師最起碼的要求

【2006/08/28 民生報】

【劉競明】

閱畢8月25日民生報社評「對醫師最起碼的要求」,其中提到,台大醫學院名譽教授宋瑞樓認為,現在許多醫師看一個病人平均只花五、六分鐘,「根本不算醫療行為」,心中頗有感觸。

宋教授或許很久沒看病人了?初診40分鐘,複診20分鐘,在斤斤計較「業績」的醫院裡,如何存活?事實上,有些病患就是迷信名醫,也非常「認同」他們看病只花三分鐘,因為,這代表名醫比較會「看」病,所以才能在很短的時間內就看「懂」症狀並開好處方。假如照宋教授的標準,一個病患看30分鐘,他反而會說:「醫師你到底會不會看病啊?」

這是醫療社會學的問題,在現有社會氣氛及健保制度下,要醫師都花相當心思看病—犧牲、奉獻、不眠不休,談何容易。因為人不是機器,也要休息;人需要鼓勵,更需要誘因!

其實,醫療糾紛很少發生在門診,最常出現在急重症病患、非上班時間、深夜及緊急突發事故等情況,在醫病溝通不足,雙方對病程及治療效果的認知落差太大,再加上周遭環境因素推波助瀾,就容易滋生事端,特別是在病患家屬臨時找不到醫師,病患又出問題的狀況下,更易起糾紛;如果醫師都能全心全意24小時付出,這類問題當能減少。

然而,健保給付不斷縮水,各級醫院經營者在獲利降低之際,亟思減少成本、減薪、裁減醫師福利,在此情況下,一方面要求醫師如「史懷哲」式聖人,時刻on-call,小心病患的突發狀況,連休假都可能隨時被緊急召回,一方面卻又對其職位升遷、保障,與待遇、福利設置種種關卡,醫師真是情何以堪。

筆者擔心,20年後的臺灣,勢必有錢者才能生病,無錢者看健保就需列入「等待名單」,想先看可以,請自費;要找名醫,也可以,請付指定醫師費;要醫師半夜趕來看診、開刀,當然要收「夜間加成費」;要醫師週末、假日額外診療,請付「假日醫師診療費」。如果目前的社會氣氛、健保制度不改,台灣遲早會走向英國、加拿大式的「公醫制度」,醫師面對愈來愈艱難的處境,只有自求多福了!

(作者為林口長庚醫院婦產部醫師)

全球首例 自體幹細胞治骨傷

【2006/08/28 聯合晚報】

【編譯夏嘉玲/綜合報導】

成人也可用自身培養的幹細胞成功修補嚴重骨折。澳洲墨爾本一名車禍而大腿嚴重骨折的男子受傷九個月後腿傷一直無法癒合,4月間接受自體骨髓培養出的幹細胞移植,骨傷已完全癒合,腿部也恢復功能。這是以成人自體幹細胞修復骨骼傷口成功的全球首例。

21歲澳洲男子史蒂文斯去年車禍嚴重受傷,左大腿股骨穿透性骨折,因為部分碎骨找不回來,折斷的骨頭遲遲無法癒合,只能靠大片金屬板固定。

今年3月,皇家墨爾本醫院從史蒂文斯的骨盆抽取骨髓,分離出成人幹細胞,並獨立培養可轉化成骨骼、軟骨與心臟組織的間質幹細胞。一星期後,醫師把三千萬個細胞植入史蒂文斯大腿骨上5公分長、3公分寬的斷口,讓這裡長出新的骨骼組織。史蒂文斯在移植手術後第四天就出院,上星期骨頭的傷口更完全癒合,腿部功能也恢復。

心臟病患福音 牛血管成功移植大狗

【2006/08/28 聯合晚報】

【記者李樹人/台北報導】

小牛血管可以安置在大狗身上,這可不是天方夜譚,國內新生物人工血管研發有了重大突破!透過兩次抗原的洗淨,研究人員將小牛的頸動脈血管成功移植至大型犬的胸主動脈,除了沒有血栓,血管內膜還長出了狗的內皮細胞層。

這項驚人研究係由國家衛生研究院、清華大學化工系教授宋信文,及台中榮總心臟血管外科主任張燕共同合作,一旦通過人體試驗,未來罹患心肌梗塞、冠狀動脈硬化的病人身上也可以換上牛的血管。

宋信文表示,研究小組先從小牛頸動脈取出直徑4mm的小血管,首先將牛血管上原有細胞及DNA及RNA全部洗乾淨,再利用從中藥梔子所萃取出的天然交聯劑,清洗血管上的組織及蛋白質,以降低抗原的強烈反應。

然後再將處理好的牛血管移植到20多公斤的大型犬胸主動脈觀察一個月後發現,除了沒有排斥現象之外,血管血流暢通率為百分之百,沒有出現血栓。且血管內膜長出了一層完整的心生內皮細胞層,而這些細胞的來源是宿主大狗。

宋信文指出,目前已經共完成了六次動物試驗,移植六個月從之後,解剖大狗,取出原本的牛血管,證實這項異種生物之間的血管移植順利成功。

張燕表示,目前治療心肌梗塞及冠狀動脈疾病,大都必須進行繞道手術,如果使用病人四肢血管來替代,一般可以維持4至10年,要是運用目前的人工血管,則可能在幾個月後就出現栓塞、阻塞及內皮增生。

這項動物實驗確定了異種生物之間的血管移植的可能性,且具有不易變形、滲漏等優點,且能有效降低血栓和排斥作用,沒有出現強烈的免疫反應。

一旦通過人體試驗,未來小牛血管也可應用在人體,對於心血管及病患者來說,可說是一大福音,可作為未來進行血管繞道手術、先天性心臟病矯治手術等新一代的小口徑人工血管。

另外,牛血管也可應用在洗腎病人,可將牛血管埋置在手腕上,避免一周三次扎針所引起的感染問題,在使用一段時間之後,如有阻塞,就再換一根牛血管即可。

醫商守則 效力如何?

【2006/08/28 聯合晚報】

【記者李樹人/台北報導】

陪打高爾夫、搖身成台傭,接送醫師小孩上下學,為了衝業績,不少藥廠業務代表無所不用其極地巴結醫師;部分藥廠則會假借研討會之名,招待醫師,甚至眷屬,到五星級飯店住宿,或是打小白球。

一名熟知國內藥廠業務的人士表示,以往藥廠業務代表必須將醫師侍候得服服貼貼,要是遇上了性好風花雪月的男醫師,還得帶他到美女如雲的酒店尋歡,也就是性招待,事後當然得挑腰包幫忙買單。

對於藥廠業務來說,想與醫師拉好關係的最普遍手法是贈送國外醫學期刊,由於這些期刊價格不菲,且收集不易,有人免費增送,醫師當然樂得很。

除了定期贈送國外醫學學術期刊,幫醫師接受小孩更是常有的事,有如24小時的台傭一般,幾乎是隨傳隨到,真是服務到家。

至於陪打小白球,則是屬高級社交禮物,一場球打下來得花上好幾萬元,但最近八卦雜誌跟得緊,加上藥廠本身也有嚴格規範,單純為打球而打球,是被禁止的,因此這類招待已經少了許多。

至於到五星級飯店舉行研討會,則是目前最直接且頻繁的互動模式,該名人士表示,部分積極一點的藥廠通常會借舉辦研討會之名,邀請醫師及眷屬一起參加。

只要在行程安排上做手腳,表面上學術活動很豐富,私下玩樂活動卻更多,這從台面上是完全看不出來,藉此躲避三分之二以上學術活動規範。

只是衛生署訂守則,規範效力如何?以日前趙建銘為臍帶血公司代言一事為例,引起外界不少爭議,但「醫師與廠商間關係」守則卻未針對醫師代言部分進行規範。雖然衛生署醫事處訂出了醫師代言倫理規範,卻沒有訂出代言酬勞的上限,如果臍帶血公司願意支付好幾千萬元給趙建銘,那也是一個願打、一個願挨,無法可管。

醫師廠商關係 衛署定守則

【2006/08/28 聯合晚報】

【記者李樹人/台北報導】

月前有藥廠招待生殖醫學界12位名醫到日月潭涵碧樓開會,享受高檔住宿及大餐!台大醫院醫師趙建銘也疑似向藥廠索取回扣!近來醫界頻傳類似影響醫師聲譽的案例,衛生署今天公布國內第一份「醫師與廠商間關係」守則,明訂醫師不得收受藥廠餽贈現金及禮券,希望醫師可以自律。

衛生署醫事處今天公布了「醫師及廠商間關係」守則,明文規定了醫師參加藥廠主辦或贊助的醫學會議,應該遵守的注意事項。

守則重點包括,醫師接受贊助,以本人的註冊費、旅費及膳食費用為限。接受餽贈時,不可收受金錢或等同於現金的禮券或有價證券,至於禮物則需符合當地慣例且非昂貴的物品。

另外,醫師所參加會議必須以提升醫療品質、促進病人權益及專業資訊等交流為主要目的,而學術討論時間應達總時間三分至二以上。也就是不能假研討之名,行遊覽美食招待之實。事實上,在名醫被爆接受藥廠招待住涵碧樓吃大餐後,包括台大等醫院都已明令醫師不應接受類似招待。

再者,會議主辦單位應公開贊助廠商名稱、主辦單位、演講者、主持人與贊助廠商之間的關係;醫師發表資料時,不可受贊助廠商的影響。

中華民國醫師公會全聯會理事長吳南河則是呼籲,國內全體醫師都應建立正確認知,與廠商互動時,應該遵守規範,在言論及行為上有所分際,不要讓民眾對醫師或醫師有不好的觀感。

吳南河強調,如果醫師違反「醫師及廠商間關係」守則,將依醫師法第25條第5款認屬其他業務不正當行為,移付懲戒,情節重大者最重將可吊銷醫師執照。

中華民國開發性製藥協會秘書長程馨表示,該單位早在2003 年就制訂了「藥品行銷規範」,明文規定了醫師參加學術活動時所得的上限金額3500元,至於禮物則在1000元以內。

程馨透露,趙建銘疑似收取回扣以及台大醫院副院長等人至涵碧樓參加研討會等事,該會都已深入瞭解,如果發現其中違反規定,藥廠也將受到懲處,必須繳交罰金。

電磁過敏 碰手機就想吐

【2006/08/27 聯合晚報】

【國際新聞組/綜合報導】

英國媒體報導,英國大學正在研究電磁過敏症(Electromagnetic Hypersensitivity,EHS),患者接觸手機和電腦等電子產品時,會出現嘔吐、眩暈、灼熱等現象。

挪威前首相布倫特蘭也是這種21世紀新興疾病的患者,醫學界對電磁過敏症是否可歸類於生理疾病頗有爭議,但世界衛生組織曾於2004年在捷克首府布拉格召開電磁過敏症研討會。數個歐洲國家也承認,電磁過敏為健康問題。

英國埃塞克斯大學最近對264人進行研究,觀察電磁波對人類的影響,研究對象有半數對手機敏感。

電磁過敏症患者在接觸電子產品時,普遍會神經緊張、失眠、肌肉疼痛,眼睛和皮膚會感到灼熱,部分人甚至會嘔吐、眩暈、耳鳴和消化失調。

主持研究的艾爾蒂迪指出,有不少患者被迫搬家或換工作,甚至無法正常上街購物。

一名接受研究的患者指出,公司的無線電腦系統令他不適而需要辭職,他不能長時間看電視、也不能使用手機,用電腦時要使用望遠鏡,外出時需用特製髮網以阻絕電磁波。

醫學美容紅 醫師猛補習

【2006/08/27 聯合晚報】

【記者韋麗文/台北報導】

醫學美容市場蓬勃,不同專科的醫師紛紛投入,由於水準良莠不齊,導致醫療糾紛頻傳。中華民國美容醫學會為了加強醫學美容專業,舉辦雷射暨脈衝光訓練課程,目前參加「補習」的醫師已經破百人;醫師還互作治療親身體驗。

不斷傳出醫療美容糾紛,使「錢」途光明的醫學美容蒙上灰塵,中華民國美容醫學透過舉辦雷射暨脈衝光治療訓練課程,訓練有志加入的非專科醫師,此項課程採報名制度,幾次課程下來,醫師參與人數已破百,並在持續增加中。

課程內容包羅萬象,從基礎的皮膚組織解剖學、基本生理病變到色素斑、刺青、脫毛、皺紋、血管瘤、痣、痤瘡及痘疤微血管擴張與下肢靜脈曲張、增生性及萎縮性疤痕、老化的處理。

以及最熱門的雷射美容,雷射、光、電 (ELOS)應用於美容醫學的新趨勢,術前、術後之衛教雷射、脈衝光後之副作用與處置方法,都在課程範圍。

號稱擁有國內最大雷射兵團的長虹診所,是美容醫學會開辦課程常用的授課處。長虹診所院長楊志賢表示,國內醫學美容醫師素質良莠不齊,消費者一定嚴選醫師、注意醫師是否有相關的背景,才不會導致後續醫療糾紛的產生。

俗話說同行相忌,對於競爭對手增多,是否會影響自身門診量 楊志賢表示,以長虹診所專業雷射的背景,反而鼓勵消費者多多比較,這樣才能促進國內醫學美容產業的進步與蓬勃。

防禽流感藥師上第一線 台灣經驗獲肯定

【2006/08/28 民生報】

【本報訊】

第66屆世界藥學會年會25日在巴西古都薩爾瓦多市揭幕,國內藥師為因應禽流感大流行,全面投入抗流感藥物的調劑訓練,在防疫戰中扮演重要角色的台灣經驗,受到各國代表的重視與肯定。

本次年會的首日晚上,台灣與會藥師便舉辦了「台灣迎賓會」,與各國藥界友人交流經驗,計有約20國、100多人參加,他們對我國推動的「抗病毒藥劑調劑訓練與配送計畫」,深感興趣。

衛生署藥政處長廖繼洲表示,這項計畫由臺灣臨床藥學會推動,率先全球,為第一個由藥師直接參與,在禽流感大規模流行時,將直接擔起調配、分送抗流感藥物的第一線責任;這也顯示,國內藥師積極的社會參與,防疫不落人後。

此外,世界藥學會基金會執行長、丹麥籍的Peter Kielgast,與世界藥學會西太平洋藥事論壇主席、澳洲籍的John Ware,也都肯定台灣藥師對世界藥學界貢獻。

例如,臺灣臨床藥學會去年協助巴拉圭和泰國,發展優良藥事作業規範(GPP);而現行的西太平洋藥事論壇網站,也是由台灣長期維持,定期更新西太平洋各國藥學發展、相關政策等資訊,對增進各國藥師的互動,貢獻良多。

事實上,國內藥學界向來積極於跨國交流,爭取國際發聲的機會,像台灣藥學生聯合會便已獲得2007年國際藥學生會(IPSF)年會的承辦權,將更為促進台灣與國際間的交流互動。

膽道閉鎖 便便顏色提供線索

【2006/08/28 民生報】

【記者沈尚良/報導】

李青松醫師:嬰兒盡可能在出生30天內就醫,45天內完成診斷,60天內手術,這是治療黃金期。

最近台中縣的托兒所拒絕罹患膽道閉鎖的病童入學。究竟「膽道閉鎖」是什麼樣的疾病?

郭綜合醫院小兒科醫師李青松表示,膽道閉鎖指的是因肝外及肝內膽道系統的漸進性發炎,造成膽管的纖維化進而閉鎖。國外統計約15000至25000個活產嬰兒中會出現一個,但台灣的發生率似乎稍高,新生兒發生膽道閉鎖的機率約為萬分之三。

李青松指出,一旦出現膽道閉鎖,會導致膽汁無法從肝臟流出到十二指腸來幫助消化,且膽汁滯留肝臟,也會造成肝臟快速硬化,嬰兒在兩個月大時可能就會出現肝硬化現象,若未能及時接受手術,多會在兩歲前死亡。不幸的是,診斷並不容易。而當患童有肝硬化的問題,凝血因子會受到影響,就怕碰撞造成血流不止。這是照顧上比較令人擔心的事。

膽道閉鎖發生的確切原因目前仍不清楚,可能是自體免疫、懷孕後期的感染或環境因素,造成膽道上皮細胞損傷,也有認為可能和遺傳基因有關係。

李青松指出,嬰兒在出生兩周後持續有黃疸現象,便應考慮膽道閉鎖的可能性;配合嬰兒大便的顏色判斷,當逐漸變為淡黃色、甚至是灰白色時,應高度懷疑就是膽道閉鎖。

大便顏色既是早期診斷膽道閉鎖的重要線索,國民健康局從93年起就把「嬰兒大便卡」放入兒童健康手冊,以圖片區分嬰兒大便為1、2、3、4、5、6號等六種顏色。嬰兒大便屬於1、2、3號顏色,且有持續性黃疸,便應及早就醫尋求進一步診斷。

李青松表示,膽道閉鎖患嬰應該盡可能在出生30天內就醫,45天內完成所有診斷,並在60天內手術,這是治療黃金期。「葛西氏」是目前最成功的手術方法,把閉鎖膽道切除,將小腸連接至肝門,使膽汁能自肝臟重新流通至腸道內。

李青松指出,手術時機是決定成功率的重要因素,一般而言,在60天內施行手術者成功率可達90%;90天以後才接受手術治療的,成功率降至10%~20%。也有一些病例接受葛西式手術後療效不佳,仍然出現肝硬化,或因延遲診斷而病童肝臟已嚴重纖維化,就必須接受肝臟移植手術。

他說,雖然葛西式手術能使膽汁重新流通,但大多數病人仍會有持續的肝臟受損,且最終會出現肝硬化及其他合併症,術後完全痊癒且無合併症發生的患者約只占16%。術後常會出現的併發症是膽管炎,若開刀後兩年內完全沒有出現併發症,則痊癒的機率較高;如術後一再發生膽管炎,則病人的預後不佳,有近半數病人無法存活超過五年。也因此,肝臟移植才是治療膽道閉鎖的根本解決之道。

低鹽飲食 善用天然食材提味

【2006/08/28 民生報】

【記者沈尚良/報導】

張麗娟營養師:加工食品添加物常含鈉,很容易就超過身體所需,而引起高血壓、影響腎臟。

夏天,總覺得胃口不會太好,重口味的食物比較能夠提振食慾;但是重口味又常與太鹹扯上關係,不僅腎臟不好、有高血壓的人不能吃得太鹹,就養生的觀點,低鹽才是正確的飲食選擇。台南市立醫院營養師張麗娟表示,善用天然食材的風味來做調味,不僅可以少鹽,還能提振夏日食慾。

張麗娟說,鹽是種基本調味,可增進食物的美味,促進食慾。其主要的成分是鈉,能控制體內水分平衡,攝取過多時,會使水分留在體內,增加血壓及心臟負擔。攝取太少或缺乏時,則會有疲勞、虛弱、倦怠的現象。食鹽中約含有40%的鈉,即1公克食鹽中含有400毫克的鈉。

日常生活中有很多鹽的運用,讓人攝取到足夠的鈉。其實,只要均衡飲食天然食物,一天就能攝取到400~500毫克的鈉,相當於1克的鹽。

而包括加工食品、罐製食品、調味品等,也都含有鈉鹽成分,像醃製、滷製、燻製食品的火腿、香腸、燻雞、滷味、豆腐乳和魚、肉鬆等,榨菜、酸菜、醬菜等醃製蔬菜,還有肉醬、沙丁魚、鮪魚等罐製食品也有。連味精、豆瓣醬、辣椒醬、沙茶醬、甜麵醬、蠔油、烏醋、番茄醬等調味品更少不了要有食鹽,洋芋片、運動飲料等也有。

張麗娟說,這些加工產品中的食品添加物通常含有鈉,讓現代人所得的鈉量很容易就超過身體所需,而攝取太多鈉容易引起高血壓、影響腎臟,加上吃得好、動得少,許多慢性文明病的罹患率跟著增加。

張麗娟表示,所以現代人必須限制鹽分的攝取。但是,食物不鹹又令人難以下嚥,因此坊間有薄鹽醬油、低鈉鹽、美味鹽的出現,以氯化鉀取代氯化鈉以保有鹹度。只是並非所有人都適用,尤其是腎功能不全者,需要限鹽也需要限鉀。所以應先詢問過醫師或營養師。

既然直接用鹽太多易引發後續的健康問題,張麗娟建議多用天然食材來增加飲食的風味,也可以在夏日裡提振食慾。

她說,像可使用醋、檸檬、鳳梨、番茄等酸味物質調味。柴魚、香菜、香菇、海帶等甘味物質也可增加風味。少量的中藥材及米酒、薑、蒜、八角等低鹽佐料,或是洋蔥等氣味強烈的蔬菜,也能減少鹽類的添加。或是用烤、燉、蒸等烹調方式,以保持食物原有鮮味。

張麗娟指出,低鹽飲食其實並不難,選擇新鮮的食材,避免加工食品,減少調味料使用,就是健康飲食的首要原則。

乳癌用藥 治不孕也有效

【2006/08/28 民生報】

【記者楊心怡/報導】

乳癌末期用藥Latrozole,竟然可以治不孕?國外醫學研究報告顯示,這種藥可幫助排卵,未來或可用以治療不孕症。

昨天舉行的「2006台灣生殖醫學會」上,新光醫院婦產科主任黃建榮表示,Letrozole原本用於乳癌末期患者,以抑制動情素的產生;但有學者讓不孕患者在月經來後,短暫服用五天,藉此刺激濾泡激素的生成,居然也有效果。

高雄長庚醫院婦產部主任張旭陽表示,這種藥有助排卵、治療不孕的效果,他個人雖認同,但患者對此用法可能有疑慮,須先克服。

台灣生殖醫學會理事長劉志鴻指出,加拿大學者曾報告,指這種藥對小孩或許有害,後來雖證明這篇報告是錯誤的,但加拿大目前仍禁止將Letrozole用作排卵藥,以治療不孕症。

不過,劉志鴻對此藥的療效仍持正面態度,他以口服避孕藥為例,不少藥物在一開始推行時,皆曾引發爭論,但最後仍證明其效果值得肯定。只是他強調,無論美國FDA及國內衛生署都尚未核准Letrozole作為排卵藥,所以目前用於臨床不孕治療仍須較保留。

B肝新藥 9月上市

【2006/08/28 民生報】

【記者楊心怡/報導】

台灣成年人高達15-20%是B型肝炎帶原者,而九月又將上市一種新的治療藥物Entecavir,其抗病毒效果較現有藥物都更好,且副作用也較少。

台大醫院北護分院院長楊培銘指出,目前治療B肝的藥物主要有三種,包括口服的干安能、干適能,及針劑型的干擾素。而新藥Entecavir的作用機轉與干安能相似,但根據體外試驗結果,其抗病毒藥效是所知口服藥物中最強,且無特別副作用。

不過,實驗結果也顯示,未曾服用干安能者,使用Entecavir的抗藥性機率為0,但服用干安能且產生抗藥性者,轉服Entecavi-r,一年後可能有7%患者產生抗藥性,比例上來講仍高。

因此,楊培銘說,未來第一線藥物仍會以干安能為主,因其安全,又有健保給付;若患者產生抗藥性,此時才會使用第二線藥物,其首選為干適能,而新藥作為第二線藥物可能性較大。

楊培銘認為,Entecavir的標準療程,目前尚無定論,可能與干安能一樣,以一年為一療程;但他強調,新藥的抗病毒效果較強,e抗原轉陰的時間或可較干安能短,也許可縮短療程,但因其抗原可能再轉陽,長期效果仍待觀察。至於費用,新藥初期預計不會有健保給付,實際費用多少仍未知。

國中女生腹痛…輸卵管轉三圈

【2006/08/28 聯合報】

【記者陳惠惠/台北報導】

一名國中女生腹痛、惡心、嘔吐,檢查後不是腸胃炎,父母一度懷疑女兒是不是「有」了,直到做了超音波和腹腔鏡手術後,才發現右側輸卵管轉了三圈,有如麻花一般,相當罕見。

台灣生殖醫學會九十五年度年會上,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忠孝院區婦產科醫師詹景全發表此一罕見病例。詹景全提醒,千萬不要輕忽腹痛症狀,以為只是腸胃炎。

這名十四歲國中女生吃東西時,突然感到一陣強烈惡心來襲,不只吃進肚裡的東西全吐了出來,還覺肚子劇烈疼痛,一度懷疑吃壞了肚子。直到醫師察覺不對,做了超音波檢查,才發現她右邊卵巢附近長了一顆約五乘四公分大的腫瘤。

詹景全說,腹痛、惡心、嘔吐是卵巢扭轉的典型症狀,直到做了腹腔鏡手術,才發現扭轉的並非卵巢,而是輸卵管,且因為已經過一段時日,轉了三圈的輸卵管早已發黑壞死。

一般女性輸卵管只有十四公分左右,這名患者的輸卵管卻特別長,多達廿公分。他推測,很可能是患者的輸卵管比一般人來得長,加上骨盆腔發炎等因素所致,長惡性腫瘤的患者也可能會出現這種情況。

詹景全說,輸卵管扭轉發生機率極低,約只有一百五十萬分之一。幸好,這名國中女學生在切除右側輸卵管後,兩個卵巢都保留下來。

詹景全也提醒患者不要輕忽腹部疼痛,像肚臍周圍痛,有可能是小腸、盲腸、輸尿管或卵巢出了問題,下腹痛時則要懷疑大腸、膀胱、輸尿管和子宮是不是有毛病,千萬不要以為只是吃壞肚子,隨便吃腸胃藥打發。

精液自由基過高 易不孕

【2006/08/28 聯合報】

【記者陳惠惠/台北報導】

常在高溫環境裡工作或是久坐、生活壓力大的男性可要特別留意了,小心精液裡自由基過高,可能會不孕,就算胚胎順利著床,未來流產機率也會較高。

台灣生殖醫學會九十五年度年會昨天進入第二天議程,中國醫藥大學婦產科教授李茂盛發表「試管嬰兒病人的精蟲自由基含量與精蟲品質相關性研究」,證實自由基會影響精蟲品質,可能是造成不孕的原因之一。

這項研究是在去年七月到今年四、五月間進行,共收集一百廿名做不孕治療的男性,透過離心技術分離精蟲和精液,再以比色法測量精液裡的自由基量。李茂盛說,自由基可能會影響精子尾巴的粒線體,進而降低精子的活動力,一旦自由基高於一萬五千個,精蟲品質就可能受到影響,不但受孕能力降低一成,流產機率也會增加一成。

李茂盛說,像經常在高溫下工作的廚師、在塑膠或化學工廠工作的人員,以及久坐的運將們等,精液裡的自由基都較容易偏高。另外,久坐的上班族也要多留意。李茂盛建議,最好每隔一到兩個小時就站起來走動一下。

他還提醒,臨床上,睡眠不足、暴躁易怒,也都會影響生殖能力,要想順利「做人」,最好不要常動怒,維持充足睡眠。李茂盛還建議,適當補充維生素C也有降低自由基的功效,但真正機轉尚不明。

孕婦避鬼月受折磨 雷射解決牙周病

【2006/08/28 民生報】

【記者林進修/報導】

今年農曆閏七月,一名孕婦在婆婆認定鬼月不宜開刀見血的堅持下,牙周病一拖再拖,最後實在痛不過才接受雷射治療,解決椎心之痛。

開業牙醫師呂睿庭指出,這名飽受折磨的孕婦,本來就有牙周病,懷孕後病情加重,但婆婆堅持鬼月不宜動刀,以免動了胎氣,要她忍一忍,等閏鬼月過了再說。

為了不拂逆婆婆,這名婦人果真不找醫師,但牙齦發炎腫痛,讓她食不嚥,也睡不好,整個人瘦了一大圈。最後難忍痛苦才求醫,呂睿庭以水雷射將她發炎腫脹的肉芽組織汽化掉,只花一、二十分鐘,就讓她擺脫牙痛糾纏。

呂睿庭表示,一般雷射治療,較難克服雷射熱能造成的熱傷害,但水雷射可同時噴出水氣,吸收雷射產生的熱能,降低疼痛不適,效果不錯。

不過,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牙周病科主任呂炫對此持不同看法,他認為,現有雷射儀器大都屬中、高能量,較難控制能量高低,雷射光所到之處,不管好壞組織全都汽化,易波及「無辜」,他就常碰到齒槽骨遭破壞而來求診的個案,處理起來很棘手。

呂炫表示,由於雷射光被水吸收的係數偏低,容易四處散熱,進而傷及周邊正常組織,因此熱傷害仍難有效避免。他建議,在雷射儀器進一步改良前,患者不妨選擇傳統治療,唯有病灶位於肉眼看不到的死角,才改用雷射處理。

閏七月開刀老人忌 手術不急寧可等

【2006/08/28 民生報】

【記者胡恩蕙/報導】

雖然民間習俗認為,閏七月鬼門已關,但有些人對閏七月開刀還是有忌諱,特別是上了年紀的長者,若非緊急手術,多半會希望過一陣子再開刀。

國泰醫院婦產科醫師鄭丞傑說,近年來不介意在農曆七月動刀的人愈來愈多,十幾年前,約5成手術患者會忌諱七月,但現在頂多2-3成。

不過,雖說民眾觀念日益改變,但一些非緊急的手術,部分病患還是希望拖到閏七月過後,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消化外科醫師楊明叡就說,像疝氣、痔瘡沒有立即危險,病患常希望過一陣子再開刀。

此外,讓人變美的整形手術,有些患者更會挑日子開刀。台大醫院整形外科主任湯月碧說,台大的整形手術通常排到2、3個月以後,但到了農曆七月、閏七月,有些人會臨時取消手術;也有患者可以提早動手術,卻寧願等七月過後再說。

開業整形外科醫師梁偉中也說,現在閏七月剛開始,感覺開刀數已比以往少1、2成,雖然患者不會明說忌諱七月,但許多人都說,得過一陣子才有空手術,其實就是想避開閏七月。

醫師表示,會介意七月動刀的患者,年紀都比較大,像整形外科裡,尋求整眼袋、拉皮、抽脂的中老年婦女,便常要求過一陣子再動刀。台大眼科部醫師胡芳蓉也說,上了年紀的白內障患者,大概十個便有一個介意在農曆七月或閏七月開刀。

相較之下,年輕族群較少這方面的忌諱,尤其現在剛好是暑假,不管農曆七月、閏七月,不少學生都趁此時開刀、休養,開學後以嶄新面貌見人,所以不論是隆鼻、割雙眼皮、臉型雕塑、隆乳,或近視雷射,年輕人市場都不受影響。

閏七月 整形診所打折促銷

【2006/08/28 民生報】

【記者胡恩蕙/報導】

今年出現少見的閏七月,再加上近來政局動盪,民眾對於花錢整形,顯得興趣缺缺,整形外科業績大受影響,便有診所為了拉抬生意,推出閏七月割雙眼皮、除眼袋只要15000元的優惠價,而其他整形項目則打八折,果然讓業績強強滾,但也可能已違反醫療法。

「割雙眼皮或除眼袋,兩眼只要15000元,隆下巴、豐頰、豐唇、隆乳、乳頭與乳暈整形,打八折」這樣的宣傳,讓不少想整形的民眾躍躍欲試。這家診所說,以往每到鬼月,手術量就掉一半,而今年又剛好閏七月,為免「淡季」拖太長,所以才推出閏七月優惠折扣。

業者表示,中年婦女是割雙眼皮、除眼袋等整形的主力客源,不少人仍忌諱在鬼月動刀,但一聽到有優惠折扣,許多人就不在乎了。而推出閏七月折扣促銷後,手術量果然回到平常水準,醫師從早忙到晚,業績相當好。

不過,這樣的促銷手法,已經明顯違法。衛生署醫事處第一科科長周道君指出,醫療法第61條規定,醫療機構不得以不正當方法招攬病人,所謂不正當方法,就包括公開對不特定大眾提供價格優惠,這家診所的促銷廣告已經違反醫療法,依法可處5-25萬元罰鍰。

其實,不只閏七月影響民眾整形意願,開業整形外科醫師林靜芸說,最近一連串弊案、倒扁的政局動盪,很多人對經濟前景沒信心,來整形的人也變少了。以她的診所來說,以往外國來的患者只佔1-2成,但最近來整形的本地人變少,反而外國人變多,像她有天下午門診中,就來了一個馬來西亞人、一個日本回來的台灣人。

林靜芸說,現在台灣人即使捨得整形美容,也較會精打細算,以打玻尿酸為例,以往患者不會計較打多少,但現在常有人要求,最近手頭較緊,劑量可不可以少打一點?可見整形外科雖然較多自費項目,不受健保財務緊縮影響,卻得看經濟景氣過日子。

我和我的慈濟夢~花蓮慈院二十週年感言

文/郭漢崇 泌尿科主任 

二十年前當我還在沙烏地阿拉伯霍阜醫院任職中沙醫療團返國的前夕,偶然在報上看到花蓮慈院即將開幕的消息,當時與好友笑著說,也許返國後大家可以再一起到花蓮拓荒吧!言猶在耳,如今想都沒想到會來花蓮,而且一待就是十八年。今天我應邀到台中演講,請朋友順道繞一下潭子,看見一座慈濟人文建築,有二百五十床的一期醫院工程,佇立在偏僻的山腳下,像極了二十年前我初次看到的花蓮慈院景像,內心不禁百感交集。二十年了,當初抱著理想帶著妻小前來花蓮的我,已歷經人生最輝煌燦爛的時光,由理想到夢想,而逐夢踏實。回首當時年少輕狂,如今白髮斑白,依然掩不住內心的激動,於是振筆疾書,想要留下一些話語,以紀念過去這段奮鬥的歷程,並藉以期勉後進為理想而活,為台灣的醫療拓荒繼續接力。

  不忍師憂 萌生承擔念

花蓮慈院創建之初,很難招募醫師,雖然與台大合作,由台大派遣住院醫師及主治醫師前來支援,畢竟少有人發心留在花蓮耕耘。四大科主任中,有兩位還是退休的老醫師,另外兩位則是年輕的主治醫師(內科陳瑞昌及外科張耀仁),全院上下均屬新手上路,衝勁有餘,遇事仍不免生澀。那時林副總(大家都稱她林小姐),時常上台北到處為醫師的來源奔走,訪問台大主任醫師卻每每吃到閉門羹,或是枯坐良久不得其門而入,為的只是為慈院多找尋一些醫師駐診,或尋求台大派遣住院醫師支援。然而事與願違,開院一年仍然無法有各科固定主治醫師。

我在七十五年十月第一次應張耀仁主任之邀,前來為一位膀胱結石的病患操刀,第一次認識慈濟。其實那時只是為了多賺兼差費補貼家用,對於花蓮之美,雖然也頗為驚艷,但總認為下鄉服務,應屬中年以後之事,年輕時候仍應留在台北多學習一些經驗。然而,隨著花蓮每週一次門診的病人漸多,與慈院上下也漸漸熟稔了起來。有一次張耀仁帶著我與蔡伯文醫師進精舍面見師父(我們那時都稱 上人為師父),聽她談起創院理想,眼見師父紅著眼眶,哽咽地訴說她的困難,我等內心慈悲心隱然浮現。心裡想一個孱弱的出家人,尚且如此為了花蓮人貧病而擔心,我等年輕有為胸懷大志,難道就不能拔刀相助共同創造奇蹟?

結伴東行 為理想打拼

在花蓮看診的期間,經過師父多次親自訪視,逐漸動心,但仍然無法下決定踏入慈濟。或許是因緣際會,有志一同,在許多的機會裡,我們這些曾經參加中沙醫療團的醫師朋友們聚在一起,有人起哄說,如果我要去你們願不願意去?其實大家心中早有默契,慈濟之行似乎是我們的宿命,漸漸的我們竟然相約成行。由台大來慈濟支援了一年,漸漸的累積病患,對於慈濟醫院的創院理念也漸漸變成自己的責任。一顆想要來花蓮的心,竟然經常不自主的奔動了起來。但是想到要帶著妻子和兩個小孩來到花蓮,而又不免為了小孩的受教機會以及未來成長而擔憂。然而,那顆驛動的心和想要奔逐於花蓮山水之間的念頭,不但沒有消散,反而隨著時間日益增強。

終於有一次,在吃飯的時候,我輕輕地問了太太一聲,如果我去花蓮慈濟,妳願意跟我一起去嗎?沒想到她竟然說,要去就全家一起去,有什麼不可以?與其留在台北爭名奪利,倒不如到花蓮開創自己的天地。我擔心小孩子的教育問題,她卻說,我們小的時候,不都是這樣子長大嗎,我相信在花蓮成長的小孩,一定會比在台北的小孩幸福。言猶在耳,現在兩個孩子,都已經上了陽明大學醫學系,他們在花蓮成長受教育,沒有過度的補習,也不需要熬夜讀書到深夜,在花蓮老師的教育下,依然可以成為著名大學的學生,更何況他們還擁有一段記憶深刻豐富的成長歷程呢。事實上同樣的場景,也發生在每一位當初來花蓮的醫師家裡,經由他們家庭的支持,這些心在花蓮的台大醫師,便相約成行。

七十七年八月,是慈濟的一個大日子,因為從這個月份開始,有十幾位台大的醫師同時加入慈濟的行列,我、蔡伯文、簡守信、李仁智、張佐文、林美慧、廖培權、謝沿淮、鄧子雲、張世忠、趙盛豐等等,每一個人都帶著全家大小一起來到花蓮。我記得當時,創院時便來慈濟的陳英和院長最高興了,他那時候跟大伙一起吃飯,高興的多喝兩杯,紅著臉唱起歌,因為他知道當初他來到花蓮的選擇是對的,而且有這麼多來自台大的伙伴們一起打拼,他的未來一定是光明,而慈濟醫院的未來也一定無可限量。

七十七年的院慶是一個很隆眾的院慶,那是慈濟兩週年,不同於以往的是,這一次的院慶醫院的陣容堅強了。大家的心都跳躍著,對於未來的憧憬也抱著無限的希望。那時我記得每一位醫師輪流上台,就在舊大樓的大廳,面對著佛陀問病圖,上去講述來花蓮的理念與期待。那時候,每個人都用最平常的心,最直接的話語來表達內心的激動。

記得李仁智醫師說,要把一切的努力成果呈給師父;簡守信說,未來要以慈濟為家做到老死為止;而我則提出了一百零七年的約定,希望與慈濟醫院長期簽約,不要讓慈濟再因為找不到醫師而受苦。剛講完話轉頭,瞧見林副總悄然立於二樓迴廊,觀看著這一幕。聽著這些辛苦找來的醫師自然流露的訴說來慈濟的心情,我想她當時內心必然也十分激動。慈濟醫院從草創到開始,邁出大步,應該就從那一天開始吧。然而十八年後的今天,檢視當初上台誇下豪語的醫師們,竟然所剩無多,那些理想豪邁的話語,雖然仍在大廳中縈繞,卻再也尋不到那一群熱情澎湃年輕醫師的身影。

同儕互勉 創歷史新頁

花蓮慈院穩定的成長,每一年都又來了一些新的醫師,當時我們常常會對於新的醫師多加照顧,帶領他們上街購買日用品,並且指點他們如何過日子,小孩子如何送去幼稚園。新舊醫師之間的感情相當的融洽,下班之後也常常聚在宿舍前的網球場,打開照明燈一起打網球。太太們則抱小孩或是拉著年紀還小的兒女,在球場旁邊的草坪上嬉戲談天。那時候醫院的氣氛是多麼的融洽,大家互相勉勵互相提攜,一起在花蓮過著像是海外的生活。醫院裡面各科的業務量也逐漸增大,那一個醫師完成了困難的手術,就會互相報告互道恭喜,那一位醫師發生了醫療糾紛,大家也會互相支持,互相安慰,那是一個彼此扶持長大的年代。在醫院的醫師也都能感受到來自科內或院內同仁們的關心和照顧。回想起來,真是溫暖。

慈濟三週年,護理專科學校也成立了。記得當時冒著強風,十幾位醫師到護專參加開學典禮,被風吹的東倒西歪,大家口中唱著不太熟悉的校歌。第一批來自台北的醫師都成了護專第一任的老師、主任,甚至是圖書館館長。

在醫院看病的同時也擔任護專的各科授課老師,雖然辛苦但從沒有人說不去,因為大家都知道唯有護專培育出慈濟的護理人才,才能夠支援醫院日益不足的護理人力。但是當師父跟我們提起,想要創設醫學院的時候,大家卻又不禁覺得簡直是痴人作夢。

台灣醫學院眾多,但很多醫學院都因為師資不足導致教學的窘境。要在花蓮創辦醫學院,首先面臨到的便是師資的問題,談何容易呢!更何況那時在慈院的醫師們,最多也只不過具有講師資格,如何能想像我們要去創辦一所醫學院呢!

記得當初前來支援的病理科蘇益仁教授,便跟林副總打賭,如果妳真的能夠創辦醫學院,我就跟妳簽約來慈濟教學。話說完沒多久,我們就成立了慈濟醫學院籌備委員會,當時的各科主任都是籌備委員。還記得我們曾經到台南成大、台北長庚去參觀他們的醫學院,聽取這兩所新興醫學院的創校經驗,也曾經在第一會議室聽取許常吉建築師規劃醫學院的校園藍圖。

那些往事記憶猶新,如今我們醫學院的畢業學生已經成了慈濟醫院的主治醫師,醫院裡面早有大大小小的實習醫師穿梭其間。回想這段往事又不禁為自己當初狹隘無知、短視近利而覺得汗顏,更為師父的眼光獨到及堅毅精神所折服。

學習上人 向善向上行

同樣的,慈濟醫院也在隨後的十幾年間逐漸成長,慈濟由慈善、醫療志業也逐漸拓展到教育、文化志業。鑑於整個慈濟志業體的不斷擴大,慈濟必須要有十方大德的新血加入才能成就各大志業。醫院也是一樣,如果侷限於早期前來拓荒的少數醫師,很難往醫學中心邁進。於是十幾年來,一批批來自全國各大醫院的醫師加入了慈濟,當然也有許多的醫師逐漸的離開。人來人往之間,也看到許多醫師心情的起落。而我則依然每天上班、下班十二小時,做我應做的事情,努力的讓自己向上提升。除了專心臨床工作之外,也做了不少基礎與臨床的研究工作,發表上百篇論文,順利的取得教授資格,並且對外爭取衛生署及國科會的研究經費來進行研究。七十八年起創辦慈濟醫學雜誌,提供院內同仁寫作論文的園地。八十年更開啟研究中心,購買設備,以供慈院同仁們從事臨床及基礎研究之用。慈濟醫院當時雖小,卻儼然具有醫學中心的雛型。

二十年前由於要來慈濟,放棄了赴美進修的機會,在慈濟十八年當中,有多次原本想要再赴美進修,卻又因為父母健康而耽擱了下來。沒想到一個完全在花蓮慈院成長的醫師,竟然可以在今日成為醫學院教授,更成為國內泌尿科界排尿障礙的專門醫師。如果說因為花蓮的環境會阻礙醫師的成長,或是學術的研究發展,那應該是不正確的。我想,在任何一家醫院,有病人就會有研究的材料,也就可以讓每一位教學醫院的醫師得到成長的機會。阻礙自己成長的,恐怕是那一顆無意向上的心吧。

在慈濟醫院十八年間,其實我常常拿自己的成就與慈濟相比,那自己真是十分渺小;也常常拿自己的決心與毅力,與證嚴法師相比,那又是小巫見大巫。然而,十八年間我學習到的慈濟精神是不畏艱難、由無變有、忍辱負重、永遠向前而努力。我想,這些精神就是證嚴法師當初能由一個孱弱比丘尼帶著幾位婦女編織小孩鞋在菜市場賣的時候所顯露出來的堅強毅力。她訂下目標奮勇向前,認為天下沒有做不到的事情,只要有那一份心,一定可以完成想做的事情。在慈濟十八年間雖然對慈濟醫院、對花蓮的付出,得到許多回饋,但最大的收獲可能仍然是由證嚴法師身上所學習到的慈濟精神。

發心如初 圓慈濟大夢

去年合心樓落成啟用,證嚴法師召集主治醫師們茶敘,席間我又聽到許多主治醫師們上台侃侃而言,談起他們的理想,談起他們對慈濟的感恩之情,像極了十八年前在舊大樓大廳中,與我同時前來花蓮的那一批醫師的話。當時我曾在院長的邀請下站起來說幾句話,我說:「這些醫師們如此豪邁的發願,希望你們能記在心裡,今生今世以慈濟人自居,為慈濟而打拼。所謂發心如初,成佛有餘,說大話容易但要徹底貫徹執行卻是相當困難的,希望新來的醫師們,能永遠的在慈濟待下去,而且日益精進,成長自己,讓今日你以慈濟為榮,他日慈濟能以你為榮」。我不知道這些話是否會傷了一些醫師的心,但那確實是我的肺腑之言。

從七十五年開始,我便來到慈濟服務,二十年之間看到了多少人事沉浮,多少人來到慈濟畫了大餅但卻無法實現。不知有多少慈院醫師真正能想到這個醫院當初在花蓮創立的目的,就是為了要解決偏遠地區醫療不足的窘境,要為花蓮人的貧困尋求解脫之道。

二十年了,這個醫院由地區醫院己經成為實實在在的醫學中心,由當初四大科主任,如今己有三十幾科,二百位主治醫師。如果每一個人都能真正以慈濟以花蓮為念,都很想把自己奉獻給這個醫院以及這塊土地,那除了認真的執行臨床工作之外,也應該要更加努力的進行研究及教學工作,讓我們的專業與時俱進,讓我們教出來的醫學系學生能夠成為台灣真正優秀的健康守護者。

慈濟精神應該不是掛在嘴邊的感恩話語,而應該是真正由自身做起,潛心研究,把自己的專業精進到極致,用最好的醫術,最充實的教學,來回饋這塊土地與這個由十方信眾所涓滴形成的慈濟醫院才是。

今值二十週年慈濟院慶,我謹以這些文字回憶過去,並期勉在醫院的所有醫師們。希望大家也可以同我一樣發下宏願,在慈濟醫院做到人生的最後一刻,如果有那麼一天,整個醫院的醫師們都能在臨床服務、研究教學向前邁進,院內形成一股互相砥礪的學術風氣,每一位醫師都能真正做到守護民眾健康,認真研究,用心教學的醫學中心級的醫師,讓我們的學生在外可以驕傲地說「我是從慈濟畢業的」。那就是我最大的慈濟夢。

冷凍乾燥骨 重建牙周組織

【2006/08/25 聯合報】

【記者施靜茹/台北報導】

牙周病人可以透過冷凍乾燥骨移植,重建齒槽骨,為牙齒建立穩固的棟梁。

國人蛀牙情形普遍,齲齒的補牙、根管治療、牙套或假牙等治療,對牙醫不算難事,但侵犯牙齒周圍的牙齦和齒槽骨的牙周病,對牙醫卻常是挑戰。

國防醫學院牙醫學系主任傅鍔昨天在中華牙醫學會記者會發表,以冷凍乾燥骨移植治療牙周病人,發現能有效改善病人牙周組織缺損的成果。

傅鍔指出,三軍總醫院在十位牙周病患者口腔內共廿個缺損中,檢查出病患的牙周囊袋深度為四到十毫米,在接受冷凍乾燥骨(分別來自捐出大體的人腸骨和牛骨)移植後,配合X光攝影,評估術後六個月十五個月的牙周囊袋深度、牙齦萎縮量和齒槽骨增生。

結果發現,這些病患的牙周囊袋深度,在術後六至十五個月,平均減少三點一六至三點五毫米,齒槽骨增生也增加三點四九至三點八三毫米,證實牙周的骨缺損得到改善。

傅鍔說,古人說人老「視茫茫,齒牙動搖」是有道理的,因為可能罹患牙周病,侵蝕整個齒槽骨而牙齒都搖動了。其實牙周組織就像牙齒的棟梁,過去重建不易,有了這項技術,未來整個重建不是夢。

代餐隨便吃 恐致酮酸中毒

【2006/08/25 聯合晚報】

【記者楊美玲/台北報導】

現代人講究養生、拒絕肥胖,促使「代餐減肥法」興起,消基會指出,消費者在食用代餐數日後,通常會產生「酮體」,而使食慾變差,進而使食量變小,但酮體有可能會導致排尿增加和脫水狀況,嚴重者還會有酮酸中毒,消基會建議,民眾若要採極低熱量飲食來控制體重,應經醫師診斷後才採行,以確保身體機能的正常。

民眾很容易在一般藥妝店或便利商店看到琳瑯滿目的各式代餐包,標榜著營養一百分或低熱量餐包等訴求,消基會董事長李鳳翱表示,這些商品充其量只是熱量較低的餐包,並非醫療目的所使用的代餐,不但商品廣告誇大不實,產品本身可能也欠缺完整的營養素,食用後只有增加飽足感的效果。

市面上所指的代餐,正確而言應是一種「有飽足感又低熱量的食物」,醫學上稱為「極低熱量飲食」,不但需在醫師或營養師指導下食用,通常患有高血脂、高血壓和心血管等疾病者,才會採取此方式控制病情,李鳳翱指出,民眾是否採取極低熱量飲食,應屬於一種「醫療行為」,而非自行亂服用。

消基會指出,不論是市面上代餐包或是醫療級代餐,因為熱量吸收每日皆低於800大卡,消費者在食用數日後就會產生酮體,促使食慾變差,但因酮體還會導致排尿增加和脫水狀況,嚴重者還會有酮酸中毒的現象,因此過去此療程通常只能進行半個月或一個月,且最好住院接受醫師密集觀察和不時抽血檢測,以確保身體安全,消基會建議,消費者在面對減重課程,應從控制飲食和適當運動著手,並徹底改變生活習慣,而非以吃餐包的劇烈手段,讓身體遭受可能的傷害。

新聞小檔案

在缺乏醣類或攝取過量脂質的情況下,人體便會產生酮體,並影響神經傳導,以達到抑制食慾的功效。所以低熱量飲食中的脂質多高達50%,一方面有助酮體產生,一方面脂質消化慢,可延長飽足感。雖然酮體看似有益於減重,但過多的酮酸,卻會導致人體中毒、昏迷,甚至死亡。

中化製藥 跨入老人照服市場

【2006/08/25 民生報】

【記者薛桂文/報導】

國內製藥產業近年來流行多角化經營,除了製藥本行外,許多業者跨足保健食品、保養美妝品領域,但有54年歷史的「中國化學製藥」,卻有不一樣的企圖,最近投入「看護」業,將開發高齡人口的龐大商機。

中化製藥成立的「中化生醫科技」,昨與美國Home Instead居家服務照顧系統正式結盟。中化表示,國內65歲以上老人已逾224萬,占人口總數近十分之一,其中雖有許多人病痛纏身,需長期照護,也有不少人身體還健朗,只是乏人伴陪。

中化指出,照顧失能、生病老人的看護、外傭已有固定市場,所以,中化將以醫療需求較低的另一群老人為目標族群,訓練「照服員」,提供非醫療的照顧,如陪他們聊天、準備三餐、做家事、逛街運動,或是陪著上醫院等。

雖然只是一般生活陪伴,但中化特別引進美國的訓練系統,連總經理李宗勇都親自受訓,預計年底可培育出60名「照服員」,提供有如家人般的貼心服務,有別於傳統「看護工」,而其服務採時薪計費,每小時三百元。

e化救護車 連線醫師爭取生機

【2006/08/25 民生報】

【記者張雅雯/報導】

病患被送上救護車,象徵獲得救命的希望,然而對某些患者來說,奔馳到醫院的路上才是生死交就是關鍵期,若錯過急救良機,可能到院時已奄奄一息;為了爭取救命生機,衛生署委託工業技術研究院完成「e化救護車模組化系統」,使得救護車可以傳輸影音及生命徵象信號,透過急診醫師的線上指導,以期更及時、準確的進行緊急處置。

急診醫學會理事長陳維恭表示,救護車內其實會發生很多狀況,隨車的救護技術員雖然受過基本訓練,有資格執行一些急救動作,但判斷上可能會有不確定。

舉例來說,心肌梗塞者需要在黃金時間內電擊,但這名患者是否適合?有無其他應該注意的生理數值?他認為,若透過這套系統實行遠距醫療,醫師可以獲得及時資料便下達醫囑,並預做後續接手的準備,特別適用在路途遙遠的偏遠地區。

這套e化模組系統只重3.4公斤,能在移動中清楚傳送信號,資訊包括心電圖、血氧濃度、非侵入式血壓、心跳等生理參數,還有動靜態的影像、語音、GPS定位。

衛生署醫事處處長薛瑞元表示,光有傳輸功能的科技還不夠,重要的是後端急救責任醫院,與運送病患的救護技術員及轉診醫院之間,是否有通暢的溝通管道,讓病患可以更安全,下月初將進行這套e化救護車模組的實際演練。

薛瑞元表示,未來「e化救護車模組」量產後,將首先運用在偏遠地區或緊急醫療資源缺乏地區的救護站或救護車上。

重症患禁搭長途機 有人權疑慮?

【2006/08/25 民生報】

【記者楊清雄、張雅雯/報導】

衛生署疾病管制局打算訂定辦法,限制開放性結核病患者搭機出國,或有條件讓患者登機,部分人士擔憂,在實務面上可能會有人權上的爭議;但也有民間團體質疑,政府應該加強防治工作,如果有條件讓患者出國去,「那還談什麼治療?」

疾管局副局長林頂表示,這項辦法目前只針對開放性結核病患者,其他疾病暫不考慮列入;未來對於被通報的痰陽個案,就會主動介入衛教,告知這項限制措施,建議這些患者先調整行程。

若非得搭機不可,在八小時內的短程飛行下,則會要求患者戴口罩,或是請航空公司在機位有調度空間情形下,盡量安排他們有一個獨立空間。

林頂強調,限制是不得已的手段,對一般人來說,實行上應該不會構成太大困擾。

然而,部分人士卻質疑,憲法保障人民遷徙自由,疾管局僅根據「傳染病防治法」就可限制人民這項權力嗎?對此,消基會董事長李鳳翱認為,如果適當的限制手段,可以增進廣大民眾利益時,疾管局此舉應該不會有抵觸憲法的問題。但是,他擔心的是,執行面上是否會有實際操作的困難,這樣的手段是否把可能的衝突降到最低?

康復之友聯盟秘書長滕西華則指出,如果因航程較短,就讓患者登機,那麼,航空公司是否有義務將肺結核患者登機的事情告知其他乘客?「反之,患者可不可以質疑航空業者、政府,怎可把他的病情透露給同班機乘客?」滕西華指出,國內許多民眾依舊對肺結核有錯誤的看法,讓患者背上汙名,這項辦法看似單純、簡單,其實很可能引發許多爭議。

她說,如果某甲因為肺結核被註記之後,即便順利登機出國,目的地國家是否會據此要求拒絕其入境?往後即便某甲痊癒,下次要再造訪同一國家時,對方是否還會再次要求醫師證明?「更糟糕的是,這項紀錄會不會就永久跟隨此人?不得翻身?」

滕西華認為,政府何不把力氣花在「如何全力說服此人趕緊接受正規與完整的治療」?不管他要搭遠程還是短程的飛機,把人留下來好好醫治才是正途!若同意患者可以搭乘航程在八小時以內的班機,「患者都出國去了,誰來醫治他?醫治傳染病怎可有雙重標準?短程的可出國,遠程不可?」

毒癮愛滋患 最棘手

【2006/08/25 民生報】

【記者楊心怡/報導】

毒癮愛滋病患是愛滋病患中最棘手的問題。香港九龍葵涌醫院精神科藥物誤用評估中心醫師張建良,昨在「亞洲主要都市網防疫對策研討會」指出,提供毒癮者美沙冬的減毒方案已不敷使用,香港目前正推廣「免費身體檢查」的輔助方案,以因應新一代的搖頭丸成癮青少年族群。

香港自1972年便開始推動美沙冬方案,在2000年時反毒行動委員會也曾審查評估過,認為此方案成效良好,能協助藥癮者保有工作及社交生活,同時也降低過度用藥、用藥致死的案例,最重要是減少輸血或共用針頭而感染HIV病毒的情況發生。

然而,近幾年來使用毒品的趨勢已有所變化,採用多種毒品者日漸增加,年輕族群紛紛使用搖頭丸等毒品。根據統計,有11.8%的青少年有吸食搖頭丸這類毒品。陳建良表示,兩年前香港政府成立約3000萬港元的「禁毒基金」,免費到社區提供身體檢查,就是希望能更早發現青少年藥物濫用的問題。

陳建良說,做這項檢查不像美沙冬方案,具備私密性,且是一次性服務,盡量不給他們壓力,「只是提供他們一個安全的健康平台,了解關於毒癮、藥癮的知識。」他認為,台灣政府也該開始思考其他的減害計畫,更早介入,才能提升戒毒率,達到更全面的戒毒目標。

但毒癮愛滋患者在台灣尚面臨其他問題。臺灣天主教露德協會秘書長謝菊英表示,過去兩年中,藥癮者的針頭共享成為愛滋病的傳染主因,也增加台灣愛滋帶原者的照護支援方案的困難度。尤其是協助這類愛滋患者的社工人員,以女性居多,她們的安全問題,該如何應對,都是我們的疑慮。

肺癌整合治療 爭取生機

【2006/08/25 民生報】

【記者沈尚良/台南報導】

肺癌的存活率雖低,但早期發現及早期手術切除治療仍然有治癒可能,即使對於局部晚期及末期病患,也可經由化學治療、放射治療或標靶治療,延長存活率及減輕不適症狀。最重要的是,由醫師評估做積極治療是必要的。

柳營奇美醫院血液腫瘤科醫師陳威宇指出,文獻上發現,合併使用新型抗癌藥物,證明較以往的化療組合有更高的反應率及較長的存活期。

例如肺癌四期病患放棄治療,一年存活率只有10%~15%,相反的,如果接受整合放療、全身性化療,則存活率可提升至30%~35%,再加上標靶療法更可望達到40%。

陳威宇說,該院已有數名局部晚期肺癌病患使用標靶藥物(Erbitux,爾必得舒)治療,臨床發現,患者不僅大幅改善腫瘤引起的不適症狀,在影像學上腫瘤也明顯的縮小。

陳威宇指出,目前治療非小細胞肺癌,著重於跨專業的整合治療:手術、放射治療、全身性化學治療及標靶療法,以達到治癒或延長存活率,及改善生活品質。像化療雖無法讓非小細胞肺癌患者痊癒,但對化療有反應的病人可增進存活率及減輕不適症狀。

陳威宇表示,現在的「標靶療法」,不像傳統化療的「散彈打鳥」方式,它針對癌細胞之所以突變、增殖或擴散的機制,透過分子生物技術直接阻斷腫瘤細胞生長與修復的能力,或抑制腫瘤中的血管新生,從而防止腫瘤的擴大與轉移,有效殺死癌細胞,並大幅減少對腸道黏膜破壞、對骨髓造血的抑制、毛髮掉落等副作用。

目前的標靶治療藥物,包括Iressa(艾瑞莎)、Tarceva(得舒緩)可用於化療失敗的非小細胞肺癌,Avastin(癌思停)則可抑制腫瘤新生血管。

陳威宇表示,用於大腸直腸癌的Erbitux(爾必得舒)是一種上皮生長因子接受器(EGFR)的阻斷劑,可抑制癌細胞生長,並加強癌細胞對化療藥物的敏感性。

研究顯示,80%以上的肺癌細胞膜上的上皮生長因子接受器呈現陽性,也可望成為治療的選擇。

醫師籲 孕婦接受B型鏈球菌篩檢

【2006/08/25 民生報】

【記者楊心怡/報導】

醫師指出,約有四分之一的育齡婦女,身上帶有B型鏈球菌菌落,而近一半的新生兒會在生產過程中,經由產道感染此菌。因此,醫師呼籲,雖然B型鏈球菌篩檢目前仍為自費項目,但孕婦皆應接受此項篩檢,以期能健康快樂的迎接新生命。

甫三個月大的高小妹妹,五天前因發燒而至診所看診,但使用口服藥後,症狀並無改善,且除持續發燒外,逐漸出現活動力減低、喝奶量減少、哭鬧不安,媽媽甚至在換尿布時發現高小妹的左腳不太能動。就醫檢查後發現,高小妹妹感染了B型鏈球菌,左側的髖關節則疑因細菌透過血液傳播,而造成發炎。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陽明院區小兒科醫師胡逸然表示,準媽媽約有22%身上帶有B型鏈球菌菌落,絕大多數沒有症狀,但確有一半的新生兒會再生產過程中,經產道感染此菌,而感染後的發病率約1-2%;此外也有極少數的新生兒,是在子宮內經胎盤的血流感染。

目前研究發現,易發生新生兒感染B型鏈球菌的危險因子,除孕婦本身在產道或泌尿道帶有菌落外,還包括孕婦發燒高達38度以上、早期破水超過18小時、早產 (<37週)、孕婦<20歲,及上一胎寶寶曾發生B型鏈球菌感染之孕婦。

胡逸然指出,新生兒感染B型鏈球菌,嚴重者可能發生呼吸窘迫、肺炎、腦膜炎或敗血症的臨床表現,致死率可高達20%-40%。而存活的寶寶中,11%會有聽力、視力、動作遲緩等嚴重後遺症,甚至會影響智力發展。美國疾病管制中心已建議所有孕婦,於懷孕35-37週間,接受陰道和肛門直腸的B型鏈球菌篩檢,並給予篩檢陽性的孕婦,在待產時使用有效的抗生素治療。

桃竹苗診所 假日擬休診

【2006/08/25 民生報】

【記者薛桂文/報導】

繼中部四縣市的診所月休四日後,北部桃竹苗的基層醫師也擬在九月跟進,以免健保給付點值「直直落」,且其他地區醫界都在觀望中,未來民眾假日看診恐怕會更不方便;但健保局表示,此事仍待協商,尚未定案。

健保基層總額北區執委會主任委員張武誼表示,國外醫師在假日、晚上都休診,而國內則無論平時、假日、白天、晚上都找得到開門的醫療院所,民眾看病非常方便,但醫師卻得犧牲生活品質,且在健保總額制度下,目前連收入也縮水。

他表示,由於總額固定,醫師看愈多病人,給付的點值愈低,目前基層診所申報一元的費用,大概只能拿到八毛;所以,為免點值持續下降,今年六月,基層總額中區的台中縣市、南投、彰化診所,已率先實施月休四日。

據了解,北區基層總額執委會也已提議,桃竹苗的一千多家診所,九月起,申報給付的日數,最好為當月天數減四,意即月休至少四天,而月休少於四日者將加強抽審;甚至有傳言,不配合的診所,將刪七分之一的給付,但張武誼嚴正否認。

他指出,月休四日只是建議,診所醫師也有不休假的自由,執委會雖將加強審查不休假的診所,但不可能隨便刪除給付;而且,目前除每月申報一、兩萬件的「大戶」診所,以及多名醫師合作的「聯合診所」外,多數診所都很贊同此一提議。

健保局北區分局經理毛燕明則強調,北區執委會雖提議月休四日,能否實施,還待下周開會討論,最快十月才能實施;健保局雖認同醫師有合理休假,但不贊成以聯合、甚至強制方式,要求診所月休多少天,而應由醫師視情況自行決定。

毛燕明說,醫界在討論休假問題時,也應避免影響民眾的就醫權益,更須顧及民眾觀感,切勿造成恐慌,或讓社會大眾覺得醫師唯利是圖。

不過,這股月休四日的風潮似乎方興未艾,包括台北、南區的基層醫界,也有愈來愈大的聲浪要求跟進,以挽救低落的健保點值;但因仍有反對聲音,各地多半還在觀望,將視中區診所三個月的實施成效,才決定是否比照。

張武誼認為,隨著健保財務日益困難,民眾不能再期待,醫療服務可以像過去一樣方便、又不需多付錢;其實,即使診所假日休診,民眾有急症還是可以看急診,或加入家庭醫師計畫,則二十四小時都能找到醫師,只是習慣改變,並不影響權益。

器官捐移》肝腎併植 存活率佳

【2006/08/25 民生報】

【編譯錢基蓮/路透紐約電】

洛杉磯加州大學做的一項研究發現,聯合移植肝和腎對這兩個器官都有病變的患者而言,存活率和器官功能都非常好。研究員分析一家器官移植中心16年來對98名患者實施肝腎聯合移植的資料,報告作者說:「同時移植肝臟和腎臟為兼有慢性肝病和腎臟衰竭的患者而言,是最佳選擇。」研究報告刊於《外科手術檔案》。

器官捐移》家屬大愛器捐 病患受惠

【2006/08/25 民生報】

【記者沈尚良/台南報導】

「器官捐贈所象徵的真實意義:就同太陽給大地陽光,才顯現出它的可貴啊!它是否損失?沒有!它繼續地發出光熱,沒有休止呀!」

衛生署台南醫院最近為一名腦死者進行捐贈器官摘取,起因於這名器捐者張耀興的家屬主動提出要捐贈身上所有可用器官,讓多達七位病人受惠,其大愛實在令人感動。昨天,張耀興的弟弟張文武代表家屬發言,他表示,希望器捐的觀念如陽光普照,讓國內近7000位等待器官移植的病患有重生的機會。

張文武還提到,在準備捐出哥哥的器官時,無處可供諮詢,於是打「104」詢問哪家醫院可接受器官捐贈,查號小姐親切地問他的地點,並告訴他慈濟醫院太遠,在台南可以聯絡成大醫院。他說,這一通電話沒有制式的答覆,、也不是冷冰冰地要人報出查詢對象或給予電腦語音的答覆,讓他頗為感謝。

器官捐贈者張耀興由於急性腦中風,腦幹出血,在本月10日住進署立台南醫院外科加護病房,經該院神經外科主任林湘文診斷,靠手術挽回生命的機會渺茫,病況也持續惡化。12日凌晨,家屬想起曾簽器官捐贈卡而主動提出要器官捐贈,隔天,經兩次腦死判定後,下午6點半開始摘取器官,其中心臟由台北振興醫院取回,肝臟由林口長庚取回,腎臟、眼角膜及皮膚則由成大醫院取回。

器官捐移》器官移植 明年健保列專款保障

【2006/08/25 民生報】

【記者薛桂文/報導】

為鼓勵醫界多進行器官移植,幫助更多重症患者重生,中央健保局擬在明年的總額預算中,將器官移植獨立出來,給予專款、固定點值保障,估計一年花費約22億元,待健保醫療費用協定委員會下周討論即可定案。

據衛生署統計,國內等待器官移植的病患將近七千人,能獲移植者一年才五百多人,但其中到大陸換器官的台灣人估計就有四百多人,主要是國內捐贈器官的風氣不盛,造成許多患者抱憾而終。

由於醫界認為,國內器官移植個案少,除與民眾捐器官的風氣差有關,在健保總額制度下,這類手術花費大、又不賺錢,醫院擔心排擠了其他醫療服務的資源,多半在勸募器官的意願不高,甚至有泌尿科醫師加入換腎團隊後,薪水立刻減少三分之一,也因此減少移植團隊的新血加入。

健保局副總經理李丞華表示,其實,鼓勵器官移植不僅照顧到重症患者,對吃緊的健保財務也有好處;以換腎為例,術後每年使用抗排斥藥不到二十萬元,但洗腎一年至少花掉七、八十萬,若能多一個洗腎病人換腎,健保可省五十萬元以上。

此外,健保局也已提出建議案,明年醫療費用成長率以4.25%計算,一年需4415億元,但保險收入估計僅3755億,扣除民眾所繳的部分負擔,還不足221億元,全案也將在下周送費協會討論。

據了解,健保監理委員會原本成立專案小組,將研議解決財務缺口的方案,並預定今天提出討論,但之前政府高層一再重申近期內不會調保費,因此監理委員也不想扮黑臉,這個燙手山芋可能最後還是會丟回衛生署、健保局。

好泉澄素食館 私房菜超人氣

【2006-08-25/民生報/C7版/地方消費】

四個股東獲宗教寄託 改過向善 願對染毒癮朋友伸援手
記者林中偉/台中報導


位於台中市精誠路上的「好泉澄」日式蔬食店,專賣各種精緻、可口素食,開幕不過短短一個多月,就賣出口碑,成為附近不少上班族、社區民眾的最愛。事實上,集資一起開店的四個股東,都有「不堪回首」的過去,直到獲得宗教的寄託,才又重新「活」了過來。
店面絲毫不起眼的「好泉澄」素食館,每到用餐時間,總是高朋滿座,店內的私房菜,例如北方食散子餅、日式炸豬排(素)、鐵板菇菇以及猴菇拉麵、松子青醬麵,都是超人氣的素食。另外,招待客人的小菜,包括薑末醬油蕃茄、涼拌南瓜、青木瓜,也因加了特製的梅、醋,風味相當特殊,經常讓顧客停不下筷子。

其中,一般民眾很少看到的食散子餅,用春捲皮包裹食散子 (一種油炸麵食、類似迷你油條)、生菜、素肉以及香菇、沙拉等配料,吃起來格外可口。

慈濟師姐林玉鳳表示,「好泉澄」的四個合夥人,蔡天勝、洪崧元、林朝清以及袁志忠,都曾經染上毒癮,並虛擲了多年青春。因販毒入獄的蔡天勝,在獄中接觸慈濟刊物後改過向善,刑滿立即加入慈濟這個大家庭。

因緣際會,蔡天勝以過來人身分,協助洪崧元、林朝清和袁志忠擺脫毒品。為了幫助外甥洪崧元和他的難兄難弟,在大墩十一街開設「好泉澄」的郭鉻安,傾囊傳授私房絕活,讓他們共同開店當老闆。眼見兒子「阿元」終於走回正路,廚藝不錯的郭玳銀,也在店內幫廚,可口的小菜,都出自洪媽媽之手。

因為曾經荒唐過,一起開店的「四劍客」,臉上經常掛著笑容。蔡天勝表示,他們相當知足、感恩,也願意對其他身染毒癮朋友伸出援手,協助他們回歸社會,過幸福快樂的日子。

品德教育 納國中小評鑑、獎助依據

【2006-08-25/聯合晚報/4版/焦點話題】

教育部提案 指社會有大事發生 便凸顯品德教育重要 ‘政策講十遍 慢慢會實現’ 各校、縣市局長無異議通過
記者謝蕙蓮/屏東報導


國人質疑第一家庭的誠信、清廉,百萬人倒扁行動箭在弦上。教育部值此敏感時刻,今天在全國教育局長會議中提案,把品德教育納入國中小學校務評鑑,並納入教育部年終視導、績效考評,作為獎補助依據。
教育部常務次長吳財順在說明提案時表示,學校教育即使什麼都做好,只有品德教育不好,就算「有缺失的教育」、「不完整的教育」。他直言,每當社會上有大事發生時,外界都會重提品德教育很重要,有時還會「倒打教育部一耙」。

吳財順說,「政策講十遍,就慢慢會實現」。教育部93年底就頒布「品德教育促進方案」,品德教育的重要教育部一再強調,他希望能藉由今天提案,引起大家重視。

在教育部說明提案緣由和作法後,與會的各縣市教育局長、學校人員和教育部官員一片鴉雀無聲,順利無異議通過。

吳財順強調,品德教育和國語、社會、數學、自然等知識性學科不同,不是一門既定課程,而是體驗性、多元化的教學,各個學校可以因地、因人制宜,從學生一早進校門到下午放學走出校門為止,透過身教、言教、境教,提升國中小學生品德教育。

教育部訓委會則在提案中,請各縣市制定中心德目和行為準則,納入綜合活動學習領域或語文、社會、健康與體育等相關課程,透過閱讀、主題討論、教學或朝會、周會、班會、模範生選拔、班級公約、體育競賽、日常打掃…等,引導學生體驗。

教育部也收集多所國小作法,提供各縣市教育局轉給國中小參考。其中慈濟大學附小為小二學生規畫趣味闖關活動,透過衣著、用餐禮儀、幫忙家事、接聽電話、清潔打掃過程,了解學生日常生活中是否都達到要求。

星期四, 8月 24, 2006

一年12例 主動脈弓手術

【2006/08/24 民生報】

【記者沈尚良/台南報導】

主動脈弓手術是心臟血管外科醫師的大挑戰,死亡率超過兩成,成大醫院採用手工製二叉式或三叉式人工血管置換術合併右腋動脈灌流,在過去一年的12例中,創下無死亡、無中樞神經損害發生,是急性主動脈剝離近端型、主動脈弓動脈瘤、主動脈血腫塊近端型患者一大福音。

成大醫院心臟血管外科主任羅傳堯表示,該院去年7月起針對主動脈弓重建手術,採取利用右邊腋動脈作為體外循環的動脈插入處及順行式腦部灌流的方式,治療12位病人,9男、3女,平均60歲,最年輕的才27歲。其中8位接受手工製的二叉式人工血管,4位接受三叉式,作為主動脈弓重建時腦部血管的再植入移植片。另也都合併其他治療。

12位病人手術過程順利,無手術死亡病例,更無重大併發症。術後只有1位病人術前因主動脈剝離發生腦部缺血,以致後3天才完全甦醒,1位病人1天後甦醒,其餘10位都在術後當天完全恢復意識,追蹤過程也沒有任一病人有中樞神經損害。

傳統主動脈弓手術對多數心血管外科醫師猶如禁地般,最主要是因主動脈弓疾病常合併其他主動脈、主動脈瓣及缺血性心臟病等,手術危險性高達20%以上。除了複雜性外,主動脈弓上的無名動脈及左頸動脈更是供應腦部血流的主要來源,術中腦部保護是否恰當,是手術成功與否的重要關鍵之一。

羅傳堯說,主動脈弓重建手術時,人工心肺機的體外循環必須暫時停止,此時就有腦部組織缺血的可能性。這時腦部保護有3種方式:例如低溫,把體溫降到20℃以下,約可維持45分鐘;由上腔靜脈逆行性腦部灌流,以及直接順行式腦部灌流,提供心血管外科醫師充裕手術時間及清楚的手術術野,以便能進行主動脈弓手術。

新型流感疫苗招標 衛署反駁有弊

【2006/08/24 民生報】

【記者張雅雯/報導】

因應新型流感大流行的威脅,台灣可能面臨有錢買不到疫苗的窘境,衛生署積極進行疫苗自製計畫BOO(自建、自有、自營)案,被本土疫苗廠國光生技申訴,認為目前得標的荷商諾貝爾(AKZO NOBEL)以細胞培養疫苗,有高度致癌風險,但疾病管制局局長郭旭崧昨出面駁斥,強調自製疫苗攸關2300萬人性命,到時他願意第一個施打,來保證這支疫苗的安全性。

由於台灣並非世界衛生組織(WHO)會員,一旦爆發新型流感疫情,恐出現無法取得疫苗的危機,郭旭崧表示,採購疫苗作業短期還是以採購國外疫苗為主,中期由國衛院的先導藥廠生產,最終由與衛生署完成議約的諾貝爾在台設廠生產疫苗,在廠房未能生產前,有義務協助取得國人需要的疫苗。

不過,未得標的本土疫苗廠國光生技不服這項招標結果,向法庭申訴指出,荷商諾貝爾沒有生產人類使用疫苗的經驗,而且該廠以細胞培養方式生產疫苗,有高度致癌風險。

郭旭崧表示,製作新型流感疫苗可分為雞蛋培養及細胞培養,由於雞蛋培養疫苗速度比較慢,一顆雞蛋只能製造2人份,而諾貝爾使用的細胞培養MDCK技術是目前全球研發的主流,致癌的風險也許在5年前是如此,不過,近來這種方式運用在流感疫苗技術上有重大突破,所以荷蘭已有細胞型疫苗上市、美國也核准進行人體實驗。

郭旭崧強調,招標過程均依法進行,未來也都會經過歷史檢驗,不容許落選廠商基於自己利益而扭曲抹黑,到時一定會確保安全無虞,才提供給國人使用;他也澄清,並非不願意給本土產業機會,必須以防疫與國家安全為考量重點。

老翁染恙蟲病 險送命

【2006/08/24 民生報】

【記者林秀美/高雄報導】

爬山可健身,但小心蟲蟲危機。高雄一名老翁每天爬山健行,有天竟發燒、休克合併呼吸衰竭,緊急住進加護病房治療,差點老命不保,原來是感染恙蟲病。醫師提醒山區、草叢蟲蟲多,出外踏青少接觸草叢,並儘量穿長袖衣褲。

這名老翁過去健康情形良好,這次因持續發燒、畏寒八天而到醫院急診,並伴隨呼吸困難、疲憊、肌肉痠痛等症狀。經檢查有輕微黃疸、肺部囉音、血小板減少、肝、腎功能異常等。入院後突發休克,合併呼吸衰竭,緊急轉入加護病房觀察。醫師懷疑感染恙蟲病,後經衛生署疾病管制局檢查證實為恙蟲病。

高雄醫學大學附設醫院感染內科醫師林俊祐表示,許多山區、草叢,潛藏著蟲蟲危機,尤其被稱為叢林型斑疹傷寒的恙蟲病,在暑假期間橫行,倘若未接受適當治療,死亡率可高達60%,民眾前往山區健身或避暑都要特別小心。

感染科醫師林蔚如指出,恙蟲病名稱的由來,乃因古人居住環境周遭多草叢,容易被恙蟲叮咬而發病,所以彼此見面時常以「別來無恙」互相問候。其致病原因是被帶有恙蟲病立克次體的恙蟲幼蟲叮咬而感染。台灣各縣市都曾有病例報告,近年來主要發生在金門、花蓮、台東、高雄縣市及澎湖等地。傳播媒介主要為地理恙蟲。恙蟲的動物宿主為囓齒類、哺乳類(羊、豬、狗、貓)、鳥類(鳥、雞)等等,其中又以囓齒類為主。

恙蟲病的潛伏期約為5-21天。其主要臨床症狀為皮膚出現無痛的焦痂、淋巴腺腫大、發燒、出疹。如未經適當治療,嚴重會有休克及多重器官衰竭,甚至死亡。目前尚無有效疫苗預防,治療則以四環黴素類最具療效。

民眾預防蟲蟲叮咬,最好是不要進入草叢地帶,且穿著長袖衣褲及長靴等避免皮膚暴露。或者在身體暴露處塗抹驅蟲劑,每4-8小時抹一次;如需久留,可請醫師開處方,服用偉霸黴素(Doxycycline)每週200毫克,離開後仍需持續使用3-4週。離開易感染地區後應儘快沐浴,換洗全部衣物,並仔細檢查有無被恙蟲幼蟲叮咬。

為精障患者募衣服 網友捐舊衣 玉里醫院塞爆

2006/08/24 - [ 中國時報/大台北萬象/C3版]
【徐誌謙/玉里報導】

  日前署立玉里醫院陳豐偉醫師,在網路上發起捐舊衣給住院療養精神病患,獲得全國各地網友熱烈迴響,截至目前為止醫院已收到超過 2000箱舊衣,遠超過醫院需要。除呼籲網友不要再轉寄、不要再寄送舊衣外,也為這些舊衣大傷腦筋呢。

  雖然署立玉里醫院發給病患足夠的換洗制服,但對那些大小便失禁,得常常換尿布病患來說,換洗衣物便不夠,加上想讓病患有機會換穿制服以外衣物,有利病患康復後適應未來社會生活,玉里醫院精神科醫師陳豐偉日前發起網路捐舊衣活動,沒想到獲得超乎醫院預期的熱烈迴響,活動中心堆滿全國各地寄來的舊衣物。

  玉里醫院社工室主任蕭盈潔表示,病患不是窮到沒有衣服穿,醫院也有準備足夠制服給住院療養病患,招募二手衣的用意是,希望讓患者除單調制服,也有機會穿自己喜歡的衣服,穿出自信。蕭盈潔指出,雖然他們希望募集的是成人衣物,但來自全國各地的舊衣是男、女裝、童裝都有,數量累積太快,遠超過醫院所需的量,令工作人員大傷腦筋,每天光是搬寄來的舊衣物就搬到手軟。

  蕭盈潔說,請民眾不要再寄舊衣,也請網友不要再轉寄這項郵件,醫院打算留500箱庫存量,其他的衣物歡迎有需要的社福團體、慈濟 功德會向玉里醫院洽詢。

  此外,如果民眾想幫助精神病友,歡迎捐款給「社服基金募款專戶」,指定或非指定項目給醫院病友。署立玉里醫院社服基金郵政劃撥專戶戶名:行政院衛生署玉里醫院社會服務暨醫療救助基金,郵政劃撥帳號:06683580。

書訊/一次解答所有你對用藥的疑問《醫院常用藥100問》

2006/08/23 10:37 東森新聞
 文/宓兒

當我進入醫業時,我鄭重地保證,要奉獻一切為人類服務,憑著良心跟尊嚴從事醫業,病人的健康為我首要顧念。──侯文詠《白色巨塔》

白色巨塔最近剛剛上檔,讓小編每天準時守在電視前等著收看,覺得片頭的這段話很發人醒思喔。以往,醫療產業因為具有很高的進入性門檻,一般人難以窺視其貌,對於身著白袍、忙碌於白色高塔之中的這群專業人士的言行,更是完全接受奉為圭臬。

也許是因為知識經濟時代的來臨,或說淺白一點,大家書唸的多了、見多事廣了,才會開始對原本習以為常的事產生疑問。就拿生病吃藥這件事來說吧,難道你都不曾對從診所、醫院拿回來的這一大包藥感到困惑嗎?像是…為什麼一定得吃這麼多顆?為什麼一定要連續吃個三天?如果你也跟小編一樣是個好奇寶寶,那麼,推薦你一定要收藏《醫院常用藥100問》。

相較於市面上這類型的翻譯書,《醫院常用藥100問》是由花蓮慈濟醫院藥劑科團隊撰著,在內容以及整體的企劃上更能貼近台灣民眾的需求,值得一提的是,每一篇的文末都標註了執筆藥師的姓名,也就是說:有藥師掛保證啦!從用藥基本觀念到各常見疾病的用藥須知,從前那些讓你覺得一頭霧水、距離遙遠的疑問,現在藥師通通告訴你!

年中的時候,許多出版社相繼出了不少談論醫病關係的書,如《藥廠黑幕》、《無效醫療》…等,眼尖的讀者如果曾經翻來看看,你會發現,原來整個醫病產業中蘊含著如此廣大的商機,以致於使得那些懷抱理想,擁護過類似本文開頭那段誓詞的醫師或藥商,到頭來全都和進了這塊經濟大餅裡,為了獲取更大的利益,不惜拿生命開玩笑…

不管如何,小編強烈的建議每個家庭必備一本《醫院常用藥100問》,特別是那些生病不願走入醫院看病,老是買成藥吃了了事的你。看完病,領藥時,你有問過這五個問題嗎:「問藥名、藥效、用法、用多久、注意事項」。其實藥物宛若一把雙面刃,唯有學會正確用藥,才能發揮最大功效!要不然,小心哪天身體內的毒素累積到一定的量時,要了你的命!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博客來網路書店。

尿道下吊帶手術 擺脫尿失禁惡夢

2006-08-23 16:34 中央社

(中央社記者劉嘉泰花蓮縣二十三日電)有尿失禁困擾的男性不妨考慮接受﹁尿道下吊帶手術﹂擺脫惡夢,花蓮慈濟醫院泌尿科主任郭漢崇表示,這項手術是將吊帶放在恥骨弓彎處,在骨盆底做壓迫治療尿失禁,如果尿道較鬆垮,造成攔阻作用還不夠強,就必須再塞填充物,以發揮這道人工柵欄的效果。

一名七十歲的許老先生三年前因前列腺癌根治性手術引發尿失禁,必須每天穿著紙尿褲度日,且大約每半個小時就要換一次紙尿褲,造成日常生活極大的不便,許老先生到各醫院求診,希望能解決尿失禁的問題,但獲得的答案都相同,醫師都判定許老先生必須穿著紙尿褲度日。

許老先生於今年七月在外甥女的推薦下前往慈濟醫院求診,郭漢崇以﹁男性尿道下吊帶手術﹂進行治療後,許老先生終於擺脫尿失禁惡夢,不必再穿紙尿褲生活,重新找回生命的尊嚴和人生的樂趣。

郭漢崇表示,男性尿道下吊帶手術的原則很簡單並不困難,主要是將用在女性應力性尿失禁的﹁膀胱頸懸吊術﹂加以延伸發展而成,男性的尿道下吊帶手術是將吊帶放在恥骨弓彎處,於骨盆底做壓迫來治療尿失禁。

郭漢崇指出,對於尿道較鬆垮的男性,如果這樣的攔阻作用還不夠強,就必須再塞填充物,讓這個人工柵欄發揮應有的功效,將膀胱連結尿道的出口扣住,以達到攔阻尿液的作用,而膀胱因為有下吊帶的輔助支持,也能繼續以自身尚存的收縮力控制排尿,病患出院後,只要多喝水、多吃水果避免便秘,就可擺脫紙尿褲的糾纏。

星期三, 8月 23, 2006

擺脫尿失禁惡夢 《男性尿道下吊帶手術》解救七旬翁

紀錄:曾慶方於 2006/08/23 PM 03:16
花蓮慈濟醫學中心新聞資料敬請參考 民國九十五年八月二十三日
擺脫尿失禁惡夢 《男性尿道下吊帶手術》解救七旬翁

七十歲的許先生因為尿失禁的困擾,被判定後半輩子必須穿著紙尿褲度日,為此許阿公每天生活在憂鬱中。花蓮慈濟醫學中心泌尿科主任郭漢崇醫師以「男性尿道下吊帶」療法,讓他重新找回人生的尊嚴、生命的樂趣。

「只為了吃那兩餐而活,人生實在沒什麼好享受的,想想,不如死了算了。」許阿公說。三年多前動過前列腺癌手術之後,尿失禁的困擾就一直纏身,一千多個日子以來,許阿公每半個小時左右,就得換一次紙尿褲,而紙尿褲為許阿公帶來許多生活上的困擾。阿公很不適應穿著紙尿褲的感受,因為走到哪兒,就必須在哪兒留下一包一包的「小解記號」,讓他自覺像隻狗,日日都過著提心吊膽的日子,哪兒都不太敢去,人生毫無快樂可言。三年多許阿公走遍許多家大醫院,得到的答案都相同,阿公的後半輩子都必須穿著紙尿褲過日子。

今年七月許阿公在外甥女的推蔫下來到花蓮慈濟醫學中心,郭漢崇醫師以《男性尿道下吊帶手術》治療後,從此擺脫了包紙尿褲的日子,重新找回生命的尊嚴、人生的樂趣。

「男性尿道下吊帶」的手術原則很簡單並不困難,主要是將用在因生產或年紀大所產生《女性應力性尿失禁》之「膀胱頸懸吊術」加以延伸發展。郭醫師表示女性的膀胱頸懸吊術是將一條人工吊帶置放於尿道下面做懸吊;而男性之尿道下吊帶手術則是將吊帶放在恥骨弓彎的地方,於骨盆底做壓迫。對於尿道較鬆垮的男性,如果這樣的欄阻作用還不夠強,就必須再塞以填充物,讓這個人工柵欄發揮應有的功效,將膀胱連結尿道的出口扣住,以達到欄阻尿作用,而膀胱因為有下吊帶的輔助支持,也能繼續以自身尚存的收縮力控制排尿。

郭漢崇醫師表示,許老先生的尿失禁是前列腺癌根治性手術所引起的,但並不是每個手術都會造成尿失禁,有可能是腫瘤過大,或者術中出血需要充分止血時傷到骨盆底肌肉、括約肌神經時,才會發生尿失禁的情形。一般說來,完成手術出院之後,患者只要多喝開水、多吃水果,避免便秘,就可以快樂自在的無「紙尿褲」一身輕。


撰文者:程玟娟 曾慶方
報 導:慈濟基金會醫療志業發展處

天天開口笑 快樂又健康

【2006/08/22 民生報】

記者胡恩蕙

笑,對健康有益,而且有科學實證。研究發現,笑有助提高免疫功能,因此多開口笑,不僅能讓心情愉快,更能讓身體健康。

笑對健康的幫助,在1976年的新英格蘭醫學期刊就有記載,當時一個名為卡森的記者,將自己罹患僵直性脊椎炎的經驗寫成文章,他描述每當捧腹大笑10分鐘,就可以讓自己安穩睡眠二小時以上,認為笑有麻醉效果。他的這篇文章被刊登在新英格蘭醫學期刊,也開啟美國、日本、加拿大、英國等國家對笑和生理指標改變的研究。

一項2006年剛發表的日本研究指出,大笑可以活化23對基因的功能,其中有18個主管免疫功能,還有一些主導神經訊息傳遞、細胞生命周期等。

台大公共衛生研究所副教授張玨表示,綜合各項研究,笑可導致免疫功能、疼痛忍受度、內分泌、神經系統等生理指標的正向改變,進而有助於呼吸與血液循環,降低壓力荷爾蒙,促進攝氧量和肺活量。從心理面來說,笑可做為壓力調適的緩衝,改善情緒,因應失落和悲傷,減低焦慮,提升自尊和樂觀。所以笑一笑,對身心都好!

台大公衛所助教徐欣萍說,美國研究發現,和別人社交的場合,笑的機率是自己獨處的30倍,因此多與他人社交對身心健康有益。

國內目前並無針對笑如何影響身心的研究,台大公衛所計畫將研究「笑笑功」對生理、心理的影響,研究計畫收案30人,以失眠、焦慮等身心症狀的民眾為主,參加者練習「笑笑功」一陣子後,將接受情緒量表測量心理狀態,及自主神經、唾液測驗檢測生理情況,欲參加者可與台大公衛所助教徐欣萍聯絡。

青光眼上身 眼科醫生渾不覺…

【2006/08/22 聯合報】

【呂大文/三軍總醫院眼科部部主任】

青光眼是個逐漸讓人失明的疾病,需要早期發現及早期治療,但可惜的是臨床上我們常遇到的病例,都是發現得太晚且開始治療太晚,以致治療的效果大打折扣。最主要的因素是在青光眼的初期,患者因視力並無太大影響而忽略了此病的存在,因此我們也曾發現,有些眼科醫師自己得了青光眼亦不自知。

今年六月世界青光眼大會在加拿大溫哥華召開時,討論的重點即在如何早期發現青光眼病患,並給予有效治療。

WHO(世界衛生組織)的高級專員瑞尼可夫醫師在會中指出,目前WHO的眼科防盲重點主要為四大疾病:白內障、砂眼、夜盲症及維生素A缺乏造成的眼睛失明,原因是這四大疾病易於診斷,且處置方式明確,從公共衛生的角度來看,防治工作推行起來較為容易且有效率。

至於青光眼,因為種類多,診斷亦較困難,故雖然80%的患者若提早發現可減少失明機會,WHO仍未列為防盲重點。但由於青光眼是造成全世界失明人口的主因之一,瑞尼可夫也指出,經過相當的機制,也許將來青光眼亦可列為WHO的防治重點。

由於青光眼在亞洲與非洲常常是失明的重要原因,我在大會中代表亞洲青光眼醫師表達觀點,指出目前57%的青光眼病人在亞洲,86%的隅角閉鎖性青光眼患者更是多存在亞洲,隅角閉鎖性青光眼的病人當中1/4的患者可造成雙眼失明,而歐美較多的隅角開放性患者只有1/10的患者會造成雙眼失明,所以青光眼在亞洲患者更需要較多的關切。

美國約翰霍普金斯醫學院的Quigly教授則指出,目前世界上有3千7百萬人失明,1億2千4百萬人為低視力,故全球約有1億6千1百萬人有不同程度的視力損害。他預測,2010年青光眼患者將達6千萬人,其中4千5百萬人為隅角開放性青光眼,1千5百萬人為隅角閉鎖性青光眼,且約有840萬人為雙眼失明。他更預測,2020年舉世約有1千1百萬人因青光眼而雙眼失明,故他也強烈提出應將青光眼的防治計畫列為WHO的重要工作。

在WHO正式將青光眼放入全球防盲計畫前,在台灣地區,我們建議40歲以上的人,每年應做一次青光眼篩檢,因為青光眼的好發率在40歲約為1.5%,且隨著年紀增加,至70歲時可達5%。

另外,如果家屬中有青光眼的患者(尤其是直系血親),由於發生率可以增加13倍以上,滿18歲以後,即應每年做一次青光眼篩檢,如此才能防治這個逐漸令人失明的疾病。

星期二, 8月 22, 2006

小兒鼻過敏 可常做鼻部健康操

【2006/08/22 民生報】

【記者林進修/報導】

過了中元節,秋天的腳步已逐漸走近,不少有過敏體質的孩子又開始打噴嚏、流鼻水,搞得家長心煩不已,紛紛陪同就醫。

「醫師,我感冒了。」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中醫院區中醫師申一中透露,最近不少小病號一進診間,就苦著一張臉訴苦,但經過詳細檢查及診斷,他們表現的呼吸道症狀,並不全然是感冒所造成的,治療方式當然也有所不同。

就預防醫學而言,申一中指出,中醫學始終認為「正氣存內,邪不可干」。也就是說,如果身體的免疫力夠強,病毒及細菌根本就近不了身,何況致病?因此若能提升免疫力,應可減少這些呼吸道症狀的出現。

申一中表示,提升免疫力應定期由中醫師把脈診治及用藥來達成。服藥期間,如果出現感冒或其他症狀,也應再由中醫師把脈處方,不要一直服用既有藥膳。即便有必要服藥,也不妨藉由食物來推動藥氣,因此不宜吃太複雜及生冷燥熱的食物。

若確診為過敏性鼻炎,並出現鼻塞、打噴嚏、流鼻水、眼耳喉鼻部搔癢及全身皮膚乾癢等症狀,就應找出過敏原並予避開。中醫的鼻部健康操可預防鼻塞,病童不妨試試看,首先是將雙手輕輕而快速地搓熱,摀蓋住鼻部約五秒鐘;接下來,以食指指腹由鼻孔旁邊五分處的迎香穴,沿法令紋向鼻翼方向輕輕按摩;按摩到法令紋與鼻翼交會處的鼻通穴時,停留一秒鐘即放手,每次按摩三下。

申一中說,上述鼻部健康操以清晨起床前施行的效果最好,每次至少重複十遍。此外,他提醒病童,起床前可先在被容內多加件衣服;起床前或起床後,再喝杯熱水,減少風寒侵襲。

類風濕性關節炎 引發間質性肺病

【2006/08/22 民生報】

【記者龐凱駿/嘉義報導】

一名22歲女子日前到署立嘉義醫院接受健康檢查,醫師從X光片發現她肺部有浸潤情形,細問後才知該女子在10年前曾罹患類風濕性關節炎,雖然經藥物控制,目前沒有發病,但X光片卻呈現出間質性肺病,相當罕見。

衛生署嘉義醫院胸腔內科醫師林冠群說,年輕女性是自體免疫疾病如類風濕性關節炎,或紅斑性狼瘡的好發族群,尤其容易在國、高中時發病,推測和熬夜及壓力大有關。

透過X光片顯示,該名女病患肺部呈現浸潤現象,進一步詢問,才知她在10年前,曾罹患類風濕性關節炎。經過一段時間的藥物治療後,病情獲得控制,但卻出現間質性肺病症狀,臨床上頗為罕見。

林冠群提醒年輕女性,出現長期慢性咳嗽、有痰,甚至咳血,伴隨著關節疼痛時,一定要立即就醫檢查,確定是否罹患自體免疫疾病,以免延誤治療黃金時機。

高燒不退渾身打顫 要小心雷米爾氏症候群

【2006/08/22 聯合報】

【記者魏忻忻/台北報導】

徐先生數月前發燒、喉嚨痛,以為是感冒,但三天後下巴和脖子痛得像落枕,而且高燒不退、畏寒、呼吸急喘,被送到醫院急診,住院一個多月才痊癒,血液培養後確認罹患雷米爾氏症候群。

廿三歲徐先生原是倉管人員,必須輪值夜班,那陣子睡不好又工作累,一出現類似感冒症狀時,就到診所拿藥,把退燒藥吃光了,卻仍未退燒,昏睡兩天後被送到國泰醫院急診。國泰呼吸胸腔科主任邱銘煌指出,徐先生到院時白血球數值超過二萬(正常值約四千至八千),還渾身冷顫,已有敗血症跡象。

國泰副院長兼感染科主任黃政華認為,極可能是罕見雷米爾氏症候群,給予抗生素治療,病況好轉。後來以培養血液檢體,果然找到主要病因是厭氧性梭狀桿菌,正是雷米爾氏症候群的元凶。他說明,厭氧性梭狀桿菌是口中的常在菌,平常不會致病,但在人體抵抗力低落時,就可能造成感染。

黃政華說,治療以抗厭氧菌的抗生素為主,如安比西林(Ampi-cillin)或克林達黴素(Clindamycin)等,若深頸部或喉嚨深部有明顯膿瘍,必須引流,嚴重內頸靜脈化膿性血栓又高燒不退者,則考慮靜脈結紮。

徐先生住院一個多月,身高一百七十八公分的他,體重從六十八公斤降到四十七公斤,出院後才慢慢回升。黃政華說,過去醫師誤打誤撞用抗生素治好厭氧性梭狀桿菌感染,現在這種病很少見,但年輕人若有感冒症狀,疼痛卻不尋常地往下延伸到脖子、胸口、腰部,就可能是典型的雷米爾氏症候群,不可掉以輕心。

黃政華認為,近來抗生素濫用減少,讓臨床上得以再次發現此症,但發表案例絕不是鼓勵大家有感冒症狀就用抗生素,抗生素對感冒無效。若出現上述病程變化,就應儘速求醫,由醫師診斷治療。

雷米爾氏症候群 延誤就醫有致命危險

【2006/08/22 民生報】

【記者林進修/報導】

如果您出現喉嚨痛症狀,幾天後轉為頸部深層部位疼痛,且又合併高燒寒顫不退及呼吸急促情形,一定要儘速就醫,台北國泰醫院日前就診斷出一例雷米爾氏症候群患者,若延誤就醫,恐有致命之虞。

國泰呼吸胸腔科主任邱銘煌表示,這名23歲男性病患發病初期因發燒不退而就近到診所就醫,被診斷為一般感冒,但連續服幾天藥後,不僅高燒不退,還併發頭頸部僵硬等不適,因而轉到該院急診室就醫。

經檢查發現,除高燒到攝氏38~39度外,這名患者的白血球飆高到兩萬八左右,且有胸痛、氣促等情形。進一步的胸部X光檢查,發現心臟後側有一陰影,且血壓偏低,疑似出現敗血性休克,於是投與抗生素治療。治療二、三天後,發燒依舊,該院副院長黃政華突然想起三年前一例雷米爾氏症候群患者,也有類似臨床表現,因而採血培養,最後確認罹患的是同一症狀。

黃政華表示,雷米爾氏症候群是一種少見的急性口咽炎和續發性併發症狀,主要致病菌是厭氧性梭狀桿菌。他說,這種桿菌是口腔中常見的菌種,對健康危害不大,這名年輕患者有可能是太過勞累,抵抗力不足而遭到感染,該菌就從喉嚨或咽喉部位的紅腫黏膜部位侵入,導致內頸動脈血栓靜脈炎。

他強調,若未及時治療,厭氧性梭狀桿菌就有可能長驅直入,往下流竄而出現肺部栓塞、膿瘍。在此之前,若能確診並投與對抗厭氧性細菌的抗生素,通常可順利痊癒。

腸激躁症候群 中藥、針灸可緩解

【2006/08/22 民生報】

【記者林進修/報導】

「醫師,我最近總是整天在拉肚子,不曉得出了什麼問題……」,「我的肚子三天兩頭就悶悶脹脹的,有時候則是連著幾天便秘,不管吃什麼藥都沒效。」

拉肚子及便秘,看似兩個截然不同的毛病,但其病因卻有可能直指一個,那就是「腸激躁症候群」。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中醫院區中醫師黃裕昌表示,這是一種和情緒變化有關的疾病,愈是充滿壓力及緊張的社會,病患愈多。

黃裕昌說,腸激躁症候群的患者經常抱怨,他們長久以來常飽受水樣腹瀉之苦,且清晨醒來或吃完早餐後症狀加重,動不動就得跑洗手間,唏哩嘩啦地拉個不停,造成生活及工作上的困擾。

有人肚子拉不停,卻也有腸激躁症候群患者是以慢性腹痛及便秘來表現,排便後下腹部的疼痛才獲得緩解。另有些人則出現腹脹、背痛、胃灼熱感、疲倦及心跳加速等症狀,不一而足。

黃裕昌表示,就中醫來說,腸激躁症候群屬於「腹痛」、「便秘」及「泄瀉」等範疇,主要是情緒失調,導致肝脾不和,進而影響腸胃機能。治本之道在於調整情緒,再依肝、脾、腎、腸等症型來治療。

若屬「肝鬱脾虛型」患者,常有心情不佳就出現腹痛、腹瀉等症狀,可以痛瀉要方合四逆散治療。若屬「脾虛不運型」患者,常有食慾不振、容易疲勞等症狀,可以參苓白朮散治療。若為「脾腎陽虛型」患者,腹瀉常在清晨前出現,附子理中湯合四神丸是不錯的選擇。如果是「腸道津虧型」患者,三、四天才排便一次,可選增液湯或一貫煎治療。

除了中藥方劑,該院中醫師顏志誠認為可加選針灸治療一項,用針則以體針及耳針為主。體針穴位有脾俞、大腸俞、天樞、足三里及三陰交等;耳針穴位則有大腸、小腸、交感、神門、皮質下等。不管怎麼治療,顏志誠建議有此毛病的人,不妨敞開心胸,放開壓力,如此才能把症狀減至最低。

非藥物宣稱療效 最高處2500萬罰鍰

【2006/08/22 民生報】

【記者楊心怡/報導】

「消除惱人蝴蝶袖、大腿贅肉、戒菸成功率高達96%、有助身體的再生能力、對傷口的癒合有加速的作用……高血壓、腦中風等慢性病皆能改善、只要穿戴使用即可減輕大範圍的痠痛……」,根據新修正的藥事法條文規定,這些非屬藥物卻宣稱醫療效能之廣告詞句,可處60萬元以上、2500萬元以下罰鍰,台北市衛生局呼籲業者切莫觸法。

台北市衛生局藥物食品管理處處長姜郁美表示,一般商品如「第二代滾輪美體推脂器」、「NosmoQ禁煙草—薄荷」、「頂級紅石榴造型手珠」、「視力回復器—眼特力」、「光能波半導體能量產品」、「Colantotte磁器健康系列」等,非屬藥物卻宣稱療效,已被衛生局依違反藥事法第69條規定處以新台幣六萬元罰鍰。

衛生局從去年至今年六月查獲違規藥物廣告779件,該局依違反藥事法處分之業者計305件,其中違反69條便有85件,最常見的便是強調其有瘦身、豐胸、增強抵抗力等的產品。

姜郁美指出,若依新修正的藥事法,將可處60萬元以上、2500萬元以下罰鍰。新修正的藥事法自今年5月19日起施行,目前雖無受罰案例,但業者也切莫游走在法律邊緣。

此外,衛生局也提醒消費者注意,衛生單位從未核准網路販賣藥品或醫療器材,因此對於誇張不實或宣稱神奇療效的廣告產品應提高警覺;身體有病痛,一定要循正規治療管道,切勿因盲目購買使用,而延誤就醫。

美研究證實 電玩能提高治療意願

【2006/08/22 民生報】

【法新社舊金山電】

在治療肥胖、癌症和癡呆症過程中,玩電子遊戲被當作一種認真的醫療方法。數百名美國電腦遊戲生產商、醫療工作者和政府政策制定者九月將到馬里蘭州巴爾的摩馬里蘭大學醫學院,參加「健康電玩計畫」(Games for Health Pro-ject)第三屆年會,這項計畫旨在促使玩電腦遊戲成為美國一種醫療方法。

為接受癌症病童製造名為Re-Mis-sion電腦遊戲的「希望實驗室」(HopeLab)的泰特(Richard Tate)說,他們相信用電腦遊戲來改善健康有巨大發展潛力,需要認真重新設計,努力達到設計者想達到的目標。

Re-Mission把生物學知識與卡通女主角蘿西(Roxxi)相結合,蘿西是一個勇敢、全副武裝的「奈米機器人」(nanobot)。遊戲中,蘿西會在人體各部位尋找並消滅癌細胞。通過一一攻破遊戲內設置的20個不同關卡,年輕的癌症患者(同時也是遊戲玩家)可以借此了解自己身體內部發生什麼以及怎樣才能有效地對抗癌症。

位於加州巴洛奧圖(Palo Alto)的希望實驗室說,罹患癌症的家長們玩Re-Mission遊戲後,也變得更願意服藥和接受所需的治療,並相信他們能夠戰勝癌症。

泰特說,該公司自四月推出Re-Mission遊戲以來,已完成來自55個國家、三萬多個訂單的生產任務。他並說,希望實驗室正在研製有助治療自閉症、憂鬱症、鐮刀狀貧血(sickle cell anemia)以及兒童肥胖症的電腦遊戲。希望實驗室準備和與會者分享它在研究和設計電腦遊戲方面的知識和經驗。

這次會議的組織者說,預期參加者包括全國健康研究所(US 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和聯邦疾病防治中心(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的代表。

人類博卡病毒 現蹤湖南

【2006/08/22 民生報】

【編譯錢基蓮/路透北京電】

中國光明日報21日報導,大陸科學家診斷一名罹患呼吸道疾病的兒童感染了人類博卡病毒(human bocavirus)。這種病毒去年才被發現。

光明日報說,這名來自湖南省中部郴州市的兒童,因嚴重呼吸道感染而住院治療。後來DNA檢測證實,這名兒童感染人類博卡病毒。但報紙並未報導這件病例的詳細情形。

瑞典科學家去年八月說,他們發現一種先前未知的病毒,可能引起許多兒童嚴重呼吸道感染。他們將病毒命名為人類博卡病毒,並建議研究人員對所有引起呼吸道感染病毒展開有系統的研究。

這項刊於《美國科學會公報》的研究報告顯示,醫師對造成大部分呼吸道感染的病源所知極少。衛生專家說,由於禽流感大流行的威脅揮之不去,所以迅速診斷和治療呼吸道疾病格外重要。

【2006/08/22 民生報】

慢性處方箋 釋出對象放寬

【2006/08/22 聯合晚報】

【記者韋麗文/台北報導】

健保局再增列「慢性蕁麻疹」為慢性處方箋釋出的對象,一次可領取30天以內的用藥,或是索取慢性病連續處方箋,減少病患不斷回診領藥的困擾。遠洋漁船船員出海前,也可一次領兩個月份的藥量。

健保局修正全民健康保險醫療辦法,改變許多領藥規則,讓病患取藥更方便。包括遠洋漁船船員出海作業、長期臥床、行動不便的慢性病患,可以委託他人向醫師陳述病情,代為領取相同的用藥,病患家屬就不必為了領藥,而大費周章的搬動病患,只為了讓醫師看一眼、領藥。

健保局醫管處專員黃淑雲指出,目前共有97種慢性病患可以要求慢性處方箋,健保局再增列慢性蕁麻疹,醫師視病情需要,一次提供病患30天的用藥,或是給予慢性病連續處方箋,慢性蕁麻疹病患就不必為了領藥而經常奔波於醫院。

此外,遠洋漁船船員一出海就是數個月,為了方便船員,健保局也放寬規定,只要持出港證明,罹患慢性病患的船員,就可以一次領兩個月份的藥物。至於外界曾要求將慢性處方箋效期延長為六個月,黃淑雲表示,經過討論,基於病情追蹤、用藥安全等,暫時維持三個月效期的規範,以免病患病情出現變化,卻沒有及時掌握。

治肝炎 豬膽可取代熊膽

【2006/08/22 聯合晚報】

【記者黃玉芳/台北報導】

熊膽被認為是治療肝炎的特效藥,不過取熊膽手段殘忍,與保育觀念相牴觸,在黑市購買也容易買到假貨。根據最近一份研究,若以豬膽取代熊膽,搭配另一中藥「小柴胡湯」,治療效果好,而且價格不到熊膽的十分之一。

本草綱目中提到,熊膽可以「退熱、清心、平肝」,過去被用來治療肝炎、疸病、膽囊炎,不過取熊膽必須從熊內臟剖腹,或是從熊體內作一引管取膽汁,都很不人道,由於熊列為保育動物,國內已經禁止這種藥材進口。

為了尋找替代藥材,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中醫院區院長鄭振鴻表示,研究中以豬膽取代熊膽,搭配常用來改善倦怠、食慾不振等症狀的「小柴胡湯」,第一組服用小柴胡湯加熊膽,第二組服用小柴胡湯加豬膽,第三組則只服用小柴胡湯,第四組則是辯症論治,用龍膽瀉肝湯等處方,一天服藥四次。

結果共有65位慢性病毒性肝炎、肝功能異常六個月以上的患者,完整服藥三個月後,發現四組都可以改善肝功能,使GOP 、GDP下降,不過以小柴胡湯加豬膽、及辨症論治兩組效果較好。

鄭振鴻表示,研究結果顯示,服用小柴胡湯加熊膽,症狀評分改善沒有統計學上的意義,效果並沒有想像中好,因此民眾不必迷信珍貴稀有藥材的神效,而且透過農委會專案申請熊膽進口,作成膠囊,一顆要價約一百元。豬膽容易取得,一顆不過幾塊錢,價差至少在十倍以上。

有些患者透過大陸黑市購買熊膽,不僅得花大錢,也難以分辨真假,發現業者常以豬膽加蛇膽等雜膽混充,隨便服用後更可能對肝臟造成負擔。

鄭振鴻也說,第四組辯症論治,治療效果也不錯,可看出慢性肝炎一般中藥對症下藥一樣有幫助。研究中也發現,豬膽是理想的替代藥材,也可以用人工合成取代。

新聞辭典》倍頻現象

【2006/08/22 民生報】

【林進修】

所謂倍頻現象,指的是中心波長1230奈米的鉻貴橄欖石雷射,以十兆分之一秒(100飛秒)的超快速度射入細胞時,會受到生物分子本身的干擾而出現頻率倍增情形。這些頻率倍增的雷射光離開細胞後,會出現不同顏色的光,若將這些光分別蒐集起來,即可形成一張張雷射影像,以利診斷。

中心波長1230奈米的雷射光經細胞干擾而導致波長減半,呈現紅光,即為頻率倍增現象,稱為二倍頻;若波長減至原來的三分之一,呈現藍紫光,即為三倍頻。一般說來,二倍頻可觀察到膠原蛋白纖維、肌肉纖維、神經管束、視網膜及紡綞絲等較大的細胞組織;三倍頻則可觀察到細胞核、紅血球等細胞與次細胞結構的型態,可分別檢測這些組織是否出現異狀,進而確定診斷。

雷射倍頻顯微術 驗癌零傷害

【2006/08/22 民生報】

【記者林進修/報導】

台灣大學及國家衛生研究院等研究團隊歷經三年的努力,突破雷射穿透限制,成功研發出一套可直接觀察活體內細胞的雷射倍頻顯微術,不具侵入性,且不會對生物組織造成光毒性,可望成為早期偵測癌細胞的利器,協助醫師戰勝癌症。

台大光電工程學研究所暨電機工程學系教授孫啟光表示,癌症之所以難纏,主要是發現得晚,致使治療效果大打折扣,唯有早期發現、早期治療,才能有效降低癌症的威脅。

問題是,目前的篩檢技術都必須從生物體內切片,經包埋固定並染色後,再以高解析度的顯微鏡觀察切片組織。操作過程中,由於必須透過內視鏡指引來切取病理組織,不僅對患者造成侵入性傷害,更無法排除生物組織遭汙染、癌細胞擴散等風險,常讓患者望而卻步。

為了改進這些缺點,全球不少研究團隊近來紛紛投入這個研究領域,希望研發出不用切取組織、對活體不具傷害及光毒性、對顯影劑需求量極低、光學穿透度高並可觀察到細胞的檢測方法。孫啟光領軍的研究團隊成功研發出可直接觀察活體內細胞的的雷射倍頻顯微術,率先衝出領先集團,表現亮麗。

孫啟光表示,這套顯微技術包括兩大部分,一是雷射光源,一是顯微掃描系統。在雷射光源部分,他們研發出鉻貴橄欖石雷射做為激發光源,利用中心波長1230奈米、十兆分之一秒的脈衝寬度,穿透皮膚、黏膜或細胞,再擷取倍頻後產生不同顏色的光,重新建構成一張張雷射影像,進而檢測出癌細胞來。

孫啟光說,由於十兆分之一秒的雷射脈衝速度實在太快了,穿透細胞時,細胞都還來不及反應就已穿出,幾乎不會殘留光學熱能及光毒性,對細胞的傷害可說微乎其微。正因如此,此一技術又有「光學穿刺切片」之稱,以別於一般侵入性的組織切片。

這二、三年來,他們以斑馬魚為研究對象,觀察魚卵胚胎細胞分裂、幹細胞分裂、腦神經分裂及心臟發育等情形。另取下倉鼠口腔黏膜組織,仔細觀察上皮細胞每顆紅血球活動情形,以及膠原蛋白組織和腦部細胞核的分佈狀況,做為疾病確定診斷的依據。

孫啟光強調,細胞一旦進入癌前期病變,會出現細胞核變大、周邊微血管增生、膠原蛋白組織及細胞胞器活動力旺盛等現象,一旦透過這套雷射倍頻顯微技術觀察出異樣,就可確定診斷並治療,及早防堵癌細胞擴散蔓延,全面打贏這場抗癌戰爭。

孫啟光透露,目前他們已和台大醫院談妥合作計畫,明年起可望進行皮膚癌及肺癌的人體臨床試驗。至於和成大醫院合作的口腔癌人體臨床試驗,只待擬訂醫病權利義務關係後,也可展開,屆時癌症檢測將進入另一里程碑。

星期六, 8月 19, 2006

少「鈣」雖不行 亂「鈣」也不好

【2006/08/18 民生報】

【記者楊心怡/報導】

「我有健康的膝蓋!」不少鈣片廣告強調補充鈣質的重要性,但藥師指出,每天由食物或補充劑攝取的鈣含量以不超過2500毫克為佳,並建議老年人還是以合成鈣鹽吸收較確實,安全性也高。

這幾年,台灣似乎走入了「高鈣年代」。選購奶粉時,會有高鈣低脂、高鈣脫脂,或高鈣高鐵等多重選擇,就連米也標榜「高鈣米」。

依據行政院衛生署91年修訂的「國人膳食營養素參考攝取量」,嬰幼兒期(4歲以前)200~600毫克,學童時期800~1200毫克,青少年時期1200毫克,成年人及中老年人為1000毫克;營養學家也建議一般女性,每天應攝取1200毫克的鈣質,孕婦及更年期婦女,每天更應攝取高達1500毫克的鈣質。

雖然鈣是人體極為重要的礦物質,但衛生署建議,一天的鈣質攝取量不應超過2500毫克,以免影響其他營養素的攝取,甚至加重心臟及腎臟等器官的鈣化。

台北市立醫院仁愛院區藥劑科藥師郭秀慧表示,一般而言,牛奶或乳製品的確是鈣質的最佳來源,不僅本身含鈣,牛奶亦有適量的維生素D、鎂與磷能幫助鈣的吸收。但近幾年來,牛奶也產生不少爭議,若攝取過高蛋白質時,反而會使鈣排出於尿中。因此對於吸收力不好的老年人,郭秀慧建議還是以鈣片為主,含量較確實,安全性也高。

但即使從鈣片攝取,鈣質攝取量與實際吸收量並不一定相同,根據研究,成人的鈣質吸收率是20-40%,中老年之後還要再降低5-10%,例如含鈣量高達40%的碳酸鈣,因屬低水溶解度的鈣鹽,吸收率較低,而檸檬酸鈣、醋酸鈣等,因水溶解度較高,吸收率也較高。在所有鈣化合物中,吸收度最佳的為檸檬酸鈣,約35%,它不需胃酸幫助溶解,又不若碳酸鈣產生二氧化碳胃脹氣的缺點,且檸檬酸根會搶奪結石成分中的鈣,更有預防腎結石的功能。

郭秀慧提醒,假若需服用大量鈣時,應盡可能分次服用,一次不可同時服用500~600毫克以上的鈣,否則會不易吸收。而富含草酸、植物酸、磷等成分的食物,如菠菜、花生、麥麩、可樂等,也會妨礙鈣的吸收。

3小時搶攻3千米 高山症機率高

【2006/08/18 聯合報】

【記者許峻彬/台北報導】

青藏鐵路開通後,台安醫院旅遊門診每周都有報名參加青藏鐵路旅遊團的民眾詢問如何預防高山症,台安醫院急診科醫師郭健中說,台灣民眾從海邊到三千公尺的合歡山旅遊,只要三個小時,高度上升太快,高山症的發生率也很高。

郭健中表示,分析最近十年在合歡山、南湖大山的兩百多個山難案例,其中三分之一與高山症有關,例如有些迷途發生的山難,是因為登山者產生高山症的頭痛、意識不清楚等症狀,導致判斷方向的能力出了問題,才發生迷途、墜入山谷等意外。

台安醫院婦產部主任周輝政七月曾在玉山搶救一名高山症民眾,但因症狀嚴重,終告不治,為此扼腕。

郭健中指出,分析發生高山症的致死病例,大多是發生腦水腫、肺水腫等嚴重症狀而死亡,登山的民眾應該在設計行程時,多注意設計安全的撤退行程。

郭健中表示,發生高山症時,登山者應該馬上往低處移動,但有些山區是先登過較高的山之後,再進入高度較低的圈谷,此時發生高山症症狀若沒有直升機救援,又得往較高處走才能撤退,對發生高山症的登山者來說很危險。

高山症最常見的症狀是頭痛、胃口欠佳、惡心、嘔吐、疲倦、虛弱、眩暈及睡眠困難。郭健中表示,登山者出現這些症狀,往往被誤認為是感冒而疏忽,錯失治療的黃金期。

郭健中指出,登山者爬山時,高度不要上升太快,出發前可請教醫師準備氧氣瓶及藥物,若出現高山症的症狀就必須停止上升高度,切勿逞強而不求助,若繼續勉強上攀,便可能會引發更嚴重,甚至快速致命的腦水腫及肺水腫。

學名藥調降 每年省百億

【2006/08/18 聯合報】

【記者許峻彬/台北報導】

民間監督健保聯盟發言人滕西華表示,國內學名藥給付藥價過高,品質又不佳,衛生署應該嚴格監督學名藥品質,保障民眾用藥安全,健保局則應調降學名藥藥價,節省健保資源。

督保盟昨天舉辦記者會,要求健保局調降學名藥藥價、衛生署監督學名藥品質。滕西華表示,學名藥是原廠開發的藥物專利期過後,其他藥廠仿照原廠藥生產的,國內健保給予學名藥的藥價過高,約為原廠藥七五折到九折,應該調降到原廠藥的四到六折,預估每年至少可以節省八十八億元到一百六十八億元的藥費。

健保局副總經理李丞華表示,通過衛生署查驗登記審查的上市藥物,衛生署確實應該確保品質,但督保盟認為學名藥品質不佳,應該提出證據,國內多數具規模藥廠生產的學名藥,品質還不錯。

李丞華指出,國際上學名藥藥價約為原廠藥的六到八成,國內約為八成,但是,美國的健康保險,民眾使用學名藥,可繳納較低的藥品部分負擔,使用原廠藥,則須自付較高的藥品部分負擔,加拿大健保則給付學名藥,使用原廠藥須自付差額。因此,督保盟認為國外健保給付藥價看起來較低,其實是沒有計算民眾自付的部分。

滕西華表示,督保盟也支持健保多使用便宜、品質又好的學名藥,但現在因為學名藥品質不好又貴,因此學名藥約僅占健保藥品市場的三成六左右。

滕西華指出,有些學名藥在送衛生署審查時,可以達到與原廠藥相同的效果,但是上市的學名藥卻無法達到跟送審時同樣的標準,導致民眾必須使用較多劑量的學名藥,才能達到與原廠藥相同的效果,多服用藥物,對民眾的肝臟、腎臟都是負擔。衛生署應該加強對已經上市的學名藥的抽查,以保障民眾用藥安全。

從生機飲食中 找到生機

【2006/08/18 民生報】

【記者林秀美/高雄報導】

用生機飲食換來一線生機,找回身心靈整體的健康,蔚然成風。高雄聖功醫院成立養生中心,除醫師教民眾如何養生外,特別邀請因吃牧草抗癌而聞名的李秋涼女士,傳授生機飲食技巧與抗癌經驗。

17年前先後動手術割完所有女性器官,以吃牧草等生機飲食延續生命的李秋涼,這次結合全台生機飲食講師,首度在南部開創「健康生活研習營」。她將講授這些年來,如何從「生機」裡面找到了「生機」,並且從來都沒有用過健保卡看病,完全靠著生機飲食治療身體病痛的心歷路程。

李秋涼昨天邀請了多名經生機飲食痊癒者見證「生機」的魔力,並準備了生機餐飲供癌患與親友試吃,以及公布幾套身心保健的小秘方。

聖功醫院開辦的「養生中心」,配合李秋涼定期主辦七天六夜的「健康生活研習營」,將她生機飲食的經驗與學員分享,一起追求身、心、靈健康的生活。協辦單位愛德園將負責提供膳食與部分師資,課程包括生機飲食、心靈提升、健康資訊、養生氣功等。想改善體質、體弱多病、患慢性疾病與癌友等民眾可前往分享心得。收費從1萬5000至1萬9000元。

抗藥性細菌感染 難纏

【2006/08/18 民生報】

【美聯社電】

研究人員發現,以往少見的抗藥性金黃色葡萄球菌,現在幾乎成為美國醫院急診室皮膚感染者的主要感染源。很多病人誤以為只是被蜘蛛咬到、一直好不了的傷口,醫師也未警覺,以致開立的處方無法對付該細菌。

美國疾病防治中心(CDC)資助、17日在「新英格蘭醫學期刊」發表的一項調查中,研究人員分析2004年8月在美國11個城市前往醫院急診室的所有成人皮膚感染個案。在422個病例中,有249個,即59%是由「抗甲氧苯青黴素金黃色葡萄球菌」(MRSA)造成的。這種細菌對於治療皮膚感染的盤尼西林類藥物會有抗藥性。

MRSA造成感染的比例從15% 起,部分醫院甚至高達74%。這種細菌通常在病人傷口未癒合或接上各種治療管子的醫療場所特別活躍,但是近年來,這種細菌藉由皮膚接觸或共用毛巾等物品而散播。俄亥俄州、肯塔基州和佛蒙特州最近有數十人因刺青而患上MRSA皮膚感染。

不過,在醫院外感染的MRSA感染較易治療。包括使用數十年的一些磺胺類 (sulfa) 藥物,能有效對付該細菌。另外,新英格蘭醫學期刊的另一項研究則稱 Cubicin,已於最近獲准治療MRSA造成的血液感染和心肌炎。

酸痛不止 皮內針埋針三天緩解疼痛

【2006/08/18 中央社】

【中央社台中市十八日電】

二十四歲的女子因勤練吉他,半年來左手掌感到酸痛不適,署立台中醫院中醫科主治醫師康玉典發現病患左手臂上有多處索狀小筋結,即以皮內針放置於索狀小筋結處,並將針留置三天,三天後病患回診時表示症狀已減輕大半。

三十二歲的朱小姐因工作壓力大,經常感到肩頸酸痛不適,求診於台中醫院中醫科,經醫師觸診朱小姐肩頸部發現肌肉相當僵硬,而且也有明顯的筋結,康玉典同樣在病患筋結處置入皮內針,症狀就緩解許多。

康玉典指出,還有一名五十三歲的石姓婦女,長期以來左膝常感到酸痛僵硬,走路時相當不舒服,同樣的用皮內針置於病患大腿外側,病患就感到疼痛減輕了。

康玉典表示,皮內針療法源於黃帝內經「靜以久留」之法,是一種非常簡單又有效的針刺法,工具只需要微小像是零點五吋的毫針,針刺時只感覺像是被蚊子咬到一樣,很適合怕痛而不敢接受針炙的患者。

康玉典認為,皮內針的使用原則基本上是依循經絡理論中的皮部理論,如能觸摸到條索狀筋結處,在於其上施針,效果會更顯著,醫師在針刺每一針後,都會叫患者動一動或按其疼痛處,如針到要點,會有立即減緩疼痛的速效。

嗎啡止痛新技術 減緩癌患痛苦

【2006/08/18 民生報】

【記者林秀美/高雄報導】

對癌末病患而言,死亡並不可怕,可怕的是疼痛的折磨。高雄醫學大學附設醫院最近引進嗎啡止痛新技術,大大減輕癌患的病痛,但近50萬元的費用,卻也讓病患感到心痛。

這項止痛新技術是在體內埋入嗎啡可調控式幫浦,經由脊椎腔內給藥;幫浦內含一小型微電腦,可根據病患的疼痛狀況,調整嗎啡劑量。據統計,脊椎腔內的嗎啡投予,患者的疼痛指數可從7.8分降到3.2分,且癌末病人180天的存活率可從37.2%增至53.9%。

高醫神經外科醫師李昆興表示,嗎啡是很好的癌症疼痛治療用藥,但它的副作用多,包括頭暈、便秘、惡心、嘔吐、睏倦、情緒不穩、排尿障礙、皮膚發癢、呼吸抑制等,讓許多病患聞之色變。自從「脊椎腔內嗎啡可調控式幫浦植入手術」問世後,改從脊椎腔內給藥,劑量僅是口服的1/300,不但大大降低嗎啡的副作用,又可達到止痛的效果。

不過,止痛也要付出高昂的代價,「脊椎腔內嗎啡可調控式幫浦植入手術」健保不給付,自費15000美元,將近50萬台幣。

新生探針 追蹤癌細胞新利器

【2006/08/18 民生報】

【記者林進修/報導】

中央研究院基因體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員兼主任翁啟惠所率領的研究團隊,成功研發出可偵測出類岩藻醣物的新生探針,有助於追蹤癌細胞的動向,為長久以來的「抗癌戰爭」添增利器。

翁啟惠即將接任下屆中研院院長,也是國際知名的醣化學專家,中研院長李遠哲即預測他是國內極可能摘下諾貝爾獎桂冠的科學家。這些年來,翁啟惠和基因體研究中心博士後研究員徐翠玲、美國Scripps研究中心合作的研究成果:「新生探針觀測法:促癌細胞相關醣蛋白機制現形」,發表於最新一期的「美國國家科學院期刊」。

探針,向來是生物醫學研究領域的一大利器,它可標記細胞內的特定分子,藉以觀測及探討該特定分子在細胞內的生物現象,比如癌細胞的轉移與擴散。問題是,目前使用的「螢光分子探針法」,容易產生背景訊號,降低偵測的靈敏度及特異性,影響其偵測能力。

翁啟惠這次所研發出的新探針法,先設計並合成出一種名為「類岩藻醣物」(Fucose analog)的類醣化合物,用活細胞培養後,此時類岩藻醣物就會被細胞攝取,接著被岩藻醣轉移酵素(Fucosyltransferase)視為醣分子,轉移到醣蛋白上,完成蛋白質醣化作用。

接下來,他們加入另一種可以滲入細胞的探針來標記這些醣蛋白,當這個探針進入細胞後,會尋找類岩藻醣物並與之結合,產生螢光,此時再以流式細胞儀或螢光顯微鏡,就可偵測到醣蛋白,甚至觀察這些醣蛋白的行蹤。由於癌細胞的轉移與擴散和岩藻醣轉移酵素的活性有關,一旦探針能偵知醣蛋白的行蹤,無疑也掌握了癌細胞的動向,讓它無所遁形。

預防前列腺肥大 多喝水不憋尿

【2006/08/18 民生報】

【記者龐凱駿/嘉義報導】

天氣炎熱,排汗多,如果水分吸收不足,男性就很容易罹患前列腺肥大等泌尿系統疾病!署立嘉義醫院昨天舉辦一場「阿爸ㄟ性福」,宣導在夏季期間應多喝水、不憋尿,吸引不少爸爸參加,透過趣味競賽感受多喝水的重要。

這場阿爸ㄟ性福活動,內容有「第一快」、「第一準」、「第一好」三個關卡,分別是計步器、丟沙包及用長吸管喝水等趣味活動;活動中參賽爸爸們全力以赴,尤其是考驗肺活量及訓練提肛運動的喝水競賽,參賽者必須用四根連接起來的吸管,吸取杯中的水,讓阿爸們個個吸得面紅耳斥,現場笑聲不斷。

署嘉泌尿科主任黃才倍表示,「前列腺增生」是男性常出現的泌尿系統問題之一,一般認為是與組織老化及男性荷爾蒙有關,也有人認為是解尿習慣不佳及經常憋尿所導致,初期排尿障礙的症狀有頻尿、夜尿、排尿困難、滴尿等,嚴重則是血尿、尿路發炎、腎臟水腫等現象必須就醫。

黃才倍提醒男性民眾,多喝水、多上廁所避免憋尿,是預防前列腺肥大的上上策,如果沒有好好照顧身體,機能就會變差,勃起次數也會變少。

飛梭雷射去痘疤 適用蟹足腫病患

【2006/08/18 民生報】

【記者楊心怡/報導】

痘疤是很多愛美女性的困擾,但部分病患苦於蟹足腫問題,不敢輕易嘗試侵入性手術。醫師表示,傳統磨皮手術因擔心產生更嚴重的疤痕,不能磨太深,所以蟹足腫病人得承受更多次痛苦,但使用新的飛梭雷射,則風險相對降低。

開業醫師曾忠仁表示,傳統治療痘疤的方式,除注射玻尿酸填平坑洞外,想一勞永逸便只有磨皮雷射一途。但磨皮雷射因全面破壞表皮及淺層真皮,若有蟹足腫問題的病患,因其表皮受傷後,過度修補的纖維組織會形成突出的疤痕,因此怕產生更嚴重的疤痕,醫師多半不會一次磨太深,且可能選擇皮膚較厚的兩頰進行手術;普通病患需兩、三次療程即可,蟹足腫病患可能需進行五、六次。

但若使用飛梭雷射,對有蟹足腫問題的病患來說,風險較小。不過他也強調,並非全無風險。

蟹足腫體質的病患,不是每次受傷都會產生蟹足腫,是當傷及真皮,膠原蛋白需要重生時,才有機會會形成蟹足腫。而飛梭雷射光會穿透皮膚,破壞一部份的表皮及真皮層,且皮膚在此刺激下,會使膠原蛋白再生並重組;因此,理論上形成突出疤痕風險仍存在。

只是相較於傳統手術,該手術造成的傷口面積較小,僅1/5,另外4/5都是正常,且不需減低使用能量;療程無須延長,仍舊是六次。曾忠仁表示,目前於臉部進行飛梭雷射手術的病患,尚未有人產生問題。

今年28歲,在園區任職的范小姐,本身便有蟹足腫的問題,但卻苦於滿臉痘疤,工作上一直不順遂。她試過各種治療方式,但醫師多不願冒險進行侵入性手術,也因此痘疤問題一直未見改善。

直到今年她使用飛梭雷射,做了四次治療後,已見成效。傷口也並未因受傷而形成突出疤痕。

但曾忠仁表示,目前技術經多次療程後,是可將臉部疤痕完全弭平,但身體上例如割腕、手術後的疤痕,因修復能力較差、皮膚也較薄,因此只能淡化疤痕,以不明顯的疤痕換取明顯的疤痕。

仲介移植》腎友:醫師噤聲 不利病患

【2006/08/18 民生報】

【記者張雅雯、楊清雄、胡恩蕙/報導】

台灣洗腎人口眾多,換腎的需求量遠超過供給量,國內部分腎友團體指出,的確有等不及的腎友,透過仲介去大陸換腎,但是對於衛生署明令禁止醫師提供患者赴大陸移植臟器相關資訊一事,病友團體皆認為,此舉對病友來說,恐有害無益。

台灣腎友協會一向不鼓勵腎友去大陸換腎,該協會秘書長蕭淑娟表示,由於大陸換腎水準不一,有太多腎友留下敗血後遺症、甚至成為骨灰回來,也因此腎友選擇偷偷去換,不敢讓協會知道,每當有成員突然消失不見,幾乎可以確定的是:「某人去對岸換腎了。」

成大醫院的移植腎友會,則對於海外換腎會「甲好叨相報」,該會總幹事龔美子自己十幾年前就飛到印度換腎,如今270名換腎病友中,有近八成是在國外換腎,且多半是靠病友口耳相傳。如果台灣醫師可提供病友境外器官移植的第二意見,龔美子說,那最好不過,由醫師提供專業意見,省得病友自己摸索,但是她也認為,醫師通常不會願意負這個責任。

事實上,換腎管道在腎友間已是公開的秘密,包括哪個醫師願意推薦,甚至本身在大陸就有投資醫院、可以馬上接受手術。腎臟基金會也認為,衛生署若只是一味封鎖醫師提供相關的資訊,其實無助於患者,對病家來說,少了一些專業的諮詢管道,難保患者不會病急亂投醫。

台灣腎友協會發現,與其讓腎友自尋管道,在資訊不夠客觀與透明的情況下,患者往往因為急就章而忽略品質。

為此,協會改變一味反對的立場,赴大陸勘查幾家醫院並進行實地評估,但蕭淑娟強調,協會並沒有與對方合作、也不打算代為宣傳,只是當腎友真的非去不可時,可以提供還算有保障的建議。

腎臟基金會指出,他們反對醫師或任何一個團體,從事器官移植的仲介,但病家獲得正確、專業、有益資訊的權益,卻不容戕害;衛生署禁止醫師提供類似的訊息,下一步是否就要限制病友團體?「醫師噤聲,團體不能講,那患者去哪問?這根本就是變相逼患者逕赴大陸碰運氣吧?」

仲介移植》醫師:一味禁止 阻求生權

【2006/08/18 民生報】

【記者林進修/報導】

衛生署明訂禁止醫事人員仲介境外器官移植事項後,昨日持續在醫界發酵,咸認此舉無異阻礙國人追求生存的基本權利,有待商榷。

台北榮民總醫院移植外科主任龍藉泉就說,憲法賦予人民生存的權利,當有人因急重症而需仰賴器官移植活命,卻在國內久等不到合適的捐贈器官時,唯有到國外尋求器官移植機會,否則只有等死一途。

問題是,大多數病患及家屬的醫療資源有限,對國外相關醫療機構的認知也相對不足,到頭來只好透過醫師、病友團體甚至仲介業者的引介,跨海接受器官移植手術;但如此一來,他們必須擔負醫療水準良窳不齊的風險,懸命一線間。

龍藉泉指出,先前國內醫界就接到不少「爛攤子」,這些到中國大陸等地接受器官移植手術的患者回國後,出現嚴重併發症,最後只好由國內的醫師善後。

為了避免類似事件再度出現,他籲請衛生署與其禁止醫事人員仲介境外器官移植,不如提供正確的境外醫療資訊,讓苦等不到器官移植的重症患者參考。這些資訊包括:那些國家可提供那些器官的移植手術?以及那個國家的那些醫院有能力執行那些移植手術?

龍藉泉強調,中國大陸的整體醫療水準也許遠不及台灣,但不容否認的是,當地還是有少數重點醫院有高水準的器官移植技術。衛生署有必要提供這些訊息,好讓重症病患選擇,而不是一味地禁止。

然而,過去曾倡議器官捐贈的董氏基金會則認為,病患一窩蜂到大陸尋求器官移植機會,也不是長遠之計,該會執行長周逸衡認為,還是應從提升國內器官捐贈風氣著手,要破除全屍觀念,應從宗教面切入,唯有各個宗教的大師們登高一呼,將「應然」化為「實然」,讓器官捐贈蔚然成風,或可增加急重症患者活命的機會。

鞋款很in 腳丫很痛

【2006/08/18 民生報】

【記者胡恩蕙/報導】

今年夏天流行楔形鞋、平底涼鞋、細跟高跟鞋,搭配短褲和迷你裙,清涼的造形讓人眼花撩亂,但是注意了,不論是楔形鞋、平底涼鞋、高跟鞋、尖頭鞋,穿久了可能引起足底筋膜炎、拇指外翻、足踝扭傷等問題,醫師建議平常要多熱敷、捏腳,愛漂亮之餘也要寶貝妳的腳!

楔形鞋可說是今年夏天最in鞋款,很多美眉喜歡充滿復古氣質的楔形鞋跟。長庚醫院骨科醫師袁立仁提醒,一般我們穿鞋,地面的反作用力由鞋子吸收,但是楔形鞋鞋底較硬,地面上的反作用力變成由身體吸收,因此長時間穿,容易造成酸痛。

長庚醫院急症外科系骨科主任陳永仁指出,楔形鞋鞋底硬,足弓沒有支撐點,變成固定腳底某些點受力,例如大拇趾、第五趾底部和腳後跟,穿久了容易疲勞,甚至造成筋膜過度傷害和足底筋膜炎。

細跟高跟鞋能展現修長曲線,許多美眉無法抵擋它的魅力,但陳永仁表示,細跟的問題是穩定度不良,很多女生穿細跟高跟鞋,跟部著地時會搖搖晃晃,是正常現象。但是跟部搖晃,容易使得足踝扭傷,特別是在上下樓梯的時候,所以要特別注意。

所幸,今年夏天粗跟高跟鞋再度回溫,醫師建議,粗跟高跟鞋的穩定度較高,走起來較安全。如果真的無法抵擋細跟高跟鞋的魅力,陳永仁建議跟的材質應選擇吸震、耐磨、止滑者;如果跟很高,腳底板設計應有足弓,踩下去時重量才不會完全放在前足部。

尖頭鞋容易造成拇趾外翻,因為鞋尖特別尖,大拇趾為了適應空間,必須往第二趾擠,甚至有患者長期穿尖頭鞋,骨頭變形到大拇趾往第二趾擠,造成第二趾已經翹起來。陳永仁說,前腳部的空間太小,或穿鞋時往下滑,會造成杵狀趾,或曲趾癵縮,即腳趾頭都彎起來。趾關節繼續摩擦,會進一步造成雞眼。如果真的已經出現拇指外翻、杵狀趾的情形,最好不要再穿尖頭鞋。

平底鞋也不見得OK,今年夏天流行薄底、夾趾的平底涼鞋,很多人以為平底鞋走路就沒問題,其實不盡然。陳永仁說,鞋子的跟有避震效果,平底涼鞋完全沒跟,變成由腳後跟吸震,恐導致足底筋膜炎或跟腱炎。

袁立仁解釋,在足跟部有許多結締和脂肪組織,可以提供避震效果,但是過了35歲之後,足跟部的結締、脂肪組織逐漸退化,如果再穿著沒有避震效果的鞋子,長期站立或行走,足後跟所承受壓力大,就會導致足底筋膜炎。

流行鞋款通常不符合人體工學,因此陳永仁建議,經常熱敷、捏腳及按摩,可避免足部傷害;選擇鞋子時,最好是有足弓設計,可協助分散重量。袁立人說,亞洲人腳板較寬,最好選擇楦頭寬的鞋子,有氣墊可加強避震效果,鞋子不一定要剛剛好,選擇尺寸稍大、穿起來舒服的鞋子可避免足部壓迫。

咳嗽成因複雜 不宜一味止咳

【2006/08/18 民生報】

【記者楊清雄、薛桂文/報導】

小寶寶咳得臉紅脖子粗、上氣不接下氣,最急父母心!往往希望醫師給特效藥把咳嗽壓下去;但醫師提醒,這種觀念其實是錯的,因為咳嗽的成因可以很複雜,也可能極為簡單,沒有確定之前,胡亂投藥並不能治本,甚至有可能會延誤治療時機,因此,小兒咳嗽最好還是先向醫師求診。

基隆長庚醫院新生兒科醫師呂嘉順表示,小兒出現咳嗽症狀的初期,如果合併有流鼻水、打噴嚏等感冒症狀,其實只要病情沒有惡化,多休息之後自然會痊癒,這時候咳嗽通常不需特別治療,民眾也不應隨便自購止咳藥使用。

如果感冒咳嗽一段時間未癒時,合併有呼吸困難、喘氣不止的現象時,或許就要注意是否有肺炎的問題;呂嘉順說,如果是副流行性感冒病毒所引起的咳嗽,由於患部發生在喉嚨附近,會讓聲帶腫大,小兒咳嗽急促時,還會發出像小狗呼吸時一樣的「啾啾」聲,同樣也需要醫師來診治。

不過,馬偕醫院副院長黃富源提醒,咳嗽是人體自然的防禦機制,當呼吸道發炎、產生分泌物(即痰液)時,為免這些分泌物留在體內,為害身體,人體自然會想把它咳出來,所以出現咳嗽症狀時,應盡量咳,而非千方百計壓抑。

開業小兒科醫師石賢彥也表示,如果感冒咳嗽嚴重,患者很不舒服,可以使用氣管擴張劑、潤滑劑等,幫助痰液容易咳出來,或用化痰、祛痰劑,稀釋痰液,使咳的症狀不致太劇烈,但絕非立刻止咳;否則痰咳不出來,反易引發肺炎等嚴重後果。

此外,若要減少咳嗽的不適,也可多喝溫水,或以背部叩擊幫助排痰,其動作是把手掌鼓起成弓形,然後在背部左右拍敲,利用空氣的共振,讓痰液容易跑出來,尤其咳嗽能力較弱的幼兒、老人,特別需要這拍痰輔助。

18%感冒寶寶 不當使用含可待因藥物

【2006/08/18 民生報】

【記者薛桂文/報導】

可待因(codeine)止咳效果好,但兩歲以下幼兒發育未成熟,不宜使用;健保局卻發現,去年因感冒就醫的寶寶中,有近五分之一、約12萬人吃了含可待因的鎮咳、感冒藥,輕者容易嗜睡、運動失調,有氣喘病史者甚至會造成窒息後果!

中央健保局醫審小組主任高資彬指出,該局分析94年近680萬件兩歲以下幼兒的感冒就醫資料,其中6%使用了可待因製劑;由於許多人有多次就醫紀錄,實際上,去年感冒看病的幼兒有64萬人,其中11萬8000人吃過可待因,比率逾18%。

進一步分析,這種不當用藥的情形,九成以上發生在診所,而醫學中心、區域醫院則較少見,健保局推測,可能因大醫院的藥物多是單一成分,醫師開藥時會注意,而診所常使用複方的感冒藥、止咳劑,醫師未注意到其中有可待因成分。

至於基層診所的科別分析,耳鼻喉科開立這種處方的比率最高,14%就診幼兒都用了可待因,其次依序是小兒科、不分科、內科、家醫科,比率在12%~8%之間;值得注意的是,四成不當用藥集中在62家院所,顯示醫師的用藥必須更謹慎。

馬偕醫院副院長、資深小兒科醫師黃富源表示,由於兩歲以下幼兒肝臟發育未完全,代謝可待因的能力不佳,可能使這種中樞神經抑制劑在體內累積太多,產生中毒現象,導致走路不穩、昏昏欲睡等副作用,但通常較少嚴重傷害。

值得注意的是,國外曾報告過,兒童若可待因用量過多,可能抑制呼吸,必須使用呼吸器,甚至有致死案例,不得不慎。

黃富源提醒,除了兩歲以下幼兒不宜用可待因止咳,早產兒、氣喘患者、慢性阻塞性肺病患等,也建議避免使用;因為這些人痰液較濃稠,若用藥止咳,使痰液出不來,很可能堵塞呼吸道、引發窒息,或加重感染,使病情惡化。

健保局表示,其實,幼兒專屬用藥多不含可待因,這些不當用藥情形,多半是醫師拿成人的感冒、止咳藥給幼兒使用所致;未來將加強輔導醫師改善,不排除以專案審查、刪除給付,或訂定不支付指標,來導正醫師的不當用藥。

對此,一名開業的兒科醫學會常務理事認為,小兒專科醫師多半知道這項用藥禁忌;他建議健保局私下與醫界溝通,以免造成誤解,讓民眾以為醫師都亂開藥,反增恐慌。

遲緩兒故事 道盡父母心酸

2006/08/18 - [ 中國時報/桃園新聞/C2版]
【郭石城/桃園報導】

  發展遲緩兒有如慢飛天使,成長歷程都是動人故事。遲緩兒早療協會祕書長林美瑗17日鼓勵家有發展遲緩兒父母親,只要看得開、早期療育,慢飛天使還是可以展翅高飛。

  長庚醫院兒童復健及潛能發展中心,昨邀集1百多位家有遲緩兒的父母親,舉辦遲緩兒親職座談會。復健科主任陳嘉玲叮嚀爸爸媽媽們,早期診斷、早期療育,遲緩兒不但可以發揮最大潛能,也可以減少家庭及社會負擔。

  為協助家長了解早期療育的重要性,由同樣家有遲緩兒的林美瑗現身說法,分享她與么女舒安生命故事。舒安3個月大就常痙攣,被醫生診斷是極重度的身心障礙兒童,林美瑗雖曾難過落淚,把傷心化作動力,陪舒安一起成長。

  林美瑗半開玩笑地說:「當時確定小孩一輩子命運後,曾帶著小孩至台北市某大樓準備跳樓自殺,一上大樓發現樓太高不敢跳,下了樓就開悟了!」

  林美瑗當下決定陪小孩一起奮鬥,接受醫生建議,進行早期療育和復健。林美瑗陪小孩成長過程中,孱弱的孩子曾與死神拔河,但18年來她始終保持一貫笑容、樂觀以對,並把這段心路歷程寫成「慢飛天使」一書。

  林美瑗不但陪小孩一起成長,還參加「心愛兒童發展中心」擔任保育員,為吸收更多新知,40歲才當大學生,至慈濟大學社工系修課,並與慈濟醫院郭煌宗醫師成立「發展遲緩兒童早期療育協會」,擔任祕書長。

  林美瑗戲稱,這一輩子做什麼事都遲緩,連成立協會已邁進等11個年頭,還在慢慢發展中,但她相信協會會慢慢發光,可以提供更多慢飛天使家庭實質協助。

  長庚醫院桃園分院長黃美涓讚賞林美瑗的勇氣與努力,是家有遲緩兒父母親榜樣。黃美涓強調,早期療育是針對發展遲緩兒童,結合醫療、教育、社服等專業團隊,提供兒童及家庭完整醫療復健服務,唯有早期療育才能有效矯治發展遲緩兒童。

下載電子繳款單 輕鬆繳交健保費

【2006/08/16 民生報】

【記者薛桂文/報導】

繳健保費未來可以更容易。中央健保局七月起開放「電子繳款單」新服務,民眾可上網下載,不必再擔心寄丟、遺失;明年還將開放便利商店、自動櫃員機ATM的繳費,第六類地區人口甚至可以兩個月繳一次,省去不少麻煩。

健保局表示,「電子繳款單」現階段開放投保單位(即公司行號)申請,已有1700多個單位參與;年底則將開放一般民眾使用,但為保障個人隱私,申請者須持有「自然人憑證」,通過後每月會接到電子郵件通知,再到健保局網站下載單據去繳費即可。

健保局表示,在實施前半年,仍會同時寄發紙本的繳費單,但未來若全部改用電子繳費單,僅投保單位,每月就可少寄63萬份通知單,節省郵費至少三百多萬元,而且這還不包括印刷、人力處理等成本。

此外,目前第六類地區人口投保者有300多萬人,每月要寄出120多萬份繳費通知單,為節省作業成本,也減少民眾麻煩,健保局已選定約15萬名繳費情況正常者,試辦「雙月開單」新措施,即七、八月的保費,在九月一次繳清即可;若情況順利,未來將逐步擴大試辦範圍。

健保局表示,國內還有34000多名外籍幫傭的雇主,也須每個月接單繳費,但常有雇主會忘記或單據遺失,延遲繳費,所以健保局也對這群人試辦「雙月開單」,未來甚至可三個月開一次單,與三個月繳一次的就業安定基金相同,減少雇主麻煩。

健保局說,現在繳健保費一定得到銀行、郵局,為了便民,明年也將新增便利商店繳費、ATM轉帳等方式,但因這些機構代收須有手續費、轉帳費,屆時可能要民眾自行負擔。

赴印尼宗教參訪團 三人染桿菌性痢疾

【2006/08/16 民生報】

【記者張雅雯/報導】

一群宗教同好日前組團前往印尼,返國時有六人被檢出發燒,還有人合併腹瀉症狀,衛生署疾病管制局對全部團員採集檢體,有三人確定感染了桿菌性痢疾,疾管局推測可能與不潔食物有關,呼籲民眾前往印尼旅遊,應加強飲食衛生,最好不要生飲生食。

這起群聚感染案件發生在上個月,疾管局副局長施文儀表示,43名團員在7月2日至31日赴印尼西爪哇省萬隆市的教會學校參參加宗教活動,返台時經中華航空公司通報,入境篩檢發現六名發燒個案,其中二人合併有腹瀉、一人有腹痛。由於該團多採團體行動,疾管局派轄區各分局追查,發現還有五人也出現過腹瀉症狀,經對全團9男34女採集檢體,證實三例桿菌性痢疾的確定病例,其中兩例菌株屬於D型、一例B型,顯示有不同的感染源。

據團員表示,這趟印尼行程未安排觀賞禽鳥活動,飲食也由學校提供,但曾有一天出外郊遊,部分團員曾經在路邊攤食用生魚片及水果等生食,施文儀表示不排除可能因此感染,建議去印尼還是避免生飲生食,並加強洗手。

桿菌性痢疾潛伏期約一至三天,有時長達一周,症狀包括程度不等的腹瀉、發燒、惡心、嘔吐、痙攣、裡急後重血便及粘液便等,施文儀表示痢疾主要靠糞口傳染,不過在台灣現有公共衛生條件下,沒有大規模擴散的可能性,偶爾在原住民區或是精神療養院可能會有個案。

治療下背痛 免開刀安全性高

【2006/08/16 民生報】

【記者沈尚良/台南報導】

下背痛嚴重到內科療法都不見效果時,似乎只有開刀一途。不過,台南郭綜合醫院麻醉疼痛科醫師曾嘉榮表示,脊椎手術並不是每個人都合適,應先考慮做硬脊膜外類固醇注射的治療,其有效緩解率達76%,安全性也高。

曾嘉榮指出,根據郭綜合醫院疼痛科的統計,最近6年接受硬脊膜外注射治療坐骨神經痛的528例病人中,男性約占71.6%、女性約28.4%,疼痛緩解的有效率76%。這樣的結果顯示,硬脊膜外注射是一種優良的療法,且為一般人所接受,臨床上目前並沒有任何後遺症,對於藥物或復健治療無效,及年老或不適合開刀的病人,極具治療意義及價值。

他並舉例,有名67歲的老先生在圖書館當義工,平日服藥以控制糖尿病,但並無病痛。後來因突然的嚴重下背痛且延及腳底,電腦斷層檢查發現腰椎狹窄多處,曾被告知須開刀。不過,經轉介到疼痛科接受兩次硬脊膜外類固醇注射後,已可回圖書館繼續義工活動。

還有名53歲的婦人,平時則有下背痛的毛病,核磁共振掃描確定為腰椎滑脫,但醫師認為開刀的壞處比好處多,轉介到疼痛科接受硬脊膜外類固醇注射後,疼痛已改善。

根據一項男性3091人、女性3493人的訪問調查,51%的男人和58%的女人有下背痛的經驗。

兩三成公教人員 情緒健康亮紅燈

【2006/08/16 民生報】

【記者薛桂文/報導】

經濟不景氣,失業率居高不下,近幾年國內憂鬱人口愈來愈多,即使連捧著「鐵飯碗」的公教人員,心情鬱卒也不在少數;調查顯示,兩、三成的公教人員,情緒健康已亮紅燈,顯示國人的心理衛生亟待加強。

高雄市立凱旋醫院社區精神科主任林耕新指出,該院今年針對基層公務人員進行心理健檢,以簡式健康表(BSRS)調查1181人,初步結果顯示,22%的人精神健康已瀕臨疾病狀態,且有逾5%的人已達精神疾病程度。

進一步分析,消防人員、教師的憂鬱情緒亮紅燈者,比率都近三成,相較於一般公務員,憂鬱傾向似乎特別嚴重;但林耕新表示,目前調查仍在進行,這兩組樣本數都不多,消防員兩百多人,教師不到四十人,能否推論全體,仍待商榷。

事實上,凱旋醫院去年也曾針對七職等以上的中、高階公務人員,進行心理健檢,結果有四分之一的人有憂鬱情緒或傾向,與今年的情況相似,顯示公務人員的鬱卒已是普遍現象。

林耕新分析,公務人員的情緒問題,部分原因來自於工作壓力;他有個病人是警察,曾參與圍捕通緝要犯張錫銘而受傷,痊癒後,再度參與圍捕要犯,結果一聽到槍聲就全身癱軟,就醫後才知道,原來過去的痛苦經驗在他心中留下陰影,罹患了「壓力後創傷症候群」不自知。

林耕新強調,憂鬱通常並非單一因素造成,除了工作壓力外,家庭、婚姻、感情、經濟等其他因素,也都可能影響情緒;所以,民眾不應將此問題過度單純化,以為改善單一問題,憂鬱便可不藥而癒,必須求助專家,必要時用藥治療。

醫師提醒,憂鬱有四大主要症狀,在行為上會疲倦虛弱、無精打采、坐立不安,生理上會渾身不適(如頭痛、胸悶、心悸、胃口差)或睡眠困難(難入睡、易醒),情感上會心情低落、易哭、易怒、憂傷,思考上會悲觀、負面、對自己不滿,甚至有自殺意念,若有上述情形就可能罹患憂鬱症,應速就醫。

血小板濃縮生長因子 讓植牙地基更穩固

【2006/08/16 民生報】

【記者林進修/報導】

牙齒壞了、掉了,猶如在地基上蓋樓房的植牙手術,可說是近來最熱門的治療選擇之一。

台北榮民總醫院口腔顎面外科主任高壽延指出,從血小板濃縮而得的多種生長因子,可促進牙床骨生長,讓植牙的地基變得更穩固。

高壽延表示,任何組織修復及生長,都需仰賴細胞、細胞間質及生長因子等三大要素,缺一不可。其中,細胞為可再生的生命體;細胞間質提供細胞攀爬生長的環境;生長因子則釋放細胞生長的訊息,並提供生長所需養分。

他說,當一名患者需要接受植牙手術時,牙醫師通常會先評估牙床骨的狀況,如果有萎縮或缺損情形,就必須先予補強。這些年來,台北榮總牙科部均抽取患者的血液,離心濃縮取得高濃度的血小板,再混合俗稱「人工骨」的體外基質,填補在骨缺損區,經過平均半年以上的培養,再評估骨頭癒合狀況,若新生的牙床骨情況良好,即可施以植牙手術。

高壽延表示,雖然血小板毫不起眼,但其所含的血小板類生長因子(PDGF)、轉化生長因子(TGF)等生長因子,卻是很好用的寶貝,可誘導骨缺損區長出新生骨來。

不過他強調,新長出的牙床骨即使再好,也好不過原來的骨骼,平均可撐5~10年,因此受術患者以高齡者為主,協助他們在所剩不多的人生中,重拾享受美食的樂趣。

最近五年來,台北榮總累積近30例經生長因子重塑並補強牙床骨的植牙個案,術後滿意度均高。高壽延表示,這類治療健保並不給付,患者需自付3萬~5萬元。

胎兒頸部透明帶篩檢唐氏症 準確率高達95%

【2006/08/16 民生報】

【記者陳詠哲/桃園報導】

中華民國周產期醫學會及英國胎兒醫學基金會(FMF),昨天在平鎮壢新醫院舉辦「胎兒頸部透明帶」國際認證課程「實務操作」。專家指出,利用胎兒頸部透明帶篩檢唐氏症準確率可達成九成五以上,比傳統的母血篩檢要高三成。

胎兒頸部透明帶(NT)理論是由英國胎兒醫學基金會與英國King's College Hospital和 London HaroldWood Hospital等醫院共同推廣,此理論結合生化檢驗,可將孕婦唐氏症篩檢提前在妊娠11~13周,從胎兒頸部透明帶是否偏厚,以及鼻梁骨發育是不是有缺損、發育不良等情況,來區別是不是高危險群,其高達85%~90%偵測率,兼具效率及早期發現的優點。

婦產科醫學會說,過去做的唐氏症篩檢,都在妊娠第二期,即懷孕十六到廿周時進行,但篩檢準確率只有六成,且孕婦要承受的心理壓力也較大。壢新醫院婦產科醫匠蕭慶華說,使用新的篩檢方法,每年約可省下3億~5億元預期醫療支付成本,並可減少偽陽性帶給醫師及孕婦的心理壓力。

新的唐氏症篩檢方法,歐美各國從去年即開始推廣,其效果較傳統的母血篩檢高,但婦產科醫師也表示,國內現在只有少數醫院能做新一代的篩檢,而蕭慶華是台灣少數已經取得認證的醫師。英國胎兒醫學基金會專家這次應中華民國周產期醫學會的邀請來台,可免去國內醫師遠度重洋接受認證之苦,國內醫療院所及產婦對新唐氏篩檢也將因此有了更深刻的認識。

另外,中華民國周期醫學會及台灣婦產科醫學會,將成立「台灣胎兒基金會」,希望藉此讓國內的產婦更了解唐氏症新篩檢法,期能透過新的篩檢方法,減少國內唐氏兒人數,降低家庭及社會的負擔。

超音波干擾胎兒腦部發育

【2006/08/16 民生報】

【編譯錢基蓮/路透華盛頓電】

耶魯大學做的一項老鼠實驗顯示,超音波會干擾老鼠胎兒的腦部發育,為做太多超音波掃描可能也會影響人體胎兒發育的說法,再添例證。

研究小組說,他們在孕鼠懷孕最後一周,也就是第16天時對孕鼠做長時間和多次超音波掃描,結果導致部分神經元「迷路」。對腹中老鼠而言,這個時候是腦部神經元開始從一處移往另一處的時候。研究報告發表在《美國科學院公報》。

耶魯大學神經生物學系主任拉齊克說:「在胎兒發育階段,神經元適當的移動對大腦皮層及其功能的正常發育非常重要。我們的觀察發現,經過長時間且頻繁的超音波掃瞄後,老鼠胎兒的腦部有一小部分但仍算多的神經元沒有移到大腦皮層正確位置。」

研究人員表示,這項發現未必表示對人類胎兒做超音波檢查具有危險性,但他們認為,醫師和孕婦仍應儘量減少掃瞄檢查次數。

超音波掃描是最愉快的產檢之一,因為準父母可看到未出世的孩子,醫師亦可藉此診斷胎兒是否有嚴重缺陷,可在出世前或出世時矯正。不過,已有若干研究顯示,超音波可能影響腦部發育,只是這種影響未必一定是負面的。

1993年在《刺胳針》醫學期刊發表的一項研究發現,做超音波檢查的腹中胎兒比較可能是左撇子。另一項研究發現,做超音波掃描的胎兒出世時體重較輕。但也有研究顯示,在媽媽腹中曾做超音波掃描的兒童做語言測驗的成績較好。

拉齊克說,這個問題顯然還需要進行更多的研究。他說:「我們自己沒有發現超音波影響老鼠的行為,或發育中人類大腦的證據。所以我要強調,這項發現並不表示應該放棄為診斷和醫療目的對人類胎兒進行的超音波掃描,因為超音波已經證明是非常有幫助的檢查。」

他說,這項研究發現表示,孕婦不應為了好玩或好奇而進行多次超音波掃描。美國放射學學院和美國食品與藥物管理局目前的建議是,孕婦只應該在有醫學需要時接受超音波檢查。

日飲一杯珍奶 20天重一公斤

【2006/08/16 民生報】

【記者張雅雯/報導】

炎夏是飲料熱賣旺季,為迎合消費者口感,業者在飲料中添加粉圓、布丁已司空見慣,營養師指出,若沒有減半使用糖、奶,以一杯700cc的珍珠奶茶為例,熱量就相當於一碗半的白飯,若持續每天喝一杯的習慣,約莫20天就會讓體重增加一公斤。

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營養師麥素英表示,飲料的確是消暑良方,但為了增加口感而使用的果糖、奶精,這些都是高熱量食材,此外常加入的珍珠粉圓、優酪乳、布丁、百香醬等配料,混合的項目愈多、熱量愈高,消費者可能被「加料不加價」的招牌所吸引,同時也讓卡路里跟著加料。

董氏基金會營養組主任許惠玉指出,由於市售飲料除了加糖外,各類奶茶多半是添加奶精調配而成,而且是以反式脂肪為主,這也是大家所看不到的油脂成分,難怪許多人都不清楚為何喝奶茶也會變胖。

根據北醫附設醫院對市售飲品的熱量調查,一杯700cc、全糖全奶的「珍珠奶茶」,熱量高達393大卡,相當於一碗半白飯的熱量,布丁奶茶與紅茶拿鐵也分別有325與320大卡的高熱量。麥素英指出,增加一公斤體重需要7700大卡,對於把珍珠奶茶當水喝的消費者來說,恐怕不到一個月就會增胖一公斤。

麥素英表示,珍珠奶茶等都屬於嗜好性飲料,一天飲用量不建議超過一杯,營養室比較也發現,如果選擇半糖或是半奶,都能將熱量有效降低二至三成;此外,她提醒應該把從飲料攝取的熱量,也計入一人一天的總熱量中,比如有喝珍珠奶茶時,理應減少當天的飯量與油量,以免熱量過多。

相較於人氣強檔的奶茶或紅茶,麥素英建議不妨可以自製蔬果汁,比如木瓜柳橙汁、芹菜蘋果汁等,這些蔬果汁熱量有限,而且營養素也豐富,不過要注意的是,最好將高低類熱量的水果混搭,也不要飲用過量,才能消暑又保持身材。


銅 飽和脂肪 反式脂肪

飲食富含銅和飽和脂肪、反式脂肪的老年人,心智衰退速度有加快風險,與罹患阿滋海默症不無關係。

芝加哥洛許大學對3700多名65歲以上老人研究六年,其中約600人每天攝取1.6毫克以上的銅,同時攝取富含飽和與反式脂肪的食物。就心智退化的程度而言,這些人很多已增加相當於19歲的年齡。

銅、鋅和鐵雖是腦部發育的必需品,但是血流中含銅量過高可能妨礙身體排出蛋白質的能力,這些蛋白質會在阿滋海默症患者腦部形成澱粉樣的斑塊。

阿滋海默症患者血液中的銅含量都比較高。通常銅的來源包括肝臟等動物器官、有殼海鮮、堅果、豆類、部分水果、馬鈴薯、巧克力。經由銅管輸送的飲用水也可能含有銅。不過,研究中許多含銅量過高的研究對象主要是從綜合維他命攝取。

美國每天建議攝取0.9毫克銅,而含銅量最高的研究對象每天至少攝取1.6毫克。

油經氫化後就會產生反式脂肪。反式脂肪可延長許多加工食品的保存期限,但含有的膽固醇也隨之提高,會提高冠狀動脈心臟病和中風危險。研究報告刊於《神經學檔案》。

以前已有研究顯示,攝取含有過多飽和脂肪或反式脂肪的人,得阿滋海默症危險提高到三倍。

克服異血型排斥 器官移植開新頁

【2006/08/16 民生報】

【記者楊清雄/報導】

長庚醫院日前完成國內首例血型不相容、活體肝臟移植手術,醫學技術的進步令人雀躍,如果再把在93年底完成我國首例血型不相容、活腎移植的台大醫院算進去,兩項成就不但可造福許多苦等肝腎移植的患者,未來的器官移植之路,也將更為寬廣!

完成首例不同血型、活腎移植的是台大醫院一般外科醫師蔡孟昆,他說,如何克服血型不相容一直是活體臟器移植的瓶頸,因為O型血只能接受O型,B型可接受B或O型,A型可接受A或O型,AB型則無任何限制。

若血型不相容,又採傳統移植方式,將引發「超急性排斥」,植入器官會受到接受移植患者體內免疫系統無情攻擊,因而急速壞死;蔡孟昆指出,93年那一名接受血型不相容的換腎婦人,手術前得先服抗排斥藥、做數次血漿置換數,手術之後,還得切除人體免疫細胞的生產中心「脾臟」。

他說,手術過程順利,術後不久患者即可正常排尿,也無排斥的情形;接著,台大更在今年三月初,幫一名邱姓患者施做血型不相同、活腎移植,重點是,這次手術並沒有切除脾臟,也創下國內另一項紀錄。

蔡孟昆說,血型不相同、活體臟器移植,要以日本經驗最豐富,雖屬高難度手術,但是已有不少成功案例;術後多半要靠藥物來控制排斥的情況,所以,定期回診追蹤是必須的;而隨著相關的技術與藥物日益進步,未來,臟器移植的道路勢必更加寬廣。

血型不相容活肝移植 國內首例成功

【2006/08/16 民生報】

【記者楊清雄/報導】

肝若不好,人生是黑白的,但是,有了徐詠智的肝臟捐贈,徐媽媽的人生已經逐漸回到絢爛的彩色;其中,更讓人驚訝的是,詠智與徐媽媽的血型並不相同,而完成這項移植的林口長庚醫院器官移植中心主任李威震表示,這是國內首例活肝、不同血型移植成功的案例!

李威震指出,徐媽媽是因為原發性膽汁淤積肝硬化,必須換肝,但是一直苦等不到合適的腦死者捐肝,詠智與姊姊因而不斷向醫師表示願意捐肝的意願,迫於病情危殆,加上姊姊有B型肝炎帶原,最後只好選擇由血型A型的詠智,捐贈部分肝臟給O型的徐媽媽。

值得一提的是,通常擁有O型血者可輸血給任何人,但血型為A型的人卻不能輸血給A型以外的人,同樣的,臨床上作器官移植前配對,也要考慮到血型是否相容。

李威震指出,不同血型的肝臟移植,術後最怕發生急性排斥的問題,身體的免疫系統會攻擊這個「外來」的器官,按照國外的經驗,不同血型、屍肝移植五年存活率,最多只有30%,但若血型相容或相同,存活率便可大幅提高。

而詠智捐贈部分肝臟給徐媽媽之後,為了避免排斥,李威震也幫徐媽媽分別打了兩劑原本用來治療淋巴癌的免疫球蛋白藥物,經過一個月的觀察,並無嚴重的急性排斥現象,肝臟功能也相當穩定,於是讓她出院。

李威震說,從今年三月中動手術以來,患者迄今狀況相當良好,因此,已可以認定手術成功,創下國內首例不同血型、活肝移植的成功案例。

李威震說,不同血型、活肝移植其實並非台灣首創,多年前日本便有成功案例,當然,這也要拜醫藥科技的發達,使得抗排斥藥物可克服不同血型所引發的排斥問題。

完成國內肝臟移植手術的高雄長庚醫院院長陳肇隆也表示,日本之所以會有多起成功案例,原因是日本遺體器官捐贈的風氣比台灣還差,轉而尋求活體器官移植,在萬不得已下,為了救人,醫師最後只能選擇此途。

不過,陳肇隆指出,這起手術雖然度過了術後初期可能發生急性排斥的危機,但日後還是得注意是否會發生長期膽道合併問題,必須長年持續觀察、追蹤。


徐詠智 與母親心‘肝’相連

文化大學法律系四年級的徐詠智,因母親長年受肝病折磨。今年初,他的母親潘素霞身體情況惡化,在等待肝臟移植的過程中,受到許多波折,徐詠智最後央求醫師,即使他與母親血型不相容,但仍願一試;幸運地獲得上天的眷顧,完成捐肝救母的心願。

徐詠智表示,在等待肝臟的過程中,受到許多阻擾,原有意要去大陸等待屍肝,但考量大陸的衛生習慣與環境,且風險大,花費貴,所以選擇在台灣醫治。他說,母親的肝病是一直慢慢的在惡化中,有一天他陪同母親前往買生機飲食,母親很費力的拿起一包餅乾並問「這個餅乾你喜不喜歡吃?」他看著母親瘦弱的身體,還不斷的替兒女著想,當下他轉過頭去,落下眼淚,不敢看母親。

徐詠智說,母親在今年農曆過年前病情突然惡化,因食道靜脈瘤破裂而大量吐血。前往林口長庚急診,由周宏學醫師安排母親進入加護病房。

之後,從朋友口中得知,國外有血型不同、捐贈器官的成功案例,當下,他很積極的詢問醫師。在經過醫師的評估後,醫師願意嘗試。

但是,徐母因擔心兒子的健康,原本不同意,後來安排心理醫師與社工人員的訪談,徐詠智說,他向母親再三保證自己的健康狀況良好,且在林口長庚醫院中,以往捐肝手術成功的機會是百分百的,所以母親才放心讓他捐肝。

「當我躺上手術台的時候,那種未知的感覺,遠超過於害怕,因為你不知道醒來後,會發生什麼事。」徐詠智說,母親其實有一個願望,希望可以看到姐姐和他結婚,在她患病的過程中,一直覺得這是個夢想。當手術成功後,感覺很放心。

「倘若換作是任何人,都一定會願意救自己的母親。」他說,這是身為兒女應該要做的事。對他而言「全家人可以在一起才是最重要的」。

現在母親的身體狀況復原良好,他說,想到母親以前患病的樣子,到現在可以很大聲開朗的說話,因而感到非常開心,未來希望能實現母親的夢想。

徐詠智的女友李唐文說,在徐媽媽生病期間,就算徐詠智學校有事情,仍會抽空回到桃園,甚至坐夜車回家,「也許只是陪母親吃早餐後,就要回到台北了,他也甘之如飴。」

健保第六類 明年起雙月繳費

【2006/08/16 聯合報】

【記者許峻彬/台北報導】

三百多萬名退休民眾、失業者等健保第六類被保險人有福了!健保局研擬自明年起,辦理第六類被保險人兩個月繳一次保費的服務,以後在第六類投保的民眾,不必再每個月跑郵局、銀行繳保費。

健保局承保處經理王怡人表示,為了便民及節省郵寄繳費單的成本,健保局今年七月起試辦退休民眾、失業者等第六類被保險人兩個月繳一次保費的計畫,挑出繳款紀錄良好者,其中有十五萬人願意參加。外籍幫傭也有三萬四千多人參與試辦計畫,若試辦順利,會考慮比照勞委會安定就業基金三個月繳一次。

王怡人表示,為了方便民眾繳交健保費,健保局也研擬在明年增加便利商店、提款機與網路繳款的多元服務,現在民眾繳交健保費只能在郵局、銀行或健保各分局繳款。

此外,以往健保局郵寄繳款單發生遺失或毀損時,投保單位還須電洽或親洽健保分局申請補印。健保局也自今年七月中旬開辦投保單位可以在網路列印電子繳款單,方便繳納健保費。

健保局承保處科長許周珠指出,從七月中旬迄今,約有一千七百多家公司行號申請網路列印電子繳款單服務,明年起,健保局也將提供擁有自然人憑證的民眾,申請使用本項網路列印電子繳款單服務,民眾不須再等待健保局郵寄繳款單。

無所胃 食在惱人

2006.08.16自由時報健康醫療
文/陳正育

罹患胃癌,接受「全胃切除」後,常會消化吸收不良,其實只要調整飲食,遵守「少量多餐」的原則,就能獲得明顯改善。

旅日棒球名人王貞治日前因為罹患胃癌,接受內視鏡全胃摘除手術,雖然手術過程十分順利,他本人也在術後幾日很快地出院了。但是,最近又傳出王貞治因為「吃飯」的問題,再度緊急入院治療,使得大家不免好奇地想問:到底「全胃切除」手術的病人應該怎麼吃呢?

所謂「全胃切除手術」,是指將罹患癌細胞的胃全部摘除,然後再將食道與小腸縫合起來,成了名副其實的「直腸子」!然而,一條腸子「通到底」的缺點,就是一旦食物攝取過快,就容易卡到喉嚨而噎到,嚴重的話,還會因此窒息而發生不幸!

由於胃部切除後,吞下去的食物便一古腦兒地全擠在狹窄的腸道中,就宛如週末假期裡,通往陽明山仰德大道的車陣一般,那就是「塞!塞!塞!」

根據臨床統計,因胃癌而接受胃部切除手術的病人,術後平均約有六成的患者體重會下降約三至五公斤左右,其原因皆與術後的營養有關。其實,胃的生理功能就是將食物磨碎、攪拌,至於胃裡的消化液則會加速分解食物。

一旦將胃部切除,則病患所吃下的食物便無法再經由胃來消化,也就是因為少了「胃」來消化食物,所以食物的顆粒就會變得又大又粗。一旦這樣的食物進入到小腸之後,腸子將飽受那些粗糙的食物無情地摧殘。腸子一旦遭受過分地刺激,蠕動便會加快,甚至覺得如蛟龍般地翻攪著。如此一來,小腸吸收養份的機會減少了;嚴重的話,甚至還會出現經常性的腹瀉。所以胃切除術後的病患,一旦消化吸收不良,營養狀況就會變差,體重也因此逐漸下降。

難道胃部切除的病患就真的注定要一輩子營養不良嗎?其實,只要將飲食的內容稍加改變,並接受專業營養師的指導,病患的營養狀況大致都能獲得明顯的改善,這也是為什麼王貞治選擇再度返回醫院,重新學習飲食技巧的原因。

也正因為患者的消化與吸收功能發生改變,因此手術後初期的飲食攝取,須完全依照營養師囑咐,先從流質食物開始進食,並且遵守「少量多餐」的原則。之後,慢慢地進展到軟質的食物。

由於病患缺乏胃的研磨功能,相對地牙齒的咀嚼功能就扮演著很重要的角色。對於較粗糙且不易消化的食物,就更應該「細嚼慢嚥」。

(本文作者為慈濟綜合醫院台北分院營養師)

<小叮嚀>

胃切除患者 飲食須注意

建議胃切除病患出院後的飲食應採取下列原則:

●術後嚴格限制甜食的攝取。

●避免攝取過於粗糙的食物。

● 選擇高蛋白、低脂肪的食物。

● 進餐時,避免喝下大量的湯或飲料。

● 少量多餐,細嚼慢嚥,切勿暴飲暴食。

● 手術後初期,牛奶及乳製品應盡量避免食用。

● 進餐時,可採半坐、半臥的姿勢,餐後平躺廿至卅分鐘。

(文/陳正育)